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成分与血清PSA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按摩液 (EPS)中卵磷脂小体及白细胞 (WBC)含量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之间的关系 ,以及细菌性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对血清PSA浓度的影响。 方法 :ELISA法测定 6 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及 2 2例正常人的血清PSA含量。分析EPS中卵磷脂小体及WBC含量与血清PSA升高的相关性 ,并比较细菌性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平均血清PSA间的差异。 结果 :前列腺炎患者血清PSA含量为 (1.79± 0 .6 8)μg/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0 .6 3± 0 .2 9) μg/L (P <0 .0 0 1)。EPS镜检白细胞含量低的 (+~ ++)与含量高的 (+++~ ++++)两组患者的血清PSA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卵磷脂小体含量低的 (-~ ++) 35例与含量高的 (+++~ ++++) 2 7例患者的血清PSA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细菌性与非细菌性炎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PSA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前列腺炎可以导致血清PSA升高 ,这种升高与EPS中WBC的含量呈正相关 ,与卵磷脂小体的含量无关 ,与前列腺炎类型 (细菌性或非细菌性 )无关。  相似文献   

2.
慢性Ⅳ型前列腺炎患者血PSA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前列腺炎(NIH-IV)对血PSA的影响。方法:选择常规体检男性242例,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CPSI)指数评分<8分。患者前列腺指诊及尿液分析未见异常,检查前先抽血查PSA,取前列腺按摩液(EPS)行白细胞计数,评估Ⅳ型前列腺炎发病情况,比较Ⅳ型前列腺炎及对照组的血PSA水平,并分析Ⅳ型前列腺炎患者EPS中白细胞的数目与PSA升高的相关性。结果:在242例体检男性中,Ⅳ型前列腺炎的发病率为34.3%(83/242)。Ⅳ型前列腺炎组与对照组间的年龄、前列腺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SA在Ⅳ型前列腺炎组为(2.88±2.60)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1.59±1.76)μg/L(P<0.05)。Ⅳ型前列腺炎组中PSA≥4μg/L的比例为13.3%(11/83),而对照组中PSA≥4μg/L的比例为4.4%(7/15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型前列腺炎患者EPS中白细胞数目多少与PSA的高低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Ⅳ型前列腺炎亦是血PSA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PSA浓度改变及其对本病诊断和治疗的作用。方法 22岁~55岁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60例,测定其血清PSA浓度。根据前列腺按摩液中(EPS)白细胞(WBC)计数的多少,将患者分为轻(WBC<10/HP)、中(10/HP≤WBC<30/HP)、重(WBC≥10/HP)三组,并行三组PSA的组间比较。9例重度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PSA分别进行比较。30例行EPS细菌培养。结果 血清PSA升高比例为46.7%。其中轻组10%、中组10%,重度26.7%。轻、中、重三组血清PSA平均值分别为(2.383±2.8350)mg/ml,(3.1571±2.6432)mg/ml及(7.1557±5.9110)mg/ml。轻中组间PSA改变无明显差异,P>0.2而轻、中组与重组间PSA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和P<0.005。9例重度者治疗后PSA大幅度下降,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血清PSA升高比细菌性前列腺炎更明显,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血清PSA浓度升高比例大约为50%左右,PSA可作为衡量该疾病严重程度及判断治疗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IL-1β和TNF-α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IL 1β和TNF α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按摩液 (EPS)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ELISA法对 34例慢性前列腺炎 [EPS中白细胞 (WBC)计数≥ 10 /HP为A组 16例 ,WBC <10 /HP为B组 18例 ]、10例无症状性前列腺炎、1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及 8例健康对照EPS中的IL 1β和TNF α进行检测。  结果 :IL 1β和TNF α在EPS中WBC≥ 10 /HP的慢性前列腺炎和无症状性前列腺炎两组检测值明显高于WBC <10 /HP的慢性前列腺炎、BPH和健康对照 3组 (P <0 .0 5 ,P <0 .0 2 )。IL 1β与TNF α有显著的数列等级相关性 (P <0 .0 0 3) ,而WBC计数和IL 1β、TNF α之间的数列等级相关性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IL 1β与TNF α在伴有WBC计数增高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EPS中明显增高 ,IL 1β与TNF α对传统以WBC计数为慢性前列腺炎进行分类的方法可以提供一个更准确的新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DWI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行常规经直肠超声(TRUS)定位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A组)的410例患者和DWI联合TRUS定位下行前列腺穿刺(B组)的141例患者资料,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0μg/L、10 μg/L≤PSA <20 μg/L、20 μg/L≤PSA <50 μg/L和PSA≥50 μg/L将A、B两组各分为4个亚组,分别比较DWI联合TRUS定位与单纯TRUS定位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的诊断率.结果 A组PSA< 10 μg/L、10μg/L≤PSA <20 μg/L、20 μg/L≤PSA< 50 μg/L和PSA≥50 μg/L的患者穿刺诊断率分别为12.1%、31.1%、48.0%和91.2%,B组中对应的患者穿刺诊断率分别为23.7%、35.5%、66.7%和96.3%,两种穿刺方法的诊断率在PSA< 10 μg/L的患者中有统计学差异(x2=4.405,P<0.05).结论 对于PSA< 10 μg/L的可疑患者,建议行DWI及TRUS联合定位的可疑病灶加系统穿刺法,从而提高前列腺穿刺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慢性前列腺炎对血清PSA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慢性前列腺炎 (chronicprostatitis ,CP)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水平。 方法 :选择诊断为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 4 5例 ,30例健康男性为正常对照 ,分别检测血清PSA水平 ,并进行分析。 结果 :在 4 5例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中 ,血清PSA水平为 2 .4 1± 0 .6 4 μg/L ,而正常对照组为0 .93± 0 .5 2 μg/L ,2组PSA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 5 )。其中 ,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中血清PSA超过 4 .0 μg/L的共有 6例 (1 3.3%) ,而正常对照组中仅有 1例(3.3%)。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中 ,随着前列腺按摩液内白细胞数增加 ,PSA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增高 ,但没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ⅢA型前列腺炎可以使血清PSA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增高 ,在诊断过程中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腺液(EPS)白细胞(WBC)计数与慢性前列腺炎(CP)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嘱26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填写国际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表(NIH—CPSI)测评症状严重程度,常规进行EPS检查并计数WBC数量。结果:将患者按EPS-WBC计数等级分为四组:A组72例(WBC0~9个/HP);B组93例(WBC10~19个/HP);C组64例(WBC20-29个/HP);D组31例(WBC≥30个/HP)。四组的总评分分别为:(19.33±5.01)、(20.24±7.89)、(18.79±6.20)和(20.68±4.43)。各组间CPSI各项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EPS白细胞计数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不相关,对评估慢性前列腺炎的病情以及指导治疗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213例已确诊为BPH患者进行前列腺按摩液(EPS)常规检查及EPS细菌培养,支原体、衣原体检测和血清PSA检测。对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进行抗炎治疗前后的BPH症状评分(IPSS)比较。结果:213例BPH患者中,合并慢性前列腺炎69例(32.4%),EPS细菌培养阳性27例(12.7%),EPS支原体、衣原体检测,15例阳性(7.0%)。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中有7例PSA异常(>4μg/L)。69例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经抗炎治疗后,IPSS由治疗前(12.2±2.6)分,降为治疗后(10.5±2.3)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BPH患者进行EPS检查,以明确是否合并有慢性前列腺炎,对临床上明确诊断、选择治疗药物或手术方式,提高疗效及减少并发症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白细胞含量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之间的关系。方法 ELISA法测定7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清PSA含量,术前通过前列腺按摩获取前列腺液,并行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分析EPS中白细胞含量与血清PSA升高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血清PSA水平间(〈4ng/mL、4~10ng/mL、≥10ng/mL)的EPS中白细胞含量差异。结果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与EPS中白细胞密度和总数呈正相关关系,血清PSA升高组EPS中白细胞含量明显高于血清PSA正常组。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与EPS中白细胞的含量呈正相关,前列腺增生患者的PSA值增高可能与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在慢性前列腺炎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在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门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 75例 ,测定前列腺按摩液 pH(EPS pH)并送常规检查 ,膀胱充盈后经腹行前列腺B超检查。 结果 EPS pH 6 .4~ 7.7,平均 6 .9± 0 .4;EPS白细胞数量 (EPS WBC) 3~ 38个 /HP ,平均(18.2± 8.8)个 /HP。前列腺B超阳性率 6 0 % (4 5 / 75 )。EPS pH值和B超诊断慢性前列腺炎的阳性率与前列腺EPS WBC呈正相关 (P <0 .0 1) ,与患者年龄、病程无相关性 (P >0 .0 5 )。分组比较显示EPD pH随EPS WBC增多而增高 (P <0 .0 1) ,并逐渐接近或稍超过血浆pH。随EPS WBC增多 ,B超诊断慢性前列腺炎的阳性率先增加 ,后维持不变。EPS WBC与患者年龄、病程无相关性 (P >0 .0 5 )。 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EPS WBC计数与前列腺超声异常和EPS pH升高呈正相关 ,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关系,方法: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检测5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和120例前列腺正常男性的血清PSA值,结果: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血清PSA值虽较正常对照组有升高,但仍在低水平,且介于正常人与前列腺癌患者的PSA值(大于等于4.00g/L)之间,结论:慢性前列腺炎血清PSA的轻度升高是长期慢性炎症的病理改变所致,不影响血清PSA值作为前列腺癌癌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血清T-PSA、F/T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PSA(F-PSA)与T-PSA比值(F/T)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慢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检测80例BPH、26例慢性前列腺炎、30例PCa患者的T-PSA、F-PSA,并计算出相应的F/T值。结果:三组患者之间的T-PSA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意义(P<O.01);BPH患者的F/T与PCa患者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当T-PSA在4.0-10μg/L时,三组患者的T-PSA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BPH患者的F/T与PCa患者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10μg/L<T-PSA<30μg/L时,前列腺炎与PCa患者之间的F/T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F/T可以提高T-PSA对PCa、慢性前列腺炎、BPH的鉴别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炎症性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ⅢA)患者经过抗生素及非甾体类消炎药治疗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及游离PSA百分率(F-PSAR)的变化。方法: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228例,应用抗生素及非甾体类消炎药治疗4周,测定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后4周及8周的血PSA水平及F-PSAR,分析治疗前后血PSA水平及F-PSAR的变化。结果:在228例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中,血PSA治疗前为(3.51±3.03)μg/L,治疗后第4周为(2.75±2.84)μg/L,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F-PSAR由治疗前0.25±0.05升至0.27±0.03。其中PSA≥4μg/L的患者占28.5%(65/228),在PSA≥4μg/L的患者中,PSA由治疗前(6.24±1.93)μg/L降至治疗结束后第4周(4.58±2.99)μg/L(P<0.05),PSA下降的幅度为(32.9±36.1)%;治疗后PSA<4μg/L患者占27.7%(18/65),F-PSAR由治疗前(16±9)%升至治疗结束后第4周(22±11)%(P<0.05),F-PSAR上升幅度为(51.4±25.8)%。上述指标在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8周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亦是血PSA升高的原因之一。在明确前列腺炎的诊断后,可以给予有效的抗感染及抗炎治疗,能显著降低血PSA水平及提高F-PSAR。  相似文献   

14.
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病原微生物在慢性前列腺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01例,有慢性前列腺炎症状和(或)前列腺液WBC计数>10/HP;健康对照68例.对169例受试对象的中段尿、前列腺液(EPS)/按摩后尿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组间阳性率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慢性前列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5.0%、4.4%,EPS/按摩后尿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7.6%、39.7%,EPS/按摩后尿性病系列(STD)病原微生物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5.6%、35.3%.2组中段尿、EPS/按摩后尿病原微生物捡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前列腺炎组不存在随EPS中WBC计数增加EPS/按摩后尿培养结果阳性率增加的趋势.结论慢性前列腺炎组与健康对照组EPS/按摩后尿培养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及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细菌及支原体、衣原体可能不是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体,而是一种移生或伴生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抗炎治疗后亚临床型前列腺炎患者血清PSA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直肠指检阴性的亚临床型前列腺炎患者136例.实验窒检查PSA 4.2~49.7(14.0±7.8)ng/ml.136例予抗炎治疗后2周复查PSA并在B超引导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评估抗炎治疗前后PSA、PSA密度(PSAD)、游离/结合PSA(f/t PSA)及其变化(△PSA、△PSAD、△f/t PSA),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抗炎前后各参数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力.采用SPSS 11.0软件对组间行t检验.结果 136例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癌33例.良性病变103例.抗炎治疗前后相比:PSA由(14.0±7.8)ng/ml降至(10.4±7.7)ng/ml、PSAD从(0.24±0.12)ng·ml1·ml~(-1)降至(0.18±0.12)ng·ml~(-1)·ml 1、f/t PSA从0.23±0.08降至0.16±0.07,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PSAD和△f/tPSA分别为(-3.59±4.34)ng/ml、(-0.10±0.09)ng·ml-1·ml-1及-0.06±0.05.抗炎治疗前PSA、PSAD和f/t PSA诊断前列腺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288、0.642和0.504,△PSA、APSAD和△f/tPSA诊断前列腺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0、0.957和0.98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亚临床型前列腺炎伴有PSA增高者经抗炎治疗2周后血清PSA明显下降;利用抗炎治疗后△PSA、APSAD、△f/t PSA可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率,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排尿后即刻前列腺按压液(EPS)检查在慢性前列腺炎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5年3月,共接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56例,连续进行排尿后即刻EPS常规检查和细菌、支原体培养、衣原体DNA检测100次。年龄22~65岁,平均35.8岁,病史1~36个月,平均3个月。诊断方法:检查前停用抗生素3天以上。禁止性生活1天以上。充盈的膀胱于检查前排空后,立即进行前列腺按摩,取得前列腺液。第1滴送做常规检查,然后用无菌棉签于尿道内沾得前列腺液,密封后立即送做细菌培养、支原体培养和衣原体DNA检测。结果:细菌培养阳性39例,解尿支原体培养阳性3例,衣原体DNA阳性1例。常规检查发现滴虫1例,结核菌1例。将其归结为感染性前列腺炎,共44例(其中1例为细菌和支原体混合感染)。无感染性前列腺炎12例。前者EPS常规检查中WBC10个/HP 21例,WBC10个/HP 23例,后者WBC10个/HP 6例,WBC10个/HP 6例。感染性前列腺炎口服敏感抗生素治疗后复查1次病原体转阴的37例,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2次转阴的2例,3次转阴的1例。无EPS复查4例。40例病原体转阴的患者,44次EPS常规检查WBC10个/HP 22次,WBC10个/HP 22次。结论:排尿后即刻EPS检查在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治疗和随访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EPS常规检查中WBC的数量不能反映前列腺是否存在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价值.方法:以全身核素骨显像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放免法测定的58例前列腺癌骨转移和63例非骨转移患者血清PSA水平与骨转移的关系.结果:血清PSA≤10/μg/L者骨转移的发生率极低,发生率为0.PSA≥20 μg/L者有骨转移的可能,骨转移的发生率为50%.PSA≥40/μg/L者骨转移的可能性极大,骨转移的发生率为68%.结论:对于新诊断而未治疗的前列腺癌的患者,PSA<10μg/L者无骨痛或病理性骨折时不必行全身核素骨显像检查.PSA≥20μg/L者应常规行全身核素骨显像检查,以早期确诊前列腺癌骨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为评价指标.探讨a1-受体阻滞剂联合环氧化酶抑制剂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105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前列腺液(EPS)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评价,应用a1A-R阻滞剂坦索罗辛+环氧化酶(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进行治疗观察.结果:治疗后患者EPS常规检查WBC计数明显减少(P<0.01),CPSI评分明显改善(P<0.01).结论:a1A-R阻滞剂+COX-2抑制剂联合用药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Ⅳ型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45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平均年龄68(32~87)岁,均无前列腺癌和穿刺活检史,均行PSA、全身骨扫描、磁共振成像(MRI)和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 245例经病理证实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118例(48%)、BPH合并Ⅳ型前列腺炎(CP)127例(52%).BPH组患者f-PSA、t-PSA、f/t-PSA平均值分别为(1.70±1.70)、(9.40±8.10)ng/ml和0.19±0.09;合并CP组平均值分别为(2.83±4.37)、(16.87±20.51)ng/ml和0.20±0.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PSA(P<0.001)、f-PSA(P=0.003)和f/t-PSA(P=0.04)是BPH和CP最相关的指标.通过ROC曲线确定上述敏感指标的界值,以f-PSA≥0.85为界值诊断Ⅳ型前列腺炎的敏感度为77%,特异度为25%,ROC曲线下面积为0.60(P=0.014);t-PSA≥4.00 ng/ml为界值诊断Ⅳ型前列腺炎的敏感度为94%,特异度为20%,ROC曲线下面积为0.65(P=0.014);f/t-PSA≤0.16为界值诊断Ⅳ型前列腺炎的敏感度为56%,特异度为64%,ROC曲线下面积为0.61(P=0.003).结论 Ⅳ型前列腺炎是PSA升高的原因之一,以血清PSA作为前列腺癌的筛选指标时,应充分考虑前列腺炎的影响.对前列腺活检标本的病理报告,应包括对前列腺炎症的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安特尔治疗NIH-Ⅲa型前列腺炎合并精液液化延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NIH-Ⅲa型前列腺炎合并精液液化延迟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左氧氟沙星0.5mg每天,治疗组加用安特尔40mg每天,疗程1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精浆PSA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21±0.46mg/mL和0.83±0.43mg/mL(P=0.002),血清PSA分别为1.79±0.86ng/mL和1.68±0.72ng/mL(P=0.615),血清总睾酮分别为474.83±105.74ng/dl和428.86±106.49ng/dl(P=0.095),NIH-CPSI总分分别为15.76±5.22和16.04±6.22(P=0.853),有效率分别为70.59%和45.83%(P=0.02).结论 短期内小剂量安特尔治疗有助于提高精浆PSA水平,促进精液液化,对前列腺炎症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