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急、慢性期肝肉芽肿病变与Th1/Th2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探讨Th1/Th2在肉芽肿形成及调节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后观察感染小鼠肉芽肿病变,用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小鼠感染后0、4、6、8和12周血清及脾淋巴细胞IL-2、IFNr和IL-4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 小鼠感染后6周出现明显肉芽肿病变,8周肉芽肿反应达高峰;12周则明显缩小;感染小鼠血清及脾淋巴细胞的Th1细胞因子IL-2和IFNr在感染后4~6周开始上升,8周达高峰,随后下降;而Th2细胞因子IL-4在感染后8周时迅速上升且随感染时间延长而明显升高。结论 Th1细胞因子IL-2和IFNr与血吸虫卵肉芽肿的诱导和形成密切相关。而Th2细胞因子ILL-4可抑制Th1细胞因子在血吸虫病慢性期虫卵肉芽肿自发性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Th2细胞因子在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肝脏中的变化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意义,采用ABC免疫组化法,VG染色及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研究感染后IL-4、IL-5、IL-10和肝内胶原纤维的变化。结果发现:小鼠肝脏IL-4、IL-5、IL-10随感染时间延长而明显升高,肝内胶原纤维化程度随感染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多和加强,与Th2细胞因子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小鼠肝脏是感染血吸虫后机体免疫应答场所之一,Th2细胞因子在血吸虫肝脏肉芽肿及纤维化形成中起重要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Th2细胞因子在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肝脏中的变化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意义,采用ABC免疫组化法,VG染色及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研究感染后IL-4、IL-5、IL-10和肝内胶原纤维的变化。结果发现小鼠肝脏IL-4、IL-5、IL-10随感染时间延长而明显升高,肝内胶原纤维化程度随感染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多和加强,与Th2细胞因子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小鼠肝脏是感染血吸虫后机体免疫应答场所之一,Th2细胞因子在血吸虫肝脏肉芽肿及纤维化形成中起重要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r射线照射减弱日本血吸虫尾蚴接种免疫小白鼠。致敏后再以尾蚴攻击感染动物,同时以尾蚴感染未致敏小白鼠作为对照组。45天后解剖两组动物以3图像分析仪测量其肝内虫肉芽肿形态及胶原纤维总量和纤维占虫卵肉芽肿面积的比例。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1)。提示用照射减毒活虫苗防治日本血吸虫病,保护人类健康似可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中白细胞介素-12(IL-12)的表达及其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在小鼠感染血吸虫后的不同时期(6、8、10、12周),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肝脏IL-12的变化,VG染色及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系统检测注射基因重组小鼠IL-12(rIL-12)前、后胶原纤维含量的改变。结果小鼠肝脏IL-12含量随感染时间延长而缓慢下降,胶原纤维含量随感染时间延长逐渐升高,经皮下注射rIL-12后小鼠肝脏IL-12含量随着相应因子补充而显著上升,胶原纤维含量则逐渐降低。结论IL-12能明显抑制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胶原纤维合成,延缓肝纤维化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2(Tim-2)基因表达与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Tim-2在血吸虫感染小鼠Th1/Th2免疫平衡中的可能机制。方法以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采用RT-PCR、ELISA法检测不同感染阶段小鼠脾淋巴细胞中Tim-2和IFN-γ、IL-4水平;HE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Tim-2在肝脏虫卵肉芽肿中的表达。结果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后3周小鼠脾淋巴细胞IFN-γmRNA及其培养上清中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而IL-4 mRNA及其培养上清中蛋白表达水平于感染6周、9周显著增高(P<0.01);HE染色显示随着血吸虫感染进程的发展,肝脏肉芽肿面积逐步增大,6周达峰值,随后有所下降;RT-PCR结果显示尾蚴感染6周的小鼠脾细胞中Tim-2基因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免疫组化法分析显示,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Tim-2表达主要分布在虫卵及其周围。结论慢性血吸虫感染可诱导宿主全身性的Th2优势应答,Tim-2可能参与慢性感染宿主机体Th1/Th2免疫平衡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肝肌成纤维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观察血吸虫病兔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肌成纤维细胞的动态变化,探讨肝纤维化发病机理。方法随机选取60只新西兰兔,每只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80±1)条,于感染后不同时间取其肝脏组织做成常规石蜡块,再分别进行HE染色、苦味酸天狼红染色及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然后观察肉芽肿大小动态变化情况,半定量分析肝纤维化程度及α-SMA阳性细胞即肌成纤维细胞表达情况;在感染后第28周用吡喹酮彻底杀虫治疗后进行γ-干扰素抗肝纤维化治疗,对照组用注射生理盐水。结果感染后第6周出现肉芽肿,大小为(13±6)×104μm2,第8周到达高峰,为(20±9)×104μm2,其后随时间的推移肉芽肿逐渐缩小,至感染后第24周后不再有明显变化(P>0.05),而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α-SMA阳性细胞于炎症早期在汇管区已有表达,为(1.1±0.3)分,炎症后期在病灶区及肝窦均有大量表达,为(7.3±1.5)分;感染后第28周生理盐水组肝纤维化程度达(5.3±1.9)分,模型组为(7.0±1.7)分,干扰素组则为(2.8±1.0)分。结论肝肌成纤维细胞是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及发展的关键细胞。  相似文献   

8.
肿瘤坏死因子对家兔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肿瘤坏死因子(TNF)与家兔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的关系,结果提示,当成虫排卵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开始增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增加的同时,肝汇管区的胶原纤维发布面积百分比亦相应增加,当肝组织已形成假小叶时,肿瘤坏死因子含量下呈下降趋势(r=0.643,P〈0.01),表明肿瘤坏死因子含量与肝纤维化的形成相关,作为细胞因子,TNF可能对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琪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C57BL/6小鼠肝脏Th17细胞因子及其相关炎症趋化因子动态变化和肝脏虫卵肉芽肿病变,探讨其在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病变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C57BL/6小鼠模型,感染后2、4、6、8、10和12周剖杀小鼠,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肝脏白介素17(IL-17)、IL-6、...  相似文献   

10.
绞股蓝总皂甙减轻小鼠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采用绞股蓝总皂甙(GPs)治疗小鼠血吸虫病,观察其对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影响。结果表明,GPs治疗组肝虫卵肉芽肿反应增长比和肝纤维化程度均明显小于感染对照组(P〈0.05),提示GPs具有减轻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也提示自由基在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形成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采用绞股蓝总皂甙(GPs)治疗小鼠血吸虫病,观察其对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影响。结果表明:GPs治疗组肝虫卵肉芽肿反应增长比和肝纤维化程度均明显小于感染对照组(P<0.05)。提示GPs具有减轻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也提示自由基在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形成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日本血吸虫感染致肝纤维化家兔肝脏微循环病变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致肝纤维化家兔的肝脏微循环病变。方法 对30只日本血吸虫感染致肝纤维化家兔和10只正常家兔取肝组织行光镜和电镜观察肝脏微循环病变。结果 HE染色示汇管区可见虫卵沉积,虫卵周围炎性细胞浸润。Mallory三色染色见肝内门静脉、肝动脉管壁纤维结缔组织增多,中膜平滑肌增殖肥大。透射电镜下见肝窦内皮受损严重,细胞大多崩解、破裂,窦内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胆管扩张,肝细胞肝窦面的微绒毛减少或断裂,肝窦呈毛细血管化。结论 肝脏微循环障碍是形成血吸虫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的发病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3.
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形成及其免疫调节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吸虫病是世界上危害最大的寄生虫病之一 ,它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肝脏虫卵肉芽肿及其纤维化。在血吸虫病的各个阶段 ,肝脏和血清中的纤维化相关物质如透明质酸 (hyaluronicacid ,HA)、胶原蛋白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而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形成和调节过程中细胞因子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CD4+ 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CD4+ T细胞可分为Th1细胞和Th2细胞 ,Th1细胞产生的主要细胞因子有 :INF γ、IL 2、IL 1 2、TNF α、IL 1 8等。Th2细胞产生的主要细胞因子有 :IL 1 0、IL 1 3、IL 4、IL 5。这两类细胞因子对细胞外基质的沉…  相似文献   

14.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后产生的一种共同反应.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肝纤维化的研究有了许多突破.在这一病理过程中 ,细胞-细胞因子-基质之间相互作用,使肝脏细胞外基质代谢紊乱,在窦周间隙过度沉积 ,继之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纤维化形成的分子病理学基础[1].本文就肝脏细胞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Th1/Th2细胞因子在丙型肝炎慢性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在丙型肝炎慢性化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检测15例慢性丙型肝炎(简称慢丙肝)、10例丙肝后肝硬化(简称肝硬化)、6例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和18例健康人群血清IL-10、IL-12、干扰素γ(IFN-γ)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IL-4水平,另外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以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结果各组患者IL-4、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L-12、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组患者间比较,IL-4水平没有明显差别,IL-10水平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升高(肝癌组>肝硬化组>慢丙肝组),IL-12、IFN-γ水平在肝癌组明显低于慢丙肝组和肝硬化组。结论Th1/Th2失衡可以引起丙型肝炎慢性化,并与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究多肽ZLW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巨噬细胞极化及肝纤维化的影响机制。 方法将24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ZLW组。模型组和ZLW组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建立血吸虫肝纤维化模型。胶原纤维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脏巨噬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CD68+巨噬细胞、CD206+巨噬细胞浸润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肝、脾细胞M2/M1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ZLW组小鼠肝脏中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减少、损伤减轻,CD206+细胞、Arg1、M2/M1、IL-6降低,而CD68+细胞、iNOS、TNF-α水平升高。 结论ZLW调控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巨噬细胞极化而改善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8.
α干扰素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IFN-α是否具有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及疗效.方法以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IcR小鼠造成肝纤维化模型.10周后顿服吡喹酮杀虫治疗,继以IFN-α皮下注射治疗,并与模型对照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组比较.肝脏组织切片作苏木素-伊红、苦味酸-酸性品红染色,观察肝脏虫卵肉芽肿平均大小、胶原面积百分比及肝纤维化程度(SSS评分).结果IFN-α治疗组肝脏虫卵肉芽肿平均大小缩小(P〈0.05)、胶原面积百分比降低(P〈0.05)、SSS评分较模型对照组下降〉2分(P〈0.05).结论IFN-α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钙中性蛋白酶2 (Calpain2)在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肝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4周、8周组和肝纤维化模型4周、8周组,每组各10只.肝纤维化组按0.3ml/100g体重的剂量皮下注射40%CCl4植物油溶液,每隔3天注射一次,造模时间分别为4周和8周;对照组大鼠皮下注射等量植物油溶液.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Calpain2的表达情况;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中Cal-pain2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肝纤维化4周组大鼠肝组织中Calpain2蛋白的表达与正常4周组比较无显著差异;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肝纤维化8周时大鼠肝组织中Calpain2的表达显著增加;Real-time PCR检测发现肝纤维化4周、8周组大鼠肝组织中Calpain2 mRNA表达较相应的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Calpain2在蛋白及基因水平的表达变化,提示它可能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蔡卫民 《嘉兴医学》2003,19(5):264-268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84年统计,全球有74个国家和地区有血吸虫病流行,受威胁人口有6亿,感染血吸虫有2亿多;1989年统计,血吸虫病流行区人口为30.97亿,受威胁人口为5.55亿.感染人数估计为1.4955亿。1998年4月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的寄生虫病预防与控制会议上,WHO提出血吸虫病仍然是危害人体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