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肝癌化疗栓塞前后肝储备功能的检测及相关指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溢贞  张艳  王晓白 《当代医学》2010,16(11):168-170
目的探讨简易敏感的肝储备功能评估方法。材料和方法收集2005年12月~2009年12月4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于TACE术前3天及术后4周进行肝脏CT灌注成像及检测血清透明质酸、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总胆红素,并首试制定肝储备功能计分分级。结果术前6例评为Child-Pugh A级的患者按本研究试分的肝储备功能分级评为2级,2例Child-Pugh B的患者评为肝储备功能3级。术前肝储备功能1级0%出现并发症而术前Child-Pugh A级10.25%术后肝功能恶化,其中1例术后肝功能衰竭。术后肝功能恶化组中77.7%患者术前肝动脉灌注分数大于25%。结论首试制定的肝储备功能计分分级加入了血流灌注信息,较Child-Pugh计分分级能更敏感的反映肝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肝衰竭各阶段的肝脏储备情况,探讨肝脏储备功能检测在肝衰竭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肝衰竭患者178例纳入研究,并根据其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按照早、中、晚三期,将入组患者分为3期。并对其中89例患者行人工肝治疗,另外89例予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肝衰竭早、中、晚期的肝脏储备功能逐渐下降,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工肝手术组肝衰竭早中期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肝衰竭晚期的死亡率与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差异。人工肝治疗前后肝脏储备功能无明显变化。经人工肝治疗后,肝脏储备功能较好的肝衰竭早期患者死亡率较肝脏储备功能较差的肝衰竭晚期患者死亡率低。结论:人工肝治疗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善肝脏储备功能,肝脏储备功能检测可协助指导肝衰竭患者的人工肝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门静脉高压患者肝储备功能、有效肝血流与肝功能关系,及断流术前后肝储备功能、肝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意义。方法:用ICG-R15检测肝储备功能及肝脏有效血流(EHBF),B超测定断流术前后的肝脏血流动力学,评价断流术在门脉高压症治疗中作用。结果:Child-Pugh分级与ICG-R15、EHBF有良好的相关性;断流术后肝门静脉血流及有效血流量显著减少。结论:ICG测定肝储备、肝血流动力学是一种安全、无创、简易且敏感的方法,断流术后肝储备功能没有明显变化,断流术对于减少肝血流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肝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手段.然而在我国,80%以上的肝癌患者因合并有各种慢性肝病(肝硬化、各类肝炎等)而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障碍.这部分患者的肝储备功能下降,其肝切除的手术风险也就随之增加.如何对这类患者进行适当的处理,达到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与根治性的合理统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吲哚青绿15分钟滞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 min,ICGR15)在多次肝动脉栓塞化疗后切除肝癌术前肝储备功能的评估及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本科收治的多次肝动脉栓塞化疗后的可切除肝癌患者62例,术前行ICGR15试验及常规肝功能检查,对患者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和探讨.结果:患者术前ICGR15越高,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及其术后并发症越易发生,而常规肝功能检查及Child-Pugh评分难以完全反映术前肝储备功能.结论:ICGR15可作为肝动脉栓塞化疗后的可手术切除性肝癌患者术前肝储备功能评估的指标,对术式的选择和判断手术耐受性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谢开红  李国亮  张忠山 《中外医疗》2012,31(16):170-171
目的对肝储备功能的简易敏感评估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自2005年12月~2011年12月以来,与我科治疗的9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在进行TACE术的前3d与术后的4周应用肝脏CT的灌注成像,并检测血清的透明质酸与白蛋白以及凝血酶原的时间和总胆红素,同时尝试制定患者肝储备功能的计分分级。结果在术前有12例患者依据Child-Pugh分级被评为A级,依据本文肝储备功能的分级被评为2级,有4例依据Child-Pugh分级被评为B级,依据本文肝储备功能的分级被评为3级。在术前患者肝储备功能为1级的,0%发生临床并发症,但术前依据Child-Pugh分级被评为A级的,有10.25%于术后发生肝功能恶化,还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在术后肝功能出现恶化的患者中,有77.7%于术前进行肝动脉灌注的分数均在25%以上。结论本文制定出肝储备功能的计分分级将患者血流的灌注信息加入后,同Child-Pugh的计分分级相比,更能够敏感反映出患者的肝储备功能,应予临床合理推广。  相似文献   

7.
肝功能试验估计肝脏储备功能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建立兔定量肝切除模型 ,研究血清谷丙转氨酶 ( SGPT) ,血清碱性磷酸酶( AKP) ,血清总蛋白 ( TP)等常规肝功能指标和血浆吲哚氰绿清除 ( ICGK)、吲哚氰绿 1 5分钟潴留率 ( ICGR1 5)等新型肝储备功能指标与肝切除率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性 ,探索估计肝储备功能的敏感指标和方法。结果显示 :TP及 AKP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肝储备功能 ,但不是反映肝储备功能的敏感指标 ;SGPT虽为反映急性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但其变化与肝切除率无线性相关。而 ICG排泄试验在肝切除率仅为 2 0 %时即有显著变化 ,并与肝切除率密切相关。提示 :ICG排泄试验是反映肝储备功能的敏感指标 ,并有可能用于定量估计肝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对肝细胞癌高危人群——慢性肝病患者定期的超声波、肿瘤标记物等检查,很多肝细胞癌可在早期得到诊断,但由于慢性肝病患者的肝储备功能很差,适合做肝切除手术的患者并不多。而且肝切除术后肝癌治愈率也并不高,几乎所有患者术后都发生肝内转移或多中心复发^[1]。因此,急待开发一种对肝脏损伤小可以反复治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肝储备功能评估对原发性肝癌术式选择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82例术前行常规肝功能及吲哚青绿15min潴留率(ICGR_(15))检测的肝癌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术前ICGR_(15)越高,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越易发生,而常规肝功能检查项目及Pugh评分值难以正确反映肝储备功能。提示ICGR_(15)可作为肝癌患者术前肝储备功能评估的可靠指标,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判断手术耐受性及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致阻塞性黄疸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肝癌致阻塞性黄疸的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 50例患者阻塞性黄疸均系肝癌引发胆总管癌栓所致。其中,45例进行了总胆管切开取癌栓T管引流术,同时行肝肿瘤切除22例、患侧肝动脉结扎者23例;5例进行了非手术治疗。在45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17例肝左叶肿瘤患者术后平均生存11个月,28例肝右叶肿瘤患者生存7个月,总平均存活时间为9个月;5例非手术治疗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仅3个月;手术患者较非手术患者平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1)。结论 外科手术明显延长阻塞性黄疸肝癌患者生存时间,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肝纤维化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查阅大量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不同的检查方法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各有优缺点。结论:肝组织活检是肝纤维化的诊断金标准,但有局限性,血清学指标和肝组织病理学纤维化程度有较好相关性,有助于肝纤维化的非创伤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肝移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振虎  张雷 《医学综述》2008,14(13):1982-1985
世界范围内,肝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虽然有多种方法可以治疗各种肝病,但外科手术仍是治疗各种肝病的主要手段之一,肝脏外科从始至今,不断发展,尤其近30年来有着突飞猛进地发展,而在其所有的重大进展中,肝移植的出现对肝脏外科产生的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仅就肝移植方面的现状及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蔡强 《医学综述》2012,18(3):377-380
血小板主要参与机体凝血过程。近年研究发现,血小板及其储存释放的5-羟色胺还参与肝功能调节、肝损伤反应、肝再生等病理生理过程。这些新的发现有助于阐释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肝再生和慢性肝病的发病机制;还可能根据其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为减轻肝损伤、减缓肝硬化进程、促进肝再生带来新的治疗希望,也可能为防治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脂肪沉着程度供肝对肝移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进行肝移植术患者,依据供肝浸润程度,随机分为轻度脂肪肝组、中度脂肪肝组、重度脂肪肝组、无脂肪肝组共四组,每组各16例,比较四组患者肝功能(主要观察ALT、AST指标)、入住ICU的平均时间、1年移植物成活率、移植物原发无功发生率。结果轻度脂肪肝组入住ICU的平均时间、ALT和AST水平、移植物原发无功发生率与无脂肪肝组接近;中度脂肪肝组入住ICU平均时间、ALT和AST水平均较轻度组和无脂肪肝组明显增高,P0.05;重度脂肪肝组入住ICU平均时间、ALT和AST水平、移植物原发无功发生率明显较前三组为高,P0.05。结论轻、中度肝脏脂肪浸入可作为肝移植供肝,重度脂肪肝不能作为供肝的选择目标。  相似文献   

15.
郝彦开  贾军峰  杨玉巧 《医学综述》2012,18(11):1753-1755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药配伍治疗肝纤维化时对患者主、次症状改变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采用自制方剂化肝汤1号(醋鳖甲、黄芩、柴胡、赤芍等),对照组1采用凯西莱治疗,对照组2采用化肝汤1号和凯西莱联合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主、次症状改善情况,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变化。结果三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5897,P>0.05)。三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肝汤1号可有效地降低肝细胞的损害程度,促进受损细胞修复,从而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建立对全面研究肝纤维化的病因机制及临床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手段发展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人和动物种属差异及肝纤维化的病因多样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建立还处于不断研究和探索中。本文就近期研究领域中较成熟的肝纤维化模型进行了简要综述,以供基础及临床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欣 《医学综述》2014,20(17):3111-3114
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急性肝损伤及肝功能异常的早期诊断很重要,常规生化指标以及新的动态检测技术结合应用可能在未来的诊断意义更大。该文通过回顾文献,对急性肝损伤及肝功能异常从检查指标、原因、机制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ICU相关肝损伤及肝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临床监测方法进行分析,针对ICU相关肝损伤及肝功能异常,在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得出了相关的启示和结论。  相似文献   

18.
温时来 《黑龙江医学》2010,34(8):581-584
现代肝脏外科发展至今,减少术中出血一直是肝脏外科医生追求的目标,迄今已经发展出多种肝脏血流阻断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大大降低了肝脏手术的出血量。近期曲-饶式无血切肝术的问世是该领域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同时,如何避免肝血流阻断后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也成为所有肝脏外科医生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如何根据病人不同病情选择最适当的无血切肝术式与掌握最精确的血流阻断安全时限,以谋求在减少出血和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之间的最大平衡,就是目前所必须探寻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肝囊肿的效果。方法:系统性回顾分析我院2004~2008年间60例腹腔镜治疗肝囊肿手术的手术疗效及临床效果。结果:58例腹腔镜下完成手术,2例中转开腹,手术中位时间为50 min。全组病例无严重并发症,59例术后痊愈,1例术后复发。结论: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只要术前准备充分,术中熟练操作,是治疗先天性囊肿合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廖锦元 《黑龙江医学》2014,(12):1337-1340
肝纤维化是肝组织对慢性损伤的修复反应,其特征是持续慢性炎症及胶原纤维沉积。影像学作为无创性手段,可以对肝纤维化进行全面、重复且定量的进行评估。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开展的影像学定量评价肝纤维化的方法,为肝纤维化影像学定量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