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周围血管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 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多支大血管,以头臂动脉最多,受累血管声像图表现为对称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弥漫性增厚,回声偏低,管腔狭窄或闭塞,彩色多普勒显示相应血流动力学改变.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较准确、直观地显示多发性大动脉炎血管受累的性质和范围,能准确地判定动脉狭窄程度,是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陈育华  李向培 《安徽医学》2006,27(6):457-459
目的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提高超声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29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病变段血管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病变段血管的声像图改变。结果29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中头臂型15例,混合型12例,肾动脉型1例,胸腹主动脉型1例,病变段血管内壁增厚,回声减低,致管腔不同程度狭窄,为21%~95%。并发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2例,颈总动脉闭塞8例。结论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血管最多为头臂型,其次为混合型。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病变段血管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作为临床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病变段血管声像图改变。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5例患者中,2例头臂动脉型;1例胸腹主动脉型;1例肾动脉型;1例混合型。超声表现均为病变血管外中膜增厚不均匀,管壁不同程度狭窄,甚至闭塞。结论多发性大动脉炎所累及的血管多以头臂型为著,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较准确、较直观地显示多发性大动脉炎血管受累的性质和范围,是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方法 。  相似文献   

4.
韩华  秦金霞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1):1831-1832
目的: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提高超声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20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病变段血管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病变段血管的声像图改变。结果:20便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中头臂型13例,混合型4例,肾动脉型2例,胸腹主动脉型1例,病变段动脉正常结构消失,血管内壁增厚,致管腔不同程度狭窄,并发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2例,颈总动脉闭塞4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较准确、直观地显示病变段血管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是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表现特点,提高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的颈动脉超声声像图表现.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观察并测量颈动脉管腔内径、内膜-中膜(IMT)厚度、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脉冲多普勒,分析颈动脉血流变化的频谱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指标;鉴别颈动脉狭窄与闭塞,估测狭窄程度以及评估颈动脉闭塞的范围;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5例患者中共有50条颈动脉受累,其中39条(78%)颈总动脉受累,4条(8%)颈外动脉受累,7条(14%)颈内动脉受累.在39条受累的颈总动脉中,37条表现为动脉壁IMT弥漫性增厚;2例局限性增厚.1例颈总动脉内膜剥脱伴夹层动脉瘤形成,IMT厚度1.8~5.7 mm,管腔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和闭塞.超声检查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诊断符合率与DSA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24,P>0.05).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显示颈动脉管壁的特征性变化,并可显示管腔内血流动力学异常,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表现特点,提高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的颈动脉超声声像图表现。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观察并测量颈动脉管腔内径、内膜—中膜(IMT)厚度、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脉冲多普勒,分析颈动脉血流变化的频谱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指标;鉴别颈动脉狭窄与闭塞,估测狭窄程度以及评估颈动脉闭塞的范围;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5例患者中共有50条颈动脉受累,其中39条(78%)颈总动脉受累,4条(8%)颈外动脉受累,7条(14%)颈内动脉受累。在39条受累的颈总动脉中,37条表现为动脉壁IMT弥漫性增厚;2例局限性增厚。1例颈总动脉内膜剥脱伴夹层动脉瘤形成,IMT厚度1.8~5.7mm,管腔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和闭塞。超声检查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诊断符合率与DSA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24,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显示颈动脉管壁的特征性变化,并可显示管腔内血流动力学异常,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影像科14例经临床证实的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周围血管和心脏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资料.结果 (1)病变段动脉内膜-中层弥漫性增厚,回声偏低,管腔狭窄或闭塞,病变段与非病变段分界清晰,彩色多普勒显示相应的血流动力学改变;(2)受累心脏心腔增大,室壁增厚、运动减弱,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减低.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实时、准确、直观地显示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受累血管及心脏的病变性质、范围和程度,是临床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头臂型大动脉炎的价值.方法 应用彩超和TCD检查7例头臂型大动脉炎患者的颅内和颅外动脉,分析二维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头臂型大动脉炎病变多位于颅外动脉起始段或近心端(84%);颅外段动脉狭窄程度与颅内动脉流速呈大致负相关.结论 彩超与TCD联合检查头臂型大动脉炎,对于了解动脉炎所致血管狭窄的分布情况及分析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对颅内循环的影响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大动脉炎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二维超声显示病变动脉血管壁普遍增厚,严重者管腔狭窄、甚至闭塞,CDFI示血流暗淡、明显狭窄区血流束明显变细、彩流明亮;PW示病变处血流速度普遍减慢,狭窄区血流明显加速,频带增宽。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大动脉炎的诊断直观、无创伤、无辐射、操作简单、可重复检查、可作为大动脉炎首选的无创性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超声诊断的21例大动脉炎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动脉表现为血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闭塞,CDFI显示狭窄区血流束明显变细;PW病变处血流速度明显加速,频带增宽,少数血流速度减慢。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较直观,操作简单,可作为多发性大动脉首选的无创性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脉造影检查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动脉造影检查的31例大动脉炎同时经临床及CT、MRI检查最终确诊为大动脉炎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变动脉表现为降主动脉向心性狭窄,管腔变细,病变分布较为广泛并多伴有狭窄后扩张和不同程度的侧支循环.CT、MRI检查示受累主动脉壁明显毛糙和钙化,CTA可见血管管壁增厚和导致的管腔狭窄,甚至闭塞,活动期增厚管壁可有不规则强化.结论 动脉造影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较直观、准确,是作为多发性大动脉诊断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残的主要原因.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了解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寻找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172例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和60例无糖尿病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其下肢血管形态、血管壁内膜厚度、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比较.结果 下肢动脉血管的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糖尿病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以股动脉最常见,而管腔狭窄、闭塞率以累及腘动脉以下的远端动脉血管胫前动脉受累最为明显.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了解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寻找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172例糖尿病患者和120例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对其下肢血管形态、血管壁内膜厚度、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比较。【结果】下肢动脉血管的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糖尿病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以股动脉最常见,而管腔狭窄、闭塞以胫前动脉受累最为明显。【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对头臂型大动脉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段云友  王执民 《医学争鸣》1994,15(4):278-280
作应用二维超声显像、脉冲及彩色多普勒技术首诊9例头臂型大动脉炎,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二维超声显示主动脉弓分支多条血管病变,表现为血管内膜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根据血管狭窄程度不同,彩色及脉冲多普勒显示高速湍流、低速血流及无血流信号。结果表明:二维超声显像及多普勒技术对头臂型大动脉炎有确诊价值,且有无创、重复性好等优点,可作为诊断大动脉炎常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静 《当代医学》2009,15(22):73-7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30例非糖尿患者的下肢血管形态、血管壁内-中膜厚度(MTT)、有无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管腔的硬化斑块、狭窄及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有显著差异(P〈0.05)。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以股动脉最常见,而管腔狭窄、闭塞率以累及眉动脉以下的远端动脉血管足背动脉、胫前动脉受累最为明显。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头壁型大动脉炎的临床价值。方法:用Aspen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10MHz,对20例头壁型大动脉炎患者进行二维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二维超声显示主动脉弓分支多条血管病变,表现为血管内膜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根据狭窄程度不同,彩色多普勒呈高速湍流、低速血流及无血流信号。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头壁型大动脉炎有确诊价值,且有无创、重复性好等优点,可作为诊断大动脉炎常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上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不同类型声像图特征。方法对已证实的24例上肢动脉闭塞性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动脉栓塞与手术结果比较符合率100%,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多发性大动脉炎(头臂型)与血管造影对比分析符合率分别为100%、100%、75%。结论上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不同类型声像图各有特征,CDFI对病因分析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提供可靠依据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受累的彩超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颈动脉的彩超表现,测量内膜-中层厚度,观察病变分布和血流情况。结果 20例多发性大动脉炎32支颈总动脉受累,表现为内膜-中层弥漫性或节段性环行增厚,15支颈总动脉狭窄,6支闭塞,3支扩张;9支颈外动脉可见反向血流,提示颈总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结论 多发性大动脉炎颈总动脉受累彩超有特征性改变,彩超对TA的诊断和随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价值,寻找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69例确诊为Ⅱ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和28例同期无糖尿病的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的形态、血管壁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管腔的硬化斑块、狭窄和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以股动脉及月国动脉最为常见,而管腔狭窄、闭塞率以及月国动脉以下的远端动脉血管最为明显。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关于大动脉炎国内外报道较少.文中总结分析大动脉炎的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表现,评价大动脉炎的CT表现及其在大动脉炎的诊断和随访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27例临床确诊为大动脉炎患者的CTA资料,其中7例行颈胸腹部CTA、8例行胸腹部CTA、1例行颈胸部CTA、4例行腹部CTA、7例行颈部CTA.6例患者术后随访CT. 结果 所有患者共评价378段大血管,245段血管受累,管壁增厚.16例患者42段血管管腔重度狭窄或闭塞,15例患者20段管腔扩张,其中3例患者动脉瘤形成;11例患者主动脉管壁合并钙化.5例患者合并出现单侧肺动脉受累合并肺动脉高压(左侧4例、右侧1例);5例单侧肾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继发同侧肾脏萎缩;19例患者可见明显侧枝循环形成,其中以肠系膜上下动脉间的侧枝较多见.6例随访患者CTA中,4例行支架植入手术,2例行血管旁路手术,其中1例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另5例患者术后支架及旁路血管管腔均通畅. 结论 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侧枝循环以及狭窄后扩张是大动脉炎的常见CT表现.多层螺旋CT在大动脉炎的诊断和随访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