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该人群保健需求.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门诊收入的150例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记录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情况,并分析妇女保健在该人群中的需求.结果:150例受试女性中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96例,占64.0%.其中40-45岁女性中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23.5%,46-50岁为65.1%,51-55岁为71.7%,56-60岁为70.5%.且40-45岁年龄女性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46-50岁、51-55岁、56-6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研究150例受试者中,对保健知识存在了解需求的有111例;要求定期体检的有86例.在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的96例女性中,其中接受治疗的有50例,未接受治疗的46例;在未接受治疗的受检者中,18例认为没必要进行治疗和保健,28例接受并采取了饮食、运动等自我保健方式.结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亟需加强相应保健知识的推广和普及,以提升围绝经期女性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杭州地区110例围绝经期妇女的体质调查,了解围绝经期妇女的体质分布情况.方法 选择年龄在45~ 57岁,并且卵泡刺激素(FSH) >10 IU/L的妇女110例设为围绝经期组,同时设年龄在35 ~ 44岁,FSH≤10 IU/L的妇女138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填写体质调查表,分析2组体质分布的不同.结果围绝经期症状主要有疲倦乏力、腰膝酸软、烘热汗出、焦躁易怒等,围绝经期妇女异常质中以燥红质为主.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有体质聚集现象,燥红质可能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益阳市区围绝经期妇女绝经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妇女平稳渡过围绝经期.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益阳市5个社区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442名,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其绝经年龄、围绝经期症状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该市区围绝经期妇女442例中有症状者322例,占7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的平均年龄为(45.88±3.20)岁;绝经的平均年龄为(47.20±3.60)岁.绝经期主要症状表现为烦燥失眠、潮热多汗、眼睛老花、健忘、月经紊乱、腰背关节痛.影响这些症状的主要因素为年龄、职业、社会压力、婚姻状况等(P<0.01).结论 围绝经期症状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今后在益阳市区应因地制宜地大力宣传围绝经期的相关知识,开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开设专科门诊及心理健康指导,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倡导健康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4.
大豆异黄酮对更年期妇女症状及性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大豆提取物大豆异黄酮对绝经期妇女性激素和症状的影响.方法:围绝经期妇女、绝经期妇女服用大豆异黄酮6周后,观察药物对围绝经期、绝经期妇女血中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孕酮(P)、睾酮(T)、泌乳素(PRL)、雌二醇(E2)的影响,对绝经期潮热面红、自汗盗汗、心烦不宁、失眠多梦、头晕耳鸣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服用大豆异黄酮后,35~45岁,46~55岁,56~65岁年龄组血中的FSH激素、LH降低,PRL、E2升高;46~55岁,56~65岁年龄组妇女症状均有改善.结论.大豆异黄酮使围绝经期和绝经期血中FSH、LH降低,PRL、E2升高.而且年龄小组,激素降低或升高更明显,此药具有改善绝经期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联合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对绝经前期患者血清抗缪勒管激素(AMH)和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琼海市人民医院妇科接受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168例子宫良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其临床资料,保留双侧输卵管者设为对照组,切除双侧输卵管者设为观察组,每组各84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又按年龄分为 ≥45岁组和<45岁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情况、黄体生成素(LH)、卵泡雌激素(FSH)、雌二醇(E2)、AMH、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输卵管病变以及盆腔包裹性积液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6个月LH、FSH均明显高于术前,E2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3、6个月LH、FSH、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5岁观察组术后1、3、6个月AMH水平均明显低于<45岁对照组(P<0.05) ;≥45岁观察组术后1、3、6个月AMH水平与≥45岁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6个月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卵管病变发生率、盆腔包裹性积液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联合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可预防绝经前期子宫良性疾病患者盆腔包裹性积液的发生,与单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的卵巢功能、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的影响相似,但在不同年龄组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有所不同,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及卵巢状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MPS),是指绝经期前后出现女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精神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更年期通常发生在 45 至 55 岁之间。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女性绝经期和围绝经期症状感受。 研究的目标包括:绝经期与围绝经期两组之间的症状的比较;相关症状因子结构的相互联系和探讨其与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陆竹梅 《海南医学》2006,17(5):35-37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疗法(HRT)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的临床症状及血脂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67例患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分为两组,正常血脂组36例,高血脂组31例,应用倍美力0.625mg/d和安宫黄体酮4mg/d,观察应用HRT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性激素、血脂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高血脂组雌二醇(E2)水平低于正常血脂组(P<0.01);应用HRT后,两组均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均出现E2上升,促卵泡生成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H)下降(P<0.01);甘油三脂(TG)变化不显著(P>0.05),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P<0.05或P<0.01);高血脂组TC、LDL-C下降及HDL-C上升变化尤为明显.结论HRT能有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能预防及改善绝经后妇女的血脂紊乱,发挥保护心血管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水平及自身保健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388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 2388例妇女中有1884例妇女有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症状,占78.9%,50岁以上者均有症状,40~50岁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症状,40岁以下者有中度或轻度围绝经期症状.对相关的知晓度和告知度分别为16.7%和35.2%.结论围绝经期女性健康及保健状况不容乐观,这一现象应引起医学界乃至全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浙江省温州市围绝经期女性绝经相关症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加强围绝经期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温州市2 965例40~65岁女性进行问卷调查,以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评估其绝经相关症状发生情况。结果:40~65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检出率为68.20%;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报告率居前五位的依次为疲乏乏力1 948例(65.70%)、焦躁激动1 785例(60.20%)、失眠1 638例(55.24%)、骨关节痛1 506例(50.79%)、性欲下降1 466例(49.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已婚状态、医务及教育工作者、未绝经、对绝经持不期待态度者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保护因素。70.22%被调查女性表示对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服务有需求。结论:温州市40~65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检出率较高,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管理服务需求也较高,因此需普及围绝经期保健知识,加强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改善女性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围绝经期和绝经妇女社区医学干预的效果.方法我院在2008-2010年,对龙凤街社区居民年龄在45至55岁的妇女,进行围绝经期的综合症的认知,知晓率,健康宣传教育,以及对围绝经期综合症及绝经的妇女进行劝导激素替代治疗.结果健康宣传教育—认知—治疗—随访,这一社区医学干预模式,社区女性围绝经期综合症症状改善和绝经的妇女生活质量得到大大的提高.结论观察通过我们医务工作人员的努力,社区围绝经期综合症和绝经妇女,进行健康宣传教育—认知—治疗—随访.这个模式值得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盛祝梅  黄坚  李婧  马林  邓妙  刘元伟  张治芬 《浙江医学》2016,38(7):451-454,464
目的调查杭州地区40~70岁女性代谢综合征(Mets)的发病情况,了解Mets与年龄、绝经的关系。方法收集1425例40~70岁的女性,按照年龄进行分组,根据中华医学会制定的Mets诊断标准,分析围绝经期女性Mets的患病率及与年龄、绝经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总体平均年龄为(52.38±7.79)岁;各年龄组比较,年龄、身高、体重及BMI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与40~45岁组相比,其他年龄组的BMI显著上升(均P<0.01)。研究对象Mets总体患病率为17.89%,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字2=159.1,P<0.01);且Mets各组分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的发生率均显著升高(字2=59.239、10.707、158.4、143.7,P<0.05或0.01)。各年龄组SBP、DBP、FBG、TG、TC、LDL-C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HDL-C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40~45岁组比较,其他年龄组的SBP、DBP、TG、TC、LDL-C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56~60岁组及60岁以上组FBG显著高于年龄较低的各组(P<0.05或0.01)。结论Mets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显著上升趋势,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是Mets的高危人群,在围绝经期及绝经早期及时进行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临床激素补充治疗(HRT),可以显著降低绝经后女性Mets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从而提高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重庆市城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到2014年6月在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重庆市城区围绝经期妇女,调查了重庆市城区1680例围绝经期女性,围绕围绝经期症状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结果1680例围绝经期女性,平均初潮年龄(14.71±1.95)岁;平均绝经年龄(47.24±3.13)岁;1571例发生了围绝经期综合征,占93.51%,主要的症状包括有: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易怒、心慌、头痛、潮热多汗、性欲减退、性高潮障碍、性交疼痛、阴道干涩、骨肌肉关节疼痛、皮肤感觉异常、抑郁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素:记忆力减退(P <0.01)、睡眠障碍(P<0.01)、是否绝经(P<0.01)、有无性生活(P<0.05)、关注性生活(P<0.05)、对绝经的态度(P<0.05)。结论大多数重庆市城市围绝经期女性发生了围绝经期综合征,应重视围绝经期女性的保健工作,加强对围绝经期知识的认识,合理应用激素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宫颈癌根治术中卵巢腹腔内移位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003年7月~2007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16例年龄<45岁的宫颈癌患者在根治术中同时行卵巢腹腔内移位,并定期随访患者的围绝经期症状,测定外周血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及妇科B超测定移位后卵巢大小,并将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16例中4例出现围绝经期症状,其中3例放疗后FSH和E2异常,提示患者已进入围绝经期.结论 宫颈癌根治术中卵巢腹腔内移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放疗对卵巢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WHO将围绝经期定义为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从绝经前开始出现与绝经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改变和临床症状起,至完全绝经后1年的这段时期,短则2~3年,长则十余年,多为45~55岁之间。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主要有潮红潮热、月经改变、情绪波动、疲乏、失眠、骨关节痛等。目前我国约有1.67亿围绝经期女性,约占全球1/4,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8.1%。围绝经期是女性人生中的必经阶段,在此阶段要经过生理、心理等一系列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围绝经期症状和相关疾病严重影响着女性的生存质量。本文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及其保健与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最终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存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围绝经妇女激素替代后生命质量的变化.方法 选择围绝经有明显症状和不同程度心理症状的患者280例.每天激素替代治疗(HRT)3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填写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比较用药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做统计分析.结果 HRT治疗前后比较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简表中总分明显改善,生理、心理及环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但社会功能方面没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 短期HRT能安全、有效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生理、心理相关症状,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40~55岁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和焦虑、抑郁症状评分及其相关因素,为开展社区妇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抽样方法,从北京市东城区和上海市杨浦区抽取1 312名40~55岁社区妇女为调查对象,应用Kupperman、SAS、SDS量表和自编问卷进行调查。最优尺度回归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围绝经期症状、焦虑和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 40~55岁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检出率为50.8%,焦虑症表现的检出率为9.5%,抑郁症表现的检出率为25.9%。最优尺度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的回归模型显示:家庭月收入、有无慢性病和性生活与Kupperman、SAS、SDS评分显著相关;文化程度与SDS评分显著相关。围绝经期症状是焦虑和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围绝经期症状的严重程度则是焦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围绝经期症状及相关的焦虑、抑郁症状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性生活、家庭月收入、慢性病等与此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及其心理社会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全国22个省市随机选取1 051例45~55岁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Kupperman评分表和抑郁自评量表(CES-D).结果 1 051名更年期妇女中,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91.9%,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在婚姻质量、工作压力、与子女邻里同事关系、睡眠等因素方面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更年期综合征发生率高,其发生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应加强围绝经期妇女及相关人员的健康教育,改善症状,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黄哲人  魏双双  刘文华  汤珊珊  张治芬 《浙江医学》2016,38(14):1150-1153,1157
目的探讨杭州地区围绝经期妇女文化程度与其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在妇科门诊年龄40~60岁的1632例围绝经期妇女,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妇女基本健康信息和绝经年龄,采集实验室检查结果,改良Kupperman评分法评估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结果1501例妇女完成调查研究,杭州地区妇女自然绝经年龄为(49.63±3.43)岁。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前5位依次为潮热多汗(75.56%)、性生活问题(72.61%)、失眠(67.30%)、疲乏(65.56%)、情绪波动(61.90%)。不同文化程度妇女在自然绝经年龄、妊娠次数、分娩次数、BMI、骨密度、感觉异常、抑郁疑心症状、皮肤蚁行感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文化程度越低,Kupperman评分总分越高,围绝经期自觉症状越严重(P<0.05)。结论杭州地区妇女自然绝经年龄估计值为49.63岁,绝经年龄和围绝经期相关症状受文化程度影响,对于不同文化程度的围绝经期妇女,临床处理方法应当不同。  相似文献   

19.
围绝经期门诊患者睡眠质量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剑萍  李芬  张欣文  盛秋  于学文  王凤琴 《医学争鸣》2006,27(23):2190-2192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门诊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自制的围绝经期妇女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Zung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围绝经期综合征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 对516名围绝经期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资料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PSQI总均分为5.69±4.22,有22.2%的围绝经期门诊患者睡眠质量较差. 40~44岁组睡眠质量优于45~49岁组及50~55岁组(P<0.05). 城乡睡眠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经历重大事件、焦虑、抑郁、更年期综合征症状严重为影响睡眠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为保护因素. 结论:围绝经期门诊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的比例较高,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围绝经期门诊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66-69
目的记录同时切除全子宫及双侧输卵管围绝经期妇女的手术前后的改良Kupperman评分,观察手术切除对妇女近期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2018年12月我院行经腹腔镜全子宫及双侧输卵管切除的围绝经期患者,记录患者术前术后患者改良Kupperman评分表。再根据获得完整资料的72例患者的年龄,分为A组45岁≤年龄50岁,共42例,B组50岁≤年龄≤55岁,共30例,再次分析Kupperman评分值有无变化。结果术后改良Kupperman评分明显高于术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66,P=0.052),细化年龄后,发现年龄50岁者术前Kupperman评分明显低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9,P=0.018);而年龄50岁组,术前Kupperman评分与术后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1,P=0.343)。其中性生活质量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50岁的围绝经期患者行全子宫双输卵管切除后可能会加重妇女的围绝经期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