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个医院主任医师治疗哮喘经验丰富,认为本病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主要病机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内因责为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输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隐伏于肺窍,成为哮喘的夙根.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接触异物、异味以及嗜食咸酸等.治疗以发作期以攻邪为主,缓解期以扶正为本.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发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介绍田华琴教授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经验.田华琴教授认为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病因有二:内因责之于气郁、痰阻、乳络不通,外因责之于热、毒二邪.辨证过程中注重望舌;辨证分型以痰瘀互结及冲任失调为多见.用药长于舒肝理气、化痰散结、调理冲任.  相似文献   

3.
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有内、外因之分,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内伏,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饮食、情志失调等,外因触动伏痰,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痰气搏结于气道,肺宣发肃降功能失常而出现喘息。主要病位在肺,治疗上以治肺为主。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肺与大肠互为表里,上下相应,肺气郁滞不降,则大肠腑气不通,肠腑气机壅滞又会进一步影响肺的肃降,因而哮喘急性发作时使用通腑法可较快缓解喘息。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辅助使用通腑法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关于小儿过敏性鼻炎的发病因素,诸多医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一定的论述。中医学对小儿变应性鼻炎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尚未统一,大多医家认为其内因多责之于肺、脾、肾不足,外因六淫邪气、气候变化、饮食劳役等诱发。西医认为造成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发病因素与变应原、遗传、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等有密切的关系,其相关因素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湿疹     
病因及发病机制 湿疹的原因和诱因常因个体因素和疾病的不同阶段而有所不同,因而不易确定,一般可分为内因和外因。 (1)内因:慢性感染性病灶(如牙周炎、扁桃体炎、胆囊炎等);内分泌改变(如月经紊乱、妊娠等);神经、精神问题(如精神紧张及过度疲劳等),常可使湿疹产生或加重。 (2)外因:食物有海鲜、蛋类等;吸入物有花粉、尘螨、真菌孢子、动物羽毛与皮屑等;生活环境中物理化学物质更为多见。  相似文献   

6.
彭玉教授认为儿童鼻鼽的发生,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三脏亏虚,夙根(痰饮)伏肺,外因责之于气候变化,寒温失调,致敏原接触,饮食无节制如生冷咸酸等引动内伏之痰饮,风痰相合阻滞鼻窍而发病。风与痰的病理特征贯穿本病的始末。彭玉教授指出:鼻鼽病机衍化的基础是风痰阻肺,风、痰贯穿疾病的始终,并提出"祛风化痰"的基本治疗大法。在此,本文介绍彭玉教授从风、痰角度辨治儿童鼻鼽的临床经验,为临床治疗儿童鼻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肖和印教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丰富,认为该病乃内外合邪致病,外因以风邪为首,内因多责之于脾虚痰伏,肝热移肺,病位多与肺、肝、脾3脏关系密切,病机主要为风邪外袭,引动伏痰,肝热夹痰犯肺,搏结气道,气逆不降,咳嗽不止,治疗以疏风柔肝,健脾化痰为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8.
湿疹是皮肤科疾病,多种因素都会导致湿疹的发生,致病因素主要分为外因和内因;湿疹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出现剧烈的自觉瘙痒情况,同时伴随有渗出和对称分布等情况,湿疹会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中医将湿疹归于"脐风"的范围之内,认为风、湿、热在肌肤之中阻塞不开是导致湿疹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疹特点为多形性,瘙痒剧烈,而且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湿疹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其病因和诱发因素常因个体因素和疾病的不同阶段而异,因此不易确定。诱发因素分内因和外因,湿疹常是内在因素与和外在因素相互作用,常是多方面的。从外因方面来讲:①食物方面:鱼、虾等;②吸入方面:尘螨、花粉、羊毛等;③微生物:体表化脓性球菌和浅表真菌感染;④有些日常生活用品:化妆品、肥皂及人造纤维等。从另一个方面内因来讲:①慢性感染灶、慢性胆囊炎、扁桃体炎、肠寄生虫;②内分泌及代谢改变方面:如月经周期、妊娠等因素,血循环常见的如小腿静脉曲张诱发小腿湿疹。③神经精神因素:精神紧张、失眠、情绪变化及过度疲劳等都与湿疹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最早的论述各科病因和证候的专著。其记载痢疾病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病机主要责之于脾胃虚弱,证候以本虚为主。针对小儿痢和妇人痢,巢氏认为:母婴同病,以虚为本。认为痢疾的病因病机关键在于:脾、胃、肺、大肠脏腑本虚,邪气乘虚入而发病。故临床治疗痢疾应该以顾护正气为本,同时袪除邪气。  相似文献   

11.
先秦两汉时期,在阴阳、五行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天人合一整体观的指导下,结合早期的解剖知识及日渐积累的临床经验,逐步形成了中医学的理论框架,从而初步建立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体系。就痹病而言,在基础理论方面,对痹病病因病机有了创新性认识,强调外因责之于风寒湿三气杂至,内因责之于营卫失调。在痹病脉象理论的阐述方面,提出五脏之痹脉象各异,以人迎寸口脉诊详辨痛痹,以太谿脉诊决阴痹生死,并且确立了营卫气血在痹病发生中的地位。尤其在痹病的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方药等方面发挥甚多,创新了痹病的的外治方法,初步形成了理法方药四位一体的中医痹病诊疗体系,对后世诊治痹症具有引领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肖娴 《开卷有益》2006,(6):12-13
按照中医学对病因的分类方法,包括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大类,称之为“三因说”.外因主要指六淫、疫疠之气;内因包括情志过极、饮食劳逸失当、病理产物等因素.此外,如虫兽所伤、金刃所伤、跌打损伤、医药之过、先天因素等,都可以归纳为不内外因,或称“其他病因”.以下予以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13.
小儿感冒风热夹湿证以发热、舌红、苔腻为辨证要点。外因责之風从外袭,内因责之太阴内湿。内湿、外风,皆为有余之实邪。崔文成教授用蒲金柴蒿方治之每收速效。附医案1则。  相似文献   

14.
小儿哮喘内因责之于"伏痰",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有关;外因则与六淫之邪、饮食调护、环境因素、情志因素等有关。湿邪与小儿哮喘具有重要的相关性,主要包括:脾虚生湿酿痰,上贮于肺,留为伏痰;肺脏气机失调,湿由内生,哮喘迁延;肾虚水湿上泛,聚而为痰,动则为喘;湿邪侵袭肺卫,触动伏痰,发为哮喘。无论内伤或外感,湿邪在小儿哮喘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故在本病的治疗中应注意祛湿方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邵铭教授认为,慢性肝炎病因可从内外因两方面考虑,外因主要为湿热疫毒浸淫,饮食不节,内因主要责之先天禀赋不足,情志内伤等,病理因素以湿热邪毒侵袭为主.并根据肝脾之间的病理生理之联系,秉承古人“肝病及脾”的观点,在治疗慢性肝炎时,始终注重顾护脾胃,扶正以祛邪.并自拟以清热解毒利湿药物为主、辅以健脾药物的“八味降酶汤”,治疗临床以转氨酶升高为主,又有肝胆湿热内蕴者.  相似文献   

16.
1善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是外因,学生主动学习是内因.外语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外因决定,也不单纯取决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孤立的内因作用,而是取决于内因和外因两者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湿疹一病,中医文献记载颇多。如浸淫遍体滋水淋漓的称“浸淫疮”;发于耳部叫“耳旋疮”;在腘窝等处的称“四弯风”;在肾囊部的称“肾囊风”;发于小腿部,由于下肢静脉曲张引起者称为“静脉曲张性湿疹”;患于乳晕部的称为“乳晕部湿疹”。以上临床统称为湿疹。 湿疹之病,在临床上往往缠绵难愈。其病因,外因多由风、湿、热客于肌肤引起;内因多由脏腑失调,肝胆郁火,脾湿不化,血虚风燥所致。  相似文献   

18.
<正>湿疹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内因主要为系统性疾病,如肿瘤、内分泌疾病等,以及免疫功能异常,如免疫缺陷和失衡等引起;外因由食品与环境中的微生物、过敏源等引起,并可加重湿疹~([1])。由于本病发病原因复杂,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并且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药物~([2])。为此,本院对34例湿热浸淫型湿疹采用清热除湿汤治疗,并作了对比研究,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受生活节奏加快及饮食、情志、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湿疹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湿疹病因复杂,皮损表现也多种多样。其病因病机,各代医家认识不一,古代医家多认为,湿疹是由外邪引发脏腑功能失调为病或内邪招致外邪相合致病;近代医家则认为湿疹发病归于内因,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和脾胃因素是主要方面;现代医家颇倾向于"湿"为主因,风、湿、热三邪相兼致病。湿疹发病病因主要为风、湿、热三邪为主,且有内、外因之分。外邪是导致内邪生成的主要因素,内邪又致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20.
许尤佳教授认为小儿湿疹的发生责之于"儿为虚寒",即脾(气)肾(阳)两虚,而脾肾两虚,则内外合邪蜂拥而至。治疗当以升气壮阳为大法,随证予以祛邪。采用内服升气壮阳验方(主要由肉桂、太子参、白术、升麻、苍术、防风、土茯苓、地肤子、皂角刺、丹参、牡丹皮、侧柏叶、甘草等组成),辅以外洗方外涂于湿疹处,配合日常调护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