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原发性震颤(ET)患者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的因素.方法 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62例ET患者和6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抑郁评定,以及对ET患者进行震颤评定量表(Fahn-Tolosa-Matin Tremor Rating Scale,TB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结果 62例ET患者中,有33例(53.2%)伴发抑郁,其中轻度抑郁22例(35.5%),中度抑郁11例(17.7%);60名对照组中7名(11.7%)伴发抑郁,其中轻度抑郁5名(8.3%),中度抑郁2名(3.3%),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898、13.043、6.649,均P<0.01).ET患者抑郁组与非抑郁组HAMD各因子比较显示两组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睡眠障碍及绝望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组与非抑郁组PSQI总分及各因子比较显示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F1)、入睡时间(F2)、睡眠干扰(F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抑郁与ET症状的严重程度、睡眠质量、性别相关(β=0.589,P=0.000;β=0.469,P=0.000;β=0.256,P=0.027).结论 ET患者中抑郁有较高发生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工作和兴趣减退、忧虑、睡眠障碍、迟缓、自卑感等,抑郁程度与ET症状的严重程度、睡眠质量、性别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偏头痛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偏头痛相关功能残疾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匹兹堡睡眠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QSI)、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量表(migraine disability assessment scale,MIDAS)、头痛影响测验(headache impact test-6,HIT-6)调查问卷,分别对94例符合ICHD-II诊断标准的偏头痛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偏头痛情况以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偏头痛患者47.9%伴发焦虑;50.0%伴发抑郁,睡眠障碍发生率58.5%。偏头痛组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发生率都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8.3%,16.7%,30.0%,(掊2分别为28.728,20.755,10.954,P值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头痛程度重、病程长、头痛家族史、睡眠质量差、生活满意度低是偏头痛并发焦虑/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头痛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伴发焦虑/抑郁是导致功能残疾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头痛程度、病程、家族史、睡眠质量、生活满意度是偏头痛并发精神心理症状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住院老年患者睡眠质量及白天过度思睡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自我报告睡眠质量差非常常见,估计超过50%的老年人对他们的睡眠不满意[1-2].研究显示老年人睡眠质量差或白天思睡与健康状况受损、体力活动少、日间活动受限、身体机能差及抑郁症状密切相关[3-4].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住院离退休老年患者和社区离退休老年人睡眠质量及白天过度思睡,研究老年患者白天过度思睡及睡眠障碍的发病情况,探讨疾病对老年人睡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偏头痛伴焦虑/抑郁及功能残疾的相关功能残疾及影响因素。方法临床纳入94例确诊为偏头痛患者,并纳入7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发放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匹兹堡睡眠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QSI)、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量表(Migraine disability assessment scale,MIDAS)、头痛影响测验(Headache impact test-6,HIT-6)调查问卷,对患者的相关进行记录并统计。结果偏头痛组并发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7.87%、50.00%、54.26%,对照组为5.71%、8.57%、2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分析显示:偏头痛伴焦虑/抑郁与患者的头痛程度重、病程长、有头痛家族史、睡眠质量差及生活满意度低有较为密切的联系(P0.05);患者头痛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伴发焦虑/抑郁是造成功能残疾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头痛程度重、病程长、有头痛家族史、睡眠质量差及生活满意度低是偏头痛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发生的主要原因,而患者头痛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伴发焦虑、抑郁是造成患者发生功能残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随访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情况的发生、发展及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应用PD睡眠量表(PDSS)、统一PD评定量表第Ⅱ、Ⅲ部分(UPDRSⅡ、Ⅲ)、PD非运动症状(NMS)筛查问卷(NMSQ)、汉密尔顿抑郁及焦虑量表(HAMD及HAMA)、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测验(Mo CA)等量表,在基线和3年半随访末对106例原发性PD患者的睡眠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运动症状、抑郁、焦虑情绪及认知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同时计算患者每日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结果与基线(124.18±14.31)比较,患者PDSS总分在随访末(113.90±23.98)时明显下降(P0.001),其中梦境困扰、夜尿及白天过度嗜睡均明显降低(均P0.01)。随着疾病进展,PD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在随访末时(77.08%)较基线时(53.77%)明显上升(P=0.001),失眠(包括入睡困难及保持睡眠困难)、肢体不安及不宁腿、梦境困扰、夜尿、白天过度嗜睡、震颤、肌肉痛性痉挛在随访中均明显升高(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D患者睡眠障碍与其年龄、UPDRSⅡ及Ⅲ、NMS、HAMD及HAMA评分和每日LED相关,而与MMSE、MOCA评分及病程长短等无关。结论PD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高、表现类型多样,随着年龄增长、疾病进展逐渐加重,合并较多NMS、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症状严重及伴有抑郁、焦虑情绪的患者多存在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与抑郁、焦虑情感障碍的关系.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HAMA)、扩展的残疾状况评分(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量表对86例多发性硬化患者、8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评分,了解MS伴发抑郁焦虑,同时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抑郁焦虑障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MS患者抑郁障碍发生率为52.3%(45例),焦虑障碍发生率为32.6%(28例),抑郁伴发焦虑26.7%(13例),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病情活动期、EDSS评分高者抑郁发生率亦高,女性患者抑郁发生率高.结论 MS患者抑郁焦虑发生率较高,早期识别及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KS)、Hoehn-Yahr分级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改良Webster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QSI)、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及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PD患者病情及睡眠情况进行评定,并与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2例PD患者中53例(85.5%)有睡眠障碍,其中失眠46例(86.8%),异态睡眠39例(73.6%),白天睡眠障碍36例(69.2%),与对照组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D患者睡眠障碍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失眠、异态睡眠、日间嗜睡、睡眠发作等,其程度与抑郁、病情严重度及多巴胺能药物剂量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情绪障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汉语失语症检查法口语表达分测验及阅读分测验、Rey复杂图形测验、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的数字广度分测验、相似性分测验、符号-数字分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连线测验、词语流畅性测验和画钟测验,对40例ET患者和40名年龄、文化程度、利手等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进行认知评定。同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患者的抑郁情绪,HAMD评分8分为伴有抑郁症状。结果ET组的Rey复杂图形测验(t=6.66,P0.001)、数字广度分测验(顺)(t=3.32,P0.001)、符号-数字分测验(t=4.18,P0.001)、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各项(P0.05)、连线测验(t=3.59,P0.001)、词语流畅性测验(t=-3.98,P0.001)和画钟测验(t=-4.18,P0.001)等各项成绩均较正常对照组低;而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口语表达分测验及阅读分测验、相似性测验中两组间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各项认知测验成绩与震颤强度和病程无关(P0.05);52.5%(21/40)ET患者合并抑郁症状,但多为轻度抑郁(71.4%);抑郁症状的发生与年龄有关(2=27.03,P0.001),多出现在50岁以下的患者(85.7%);是否伴有抑郁的ET组之间各项认知测验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患者存在多认知域的功能障碍,尤以执行功能、注意力及记忆受损较为明显;ET患者中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BD)在帕金森病(PD)患者中的患病率以及伴发RBD的PD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2007年连续入组124例PD患者,采用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uest)第25项问答结果调查PD患者中RBD患病率;将入选患者分为RBD组(78例)和非RBD组(13例),采用统一PD评分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级比较2组运动症状严重程度和运动并发症发生情况;选用NMSquest量表比较2组非运动症状发生情况,选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和Epworth嗜睡量表(ESS)比较2组认知功能、焦虑和抑郁、夜间睡眠障碍和日间思睡程度.结果 (1)RBD的患病率为62.9%(78/124);(2)RBD组患者的病程[(3.8±2.8)年]显著短于非RBD组[(5.0±2.5)年,t=-1.972,P=0.048],但在性别、年龄、起病年龄、发病类型、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DE)和用药种类上2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3)在运动症状中RBD与非RBD组在H-Y分级、UPDRS-Ⅱ、Ⅲ、Ⅳ评分以及运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在非运动症状中胃肠道功能、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精神和睡眠活动等方面的不良症状在RBD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RBD组,但是认知、焦虑和抑郁、夜间睡眠障碍和日间思睡的严重程度在2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BD在PD患者中的患病率较高,伴发RBD的PD患者病程较短且非运动系统受累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轻性抑郁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sion scale,HAMD)24项版本、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及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分别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35例轻性抑郁障碍(研究组)和56例重性抑郁障碍(对照组)患者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研究组SDSS总分、抑郁自评量表(SDS)总粗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本(HAMD24)总分及体重、认识障碍、日夜变化、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等因子分值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抑郁情绪、有罪感、自杀、早醒、工作和兴趣减退、阻滞、体重减轻、自知力障碍、日夜变化、人格或现实解体、偏执症状、绝望感等症状出现的频率也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躯体性焦虑、全身症状、疑病等症状出现的频率及HAMA躯体性焦虑因子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研究组有88.57%的患者首次就诊于非精神科,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轻性抑郁障碍患者躯体症状相对较多,而抑郁情绪及社会功能缺陷程度相对较轻,首次多在非精神科就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特点。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1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与98例正常对照者的睡眠状况进行测评分析,同时采用Barthel指数(BI)与NIHSS分别评价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脑卒中组睡眠障碍发生率、PSQI总分以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脑卒中组男性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女性(P0.05),正常对照组男性及女性睡眠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卒中组女性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脑卒中组年龄50岁患者的PSQI总分显著高于脑卒中组50~59岁、60~69岁、≥70岁的患者及对照组各年龄段患者(均P0.01)。与无睡眠障碍患者比较,脑卒中组睡眠障碍患者的BI显著降低,NIHSS评分显著升高(均P0.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更易伴发睡眠障碍,在年龄50岁伴神经功能缺损的女性患者中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及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差异。方法纳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1例,双相障碍患者57例,抑郁障碍患者48例,另设正常对照59名。所有研究对象采用重复性神经心理测查系统(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评估认知功能,首发精神分裂症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精神病性症状,双相障碍组、抑郁障碍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抑郁和焦虑症状,贝克—拉范森躁狂(Bech-Rafaelsen mania scale,BRMS)量表评估躁狂症状。结果 4组对象的RBANS总分(F=5.18,P0.01)、即刻记忆(F=4.09,P0.01)、言语功能(F=9.53,P0.01)、注意(F=3.87,P=0.01)、延时记忆(F=9.86,P0.01)因子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首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组RBAN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1),首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障碍组即刻记忆、言语功能、延时记忆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双相障碍组言语功能得分低于首发精神分裂症组(P0.01),首发精神分裂症组注意得分低于抑郁障碍及对照组(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障碍患者均存在认知功能损伤,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缺陷重于抑郁障碍,轻于双相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的不宁腿综合征(RLS)的发病率及其对情绪和睡眠的影响。方法对200例偏头痛患者(偏头痛组)和100名正常成人(对照组)进行RLS发病率、严重程度、睡眠质量和焦虑及抑郁程度评分,比较偏头痛人群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并对共患有RLS的偏头痛患者的情绪和睡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成人慢性偏头痛组的RLS发病率(16.25%)较对照组(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性偏头痛组的RLS发病率(12.5%)与对照组(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患RLS的偏头痛患者较单纯偏头痛者的睡眠质量差、焦虑及抑郁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头痛频率及RLS为抑郁、焦虑及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均P0.05)。偏头痛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匹茨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与国际RLS评估量表(IRLS)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HAMD=0.397、rHAMA=0.434和rPSQI=0.500;RLS严重程度与抑郁、焦虑及睡眠障碍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慢性偏头痛患者的RLS发病率更高,且RLS症状更严重。RLS的严重程度与抑郁、焦虑和睡眠障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多种精神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精神障碍患者的睡眠特点和规律.方法 以河北省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现场抽样调查中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13种精神障碍患者1874例(患者组)为研究样本.以调查中元任何精神障碍者15 117名为正常对照(对照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中国修订版,评定两组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以>7分为有睡眠问题;采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评定社会生活功能.结果 (1)患者组有睡眠问题的发生率为48.61%(911例),高于正常人(5.55%,839例;P<0.01),其中以抑郁症者(69.92%)和广泛性焦虑障碍者(58.27%)为重.(2)患者组的睡眠质量问题表现为人睡时间长[(50±60)min]、总睡眠时间短[(7.1±4.3)h;P<0.01],对照组分别为(20±26)min和(8.4±2.4)h;抑郁症、心境恶劣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者早醒明显.(3)精神分裂症者[(1.0±1.4)分]和双相障碍者的[(0.7±1.3)分]催眠药物评分较高.(4)抑郁症[(1.8±1.2)分]和双相障碍[(1.6±1.3)分]患者日间功能最差.(5)患者组有睡眠问题者较无睡眠问题者的年龄偏大,教育水平低,功能损害更严重,女性多于男性,丧偶、农民、离退休、病退和家庭妇女有睡眠问题者较多.结论 精神障碍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高,表现为人睡困难和总睡眠时间短,其中抑郁症患者最为明显;有睡眠问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外周血清中谷氨酸系统各指标变化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50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及48名正常对照,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被试血清谷胺酰胺(glutamine,Gln)、谷氨酸(glutamate,Glu)、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及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 acid dehydrogenase,GAD)水平,计算Glu/GABA比值。结果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较之对照组,血清Glu水平[(35.80±6.34)mg/L vs.(28.69±5.73)mg/L,t=4.68,P0.01]及Glu/GABA[(6.18±1.40)vs.(5.06±1.29),t=3.44,P0.01]增高,血清GABA水平[(5.09±0.71)μmol/L vs.(5.83±1.17)μmol/L,t=3.10,P=0.01]、GAD水平[(28.72±5.39)U/L vs.(35.78±7.22)U/L,t=4.46,P0.01]降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血清Glu水平与HAMD总分呈正相关(r=0.52,P=0.03),血清GABA水平与HAMD睡眠障碍因子分呈负相关(r=-0.38,P=0.04)。结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存在Glu能神经元活性增强,GABA能神经元活性降低,兴奋性神经元与抑制性神经元功能失平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失眠患者心理健康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5-02—2017-0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缺血性脑卒中失眠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44例患者常规治疗措施和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试验组44例患者认知行为干预。比较2组护理后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评分分别为(23.62±6.49)分、(34.65±5.84)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分别为(7.23±4.19)分、(9.36±4.9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ei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分别为(31.82±7.89)分、(38.21±9.74)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分别为(35.91±9.65)分、(40.43±10.6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简明健康测量量表(The Short-Form 36Health Survey Scale,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失眠患者实施行为认知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患者嗅觉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62例ET患者应用震颤评分量表(Falm-Tolosa-Matin Tremor Rating Scale,TRS)、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30问卷量表(Parkinson's disease non-motor symptoms questionnaire,NMS Quest)和MMSE进行评分,T&T标准嗅觉测试液检测嗅觉功能,并与6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 ET患者的嗅觉障碍发生率为51.6%(32/6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0.0%,18/60,x~2=12.371,P<0.05);平均每例ET患者出现5项左右不同的非运动症状,以对近期发生的事情记忆有困难或忘记做一些事情、嗅觉障碍、令人紧张或害怕的梦或生动梦境的发生率较高.嗅觉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的发生与ET患者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治疗与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除姿势性震颤或动作性震颤外,ET患者还会出现嗅觉障碍等非运动症状,需要全面认识和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18.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质量,分析其睡眠障碍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英国帕金森病协会(UKPDS)诊断标准,选择连续就诊且诊断明确的早期帕金森病(Hoehn-Yahr分级Ⅰ~Ⅱ级)患者67例和年龄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60例,采用Hoehn-Yahr分级、汉密尔顿抑郁评价量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和Epworth嗜睡量表对其疾病严重程度、抑郁程度及睡眠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 早期帕金森病组患者帕金森病睡眠量表总评分[(119.56±15.7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6±16.73)分](P=0.000).在各分项的比较中.除入睡困难(PDSS-2)、幻觉(PDSS-7)、尿失禁(PDSS-9)和晨起困倦(PDSS-14)等问题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各项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类型为失眠,其中入睡困难占23.88%(16/67)、睡眠维持困难占38.81%(26/67)、早醒占16.42%(11/67).在导致失眠的原因中以夜尿症最为常见,约占55.22%(37/67),其次是逼真梦境(25.37%,17/67)、震颤(22.39%,15/67)、翻身困难(17.91%,12/67)和肢体痉挛疼痛(7.46%,5/67).不宁腿综合征、白天过度嗜睡等亦可在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中出现.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与年龄无关(P>0.05);而与Hoehn-Yahr分级、汉密尔顿抑郁评价量表评分及多巴胺剂量有关(均P<0.05).结论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即存在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其发生与病情严重程度、服药剂量以及抑郁程度有关.除对运动症状进行治疗外,尚需注意对睡眠障碍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老年帕金病(PD)患者日间过度思睡(EDS)的临床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医院老年PD患者80例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50名,采用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评定ED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智能状况,比较PD患者和健康对照的EDS情况,同时对PD患者进行改良Webster评分、Hoehn-Yahr(H-Y)分期、Hamilton抑郁和焦虑量表调查,并询问是否具有夜间易醒、疲倦、不宁腿综合征、日间睡眠发作、夜间入睡困难、是否应用多巴受体激动剂及多巴胺药物的用量。根据ESS评分情况将PD患者分为EDS组(ESS≥10)和非EDS组(ESS<10分),并对两组间的上述调查项目进行比较。同时以ESS总分为因变量,以计量资料年龄、Hoehn-Yahr分级、左旋多巴用量、Webster评分、病程、Hamilton抑郁和焦虑评分及睡眠时间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析ESS评分与以上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80例PD患者中23例(28.8%)ESS≥10分,健康对照组5名(10.0%)ESS≥10分,两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P=0.01)。EDS组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72.26±5.94)岁,日间疲倦18例(78.26%),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13.57±3.31)分,Hamilton焦虑量表评分(19.13±5.38)分,病程(7.65±4.12)年,非EDS组57例(男40例、女17例),年龄(68.58±5.27)岁,日间疲倦18例(31.58%),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7.32±2.71)分,Hamilton焦虑量表评分(13.25±5.12)分,病程(5.55±3.40)年,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Hoe-hn-Yahr分级、改良Webster评分、应用左旋多巴剂量、是否应用多巴受体激动剂、夜间睡眠时间、入睡困难、不宁腿综合征、夜间易醒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年龄和抑郁程度与ESS评分相关(分别回归系数=0.10,标准偏回归系数=0.16,P=0.04;回归系数=0.59,标准偏回归系数=0.66,P=0.00),抑郁程度相关性更强。结论老年PD患者EDS较为常见,可能受年龄和抑郁情绪的影响,但与疾病严重程度可能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米氮平联合乌灵胶囊治疗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50例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米氮平联合乌灵胶囊组52例,米氮平组48例,对照组50例,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评估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睡眠改善情况,应用TESS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米氮平联合乌灵胶囊组、米氮平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氮平联合乌灵胶囊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均较其余2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S副反应量表评分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氮平联合乌灵胶囊治疗老年卒中后抑郁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