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MOJ)合并急性胆管炎(AC)患者术前胆道引流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4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医院治疗的MOJ合并AC,且术前行胆道引流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称为PTCD组),35例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引流术(ERBD)(称为ERBD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Bil、DBil、ALT、住院总费用、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对比两种术前胆道引流治疗的优缺点。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il、DBil、ALT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ERBD组的3个生化指标的下降水平较PTCD组更明显(P值均0.05)。ERBD组平均住院时间较PTCD组短(t=3.172,P0.05),且住院总费用比PTCD组更少(t=2.562,P0.05)。ERBD组急性胰腺炎发生率较PTCD组高(25.7%vs 3.45%,P0.05),胆道出血、胆道感染和切开或穿刺点感染发生率均较PTCD组低(P值均0.05)。结论术前胆道引流能显著控制AC症状,改善肝功能,ERBD治疗较PTCD治疗住院时间短、住院总费用低、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MOJ合并AC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或ERCP联合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胆总管支架置入胆管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ERCP或ERCP联合PTCD胆总管支架置入胆管引流治疗MOJ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12个月,分析近远期疗效,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累积生存图,并根据术后4 w内的胆红素改善情况和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采用Logistic逻辑回归分析影响ERCP或ERCP联合PTCD胆总管支架置入胆管引流近期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植入支架92枚,手术成功率为100%,围术期无急性肝功能损害、大出血、胆漏等严重并发症。术后4 w内9例(9.8%)血清总胆红素(TBIL)下降≤25%或升高,5例(5.4%)死于肝肾衰竭或呼吸衰竭。无效14例,有效78例。术后复查CT或磁共振成像(MRI),在术后5~12个月共59例(64.1%)再次梗阻,其中44例(47.8%)死于原发肿瘤进展转移。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26.16±10.42)d。年龄、术前胆道感染、Child-Pugh评分是影响ERCP或ERCP联合PTCD胆总管支架置入胆管引流近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RCP或ERCP联合PTCD胆总管支架置入胆管引流是治疗MOJ的重要手段,做好术前评估及抗感染、护肝等处理,有助于提升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PTCD(经皮肝穿刺胆管外引流术)联合胃镜引导经皮胃造瘘内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不能手术治疗的恶性胆道梗阻黄疸患者20例,分为2组,PTCD联合胃造瘘内引流术组(n=10)。PTCD组(n=10)。PTCD联合胃造瘘内引流术组先行PTCD,再胃镜引导经皮胃造瘘术,在腹壁外与PTCD引流管相连接,将外引流出的胆汁回输至十二指肠内。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并发症、生存期(月)、生活质量和胆汁引流情况。结果手术全部成功,与PTCD组比较.PTCD联合胃造瘘内引流术组患者胆汁引流管通畅,黄疽明显消退,腹胀、腹痛、腹泻等减轻,进食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PTCD联合胃镜引导经皮胃造瘘内引流是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可作为晚期或不能切除胆管癌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并为其它姑息性治疗(放疗、化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胆汁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的含量,探讨二者在此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诊AOSC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检测胆汁和血清中TNFα、IL-6的含量,同时与40例非AOSC病例对照。并于术后第4d经鼻胆管引流测定30例AOSC患者胆汁中TNFα、IL-6的含量。结果AOSC组术中胆汁中TNFα、IL-6含量分别为(179.25±26.50)、(207.00±42.05)pg/ml,血清中TNFα、IL-6含量为(189.14±28.89)、(420.18±89.04)pg/ml。对照组胆汁中TNFα、IL-6含量为(4.02±2.17)、(7.48±3.89)pg/ml,血清中TNFα、IL-6含量为(8.16±2.29)、(14.92±4.73)pg/ml。AOSC组胆汁和血清TNFα、IL-6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AOSC组患者术后第4d与术中胆汁TNFα、IL-6比较明显下降(P〈0.01)。结论AOSC组患者胆汁和血清中TNFα、IL-6含量高于对照组,TNFα、IL-6可能参与了AOSC的病理生理过程且可作为诊断AOSC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在超声定位导向下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诊治的MOJ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67)和B组(n=67),其中A组患者采用常规导向下PTCD治疗,B组患者采用超声定位导向下PTC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肝功能指标及临床效果。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B组,穿刺次数多于B组,有效带管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胆汁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C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CD8+均明显降低(P<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冷消融前后部分生化指标及前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20例不适合手术的肝癌患者接受冷消融治疗,检测患者术前,术后1、3、7d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符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肌红蛋白(My)、肌酐(C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癌患者冷消融术后1d与术前相比,上述指标均显著升高;术后3d开始明显降低;术后7d与术前相比,ALT、AST、My和Cr无显著差异,TBIL、TNF—α和IL-6仍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肝癌冷消融治疗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及前炎症细胞因子虽为一过性的,但仍需防止因前炎症细胞因子大量释放导致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恶性阻塞性黄疸46例行术前术后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体征、引流液,保持好导管,做好并发症护理,出院指导等。结果 46例病人均一次穿刺成功,30例行外引流术,16例行内、外引流术。其中13例于术后行胆道内支架术,12例于术后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5例于术后行腹腔动脉灌注术,6例于引流术后7~10 d,黄疸明显消退后出院。结论 CT定位引导下PTCD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效果好等优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正确合理的护理能够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恶性梗阻性黄疸(MOJ)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8年7月北京空军总医院收治的185例MOJ患者行PTC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的早期临床疗效。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梗阻部位及类型;术前与术后3~5 d、6~10 d相关血液学指标,如TBil、DBil、ALT、AST、ALP、GGT等;支架植入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85例患者中低位梗阻102例,高位梗阻75例,胆管全程梗阻4例,吻合口梗阻4例。所有患者均成功施行PTCD+胆道支架植入术,并置管引流,技术成功率为100%。185例患者共植入233枚支架,所有患者术后黄疸减退,食欲增加,肝功能恢复,其中显效146例,有效39例。低位梗阻患者手术疗效优于高位梗阻(χ2=10. 866,P=0. 001);高位Ⅰ型梗阻单、双支架引流效果以及手术前后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而高位Ⅱ、Ⅲ、Ⅳ型梗阻双支架引流效果优于单支架(χ2=6. 412,P=0. 011),双支架引流术后6~10 d TBil、DBil水平显著低于单支架引流(t值分别为2. 62、2. 06,P值均0. 05)。结论 PTC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能够改善MOJ患者肝功能与食欲,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低位梗阻患者的疗效显著高于高位梗阻;同时对于高位Ⅱ、Ⅲ、Ⅳ型梗阻,建议行双支架引流。对于胆管全程梗阻及吻合口梗阻,支架植入也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对于胆道合并十二指肠梗阻者,可行胆道联合十二指肠支架植入术。  相似文献   

9.
胆管内外引流治疗内镜难治性恶性胆道梗阻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Zou XP  Zhan XB  Li ZS  Jin ZD  Wan XJ  Wang N  Xu GM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2):109-111
目的 比较经皮经肝穿刺胆管金属支架内引流术与导管外引流术治疗内镜难治性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9年 9月至 2 0 0 2年 8月上海长海医院对内镜难治性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施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的资料 ,比较两种引流术前后和引流术间肝功能的差异及并发症。共 2 7例患者 (2 9例次 )入选。其中 ,内引流组 13例 (13例次 ) ,男 9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6 2 5岁 ;外引流组 15例 (16例次 ) ,男 9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6 0 8岁。结果 术前 2~ 4d及术后5~ 7d血清总胆红素 (TB)在内引流组分别为 (2 79 19± 10 8 15 ) μmol/L和 (15 8 0 2± 99 97) μmol/L ,外引流组为 (2 6 1 0 9± 10 6 4 8) μmol/L和 (172 81± 10 6 4 8) 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 (DB)内引流组为(2 2 6 83± 84 0 3) μmol/L和 (132 5 7± 80 16 ) μmol/L ,外引流组为 (2 0 8 0 3± 95 0 3) μmol/L和 (14 2 6 1±83 74 ) μmol/L。术前两组间TB和DB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术后两组TB和DB均较术前显著降低 (P <0 0 1) ;术后TB和DB降低幅值在内引流组显著高于外引流组 (P <0 0 5 )。内引流组 1例出现胆漏和肠梗阻 ,1例出血 ;外引流组 2例导管移位和脱落 ,1例导管堵塞 ,1例出血 ,1例胆漏  相似文献   

10.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昌国 《山东医药》2010,50(38):71-72
目的比较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的应用效果。方法 68例因胃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各34例。EN组术后24h即开始EN,连续7 d;PN组34例术后接受PN。结果与PN组比较,EN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7 d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均较低,但术后7 d血清白蛋白血清水平高(P均〈0.05)。结论 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患者术后早期EN应用效果优于PN。  相似文献   

11.
毛新彦  张克伟 《山东医药》2009,49(38):77-78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免疫功能。方法将56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28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镇痛投药次数、术后住院天数及第1次下床、排气、进食距术毕时间,术前1 d和术后1、7、14 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及NK细胞水平。结果腹腔镜组失血量、术后投镇痛药次数、术后住院天数及第1次下床、排气、进食距术毕时间均少于开腹组(P均〈0.05);术后1 d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均〈0.05),但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7 d上述指标迅速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而开腹组术后7 d内持续处于低水平,术后14 d才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开腹组患者上述指标术后7、14 d均显著低于腹腔镜组(P均〈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快,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2.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TGF-β1、TNF-α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损伤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4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3、7、15d血清TGF—β1及TNF—α水平。结果 急性颅脑外伤后1、3、7、15d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伤后1d血清TGF—β1水平与患者病情呈负相关,血清TNF—α水平与患者病情呈正相关,与TGF—β1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TGF—β1水平下降而TNF—α水平升高。血清TGF—β1、TNF—αα测定可作为急性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评价疗效和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免疫营养剂谷氨酰胺(Glutamine,Gin)对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手术治疗的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3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R组)和谷氨酰胺组(G组)各15例,另取15例单纯性胆囊炎患者血清作为对照组(C组)。G组于术前1d至术后7d每日静脉补充丙氨酸谷氨酰胺注射液100ml,并分别于术前1d,术后7、14、21d采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IL-2R水平,观察组问的差别。结果 R组及G组slL-2R水平较C组明显升高(P〈0.01),术后7d时明显高于术前(P〈0.01),G组于术后14d时sIL-2R水平接近术前,而R组则于术后21d时达到术前水平,二者21d时sIL-2R水平差异显著(P〈0.01)。结论 谷氨酰胺能够降低梗阻性黄疸患者sIL-2R水平,改善机体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后使用异甘草酸镁治疗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4月收治的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共62例,在PTCD术后配合应用维生素B6、维生素C、复合辅酶静脉点滴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加用异甘草酸镁100 mg;对照组30例,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00 mg。治疗1周后,比较ALT、AST、Alb、GGT、ALP、TBil、DBil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NF-κB的变化情况;观察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TBil、DBil、ALT、AST、ALP、TNFα、NF-κB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TBil、DBil、ALT、AST、ALP、TNFα、NF-κB下降明显(P0.05);但对Alb、GGT的改善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后经异甘草酸镁治疗肝功能损伤对尽快恢复肝功能,消退黄疸,有促进作用,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内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9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其中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内置管引流术(腹腔镜组)42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ERCP 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及术后的白细胞(WBC)、TBil、ALT、C -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随访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腹腔镜组及 ERCP 组术后第1、3、7 d 血清WBC、TBil、ALT 及 CRP 水平较术前均有所下降,但两组均只有术后第3、7 d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腹腔镜组术后第3 d 血清 WBC 及 CRP 水平明显低于 ERC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两组患者间其他同一时间点术后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随访6个月,ERCP 组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为6.25%(3/48),腹腔镜组无并发症发生(χ2=2.716,P =0.099)。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内置管引流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是安全可行的,并可以保留 Oddi 括约肌功能。  相似文献   

16.
崔兆清  姚玉民  章阳 《山东医药》2009,49(42):62-63
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手术对机体的创伤。方法20例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为观察组(LT),20例开放甲状腺手术患者为对照组(OT),术前及术后6、24、72 h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和创腔引流液中的IL-6及TNF-α。结果术后6 h观察组血清及创腔引流液中IL-6、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术后72 h血清IL-6、TNF-α浓度仍高于术前(P均〈0.05);两组创腔引流液中IL-6、TNF-α均高于血清(P均〈0.05)。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对机体的创伤明显小于开放甲状腺手术,细胞因子形成的部位应为创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使用不同造影剂剂量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及疾病预后分析。方法 2013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ERCP术的134例胆道梗阻患者,其中胆管癌50例,胰头癌34例和胆囊癌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小剂量组应用50%碘海醇小于15 ml行ERCP患者67例,大剂量组应用造影剂量大于15 ml者67例。分别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肝功能指标变化,包括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谷氨酰转肽酶(GGT)。比较两组患者ERCP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总生存期的变化。结果 小剂量组患者血清ALT水平术后7 d(131.3±16.9 U/L)、术后14 d(111.1±17.2 U/L)、术后21 d(104.3±13.5 U/L)和术后28 d(88.1±12.9 U/L)比术前(151.3±26.4 U/L)均降低(P<0.05),而大剂量组患者血清ALT水平术后7 d(150.3±16.2U/L)、术后14 d(148.3±17.2U/L)、术后21 d(146.3±13.4U/L)和术后28 d(146.1±12.2U/L)比术前(153.3±26.4U/L)无明显变化(P>0.05);小剂量组患者血清ALP水平术后7 d(143.3±16.5 U/L)、术后14 d(121.1±17.2 U/L)、术后21 d(104.3±13.7 U/L)和术后28 d(90.3 ±12.2 U/L)比术前(163.1±31.4 U/L)呈逐渐降低(P<0.05),而大剂量组患者术后7 d(161.1±16.5 U/L)、术后14 d(160.1±17.2 U/L)、术后21 d(158.3±13.7 U/L)和术后28 d(157.1±12.2 U/L)比术前(162.3±31.4 U/L)比,无显著变化(P>0.05);小剂量组患者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4.5%)较大剂量组(14.9%)明显减低(P<0.05);大剂量组术后总生存期(19.96±9.39)个月,显著短于小剂量组总生存期的(31.2±11.4)个月;多重变量分析表明,造影剂剂量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HR=2.383,95% CI 1.262~4.503,P=0.00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应用小剂量(小于15 ml)50%碘海醇行ERCP手术对胆道梗阻患者肝功能指标几乎无影响,而应用大剂量(大于15 ml)50%碘海醇行ERCP手术可能对患者造成肝损伤,且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高,疾病预后差,应注意斟酌。  相似文献   

18.
王小东  王石 《肝脏》2019,24(11)
目的对比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与经皮经肝胆管造影引流术(PTCD)用于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减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120例患者资料,按术前减黄方案分为ENBD组(57例)和PTCD组(63例),对比两组围术期肝功能指标、术中情况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引流前,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术前,ENBD组TBil、DBil、ALT、AST均明显高于PT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b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术后,两组TBil、DBil、ALT、AST、Alb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BD组围术期胆系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PT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根治术前行ENBD或PTCD均能够有效减黄,而后者减黄效果更可靠,能够更好地促进肝功能恢复;接受ENBD后胆系感染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术前不同引流方式减黄对梗阻性黄疸(OJ) SD大鼠部分肝切除术(PH)术后肝功能和肝再生的影响.方法 建立OJ不同引流方式减黄70%部分肝切除SD大鼠动物模型.并在术后0、1、2、4、12、24、48和72h收集大鼠血液及肝脏组织标本,测定血清TBIL、ALB、ALT、AST水平,计算残肝重量、肝再生率,免疫组化法观察肝脏组织PCNA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结果 PH术后各时段内引流(ID)组和外引流(ED)组TBIL、ALT、AST水平较OJ组均偏低.各时段ID组ALB水平较OJ组、ED组偏高.72 h肝再生率ID组高于ED组,ED组高于OJ组.3组PCNA水平均于12 h明显升高,ID组于24 h达高峰,OJ组、ED组高峰延迟至48 h且峰值偏低.PH术后各组血清TNF-α水平均呈上升趋势,ID组于12 h达高峰,OJ组、ED组均于24 h达高峰,各时段OJ组、ED组血清TNF-α水平较ID组均偏高.结论 内外引流术均可改善OJ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和肝功能,并改善OJ大鼠残肝再生能力,但内引流效果更明显,且内引流术可以有效降低血清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20.
栾杰  尹立岩  马燕  李东 《山东医药》2006,46(22):3-4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肺外损伤患儿细胞免疫、细胞因子状况和胸腺肽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和酶标仪检测31例支原体肺炎肺外损伤组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血中CD3CD4、CD8、CD4/CD8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与支原体肺炎组比较。结果 ①急性期支原体肺炎肺外损伤组和支原体肺炎组比较,CD3、CD4显著降低(P〈0.05),TNFα显著升高(P〈0.01),CD8、IFNγ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支原体肺炎肺外损伤组急性期和4周后比较,CD3、CD4、IFNγ升高(P〈0.05),TNFα显著降低(P〈0.01),CD8无变化。用胸腺肽治疗患者以上指标变化更明显。结论 支原体肺炎肺外损伤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低于支原体肺炎患儿;细胞因子中TNFα早期升高,而IFNγ不明显;恢复期TNFα下降,而IFNγ升高明显。用胸腺肽治疗能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