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设计合成β-榄香烯芳杂环衍生物,并进行体外抗癌活性筛选.方法 以β-榄香烯为起始原料,经烯丙位的氯代反应,合成β-榄香烯氯代物,再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在β-榄香烯母体上引入含氮芳杂环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SRB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共合成9个未见报道的β-榄香烯类化合物,其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证.所有化合物对3种人癌细胞HL-60、HeLa、SGC-7901的IC50值均远低于β-榄香烯.结论 在β-榄香烯结构中引入含氮芳杂环,可改善化合物的水溶性,显著提高体外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设计合成β-榄香烯吲哚衍生物并进行体外抗癌活性筛选。方法通过合成β-榄香烯氯代物,在其结构中引入3-吲哚乙胺结构片段进而合成β-榄香烯吲哚衍生物。采用MTT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K562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合成了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β-榄香烯吲哚衍生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MS谱确证。活性实验结果显示14个目标化合物的活性高于β-榄香烯。结论在β-榄香烯结构中引入3-吲哚乙胺结构片段有利于提高此类化合物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设计合成β-榄香烯氨基酸衍生物,并进行体外、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采用烯丙位的氯代反应合成β-榄香烯氯代物,再与氨基酸甲酯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染色法测定目标化合物体外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小鼠腋下移植瘤为模型进行体内抗肿瘤试验,考察化合物5h对Lew is肺癌LL/2、肝癌H22模型的抑制作用。结果共合成15个β-榄香烯氨基酸和β-榄香烯氨基酸甲酯衍生物,其中12个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合成化合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证。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对人癌细胞HL-60、HeLa、SGC-7901的IC50值低于β-榄香烯。体内试验结果显示,化合物5h对Lewis肺癌LL/2、肝癌H22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在β-榄香烯结构中引入氨基酸或氨基酸甲酯结构片段有利于提高此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合成β-榄香烯胺类衍生物,并对其体外抗癌活性进行初步的评价。方法 β-榄香烯经氯代、胺化制备目标化合物。以SRB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HL-60、HeLa、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 合成的12个新化合物经IR、MS和1H-NMR确证结构。初步药理结果显示大部分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癌活性明显强于β-榄香烯。  相似文献   

5.
目的设计合成β-榄香烯取代哌嗪酰胺类衍生物并进行体外抗癌活性筛选。方法通过合成β-榄香烯单氯代物,在其结构中引入取代哌嗪结构来合成β-榄香烯取代哌嗪衍生物,然后再与取代苯甲酰氯或取代苯丙烯酰氯反应制得β-榄香烯取代哌嗪酰胺类衍生物。采用MTT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人宫颈癌细胞、人肝癌细胞、人纤维肉瘤细胞等10种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与结论合成了2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β-榄香烯取代哌嗪酰胺类衍生物。经1H—NMR、MS波谱分析确证结构。其中21个化合物经MTT法测定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活性大多高于β-槛香烯。  相似文献   

6.
氧代固醇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合成新型氧代固醇衍生物并对其抗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胆甾烷-3β,5α,6β-三醇为原料合成氧代固醇琥珀酸单酯的一乙醇胺盐系列化合物;以各种含羟基固醇化合物为原料,分别与正丁酰氯等反应合成氧代固醇的正丁酸酯系列化合物.并对这两类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癌活性试验.结果与结论共合成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氧代固醇类化合物,结构经IR、1H-NMR以及元素分析得到确证,初步体外药理试验表明:化合物4具有很好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插烯规则设计间苯二胺二丙烯酰胺类化合物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方法以邻甲苯胺和3-吡啶甲醛为原料,经硝化、Knoevenagel-Doebner缩合、氯代、酰化、还原等反应得到中间体N-(2-甲基-5-氨基苯基)-3-(吡啶-3-基)丙烯酰胺。该中间体再与取代的肉桂酰氯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结果与结论共合成了16个目标化合物,经质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确证结构;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其中4个化合物(17a、17b、17c、17d)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伊马替尼相当。  相似文献   

8.
氯代硫色烯并[4,3-c]吡唑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真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设计合成氯代硫色烯并[4,3-c]吡唑啉衍生物,并考察其抗真菌活性.方法:以对氯苯硫酚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并采用柱色谱实现其顺反异构体的分离.结果:合成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确证.初步药理实验显示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结论:氯代硫色烯并[4,3-c]吡唑啉衍生物在体外具有一定的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柠檬烯类似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设计并合成柠檬烯类似物,并对其体外抗癌活性进行初步的评价.方法 以l-香芹酮为起始原料,通过氯代、亲核取代、选择性还原制备目标化合物;以MTT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 所合成的14个新化合物经1H-NMR和MS确证结构.初步药理实验结果表明12个目标化合物的抗癌活性比d-柠檬烯和l-香芹酮更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侧链极性的改变对氧代固醇类化合物抗癌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去氧猪胆酸为起始原料合成共22个(其中14个未见文献报道)侧链具一定极性、母环结构为3β,5a,6β-三羟基及3β,6β-二羟基-△^4-烯胆甾-24-酸衍生物,并以3β,5a,6β-三羟基胆甾烷(10)和3β,6β-二羟基胆甾-4-烯(11)为对照,比较其体外抗癌活性。结果与结论少部分化合物的抗癌活性比对照物稍强,大部分基本持平,少部分活性消失。希望从3β.5a,6β-三羟基及3β,6β-二羟基-△^4-烯胆甾-24-酸衍生物中找到比现有的氧代固醇抗癌活性更强的化合物的设想,目前尚未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设计合成5H-呋喃并[3,2-g]色烯类化合物,并测定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2’,4’-二羟基苯乙酮为原料,经缩合、催化氢化和 Fries 重排等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人骨肉瘤细胞U2OS-EGFP-4A12G对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5H-呋喃并[3,2-g]色烯类化合物,其结构经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确证。化合物7a、7e 和 7h 对人骨肉瘤细胞 U2OS-EGFP-4A12G 的抑制活性较强,其IC50值分别为16.53、7.74、13.27 μmol·L-1。5H-呋喃并[3,2-g]色烯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新型骨架结构的抗肿瘤化合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设计合成6-氯喹唑啉类p21活化激酶4(PAK4)抑制剂,并对其酶抑制活性进行评价。方法以2-氨基-5-氯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过环合反应、氯代反应、两次芳香亲核取代反应制得6-氯-2-胺基-4-[(3,5-二(三氟甲基))苄基]胺基喹唑啉类化合物(A类);以取代的甲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过Claisen缩合反应、环合反应、取代反应制得6-氯-2-胺基-4-(1H-3-吡唑基)胺基喹唑啉类化合物(B类)。采用HTRF技术测试目标化合物对PAK4的体外酶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22个6-氯喹唑啉类衍生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ESI-MS和~1H-NMR谱确证;初步体外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A类化合物的活性弱于先导化合物Cl-02(N~4-3,5-双三氟甲基苄基-N~2-环己基喹唑啉-2,4-二胺),B类化合物的活性优于先导化合物Cl-02,其中有8个化合物在1μmol·L~(-1)时对PAK4的抑制率达到50%以上,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沙利度胺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合成1,3-二氢-1,3-二氧代.2H-异吲哚-N-取代沙利度胺衍生物。并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方法以2.氨基-β-D-吡喃葡萄糖盐酸盐为原料,经过6步反应得到化合物N-(3’,4’,6'-三乙酰-1’-溴代吡喃葡萄糖)-1,3-二氢-1,3-二氧代-2H-异吲哚,该化合物经过溴代、取代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通过对4T1细胞存活率的测试测定20个目标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设计合成的20个目标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所有化合物均经过1H-NMR谱确证,部分化合物经IR、MS谱确证。结论所有目标化合物对4T1细胞均具有-定的抑制生长作用。表明所合成的沙利度胺衍生物均有-定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论文2,2-二甲基-1,3-二氧戊环-4,5-二羧酸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神经营养活性………………………任,聂爱华,肖军海,等(1)(1)含哌嗪环的三唑醇类化合物的合成及体外抗真菌活性………………………………………………何秋琴,刘超美,李科,等(1)(8)β-榄香烯醇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张兴忠,徐莉英,陶淑娟,等(1)(13)5,7-二取代吡唑并[1,5-a]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李冶,刘亚婧,袁孝烨,等(1)(18)卟啉树状大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活性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侧链极性的改变对氧代固醇类化合物抗癌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去氧猪胆酸为起始原料合成共22个(其中14个未见文献报道)侧链具一定极性、母环结构为3β,5α,6β-三羟基及3β,6β-二羟基-Δ4-烯胆甾-24-酸衍生物,并以3β,5α,6β-三羟基胆甾烷(10)和3β,6β-二羟基胆甾-4-烯(11)为对照,比较其体外抗癌活性.结果与结论少部分化合物的抗癌活性比对照物稍强,大部分基本持平,少部分活性消失.希望从3β,5α,6β-三羟基及3β,6β-二羟基-Δ4-烯胆甾-24-酸衍生物中找到比现有的氧代固醇抗癌活性更强的化合物的设想,目前尚未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寻找作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具有新化学结构类型的化合物。方法 采用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方法寻找新型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设计了10个5H-噻唑并[3,2-a]嘧啶类化合物。以芳醛、硫脲等为起始原料,通过Biginelli反应生成二氢嘧啶类化合物,再与氯代苯乙酮作用经Hantzsch环合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确证。采用Ellman方法进行体外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测试。 结果 合成了10个5H-噻唑并[3,2-a]嘧啶类化合物,体外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所有目标化合物均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其中3个目标化合物在10 μmol.L-1时抑制活性均超过50%。结论5H-噻唑并[3,2-a]嘧啶类化合物是潜在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将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有机合成和生物活性测试相结合是发现和设计新型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设计合成2,3,3a,4-四氢硫色烯并[4,3-c]吡唑类化合物,并对其体外抗真菌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以取代苯硫酚为起始原料,合成中间体3-次苄基硫色满酮,该中间体与水合肼在热醋酸中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采用二倍稀释法对4种受试真菌—絮状表皮毛癣菌(E. floccosum)、石膏样小孢子菌(M. gypseum)、绿色木霉菌(T. viride)和断发毛癣菌(T. tonsurans)进行体外抗真菌活性测试。结果 合成了12个新的2,3,3a,4-四氢硫色烯并[4,3-c]吡唑类化合物,其结构经氢核磁共振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证。抗真菌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对供试真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活性。结论 2,3,3a,4-四氢硫色烯并[4,3-c]吡唑类化合物具有体外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榄香烯原料药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榄香烯原料药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采用氧化铝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和制备型HPLC等分离方法从榄香烯原料药中分离化合物,采用NMR等光谱学手段对它们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榄香烯(1)、γ-榄香烯(2)、β-石竹烯(3)和δ-榄香烯(4)。结论不仅对榄香烯原料药的3个主要活性成分进行了结构确证,而且对原料药中的1个主要杂质成分β-石竹烯进行了结构确证,并首次对文献中β-石竹烯碳谱数据中有误的归属进行了纠正。为榄香烯原料药质量控制和临床试验的研究提供了明确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设计2-羟基查耳酮类衍生物的合成路线,并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方法以2,4-二羟基苯乙酮为原料,经过4步反应得到13个5-哌啶基甲基-4-乙氧基-2-羟基-查耳酮类化合物。用MTT法检测13个目标化合物对对数生长期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人白血病细胞株L1210、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等4种癌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以研究目标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合成了13个目标化合物,结构均经过1H-NMR确证。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表明,这一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结论该合成路线反应温和、操作简便、对环境友好,目标化合物有较强抗肿瘤活性,可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2H-1-苯并吡喃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癌活性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设计并合成2H-1-苯并吡喃衍生物化合库并对其体外抗癌活性进行评价。方法以2'-羟基查耳酮为原料通过微波促进合成得到黄酮衍生物中间体,此中间体与POCl,反应得到4-氯-2H-色原烯-3-醛,通过微波辅助液相平行合成的方法,此醛与ROCONHNH2反应得到2H-1-苯并吡喃衍生物化合库。利用HL-60细胞系评价该化合物库的体外抗癌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含有32个化合物的2H-1-苯并吡喃衍生物库,体外活性评价表明。部分化合物对HL-60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9e在浓度为30μmol·L^-1的抑制率为7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