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冠心病介入治疗首选经股动脉途径,随着心导管器械的小型化,国内外开始采用经皮穿刺桡动脉的路径,其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可减少周围血管并发症等优点[1,2].本院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采用经艾伦(Allen)[3]试验阳性,选择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Kiemeneiji等,首次报道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近年来,这种手术方式应用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4.
5.
龚佳青 《吉林医学》2011,(1):171-172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最可靠的检查技术,以往多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途径,但因术后患者需卧床较长时间,周围血管和出血并发症相对多见。近年来,采用经皮穿刺桡动脉途径施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逐渐增多,与经皮穿刺股动脉途径相比,其主要优点为术后止血容易,血管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介入治疗首选经股动脉途径,随着心导管器械的小型化,国内外开始采用经皮穿刺桡动脉的入径,其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可减少周围血管并发症等优点.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选择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方法:采用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观察手术的成功率、并发症、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及造影剂用量等。结果:穿刺、插管成功率、冠脉成形术成功率分别为96.5%、96.5%及94.1%,全身并发症与局部并发症为5.2%及3.5%,术后持续卧床时间为0,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及造影剂用量分别为(29.5±11.5)min、(19.6±5.8)min及(91.8±20.3)ml。结论: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安全、有效,不影响术后患者活动。  相似文献   

8.
自1998年11月~2002年10月对我院86例冠心病患者施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术中的107支冠状动脉置入123个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6.5%。其中急性心肌梗死47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8例,稳定型心绞痛6例。B型病变占多数。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3.6±14.7%减至术后1.1±5.3%。1例术后40分钟出现剧烈胸痛,ST段抬高,心源性休克,再行PTCA及置入支架术未成功,术后3小时死亡。2例在导管室支架内血栓形成,血压下降,术后发生难治性心力衰竭。余随访中9例术后6个月内胸痛发作。由于支架的使用,扩大了PTCA的适应症,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护理。方法:对37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的术前心理护理,术前用药护理,术后对介入治疗容易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细致的观察护理。结果:37例患者均手术成功,除1例出现低血压,其余未发生并发症。3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成形术全方位、周到、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病人痊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简称PTCA)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 ,这一新兴科学的发展给护理及康复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我院心内科自 2 0 0 0年对 78例冠心病患者施行PTCA术 ,术后经严密观察及康复护理 ,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将PTCA的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78例患者中男 50例 ,女 2 8例 ,年龄 38~ 72岁 ,其中有冠心病史 30例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2 8例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1 5例 ,心肌病 5例。2 术前护理2 .1 做好患者心理护理 ,向患者说明手术过程及可能出现的情况 ,讲解成功的手术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价值 ,通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8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发生渗血、血肿、出血与穿刺并发症的概率均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相当重要,建议实施人性化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减少并发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方法对100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其中行冠状动脉造影68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32例,共植入支架36枚。结果100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手部肿胀,麻木,疼痛,无1例发生手部缺血性坏死或其他并发症,于手术后3-5天出院。结论在术前,术中,术后对患者有针对性的观察和预防性护理,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随着心血管介入技术不断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经股动脉入路存在卧床时间长,体位受限,手术并发症高等缺点。自1992年Kiemeneiji等首次报道经桡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以来,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的主要优点是术后便于止血,患者无须卧床,局部出血、血肿和血管并发症少等。其可行性和优越性逐渐被认同。  相似文献   

14.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具有创伤小、止血方便、恢复快、血管并发症少等优点[1].  相似文献   

15.
周全  许春平  潘少勇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3):2623-2625
目的评价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6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498例,其中男252例,女246例;年龄65~92岁。并按穿刺途径分为经桡动脉211例(桡动脉组)、经股动脉287例(股动脉组),从3个年龄段(60~74岁,75~84岁,≥8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PCI特点、住院期间的术后卧床时间、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及心脏不良事件(心脏性死亡和靶病变的再重建率)。结果不同年龄段患者中,桡动脉组因桡动脉穿刺失败或未完成PCI改为股动脉途径的患者比率高于股动脉组失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较股动脉组的X线曝光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两组中不同年龄段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和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再次PCI比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比较,年龄对冠心病患者选择PCI术的穿刺方式、成功率和安全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46例患者采用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总结得出:此方法具有穿刺损伤小,止血方便,卧床时间短,活动不受限,恢复快等优点。护理应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手部穿刺血管条件及血液循环评估,防止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星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0):2820-2820
总结经皮穿刺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认为加强术前心理准备,对经桡动脉途径易出现的特有的并发症有针对性的加强观察与护理,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PCI)是冠心病治疗的新技术,其常规方法是经股动脉途径。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经桡动脉穿刺是PCI的一理想途径,具有损伤小、术后可迅速止血、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周围血管和出血并发症少、不影响抗凝和溶栓药物的应用以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共完成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1例,现将其术前配合及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随着心导管器件的小型化,我国早已开始采用经皮穿刺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缩短了住院时间、可减少周围血管并发症等优点.作者于2010年在北京安贞医院学习,对经皮穿刺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整体护理颇有心得,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82例患者,男502例,女480例,年龄35~78岁,合并糖尿病324例,合并高血压病724例,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584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78例冠心病患者经皮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结果73例(94%)经桡动脉途径,5例(6.4%)桡动脉穿刺置管失败者改由同侧肱动脉穿刺置管,均一次成功。未发现桡动脉搏动消失、远端肢体坏死、手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结论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费用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