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法莫替丁缓释微丸的悬浮包衣法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淀粉和蔗糖为赋形剂制备法莫替丁含药微丸,以乙基纤维素为包衣材料,采用悬浮包衣法制备了法莫替丁缓释微丸,并用正交设计筛选出了最佳制备工艺参数。释放度研究结果表明:在进风温度为45℃,喷雾压力为147kPa及输液速度为10ml/min的条件下进行包衣,可制得在12h内释药符合Higuchi模型动力学过程的缓释微丸。  相似文献   

2.
多种维生素丸在贮存过程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含量下降较快,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改变包衣材料和包衣方法,采用留样观察法和加速实验法进行观察,得出薄膜包衣可大大提高药丸的质量。但从制定有效期的角度来说,仍需在薄膜包衣的防潮性能上做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异丁司特微丸包衣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颖 《天津药学》1999,11(1):68-69
用正交设计对异丁司特微丸包衣应用液的浓度,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和乙基纤维基素的比例及包衣物总用量3个因素溶出速率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包衣物用量对溶出速率影响最大,包衣液应用浓度对溶出速率不明显。以14.0%包衣量,HPMC:EC为0.43包衣应用液浓度1.8%为选定工艺。  相似文献   

4.
粉末包衣工艺制备醋氯芬酸缓释微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粉末包衣工艺制备醋氯芬酸缓释微丸。方法:对醋氯芬酸粉末包衣的工艺、药物的体外释放度及稳定性进行考察。包衣液采用Eudragit RS30D与Eudragit RL 30D的比例为10:1,包衣增重为70%,熟化时间为6h,增塑剂PEG6000、抗黏剂滑石粉、消泡剂二甲基硅油分别占包衣聚合物量的12%,40%,0.3%。结果:包衣微丸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微丸体外稳定,工艺重现性好。结论:粉末包衣工艺制备醋氯芬酸缓释微丸工艺可行,制荆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5.
氯化钾缓释包衣微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氯化钾缓释包衣微丸的处方和工艺参数。释放度研究结果表明:以丸芯2为包衣底物,以EC+阻滞剂为包衣材料,在35℃的进气温度和8ml/min的输液速度的条件下进行沸腾包衣,可以制得持续释药12h,在0~10h内近似零级释药的氯化钾缓释包衣微丸。  相似文献   

6.
挤出滚圆-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决明子微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并优化挤出滚圆-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决明子醇提物微丸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制剂工艺条件制备决明子醇提物微丸,考察微丸的粉体学性质,流化制粒包衣机将微丸包衣,并测定体外溶出度。结果以MCC为主要辅料,载药量40%,挤出频率30 Hz,滚圆频率50 Hz,滚圆时间4 min,经流化床包衣制得的决明子醇提物微丸,圆整度、流动性、体外释放度均较理想。结论应用挤出滚圆-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决明子醇提物微丸,其工艺简便,成品质量好。  相似文献   

7.
维生素C片变色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温度和湿度双因素试验法对维生素C片处方进行筛选和评价。结果表明,β-环糊精和丁基化羟基甲苯(BHT)为维生素 C 有效的稳定剂。最佳处方的贮存期为2.72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克拉霉素微丸上药包衣工艺改进,以提高克拉霉素微丸收率。方法研究粉末上药、液体上药、附聚上药3种方法对克拉霉素载药微丸收率及上药表面状态的影响。选择不同包衣增重处方,研究包衣增重对微丸收率的影响。结果3种方法上药,上药次数越多,收率越低;而包衣增重越多,收率越低。液体上药所得载药丸芯表面状态要优于其他两种上药方式。结论要提高克拉霉素微丸收率,须在现有工艺基础上减少上药次数和降低包衣增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优选具有掩味作用的连番止泻包衣微丸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 通过微丸制备、以及响应面法进行工艺优化,以黄连包合率为指标,确定包衣微丸制备工艺。结果 最佳工艺得到的最佳条件为用57.63%EC,20.35%HPMC,15.48%滑石粉作为包衣材料,黄连包合率可达到92.8%,且经过模拟药物在人工唾液中的释放速率,证明包衣微丸在人工唾液中2 min内未释放,5 min仅有少量释放。结论 该工艺稳定可行、预测性较好,该工艺研制的包衣微丸质量指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0.
离心包衣造粒机在吲哚美辛微丸薄膜包衣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健 《华西药学杂志》2001,16(3):210-210
目的:减小吲哚美辛在临床应用中副作用。方法:通过对吲哚美辛微丸进行薄膜包衣,制备成缓释微丸,能有效控制吲哚美辛的药物释放速度。结果和结论:本法可达到减少药物副作用、延长药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溴吡斯的明缓释微丸,并对处方进行优化。方法: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分别以不同黏度的乙基纤维素为包衣材料制备缓释微丸,以体外释放度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优化处方。结果:当PEG为12.8%,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为22.7%,增重为21.6%时,微丸的累积释放度与参比释放曲线相比相似因子(f2)为86.5,释放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结论: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的缓释微丸累积释放度达到释放要求。  相似文献   

12.
胃肠通颗粒包衣的制备及释放度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筛选素丸处方及优化“胃肠通”肠溶颗粒包衣的制备工艺。方法:实验采用均匀设计,以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筛选素丸的处方及工艺,用滚动凝聚法制备素丸,滚圆技术制备肠溶颗粒包衣剂,考察其释放性。结果:按优选处方,工艺制备的颗粒在酸性介质中几乎不释放,而在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可迅速释放药物,40min药物累积出量可达90%以上。结论:本品处方及制备工艺合理,能达到肠溶目的,其素丸的处方及颗粒包衣工艺可作为其他肠溶中药颗粒剂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多维元素胶囊,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技术制备维生素微丸及微量元素微丸,采用直接滴定法、HPLC法等测定制剂中药物成分的含量;进一步研究抗氧剂、包衣增量等因素对制剂中主药含量的影响,并对制剂稳定性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抗氧剂BHT、枸橼酸的加入以及欧巴代薄膜包衣能显著增强制剂稳定性,提高制剂质量。长期、加速试验结果表明制剂稳定性良好。结论挤出-滚圆法可用于制备多维元素胶囊;抗氧剂、薄膜包衣可提高该制剂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维生素C微丸缓释胶囊体外释放度检测方法,评价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以0.01mol·L^-1盐酸-0.03%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05%L-半胱氨酸溶液为释放介质,介质体积为1000mL,转速为50r·min^-1,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243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转篮法评价体外释放特性。结果维生素C质量浓度在1.028~12.336mg·L^-1内与其吸收度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56%,RSD为0.86%。结论维生素C微丸缓释胶囊具有较好的释药性能和良好的缓释效果,符合《中国药典》要求。  相似文献   

15.
口服缓控释微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婷  张倩  宋洪涛 《药学实践杂志》2011,29(3):169-172,192
目的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缓控释微丸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微丸制剂的发展前景。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并将其分析、归纳。结果阐明了不同种类缓控释微丸的特点、所选用的辅料、制备工艺及微丸压片技术。结论微丸作为一种多单元释药系统,具有较多优点,随着现代制备工艺的逐渐成熟及辅料的发展,微丸成为目前缓控释制剂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丙烯酸树脂在微丸包衣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宝国  李林军  黄桂华 《齐鲁药事》2006,25(10):614-616
本文对丙烯酸树脂系列辅料在微丸的缓释、控释、脉冲给药系统及定位给药系统等药物新剂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随着新型丙烯酸树脂的研究开发和制剂技术的发展,其在微丸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维生素C含量。方法:采用SHIMADZU VP-ODS色谱柱(4.6 mm×250mm,5μm),流动相为30 m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88∶12,pH3.0),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43 nm,进样量20μL,外标法定量。结果:维生素C与人血清中其他成分分离良好。维生素C浓度在0.5~15.0 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高、中、低3个浓度的日内RSD分别为0.5%,5.0%,2.1%;日间RSD分别为5.0%,6.5%,4.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88%,84%。结论: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维生素C的含量,样品处理简便,结果准确可靠。该方法可用于大量血清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HPLC测定力度申泡腾片中维生素C的含量。方法 用Hypersil BDS(5μm,4.6 mm×250 mm)C18柱;以磷 酸盐缓冲液(取磷酸氢二钠15.6 g和磷酸二氢钾12.2 g,加煮沸过的冷水溶解并稀释至2000 ml,用磷酸调pH值至2.5)为流 动相;流速0.6 ml/min;检测波长为245 nm;进样量20μl。结果 维生素C进样量在1.62-2.63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 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回收率为101.0%,RSD=0.40%(n=9),检测限为10.0 ng。结论 方法简便,结果准确, 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维生素C泡腾片的处方及制备工艺。方法:主要以外观、可压性、泡腾效果和稳定性作为判断标准,对酸源、碱源、黏合剂等进行处方筛选,且对制备工艺进行考察。结果:阿司匹林维生素C泡腾片以枸橼酸为酸源,经过热处理的碳酸氢钠作为碱源,聚乙烯吡咯烷酮K30作为干燥黏合剂,采用干法制粒压片法制备。结论:制得的阿司匹林维生素C泡腾片外观完整光洁、泡腾效果好且稳定性高,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生素C联合维生素 E对COPD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从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6月6日至2014年3月20日住院患者中选择符合条件的30例COPD患者将其作为实验组,在予以COPD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C及维生素E治疗10 d(维生素C注射液2.0 g+NS 250 mL ,1次/d静滴,疗程10 d;维生素E胶丸100 mg ,1次/d口服,疗程10 d)。另外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仅予以COPD常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体内SOD与MDA变化。结果无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在治疗前血清MDA及SOD水平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使用维生素C、E治疗后体内SOD及MDA水平与未使用维C及维E的对照组治疗后体内SOD及MDA水平比较均有差异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C联合维生素E治疗能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维持体内氧化/抗氧化水平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