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海燕  梁静芝 《浙江医学》2013,35(7):550-552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高钠血症与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相关风险.方法将近5年ICU的颅脑损伤患者431例根据血钠水平分为4组,非高钠组(<150mmol/L)、轻度高钠组(150~155mmol/L)、中度高钠组(155~160 mmol/L)、重度高钠组(≥160mmol/L),分析血钠水平与患者死亡的相关风险.结果重度高钠组患者的Glasgow昏迷评分(GCS)3.27±0.89,APACHE-II评分35.25±6.01,病死率93.82%,与轻、中度高钠组患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GCS评分下降(OR=3.96,95%CI=1.43~10.96,P<0.05),APACHE-II评分升高(OR=1.32,95%CI=1.21~1.41,P<0.05)和重度高钠血症(OR=6.07,95%CI=3.19~13.87,P<0.05)是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论重度高钠血症是脑外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本院近年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17例,将其分为高钠血症及非高钠血症两组,记录其哥拉斯哥昏迷评分(GSC),及患者病死率情况。结果高钠血症患者伤后1d内发生高钠血症6例,3d时检测出高钠血症11例,1w检测出l9例,平均血清钠水平为162.8mmol/L。两组GC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高钠血症组36例,死亡27例,生存9例,其中重残4例,中残2例。非高钠血症组81例,死亡32例,生存49例,其中重残11例,中残10例。死亡原因为呼吸道堵塞、呼吸道感染、脑疝、消化道感染。生存患者的平均血清钠水平为160.1mmol/L。死亡患者的平均血清钠水平为169.0mmol/L。死亡率比较两组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与患者的病情及GCS评分水平相关,伤情重则血钠高,并且生存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伴发高钠血症的原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资料完整的格拉斯哥评分≤8分的1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急性期血清钠的变化,依据血清钠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分组比较高钠血症发生率、死亡率等情况.结果 1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81例伴发高钠血症(61.36%),其中高钠血症150~160 mmol/L组32例,12例死亡(37.50%);高钠血症>160 mmol/L组49例,43例死亡(87.75%);无高钠血症组51例,4例死亡(7.84%),组间死亡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钠血症发生率高,伴发高钠血症是死亡的高危因素,临床上血钠>160 mmol/L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高钠血症病因和发病机制及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高钠血症15例患者救治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高钠血症患者死亡10例。结论GCS评分越低,发生高钠血症程度就越严重,血钠值越高,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脑出血合并高钠血症1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晨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7,21(4):392-392,394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高钠血症的发病率及病因。方法:对513例脑出血患者进行观察,108例(21%)合并高钠血症组(血清钠离子浓度>145mmol/L),其余归入非高钠血症组。结果:两组GCS评分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钠血症组中血钠≥160mmol/L者的死亡率与血钠<160mmol/L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丘脑出血的比例高钠血症组明显高于非高钠血症组(P<0.01)。结论:高钠血症是脑出血常见并发症,病因与丘脑出血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干预治疗对颅脑损伤后高钠血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9年4月我院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收治的颅脑损伤后高钠血症患者52例,根据干预治疗后血钠水平分为两组,血钠恢复正常组22例,未恢复正常组30例,两组在疾病严重程度、年龄等基本一致的情况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和判定干预治疗对颅脑损伤后高钠血症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高钠血症期间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急性生理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血钠水平等均是影响颅脑损伤后高钠血症患者预后的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干预治疗后血钠恢复正常组,APACHEⅡ评分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血钠未恢复正常组,血钠水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脑损伤后高钠血症的干预治疗应以原发病为主,同时注重影响血浆渗透压的各种因素,通过动态监测GCS评分、APACHEⅡ评分可对干预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7.
岳磊  冯青俐  朱平  蔡群  帅佳颖 《重庆医学》2017,(35):5017-5019
目的 探讨急诊科就诊高钠血症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症状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对2014年4月到2016年4月到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急诊科就诊的高钠血症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239例患者血钠离子(Na+ )>145 mmol/L,平均年龄(65.13±12.14)岁,平均Na+水平为(157.71±9.42) mmol/L;根据血Na+水平分为血Na+ 145~<160 mmol/L组与血Na+≥160 mmol/L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症状、疾病及病死率.结果 血Na+≥160 mmol/L组老年痴呆症发病率较血Na+ 145~<160 mmol/L高(P=0.012),血肌酐、氯离子(Cl-)、血浆渗透压水平均较高(P=0.014,P=0.001,P=0.004);血Na+≥160 mmol/L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较血Na+ 145~<160 mmol/L组低(P=0.001,P=0.000),脉搏较快(P=0.000);血Na+≥160 mmol/L组低血压、气促、消化道出血和神经精神症状发生率较血Na+ 145~<160 mmol/L组高(P<0.01),脱水、肺炎、尿路感染的发病率较血Na+ 145~<160 mmol/L组高(P<0.01);Na+≥160 mmol/L组病死率明显高于Na+ 145~<160 mmol/L组(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血压、发热、气促、消化道出血及神经精神症状与高钠血症患者病死率有相关性.结论 严重高钠血症患者病死率较高,如患者合并低血压、发热、气促、消化道出血及神经精神症状等症状,临床医生需高度警惕,积极救治,尽力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钠血症与临床预后的关系,进一步了解高钠血症的危害性.方法 对2009~2010年收治的18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每天2次测血清钠>150mmol/L的47例诊断为高钠血症,其中有手术指征者及时手术治疗,保守治疗者给予脱水、预防感染、止血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其他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出现高钠血症的47例患者死亡25例(53.2%),未出现高钠血症的139例患者死亡31例(22.3%),两者病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高钠血症的患者表现为特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3~5分)33例(70.2%),未出现高钠血症的患者表现为特重型颅脑损伤52例(37.4%),两者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所占比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钠血症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的急危重症,能加重颅脑损伤后的病情,且一旦发生病死率极高,可能是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江川 《河北医学》2016,(1):102-105
目的:研究血钠紊乱程度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49例重型颅脑损伤根据血钠水平分为低钠血症组47例,血钠正常组64例,高钠血症组38例,比较三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歌昏迷评分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血钠正常组、低钠血症组、高钠血症组三组入院GCS评分依次降低,平均APACHEⅡ评分依次升高;高钠血症组死亡率为25.8%,高于血钠正常组、低钠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钠正常组死亡率与低钠血症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钠血症组、血钠正常组钠离子浓度与GCS评分及平均APACHEⅡ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高钠血症组钠离子浓度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65,P<0.05),与平均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0.59,P<0.05).结论:高钠血症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较为凶险,具有较高的死亡率,钠离子的增高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高钠血症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后并发高钠血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49例颅脑外伤患者,通过血气分析检测血钠值,观察血钠程度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比非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更易发生高钠血症,且高钠血症出现时间越早,血钠程度越高,死亡率越高.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高钠血症的轻重与GCS评分有密切的关系.结论 颅脑外伤患者容易发生高钠血症,尤其是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发生率较高,血钠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患者并发高钠血症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164例重型颅脑损伤资料完整的患者,入院或术后进入ICU即刻测定血清钠,以后每天早晨检测血清钠1次,单次血清钠>145 mmol&#183;L-1者为高钠血症组,共44例;其余为非高钠血症组,共120例,比较2组患者死亡率及特重型颅脑损伤(GCS 3-5分)所占比率.结果 高钠血症组患者44例死亡32例(72.7%),非高钠血症组患者120例死亡34例(28.3%),2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钠血症组患者表现为特重型颅脑损伤35例(79.5%),非高钠血症组表现为特重型颅脑损伤49例(40.8%),2组患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钠血症是重型颅脑损伤致死的危险因素,可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ICU急性脑血管病合并高钠血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ICU病房2011-2012年急性脑血管病症患者162例,所有患者均监测入院0,24,48,72h及此后每日一次的电解质血钠值,直至血钠值降至正常范围或患者出院或死亡,分析30例合并高钠血症患者发生率、病灶部位及与预后的关系,所有患者均进行APACHEⅡ评分并经过积极的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结果 共有3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急性脑出血17例,急性脑梗死9例,脑外伤4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8.12±18.33)岁;平均APACHEⅡ评分(24±7.9)分,平均血钠水平(156±10) mmol/L;死亡11例,病死率36.7%,死亡组的血钠水平、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 ICU急性脑血管病发生高钠血症多发生在发病后3~8d,发生时间在7d左右的,血钠值与APACHEⅡ评分越高,预后越差,病死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与伤后高钠血症之间的联系。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有163例,其中有43例患者出现高钠血症,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43例伤后出现高钠血症的患者有29例死亡,死亡率为67.44%。结论患者的GCS评分与高钠血症密切相关。患者本身的病理生理变化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的重要因素,病情加重则患者的血钠急剧升高,预后变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的死亡风险及其救治。方法:回顾分析7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死亡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并高钠血症115症,死亡76例,病死率66.1%。高钠血症在入院1~18天出现,平均3.14天。其中43例在24小时内,10例在48小时内,6例在72小时内,3天内出现高钠血症共59例(77.6%);血钠值148~196mmol/L,平均162mmol/L,持续时间1~25天,平均4.35天。持续高钠血症死亡48例。平均死亡时间7天,血钠纠正后死亡28例,平均死亡时间16.56天。死亡时间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钠血症是下丘脑损伤常见并发症,多在重型颅脑损伤3天内出现,且不易纠正,一旦出现往往病情进行性加重。是影响颅脑损伤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病死率极高,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低钾血症在颅脑创伤患者中的发病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0 年6月至2013 年6 月共有168 例住院期间出现低钾血症且年龄≥18 岁的颅脑创伤患者纳入研究。依据低钾血症严重程度的不同,将患者分成轻度组(3.00mmol/L≤血钾<3.50mmol/L)、中度组(2.50mmol/L≤血钾<3.00mmol/L)和重度组(血钾<2.50mmol/L),各组均采用患者血钾的最低值进行数据分析。高钠血症和低磷血症分别被定义为血钠>147.00mmol/L 和血磷<0.80mmol/L。结果 受试患者的血钾在1.10~3.40mmol/L,平均2.90mmol/L。当血钾出现最低值时,与其余两组比较,重度组患者具有更高的血钠和更低的血磷水平(均P<0.01)。与轻度组(10.5%)或中度组(25.7%)相比,重度组患者的病死率(82.1%)显著上升(均P<0.01)。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OR=1.28,95%CI=1.12~1.42,P<0.01)、低血钾(OR=5.57,95%CI=2.76~10.93,P<0.01)、低血磷(OR=2.76,95%CI=1.11~7.25,P<0.01)以及高血尿素氮(OR=1.16,95%CI=1.07~1.24,P<0.01)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颅脑创伤患者是出现低钾血症的高危人群,重度低钾血症的患者更容易合并高钠血症和低磷血症。重度低钾血症和低磷血症是颅脑创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后高钠血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重症颅脑损伤伴高钠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重症颅脑损伤伴高钠血症患者死亡11例,死亡率高达37.93%。结论:重症颅脑损伤伴高钠血症提示患者预后不佳,且血钠值越高死亡率越高;及时发现,去除病因,正确纠正高渗状态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徐雅娟 《中外医疗》2010,29(25):162-163
目的探讨我院ICU病房神经外科患者并发高钠血症的原因、发病机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19例神经外科患者中发生高钠血症的临床资料临床转归。结果出现高钠血症45例,高钠血症与GCS评分、不适当的使用脱水利尿剂、高渗氯化钠等治疗关系密切,并发高钠血症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明显增高。结论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害导致水电解质失衡、医源性脱水是高钠血症的主要原因。护理重点是密切观察病情及血钠监测,记24h出入量,积极补液补水,做好应用脱水利尿剂的护理,加强基础护理,是防治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高钠血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去氨加压素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去氨加压素治疗30例重度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所有患者24 h后血钠较前明显下降或逐渐恢复正常,有效率达100%,治疗14 d后死亡8例,死亡率26.7%;21 d后共死亡12例,死亡率40%。结论常规治疗护理加去氨加压素能有效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伴发高钠血症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通过对揭东县人民医院颅脑外科2007年1月~2011年1月5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的资料进行收集,监测复查颅脑CT、血钠测定值、记录24小时出入量,回顾性总结高钠血症形成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案.结果 经过及时抢救,50例患者中45例(占90%)血钠恢复正常水平,其中时间≤2h有22例,占48.89%(22/45),其中时间超过2小时,但是≤5h有23例,占51.11%(23/45).5例患者死亡,其中3例死于肺部感染,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原因多种,通过纠正外部条件后多数能纠正高钠血症,所以及时、正确的治疗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发高钠血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颅脑外伤应激性血糖水平与病情转归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应激性血糖水平与患者病情转归的关系。方法对87例颅脑外伤患者应激性血糖水平与病情转归的关系进行回顾性研究,病情严重程度按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分组,测定患者入院后次日晨或手术前的空腹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糖水平与GCS评分有很大的关联,GCS(13~15分)组的血糖浓度为5.7±2.5mmol/L,预后全部恢复良好;GCS(8~12分)组的血糖浓度为7.6±3.0mmol/L,其预后恢复良好者有25例,植物生存者6例,死亡5例;GCS(≤7分)组的血糖浓度为10.1±3.6mmol/L,其预后植物生存者5例,死亡10例;GCS评分越低血糖水平越高(p〈0.05),其病情转归越差。结论颅脑外伤应激性血糖水平与病情转归有着明显的关系,血糖越高,病情转归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