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组织工程骨移植的排斥反应将主要取决于成骨细胞的抗原成分,对不同种系成骨细胞植入后体液免疫水平进行检测,探讨组织工程骨组织植入体内后可能的免疫排斥机制,并为应用于工程骨的种子细胞寻找可靠的种系来源。方法:行成骨细胞同胎、间种异体、同种异基因及自体细胞腹直肌袋内移植,分别于术后1,2,4,8周行免疫学及组织形态学检测。结果:各组动物在移植后一两周内均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同种异基因移植组持续时间最久,异基因组组织学指标高于同种异体组。结论:自体、同胎及同种异体或同种异基因细胞均可作为组织工程骨移植可靠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2.
背景:同种异体骨同其他异体组织一样具有抗原性,移植后可引起以细胞免疫为主的排斥反应,应用免疫抑制剂可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但对机体有一定的不良影响.目的:探讨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在建立特异性骨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取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均制作骨缺损模型,供体异基因胸腺内注射组于同种异体骨移植前胸腺内注射受体大鼠脾细胞MHC抗原,同时另设自体骨移植组、同种异体骨移植加用免疫抑制剂组为对照,移植后观察切口情况.移植后1,2,4,6周进行X射线检查,苏木精-伊红染色,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免疫学检测.结果与结论:大体表现、X射线及组织学检查见供体异基因胸腺内注射组、自体骨移植组表现相近,均有炎性细胞浸润及新骨形成.同种异体骨移植加用免疫抑制剂组再生血管较少,骨愈合延迟,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移植骨逐渐吸收,无新骨形成.证实了异基因MHC抗原注入小鼠胸腺内,能成功诱导受体对供体鼠骨移植物的耐受.免疫学检查各项数据表明供体异基因胸腺内注射的成骨效果接近于自体骨移植组,优于同种异体骨移植加用免疫抑制剂,证实了胸腺内注射异体MHC抗原可诱导对供体骨移植物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3.
背景:骨衍生材料中冻干骨异抗原去除不充分,免疫原性强烈:脱蛋白骨和完全脱钙骨基质抗原性较弱,但前者无成骨诱导能力,后者生物力学性能很差,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目的:观察以部分脱钙冻干骨材料为支架的组织工程骨移植后兔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移植组织的组织学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对照观察,于2006—06/2007—06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完成。材料:组织工程骨以兔骨膜来源的成骨细胞为种子细胞,经抗原自消化、部分脱钙、冻干后的异体骨为支架材料于体外构建。方法:将48只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用部分脱钙冻干骨、组织工程骨、自体骨、同种异体骨植入兔桡骨1cm节段性缺损处。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4组植入前及植入后1,2,4周移植早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通过组织学检测观察植入后2,4,8,12周时4种材料的成骨作用。结果:①部分脱钙冻干骨组、组织工程骨组植入后1,2周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较植入前明显升高(P〈0.05)。植入后4周CD4^+T细胞较植入前偏高不显著(P〉0.05)。自体骨组植入后CD4^+和CD8^+T细胞升高不明显(P〉0.05)。同种异体骨组植入后1,2,4周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较植入前及其他各组同期均明显增高(P〈0.05)。②组织工程骨组植入后2周与材料孔隙内有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可见骨及软骨混合性新生物形成,周边分布有破骨细胞,部分网架呈蚕食状被破坏吸收。植入后4周,形成的新生骨过渡为编织骨。植入后8周,形成板层骨,部分脱钙冻干骨支架材料已被完全降解、吸收。植入后12周,植入物均已完全被板层样骨所替代,髓腔再通。结论:部分脱钙冻干骨为支架材料构建的细胞-材料复合体移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高,但不影响其良好的修复骨缺损能力。  相似文献   

4.
大鼠小肠移植中细胞凋亡发生的阶段性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大鼠小肠移植后移植肠缺血再灌注、排斥反应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相关肠系膜淋巴结(GALT)中出现凋亡细胞的意义。方法选用近交系F344/N和封闭群Wistar/A大鼠建立异位小肠移植模型,同时根据移植肠是否缺血预处理分为4组;同基因移植组(A组)、同基因缺血预处理组(A^+组)、异基因移植组(B组)、异基因缺血预处理组(B^+组),未行移植F344/N大鼠为空白对照。每组术后2h、1d、3d、5d、7d分别处死4只大鼠,获取移植肠及相关肠系膜淋巴结分别行组织病理学检查、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以及电镜观察。结果术后2h:A^+、B^+组移植肠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增加;术后1d:A^+、B^+组移植肠细胞凋亡数量均明显减少,而B、B^+组相关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加;术后3d、5d、7d:B、B^+组移植肠细胞凋亡数量呈渐进性增加,而相关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凋亡数量呈渐进性减少。结论排斥反应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可引起细胞凋亡,早期移植肠第1次出现凋亡细胞系缺血再灌注损失所致,移植肠第2次细胞凋亡数量增加则是排斥反应的标志。早期移植肠相关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凋亡数量增加与排斥反应有关并发生于排斥反应出现前。  相似文献   

5.
背景:骨衍生材料中冻干骨异抗原去除不充分,免疫原性强烈;脱蛋白骨和完全脱钙骨基质抗原性较弱,但前者无成骨诱导能力,后者生物力学性能很差,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目的:观察以部分脱钙冻十骨材料为支架的组织工程骨移植后兔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移植组织的组织学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对照观察,于2006-06/2007-06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完成.材料:组织工程骨以兔骨膜来源的成骨细胞为种子细胞,经抗原自消化、部分脱钙、冻干后的异体骨为支架材料于体外构建.方法:将48只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用部分脱钙冻干骨、组织工程骨、白体骨、同种异体骨植入兔桡骨1 cm节段性缺损处.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4组植入前及植入后1,2,4蒯移植早期外蒯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通过组织学检测观察植入后2,4,8,12周时4种材料的成骨作用.结果:①部分脱钙冻干骨组、组织工程骨组植入后1,2周外周血CD4 和CD8 T细胞较植入前明显升高(P<0.05).植入后4周CD4 T细胞较植入前偏高不显著(P>0.05).自体骨组植入后CD4 和CD8 T细胞升高不明显(P>0.05).同种异体骨组植入后1,2,4周外周血CD4 和CD8 T细胞较植入前及其他各组同期均明显增高(P<0.05).②组织工程骨组植入后2周与材料孔隙内有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可见骨及软骨混合性新生物形成,周边分布古破骨细胞,部分网架呈蚕食状被破坏吸收.植入后4周,形成的新生骨过渡为编织骨.植入后8周,形成板层骨,部分脱钙冻干骨支架材料已被完全降解,吸收.植入后12周,植入物均L三完全被板层样骨所替代,髓腔再通.结论:部分脱钙冻干骨为支架材料构建的细胞-材料复合体移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高,但不影响其良好的修复骨缺损能力.  相似文献   

6.
背景:有研究提出了移植排斥反应的实质是受者免疫系统对供者移植物抗原的免疫应答反应。目的:验证化学萃取去细胞处理对同种异体尿道移植抗原性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尿道共20根,每段长1 cm。其中10根采用化学去细胞法处理大鼠尿道的免疫原性成分,使其成为去细胞尿道;另外10根不做去细胞处理为新鲜尿道。在10只Wistar大鼠背部皮下植入去细胞尿道,另取10只大鼠背部皮下植入新鲜同种异体尿道。6周后取材行大体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与结论:20只Wistar大鼠在皮下埋植尿道后均无自嗜肢体现象,切口愈合良好,饮食正常,无溃疡发生。6周后取材大体观察可见去细胞尿道周围有组织膜形成,而新鲜尿道未见组织膜形成。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去细胞尿道逐渐被吸收,被平滑肌组织取代,并可见大小不等血管长入去细胞尿道内,部分有形成血窦的倾向;对照组尿道未见吸收,未见血管长入。提示化学去细胞尿道在大鼠体内逐渐形成类似正常尿道的组织材料,说明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尿道移植的抗原性明显降低,可替代正常尿道海绵体组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组织工程中移植免疫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美国NCBI Pubmed数据库1998-01/2006-01关于骨组织工程中移植免疫研究的文章,主要检索主题词包括“bone tissue engineering,scaffold,antigen,immunity”,语言设为英语;检索2002-01/2006-01中文期刊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组织工程,移植免疫,天然生物支架”。资料选择:选取报道骨组织工程中移植免疫研究的原创实验性文章。纳入标准:①具有原创性,论点论据可靠的实验文章。②观点明确,分析全面的文章。③文献主体内容与此课题联系紧密的文章。排除标准: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文章及观点模糊的综述。质量评价主要考察资料的真实性、实施过程是否严密。资料提炼:共检索到关于骨组织工程中移植免疫研究的文献65篇,3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资料综合:34篇文献分别说明了骨组织工程中支架材料、种子细胞及培养基的免疫原性,移植免疫的机制、降低移植免疫的对策等问题;分析了天然支架材料构象的保持、免疫原的消除、细胞黏附的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异种骨衍生支架材料的抗原性主要来自血管内皮组织及骨陷窝内的骨细胞;自体、同胎及同种异体或同种异基因细胞均可作为组织工程骨可靠的细胞来源,单纯异种成骨细胞不能作为组织工程骨的细胞来源。②异种细胞外基质材料移植的早期有明显的细胞反应,这些细胞主要为单核细胞,无特定的标志,未观察到浆细胞,Th1和Th2淋巴细胞介导宿主对异种细胞外基质材料免疫应答,引发宿主免疫排斥是暂时的或一过性的。③微囊具有较好的免疫隔离作用和生物相容性,免疫抑制剂可促进新骨形成,生物衍生骨经表面修饰后,支架材料表面性质、孔隙率及孔径均发生改变,有利于黏附、伸展及生长。结论:骨组织工程中天然支架材料、异体种子细胞及异种血清培养基均可带入异种抗原。Th1和Th2淋巴细胞介导宿主对异种细胞外基质材料免疫应答。引发宿主免疫排斥是暂时的或一过性的。免疫隔离、使用免疫抑制剂、改良细胞外基质材料均能减轻移植免疫。  相似文献   

8.
韩博  徐三荣  张进  周庆  李伟 《中国临床康复》2013,(36):6474-6480
背景:胚胎肝干细胞移植免疫相关研究较少,同基因与异基因胚胎肝干细胞移植对小鼠肝硬化的治疗作用,目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同种同基因与同种异基因胚胎肝干细胞移植对小鼠肝硬化的治疗作用,以及治疗过程中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采用Ⅳ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纯化BALB/c与C57BL/6胚胎肝干细胞。104只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肝硬化组、同种同基因移植组、同种异基因移植组腹腔注射四氯化碳石蜡油溶液复制肝硬化模型,16周后分别经其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等量同种同基因胚胎肝干细胞和同种异基因胚胎肝干细胞。在移植4周后比较各组受体小鼠存活情况、肝功能恢复情况、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细胞(CD4’T、CD8’T、NK、NKT)数目及比值、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与结论:同种同基因移植组和同种异基因移植组生存率均为100%,与肝硬化组小鼠存活率67%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免疫学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户〉0.05)。肝脏组织病理学显示肝组织修复:同种异基因移植组〉同种同基因移植组〉肝硬化组。因此,经尾静脉移植胚胎肝干细胞能提高肝硬化小鼠的生存率、减轻肝细胞坏死程度;同种同基因与同种异基因胚胎肝干细胞移植未发现免疫排斥,对小鼠肝硬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前期研究证实,液氮低温保存同种异体主动脉能保持其细胞的生物活性和组织结构的完整性,但有关同种异体带瓣主动脉移植的排斥反应研究较少.目的:观察同种异体带瓣主动脉移植后移植物的免疫指标变化特点.方法:将低温保存的SD大鼠带瓣丰动脉异位植入Wistar大鼠腹主动脉,分组干预:同种异体移植组不进行干预;免疫干预组移植后给予环孢素A;对照组为假移植,将腹主动脉切断后直接吻合.移植后1,2,3,4,5周收集移植动物血清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量MHC Ⅱ阳性表达,淋巴细胞涂片免疫组织化学测定CD4+、CD8+百分率;应用酶联法测定血清中自细胞介素2,肿痛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与结论:同种异体主动脉移植后1~4周可见MHC显著阳性,CD4+、CD4+/CD8+比值明显增高,血清中自细胞介素2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增高.并在移植后5周内维持较高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环孢素A对同种异体主动脉移植物内膜增厚、淋巴细胞浸润、MHC Ⅱ表达、T淋巴细胞激活、白细胞介素2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增高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说明低温保存同种异体主动脉移植后有明确的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环孢素A对同种异体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基因异体皮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经术前准备,l例严重烧伤病人双手背深度创面切痴后,用同卵孪生子异体皮覆盖;其余切痴创面植自体微粒皮加大张同种异体皮。结果:双手背植皮区未现察到排斥现象,而其余植皮区异体皮则最终排斥。结论:同基因异体皮移植后,皮片可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1.
同种异体骨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骨移植材料,移植后排斥反应已逐渐引起关注。2003-01/2006-04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骨病科收治的6例腰椎后外侧同种异体骨移植融合术后排斥反应患者,腰椎峡部裂性滑脱患者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例,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例;排斥反应发生时间为移植融合术后3~14d,平均9.3d。患者所用的冷冻干燥辐照同种异体松质骨均在灭菌有效期内,由山西奥瑞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山西省医用组织库)提供。所有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即抗生素预防感染 原手术切口植骨取出病灶清除术 病灶持续冲洗引流术。6例患者均在原手术切口植骨取出病灶清除术后2周内,取出引流管和冲洗管,无患者继发感染,无患者因排斥反应导致内固定物取出,未出现由此引起的其他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12.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与移植排斥反应的关系极为密切,内皮微粒脱落于激活或凋亡的内皮细胞,能直接而特异地反映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检测血浆中内皮微粒对肾移植排斥反应的诊断监测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目的:探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时循环内皮微粒的数量和表型的变化及与急性排斥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同基因和同种异基因大鼠腹腔原位肾移植模型;移植后5d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并进行Banff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浆中CD144+内皮微粒数量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CD144+内皮微粒的数量;分析内皮微粒的数量和表型与肾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结果与结论:与同基因移植组比较,异基因移植组Bnaff评分明显增加(P〈0.01),肾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明显增强(P〈0.01);与同基因移植组比较,异基因移植组CD144+内皮微粒的数量和携带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内皮微粒的水平明显增加(P〈0.01)。内皮微粒的数量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程度呈正相关(P〈0.01),携带细胞间黏附分子1内皮微粒的水平与移植肾脏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提示肾移植后对内皮微粒数量和表型进行检测对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背景:心脏等移植时常采用胸腺内注射脾细胞抑制或减弱移植排斥反应,而在神经移植中很少有报道.目的:应用大鼠胸腺内注射脾细胞的方法,诱导大鼠同种异体坐骨神经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6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选用清洁级雄性SD大鼠30只为受体,随机分为自体神经移植组,异体神经移植组,异基因抗原注射组,每组10只.雄件Wistar大鼠20只为供体.方法:异体神经移植组大鼠在显微镜下,从犁状肌下孔0.5 cm处整齐剪下长约1 cm的坐骨神经,将供体神经桥接于神经缺损处.自体神经移植组神经缺损处进行自体神经移植.异基因抗原注射组在异体神经移植后注入供体异基因抗原.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2 周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病理学、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和血清白细胞介素检查.结果: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基因抗原注射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无显著差别(P0.05),但明显优于异体神经移植组(P<0.05).病理学及透射电镜观察,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结果一致.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和白细胞介素水平异基因抗原注射组明显优于异体神经移植组(P<0.05).结论: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可以诱导大鼠对异体坐骨神经移植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4.
背景: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修复关节软骨损伤可以解决自体骨软骨来源有限的问题,但存在免疫排斥问题.目的:观察以深低温保护剂保护的同种异体骨软骨柱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并与自体关节软骨移植作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 05/10在武汉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24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兔中8只用于异体骨软骨柱的制备,16只随机分成同种异体移植组和自体移植组,每组8只.方法:使用横穿钉套筒提取兔股骨内侧髁骨软骨柱,将骨软骨柱在4℃条件下放入盛有10%二甲基亚砜的冻存管中2 h,将冻存管移入程序冷冻仪内以1℃/min速率降至-75℃,放入-196℃液氮罐底部保存3周备用.用横穿钉钻头在兔左膝关节股骨内侧髁垂直于软骨面制造缺损,缺损深4 mm,直径4.45 mm,自体移植组取右膝关节内侧髁骨软骨柱植入到左侧膝关节相应缺损处,异体移植组将经过程序性深低温冷冻保存的同种异体骨软骨柱移植到相应缺损处.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2周观察兔关节活动度、修复组织的质地等情况.以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关节软骨组织的病理变化,以半定量改良Wakitani score法进行评估.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Ⅱ型胶原分泌情况.结果:两组实验动物关节活动度正常.异体移植组移植处关节软骨面较光整,与周围正常关节软骨高度一致,结合紧密,颜色接近,与自体移植组相似.两组移植后,兔关节缺损处被透明软骨覆盖,潮线整齐,细胞排列有序,分泌大量基质,异体移植组移植处软骨深层及软骨下骨处可见微小裂隙,未见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同种自体与异体骨软骨移植组Wakitaniscore评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总分接近,修复软骨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强阳性.结论:冷冻同种异体骨软骨柱移植可修复全层小面积关节软骨缺损,术后近期软骨细胞存活,可分泌软骨基质,未见明显排斥反应,与自体骨软骨柱修复的兔关节软骨缺损在组织学上相近.  相似文献   

15.
李向东 《检验医学》2006,21(5):547-550
器官和组织移植是20世纪最重要的医学成就之一,目前移植术已成为组织、器官功能衰竭终末阶段最有效的治疗措施。移植术可分为自体移植、同种同基因移植、同种异基因移植和异种移植,同种异基因移植是临床最常见的移植类型,无论何种移植,只要移植物表达与受者不同的蛋白质或其他分子,移植物就会排斥。如何早期诊断排斥反应,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体和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的效果、可行性及相关问题.方法:实验于2002-05/12在大连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将27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同侧膝关节造成实验性缺损,随机将动物分成自体移植组(自体骨软骨移植)9只、异体移植组(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9只、对照组(软骨缺损无处理)9只.自体移植组和异体移植组动物分别做2柱的自体和异体非负重区骨软骨柱移植,术后不限制运动,各组动物分别于术后4,8,12周处死,进行大体观察、测量修复移植组织厚度、组织学光镜、电镜研究和统计学处理.结果:27只实验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自体移植组软骨面愈合修复满意.移植后8周时移植的软骨面更鲜活,移植软骨边缘细胞坏死较少,关节面轮廓恢复更佳;12周时,关节面覆盖程度、与周边正常软骨融合程度较好,组织学光镜、电镜示移植物与骨床骨性愈合,陷落极少,无明显退行性变,成熟软骨细胞较多.②同种异体移植组修复软骨缺损结果不佳.术后4周时,排斥-吸收表现明显,移植物的软骨面已吸收近半,骨柱塌陷明显,交界处可见炎细胞浸润,免疫排斥反应明显.关节囊等周边软组织粘连水肿严重,关节退行性变无一例外.12周时,基本完成表面纤维软骨修复,交界处排异反应略轻但始终存在,关节外观凹凸不平,退行性变严重.③修复组织与周边正常软骨平均厚度的百分比,8周时自体移植组高于异体移植组[(96.22&;#177;2.69)%,(64.86&;#177;3.79)%,P<0.01];12周时自体移植组高于异体移植组[(105.84&;#177;7.37)%,(61.57&;#177;3.24)%,P<0.01].结论:自体骨软骨镶嵌移植可以修复兔关节软骨的缺损.以家兔为对象,新鲜无处理的同种异体骨软骨镶嵌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不可行,其排斥反应及吸收破坏严重.  相似文献   

17.
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同种异体骨移植在宿主的愈合过程与自体骨移植有许多不同,主要表现为同种异体移植骨的成骨与血管穿入的速度和程度都不及自体骨,且同种异体移植骨更易被吸收。移植骨与宿主的愈合分为3型。Ⅰ型:愈合过程与自体骨移植相似,没有疲劳骨折,移植16周后移植骨与宿主骨连接,移植骨的成骨量,塑形均与自体骨移植接近,表明供体与宿主的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差异很小或没有差异。Ⅱ型:俞合过程缓慢,表现为(1)较多发生骨不连接或延迟连接;(2)移植骨周边被吸收或移植骨体积变小;(3)移植骨内部被吸收范围扩大,延伸至间质板层;(4)移植骨机械强度明显下降,表明供与宿主MHC有较大差异。Ⅲ型:没有修复征象,移植骨迅速地被吸收、骨折、骨不连接。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生物学过程不同于自体骨移植,其愈合主要是依靠骨的爬行替代,其次为骨诱导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皮肤移植和创面覆盖是创伤、烧伤治疗的重要措施。目前,同种异体皮仍然是可利用的最佳创面覆盖物。目的:通过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在深低温冻存后的大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后的表达,评估深低温贮存同种异体皮在创面上的应用。方法:取大鼠皮肤保存于低温-20℃(低温保存组)及80℃深低温(深低温保存组),冻存1周、1,2个月后,皮片分组移植于同种大鼠背部进行实验,并以自体移植大鼠作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同低温保存组相比,深低温保存组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被抑制,移植皮肤排斥反应出现时间延迟及存活时间延长,排斥反应评分也较低。同低温冻存相比,深低温冷冻保存能使同种异体移植物的转化生长因子β抗原表达降低。提示深低温冻存的异体皮作为一种创面临时覆盖物,在存在皮肤组织缺失或皮源不足的情况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背景:大多数肝移植患者会发生急性排斥或慢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肝失功能,通过不同途径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是解决肝移植排斥问题最理想的方法.目的:以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的方法对大鼠肝移植进行处理,从基因方面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30只为异基因肝移植供体,雄性SD大鼠10只为同基因肝移植供体.雄性SD大鼠40只为肝移植受体,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同种基因移植组、同种异基因移植组、环孢素组、环孢素联合转化生长因子组.各组均采用改良Kamada二袖套法并加以改进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造模后,环孢素组给予环孢素1~5 d,环孢素联合转化生长因子组腹腔注射环孢素A 1~5 d,同时腹腔注射转化生长因子质粒0~2 d,其他两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记录大鼠生存时间.于移植后3,7,14,21,28 d进行病理学、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结果与结论:同种基因移植组、环孢素联合转化生长因子组大鼠生存时间均达60 d以上,明显高于同种异基因移植组、环孢素组(P<0.05).同种异基因移植组、环孢素组病理组织切片可见中-重度急性排斥反应,肝内炎细胞浸润较为明显,主要集中在汇管区;环孢素联合转化生长因子组移植肝内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同种基因移植组基本无排斥反应,接近正常肝组织.环孢素联合转化生长因子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优于同种异基因移植组、环孢素组(P<0.05).结果提示环孢素联合局部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可明显减轻大鼠肝移植移植后得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20.
背景:应用种植许旺细胞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复合体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探索其对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有更好的促进作用,并且免疫原性非常小。目的:用种植胎兔许旺细胞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复合体修复兔缺损的坐骨神经,观察移植神经周围免疫细胞的变化及功能恢复。方法:4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动物均切除一段坐骨神经,造成2.0cm长的缺损,实验组用种植胎兔许旺细胞的同种异体神经复合体修复坐骨神经;对照组仅用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移植后1,4,8周光镜观察移植段坐骨神经周围肌肉组织中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计数每个高倍视野免疫细胞的数量。移植后4,8,16周大体观察兔的足部溃疡形成及愈合情况,大体观察神经愈合情况;肌电图检查桥接段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结果与结论:手术区局部均未出现明显的排斥反应,实验组足部溃疡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移植后1周移植段坐骨神经周围肌肉组织中有大量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实验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移植后4周,浸润的免疫细胞两组均较1周后明显减少,实验组减少更明显。移植后8周,浸润的免疫细胞更加减少,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后4周时,两组均未见明显的神经传导,8,16周神经传导速度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种植许旺细胞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复合体免疫原性非常小,对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