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符合Milan标准肝细胞癌患者行肝移植和肝切除术后的生存和复发情况,分析影响患者肿瘤复发转移的相关危
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从2006年1月~2011年12月88例符合Milan标准肝细胞癌患者行肝移植或肝切除术的临床
资料,比较两种术式的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对围手术期的12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因
素。结果移植组患者1、3、5 年生存率与切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患者1、3、5年无瘤生存率优于切除组(P<
0.05);肝移植组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肝切除组(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性别、肿瘤大小、肿瘤病理分化程度、镜下微血管癌栓
是影响无瘤生存率的重要预后因素。结论治疗符合Milan标准肝细胞癌,肝移植比肝切除能获得较长的无瘤生存时间;男性、
肿瘤直径越大、有镜下血管癌栓、肿瘤病理分化程度低的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肿瘤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E-selectin、sLeX(sialyl Lewis X)、sLeA(sialyl Lewis A)、CD44v6的表达,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肝癌组织中E-selectin、sLeX、sLeA、CD44v6的表达情况,收集统计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分别比较在各种临床特征中E-selectin、sLeX、sLeA、CD44v6的表达差异.结果 E-selectin在癌灶边缘血管内皮细胞中的阳性率为70.51%,与病理分级、门脉癌栓、肝外转移、卫星灶、术后3个月内复发相关,与患者生存期、肿瘤大小、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水平无明显相关.sLeX和sLeA在肝细胞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10%和69.23%,与患者生存期、门脉癌栓、肝外转移、卫星灶、术后3个月内复发相关,与病理分级、肿瘤大小、AFP无明显相关.CD44v6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2.90%,与患者生存期、病理分级、术后3个月内复发相关,与门脉癌栓、肝外转移、卫星灶、肿瘤大小、AFP无明显相关.结论 E-selectin、sLeX、sLeA、CD44v6与患者的预后、门脉癌栓等临床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E-Selectin、sLeX(sialyl Lewis X)、sLeA(sialyl Lewis A)、CD44v6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肝癌组织中E-Selectin、sLeX 、sLeA、CD44v6的表达情况,收集统计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分别比较在各种临床特征中E-Selectin、sLeX 、sLeA、CD44v6的表达差异。结果E-Selectin在癌灶边缘血管内皮细胞中的阳性率为70.51%,与病理分级、门脉癌栓、肝外转移、卫星灶、术后3个月内复发相关,与患者生存期、肿瘤大小、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 AFP)水平无明显相关。sLeX和sLeA在肝细胞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10%和69.23%,与患者生存期、门脉癌栓、肝外转移、卫星灶、术后3月内复发相关,与病理分级、肿瘤大小、AFP无明显相关。CD44v6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2.90%,与患者生存期、病理分级、术后3月内复发相关,与门脉癌栓、肝外转移、卫星灶、肿瘤大小、AFP无明显相关。结论 E-Selectin、sLeX 、sLeA、CD44v6与患者的预后、门脉癌栓等临床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瘤周交界区微血管密度(MVD)与其超声生物学征象的相关性。方法:53例行根治性或姑息性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肝癌患者,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肿块大小、边界特征,静脉癌栓、肝内卫星灶、淋巴结转移情况、并观察瘤周及瘤内血流信号。术后对瘤周交界区组织取病理标本,行HE染色观测瘤周有无浸润、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计数MVD。结果:①瘤周浸润组的MVD高于瘤周无浸润组;②肿块直径>3.0 cm、边界模糊不清、门脉癌栓、子灶、淋巴结转移、瘤体高血流级别与瘤周浸润、MVD呈正相关。结论:增多的新生血管为肿瘤的浸润提供了必要的支持,超声生物学征象间接反映瘤周新生血管的活跃程度,为预测HCC的预后和指导手术、消融范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肝内复发与肝外转移再手术切除的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复发与肝外转移再手术患者30例,依据患者实际肿瘤情况选择最佳手术切除法,主要为局部根治性切除、左外叶切除、左右三叶或者半肝切除、亚段术式等,观察其复发率与生存率。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无死亡现象,也未出现肝功能衰竭、大出血以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随访1年后发现,有9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0.0%,生存率为86.6%。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患者需视其具体情况选择再切除术式,同时在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应做好随访工作,以尽早发现肝内复发与肝外转移现象,尽早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与生存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以往认为原发性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复发或探查发现巨大癌灶不能切除,均属晚期,不考虑再行肝切除,由于肝癌生物学概念的发展,诊断手段的进步,治疗措施的有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病人术后复发癌灶,获得了再次切除的机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本组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术后复发再次行肝切除。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5岁。2 术式及再次切除时间:原发性肝癌切除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根治性切除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Cox模型分析早、晚期复发病例临床病理因素与复发的关系。【结果】126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60%),早期复发89例,占70.6%,以Ⅱ型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瘤体直径、血管侵犯、手术切缘、微转移灶和肿瘤分化程度与术后早期复发相关,血管侵犯、微转移灶和病理分级是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晚期复发37例,占29.4%,以Ⅰ型为主,肝硬化程度和术前ALT水平与术后晚期复发有关,肝硬化程度是术后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管侵犯、微转移灶和病理分级是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重要预后因素,肝癌伴有肝硬化患者晚期复发的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肝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为预测和预防小肝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行根治性切除的单发且直径≤5cm的小肝癌患者中术后早期复发转移和晚期复发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小肝癌早期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小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组和晚期复发组间肿瘤有无包膜(P=0.027)、术后TBIL峰值(P=0.034)、镜下脉管癌栓(P=0.036)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有无包膜是小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肝癌复发时间可能与肿瘤有无包膜,术后TBIL峰值和镜下脉管癌栓等因素有关,而肿瘤有无包膜是小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需加强此类患的者术后监测,并提前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肝内复发是影响肝癌术后长期生存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探讨影响肝癌术后早期(2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6月在东方肝胆医院行肝切除术的260侧肝细胞性肝癌(下称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14项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对无瘤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84.1%和70.5%,1、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9.2%争58.4%。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癌早期复发与下列6个因素有关:术前血清甲胎蛋白、肿瘤大小、肿瘤数目、有元血管癌辁、术中失血量、有无子灶。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甲胎蛋白、肿瘤大小、有无血管癌拴是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术前血清甲胎蛋白阳性.肿瘤直径≥10.0cm,有血管癌捡,提示术后易早期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科综合治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对87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和(或)分支癌栓的患者,采用肝癌联同门静脉癌栓切除或取栓,其中73例患者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单因素分析临床病理因素对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单纯手术切除组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2个月,其0.5,1,2,3年生存率分别64.3%、42.8%、28.5%、14.3%,肿瘤平均复发时间6.5个月。术后行TACE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9.8个月,其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1.2%、60.3%、41.1%、27.4%,肿瘤平均复发时间11.5个月。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以10 cm为界)、门静脉主干是否有癌栓对术后生存有影响。结论肝癌切除术联合门静脉癌栓摘除术,是肝细胞癌合并PVTT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联合TACE能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Xu Y  Fan J  Zhou J  Qiu SJ  Wu ZQ  Yu Y  Hang XW  Tang ZY  Wang YQ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0):2101-2104
目的:分析对预后有显著影响的肿瘤相关因素,为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4月至2006年2月间251例肝细胞癌肝移植病例,Kaplan-Meier生存率统计分析各种肿瘤相关性因素对肝癌肝移植术后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的影响,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对预后有显著影响的危险因素。结果:对术后生存率和/或无瘤生存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大血管癌栓、淋巴结转移、Edmondson分级、镜下癌栓、肿瘤部位、播散灶、术前甲胎蛋白(AFP)等(P〈0.05或P〈0.01);而术前治疗史及肝炎背景对术后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对生存率或无瘤生存率有显著影响的指标有:大血管癌栓、肿瘤播散灶及镜下癌栓(P〈0.05或P〈0.01)。结论:Edmondson分级Ⅲ~Ⅳ级、镜下癌栓、肿瘤位于左叶或两叶、肿瘤有播散灶及术前AFP≥300μg/L等都是肝癌肝移植危险因素,提示预后不良。有大血管癌栓、淋巴结转移的预后极差,应列为肝癌肝移植禁忌证。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癌临床分期与术后无瘤生存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癌临床各期与术后无瘤生存的关系,探讨肝癌高危人群的确立,以及对该人群肝癌普查的意义。方法:对1725例行根治和相对根治性切除的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将回访的145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应用COX模型进行单、多因素分析,无瘤生存期(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估计法计算。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12个临床和病理因素影响术后无瘤生存,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瘤灶数、瘤灶大小、瘤旁子灶和肝内血管受侵犯与无瘤生存关系密切。亚临床期患者5年的无瘤生存率和中位无瘤生存期明显高于中期和晚期者。结论:对肝癌高危人群普查和其定期行肝脏B超及AFP检查能早期发现肝癌,早期手术延长术后无瘤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癌术后复发转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研究肝细胞癌(HCC)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270例肝细胞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用SPSS软件对其术后复发转移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获随访的162例患者中出现转移复发者136例,影响肝细胞癌复发转移的因素包括:AFP水平、肿瘤类型、静脉血管浸润、HBV感染、肝切除范围、术中输血等,不同复发转移时期有不同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肝细胞癌的早期复发可能通过微血管浸润和转移介导,而后期则可能通过新生癌灶和多中心癌灶形成导致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细胞癌手术切除后复发时间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收集107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可能影响术后复发时间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缘距肿瘤边缘是否〉1cm、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结节数目、合并肝硬化、甲胎蛋白(AFP)水平及门静脉癌栓是影响肝癌切除后复发时间的重要因素(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肿瘤大小、数目、肝功能分级、是否存在门静脉癌栓及是否采用门静脉免疫化疗是影响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病理分级、肿瘤大小、数目、肝功能分级、是否存在门静脉癌栓及是否采用门静脉免疫化疗等因素是影响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治疗过程中需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组织EGFR和EGFR vⅢ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检测人体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其突变体EGFRvⅢ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8例肝细胞癌患者肿瘤及癌旁肝组织中EGFR、EGFRvⅢ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同时对EGFR和EGFRyⅢ不同表达的患者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肝癌组织EGFR、EGFRvⅢ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4.1%、63.8%;癌旁肝组织EGFR、EGFRvⅢ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0%、77.6%.肝癌组织EGFRvⅢ的表达情况与肿瘤病理分级(P=0.028)及术前AFP值(P=0.035)呈负相关.癌栓及/或卫星灶(P<0.001)和肿瘤病理分级(P=0.023)是肝癌术后无瘤生存期的主要影响因素;肝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肿瘤家族史(P=0.014)、肿瘤最大径(P<0.001)、癌栓及/或卫星灶(P=0.039)以及肿瘤的病理分级(P=0.002).生存分析显示肝癌组织EGFR及EGFRvⅢ表达阴性的患者与表达阳性的患者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肝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均存在EGFR以及EGFRvⅢ高表达,EGFR以及EGFRvⅢ过度表达可能是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事件.肝癌组织EGFRvⅢ的表达情况与肿瘤病理分级及术前AFP值呈负相关,肝癌组织EGFR及EGFRvⅢ的表达情况不是肝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人体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其突变体EGFRvⅢ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8例肝细胞癌患者肿瘤及癌旁肝组织中EGFR、EGFRvⅢ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同时对EGFR和EGFRyⅢ不同表达的患者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肝癌组织EGFR、EGFRvⅢ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4.1%、63.8%;癌旁肝组织EGFR、EGFRvⅢ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0%、77.6%.肝癌组织EGFRvⅢ的表达情况与肿瘤病理分级(P=0.028)及术前AFP值(P=0.035)呈负相关.癌栓及/或卫星灶(P<0.001)和肿瘤病理分级(P=0.023)是肝癌术后无瘤生存期的主要影响因素;肝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肿瘤家族史(P=0.014)、肿瘤最大径(P<0.001)、癌栓及/或卫星灶(P=0.039)以及肿瘤的病理分级(P=0.002).生存分析显示肝癌组织EGFR及EGFRvⅢ表达阴性的患者与表达阳性的患者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肝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均存在EGFR以及EGFRvⅢ高表达,EGFR以及EGFRvⅢ过度表达可能是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事件.肝癌组织EGFRvⅢ的表达情况与肿瘤病理分级及术前AFP值呈负相关,肝癌组织EGFR及EGFRvⅢ的表达情况不是肝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傅聿铭 《中原医刊》2011,(23):85-86
目的探讨胃癌肝转移肝切除治疗的疗效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4例胃癌肝转移实施肝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并对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进行术后随访,患者的1、3、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3%、29%和17%。8例患者存活时间超过5年。肝转移灶数、转移灶分布、肝切除方式原发灶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是预后重要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转移灶大小、脉管瘤栓为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出现孤立转移灶、原发灶无淋巴结转移、无脉管瘤栓的胃癌肝转移患者应手术切除以获得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背景 探讨dusp-6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与MAPK、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相关性。方法 305例肝细胞肝癌组织芯片,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dusp-6、p-ERK、p-JNK和p-p38α表达,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术后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及预后生存分析。结果 肝细胞肝癌肿瘤组织较癌旁组织和肝血管瘤旁正常肝组织dusp-6显著高表达(P<0.001)。 相对癌旁肿瘤细胞dusp-6表达与无瘤生存率具有显著相关性(P = 0.013)。相对癌旁肿瘤细胞dusp-6表达为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风险因素(HR= 1.635, P = 0.006)。结论 Dusp-6在HCC中肿瘤组织较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过表达。相对癌旁dusp-6高表达HCC患者术后更易复发。相对癌旁肿瘤细胞dusp-6表达可以作为HCC术后复发风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报告11例手术切除后生存5年以上的结直肠肝转移癌患者,10例为根治性切除,1例为姑息性切除加冷冻治疗。3例仍无癌健在,4例带瘤生存,另4例复发或转移其他器官死亡。生存最长的1例已达7年2个月,仍健在。与同期手术切除的41例生存5年以内的患者比较,结果表明:原发癌切除后应密切随访,早期检出亚临床肝转移癌;癌胚抗原值较低、瘤体≤5cm、单结节,根治性切除是生存期较长的重要因素(P均<0.05)。认为早期发现和早期手术切除,发现亚临床孤立性复发和转移,积极争取再切除,是提高远期疗效的关键。结直肠肝转移癌手术切除后11例远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PEI)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残余癌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残余癌灶PEI临床资料。结果:24例肿瘤碘油沉积良好,AFP明显降低或阴性,肿瘤缩小,优良率58.5%,17例肿瘤浸润性生长,碘油稀薄,其中9例肝内播散,门静脉主干癌栓,或肝外转移,死亡。结论:中晚期肝癌TACE术后残余癌灶联合CT引导下PEI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