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粉刺又名肺风粉刺、酒刺、痤疮,由皮脂分泌过盛、皮脂腺口堵塞或感染细菌发炎所致。笔者用耳穴内分泌、皮质下理针治疗本病效果显著,介绍如下。所治12名患者中,男青年8名,女青年4名;年龄在16~30岁之间;病程1~7年不等。治疗方法:首先常规消毒揿针(如无揿针亦可用30号或32号毫针制成钉状,针尖长2毫米,针柄直径为3毫米),后用针尾或火柴头等找准穴位,并压深痕标志,再常规消毒穴区。待皮肤干后,用消毒镊子取揿针放在已剪成直径4毫米的橡皮膏上。然后用镊子把橡皮膏与揿针夹起,将揿针尖对准穴  相似文献   

2.
主穴:颊车、地仓操作方法:用一根28~29号4至6寸毫针,从患侧颊车穴进针,右手持针柄,左手夹持针尖上段,先直刺进针至皮下0.2cm,然后将针倾斜呈15°度左右,向地仓穴方向推进,针尖至地仓穴为止,右手轻轻单向捻针,使针尖固定于地仓穴,为之得气。同时稍用指力向颊车方向提针,但不退针,使患侧面肌随针体运动,至一定程度,然后放松指力,使针体复位,如此反复甩针5~10次,面部感到热或麻胀为度,留针10分钟,2~3日一次。体会: 1、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治愈率高,而  相似文献   

3.
王庆智 《中国针灸》1998,18(5):301-302
先父王福山主任医师,师承家传,从事儿科临床六十余年,其针法在儿科的应用,颇有独到之处,临床效果满意,总结介绍如下。1 飞针法 简便易行王氏飞针法,亦称风刺术,以其手法快、取穴精、不留针、痛苦小、简便易行为特点,适应小儿的生理特点,易于患儿接受。在儿科临床广泛应用,其运用概括为:取1寸毫针,右手持针,指切进针法,针尖在中指尖端保留1~2毫米。选定穴位,常规消毒后,行针疾刺,犹如雀啄,势若风行,刺入皮肤1~2毫米,平补平泻手法,轻刺激,急速退针,不留针,整个过程完成于片刻之间,一气呵成。对于常见病疗效显著,如泄泻、呕吐、惊厥、腹痛…  相似文献   

4.
夏敏 《新疆中医药》2003,21(3):23-24
1 操作注意事项1 1 针具的选择以传热导电性较好的不锈钢质毫针为佳。针尖要求尖中带圆 ,光洁度高 ,不能有钩曲、毛刺 ;针身光滑挺直、圆正均匀、坚韧而富弹性 ,不能有斑剥锈蚀或折痕毛刺 ;针柄要求金属丝缠绕牢固不松脱。毫针长度比针刺深度长 1~ 1 5cm针身为宜 ,粗细以直径为 0 32cm以下为宜。1 2 要求施术者精神集中 ,全神贯注 ,认真体会针下感觉并视察病人反映 ,手法要求巧、捷、准、效。巧指手法轻巧灵敏 ;捷指快而干脆利索 ,不拖泥带水 ;还要熟知针下穴位的解剖层次、个体差异 ,瞄准出击 ;效指一定要出现麻电样的针感 ,气至而有…  相似文献   

5.
《上海针灸杂志》2006,25(3):6-6
头皮针穴的进针,一般选用28~30号长1.5~3寸的毫针,针与头皮呈30。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当针尖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小,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针,根据不同穴区可刺入0.5~3寸。  相似文献   

6.
大椎穴刺血拔罐治疗重症感冒2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自1994年以来,采用大椎穴刺血拔罐治疗重症感冒23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中男性17例,女性6例;年龄17~48岁,平均32.5岁;病程1周以内9例,1周以上14例。风寒型13例,风热型10例。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明显,均经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治疗方法患者俯伏坐位,充分暴露大椎穴。局部常规消毒后,医者用左手拇食二指上下或左右压住大椎穴周围皮肤,稍用力使之绷紧,右手拇食二指持三棱针针柄,中指抵住针尖部,露出针尖1~2分,迅速抖动手腕使针尖刺入大椎穴0.3cm左右,即速出针。再用同样手法于该针点上下左右0.5cm处各刺一针。取…  相似文献   

7.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三十六例,痊愈三十一例,显效二例,好转三例,针刺均在4~7次内。治疗方法: 先刺风池穴,针尖向对侧眼球方向刺入1寸左右,使针感向头顶或前额眼睑扩散,施以强刺激捻转手法,疼痛即可消失。然后针刺合谷穴,直刺进针1寸左右,使针感从虎口两指之间开始向肘部扩散,得气后留针15分钟,每5分钟1次,即可出针。  相似文献   

8.
操作方法:用一根28号、3寸或4寸的毫针,在患侧面部的颊车~牵正穴之间进针。右手持针柄,左手挟持押手,先直刺进针至皮下(0.2cm),然后将针倾斜,(呈15°)左右,向地仓穴方向推针(不捻转)3—4寸,针尖直至地仓穴,右手稍轻轻捻针,使针尖固定于地仓穴。同时稍用指力向上提针(不退针),针体随之向外移位至一定程度,这时局部面肌紧缩(此时患者嘴歪  相似文献   

9.
合刺风府为主治疗肌收缩性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刺风府为主治疗肌收缩性头痛:患者取情伏坐位,风府穴常规消毒后,选用3寸毫针;速刺透皮后针向下颌方向进针O.8~1寸,得气后退至皮下,调整针尖方向,向一侧乳突捻转进针,深度约2.O~25寸,待针下得气且有放射性针感至领侧、前额时,将针退至皮下,调整针...  相似文献   

10.
笔者用锋钩针(针头勾回,勾尖锋利,三面有刃,针头长3毫米)在患儿双手鱼际穴行点刺加钩割,治疗17例小儿疳疾患者,均有良效.介绍如下:[治疗方法]医者用左手拇、食指绷紧患儿鱼际穴皮肤;右手以拇、食、中三指呈持钢笔姿势紧捏针柄.先以针尖迅速垂直刺入皮下,随将针柄扭正与皮肤垂直,深度为0.3厘米,上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学习期间从陈乃明教授处习得弹针进针法,临床应用10年,深感弹针进针法应用方便,深受患者欢迎.   在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对弹针进针法的描述为:“针尖抵于腧穴皮肤时,运用指力,并以中指弹动针柄时瞬即将针尖刺入皮下的手法“.……  相似文献   

12.
单针“膝疾穴”治疗膝关节痛44例:“膝疾穴”是陆健同志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临床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治疗方法:取穴分内外“膝疾穴”,外膝疾穴在股骨外髁直上4~6横指,即在梁庄上半寸外一寸处,内膝疾穴在股骨肉髁直上4~6横指,即血海穴上半寸内一寸处。选用22~24号1.5~25寸长的特制针灸针治疗,时嘱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双下肢平放,找准穴位后,常现消毒,双手挟持针身,将针向股骨快速刺入,针尖触到股骨后,稍向外提,而紧沿股骨上缘用力迅速刺入0.5寸左右,针要穿破骨膜,直到关节腔内有较强烈的…  相似文献   

13.
一、点刺进针法:用右手拇、食二指挟持针体,露出针尖4~5分,中指轻轻点刺穴位1~2下,继而迅速垂直刺入皮下,然后将针稍提,根据所需角度用指力将针推到一定的深度,施行手法。该法是根据转移痛点兴奋灶,分散病人注意力,保持肌肉皮肤松弛的原理,而达到进针无痛或基本无痛的目的。本法适用于肌肉较丰满的部位。  相似文献   

14.
张缙教授是国内外著名针灸学家,认为针刺手法关键在于"力"的运用,掌握"力贯针中"精髓,才能深知针刺手法的奥妙。笔者通过对《内经》和《针灸大成》的深入学习,进一步掌握了张缙教授提出的"力贯针中,力在针前,针伴力入(穴),使针成为力的载体"的理论及针刺手法的细部操作。操作中,应巧聚全身的劲力在针尖,在针尖处施巧劲以小刺激引起补泻大反应,在针尖处掌握时机精巧启动补泻,随气用巧,寓巧于微,驾驭经气,使气至病所,以达到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单手藏尖震颤进针法,是在传统进针法基础上改进而成的一种新的进针法;它具有操作简便、穿皮痛苦小和得气快等特点。具体操作:以右手拇指食指的指腹夹持针柄,针体紧贴中指使针尖附着于中指指腹最高点,即针尖藏于中指内,距甲缘约0.1~0.3寸处;中指指尖放在本穴区域内,针尖延长线必须正对本穴中心点;持针手轻轻上下震颤(借肌肉和脂肪之弹力),同时中指快速微微弯曲,拇食指用力配合下压,即可达到顺利进针的目的。但长针不宜于用此  相似文献   

16.
皮内针治疗便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雪媛 《中国针灸》2002,22(8):37-45
治法 :患者仰卧位 ,穴取左侧腹结穴。穴位常规消毒 ,左手拇食指按压穴位上下皮肤 ,稍用力将局部皮肤撑开固定 ,右手用小镊子夹住针柄 ,针尖对准腹正中线 ,横向将针刺入皮内约 5mm ,不得深入皮下。先把针尖刺入少许 ,用手压迫针柄附近 ,则针尖翘起 ,继续刺入 1/ 2 ,手压针柄以针尖不再翘起为宜 ,然后用小块胶布固定。冷天可持续留置 3~ 7天 ,热天留置 1~ 2天 ,留针期间经常按压埋针处 ,一般每天可按压 3~ 4次 ,每次 1~ 2分钟 ,以加强刺激。治疗结果 :用本法治疗 4 0例 ,年龄最小 14岁 ,最大 72岁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10年。经 1~ 3…  相似文献   

17.
运气针法(简称运针法)是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继续引导经气至病所,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而获得疗效和治愈疾病的一种手法。一、操作方法 1.进针时:切指力量宜均匀。刺手拇食二指夹持针柄,中指贴着针身,然后将针尖轻轻接触皮肤,当针身保持垂直后,运用指腕之力快速将针压进穴位的一定深度。 2.进针后:捻转的幅度由小渐大(以90°~360°为限),持针的压力由轻渐重。如需  相似文献   

18.
改良带圈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是目前公认疗效郊好的内固定方法。但存在针尖戳穿皮肤,克氏针折弯端旋转致使内固定失败等缺点。为了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完善这种内固定技术,我们自2001年3月~2004年8月使用改良的带圈克氏针加钢丝治疗髌骨骨折26例,取的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本病多因外感风邪,侵犯面部经脉,使气血运行受阻所致。我科从1994年~1999年,用腕踝外加牵正散加减治疗本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选穴:患侧上l、上2、上3。患者取坐位,针刺部位放松,常现消毒外体与皮肤,选用3O号1.5寸毫针,针尖朝病端,医者三指持针柄,针尖刺入皮肤时呈30度角,以拇指前端轻旋针柄,勿用力推针以免针体弯曲,针尖通过皮肤后放平,紧贴皮肤表面沿皮下直线进针,进外时要求阻力小一如阻力较大或针刺部位出现胀痛酸麻等感觉时,均表示针已刺入肌膜下深层组织,须…  相似文献   

20.
试论留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留针是针刺的一个过程,指针刺入穴后留置一定时间。历代医家对此论述颇多,临床多以20~30分钟而统论。今笔者结合自已的临床体会作一简单论述,以期同道注意。留针的作用1.留针候气 《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说明针刺得气是取得疗效的关键。当病人体质虚弱,经气不足或危重病人不易得气时,将针留置穴内,以待气至即所谓之候气。《素问·离合真邪论》:“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其气已至,适而自护。”留针可以候气。2.留针催气 催气是指在针刺入穴后经气久而未至,或虽至而未能充盛的情况下,采用积极的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