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强直性脊柱炎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直性脊柱炎 (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 ,是一种可致畸致残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对本病深入、广泛的认识 ,诊断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笔者收集 1993年 12月~ 2 0 0 2年 8月住院及门诊的 12 0例患者进行分析 ,以期对 AS有进一步的认识 ,争取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降低致残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 0例患者均符合 1984年纽约修订标准 [1 ]。男性 92例 ,女性 2 8例 ,男女比例为 3.3∶ 1;发病年龄 32 .1± 14 .2岁 (12~ 77岁 ) ,其中 <19岁 2 2例 ,2 0~ 2 9岁4 0例 ,30~ 39岁 32例 ,4 0~ 4 9岁 10…  相似文献   

2.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侵犯中轴关节为主,并可有外周关节和系统受累的一种慢性炎性关节疾病。本文对206例AS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如下。1资料及方法11对象1990~1997年收治病人中资料完整的AS患者206例,其中男性161例,女性45例,年龄8~...  相似文献   

3.
强直性脊柱炎1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俊辉  陈慎仁 《医学综述》1995,1(6):261-263
近几年,强直性脊柱炎(AS)已引起临床的广泛重视,本文通过对152例病人临床资料的总结和临床特点的分析,旨在加深对本病的认识,以期有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全部病例均符合Engleman所提出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137例,女15例,男女之比为9.13∶1。年龄13~75岁,30岁以下131例,发病年龄8~45岁,高峰年龄为15~30岁,共123例(81%)。发病诱因多不明确,常见有上感、劳累、扭伤及潮湿等。除10例起病较急外,余均发病缓慢。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30年。初发症状至确诊时间:1年内29例(19%),2年、3~5年、6~10年及10年…  相似文献   

4.
男33例,女2例;发病年龄8~40岁,其中小于14岁3例,~20岁10例,~30岁18例,~40岁4例;发病时间2个月至14年;早期误诊为骨结核者12例,坐骨神经痛者13例,类风湿关节炎者1例.35例中有2例为亲兄弟,4例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以下腰背痛伴晨僵为首发症状者21例,以髋关节疼痛,跛行为首发症状者8例,以不对称的膝关节疼痛、肿胀为首发症状者4例,以足跟痛为首发症状者1例.两个关节以上受累者7例,腰椎受累发生强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5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认为AS多初发于15—24岁之间的男性青年,男女发病比例为14.7:1。有23.6%的病人有家族史。初发关节多在髋关节(33.1%)、腰椎(24.2%)及骶髂关节(21.7%);受累关节以骶髂关节及脊柱为主。对AS的诊断必须有经X线摄片证实的单侧或双侧骶髂关节炎,并有腰背部疼痛和僵硬,脊柱活动进行性障碍,胸扩度少于2.5cm及HLA—B_(27)阳性,RF阴性.  相似文献   

6.
姚越峰  李宝英 《海南医学》2011,22(3):114-115
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发病的临床特点及常见的合并症。方法分析1998-2008年在我院住院的33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发病特点和实验结果。结果①男女患者比例为6.98:1,男性平均发病年龄(22.8±9.2)岁,女性平均发病年龄(27.5±12.5)岁;②发病年龄〈14岁的患者有外周关节病变的比例为94.9%;③HLA-B27(+)298例,平均发病年龄(22.55±8.6)岁;④髋关节改变的发病年龄〈14岁有21例,平均ESR50.83mm/h,CRP36.48mg/L;⑤HBS-Ab(+)130例,占59.1%;⑥合并虹膜睫状体炎有17例,男女比例为1.43:1,平均PLT(329.6±45.2)×109/L,其中PLT〉300×109/L共8例,占47.1%。结论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男性平均发病年龄比女性早;②发病年龄越早,外周关节病变发生率越高;③HLA-B27(+)发病早;④发病年龄小易于发生髋关节病变,有髋关节病变的患者ESR和CRP高;⑤AS发病与HBS-Ab产生相关,未排除产生乙肝表面抗体的免疫过程中启动AS的发病;⑥女性患者更易合并虹膜睫状体炎,合并虹膜睫状体炎的PLT高。  相似文献   

7.
强直性脊柱炎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50例临床特点及用药评怙。方法:对50例强直性脊柱炎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同时选择50例正常人作对照组。结果:强直性脊柱炎为慢性进展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腰背僵硬或疼痛,活动后可缓解;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以至严重功能受损。本病多见于青壮年,与HLA-B27密切相关。结论:强直性脊柱炎经非甾体抗炎药如扶他林、瑞立芬与控制病情进展药如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氯喹等联合治疗,能及时控制病情,改善症状,预后良好,个别病例难以估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AS的诊断水平。方法整理分析35例A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改变。结果首发症状是中轴关节受累的AS患者占58%(20/35),有中轴关节病变症状的患者占80%(28/35),有周围关节炎表现的患者占61%(21/35),人体白细胞抗原(HLA-B27)阳性率94%(33/35),类风湿因子(RF)阴性率为88%(28/32),抗氧(O)阴性率为72%(12/16),抗核抗体(ANA)阴性率为90%(28/31),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阴性率为93%(14/15),1年以上患者骶髂关节CT影像学检查有14(75%)例患者达到Ⅱ级及其以上,5例患者(25%)为0~Ⅰ级,1年以上患者经CT影像学检查有15例患者达到Ⅱ级及其以上,1例患者(4%)为0~Ⅰ级。结论在AS诊断中HLA-B27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升高可以有利于诊断;病程的长短可以对骶髂关节炎性病变的分级造成影响。在临床诊断中,必须加强对AS的认识,并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指标相结合,由此来提高AS的早期诊断率,以能及时早期的进行治疗,改善A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强直性脊柱炎1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直性脊柱炎(Ankyl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脊柱关节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白细胞相关抗原B27(HLA-B27)呈高度相关。AS病情严重时可导致脊柱畸形和关节僵硬,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总结我院1997年1月-1999年12月期间住院的125例AS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误诊原因.方法 对40例强直性脊柱炎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其误诊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 40例误诊病例中,19例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12例误诊为坐骨神经痛,6例误诊为腰肌劳损,3例误诊为膝关节结核.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表现多样化,误诊率高,临床工作中必须加强认识,积累经验,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1999年间诊治的38例AS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AS中,男34例,女4例。平均发病年龄28岁,首发症状为慢性腰痛者29例占76.32%;关节外表现仅见虹膜炎4例占10.52%,骨贫正位片全部有骶髂关节炎占100%;HLA-B27阳性3.5例占92.10%,17例误诊占44.73%,治疗药物主要有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柳氮磺胺吡呤(SSZ),甲氨蝶呤(MTX),糖皮质激素等。结论AS多见于青年男性,其首发症状多为慢性腰痛,临床易误诊,骨贫正位片骶髂关节炎及HLA-B27阳性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的抑郁状况。 方法  87例AS患者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39%AS患者具有抑郁临床表现 ,其中忧郁、能力下降、易激惹、睡眠障碍、性兴趣减退、生活空虚感、易倦、兴趣丧失、体质量减轻、无用感等抑郁症状常见。抑郁临床表现患者中 ,以受教育程度低、从事体力劳动者为主 (P <0 0 5 ) ,抑郁表现与病程 (P <0 0 5 )及婚姻相关 ,与病情活动 (P >0 0 5 )无关。 结论 在AS患者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状 ,诊治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和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强直性脊柱炎患者56例,采用中药分期治疗联合西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发热,单或多关节肿、痛、僵,腰背痛,颈肩痛,骶髂关节痛,晨僵时闾,胸廓活动度,脊柱活动度,枕墙距.“4”字试验,schober试验以及血沉.C反应蛋白,血小板,HLA-B27等指标。[结果]显效43例,有效10例,无效3例。[结论]中西医结合对强直性脊柱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并规范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护理路径,以提高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7月间收治的4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运用侯氏特色护理措施辅助治疗。结果:患者治疗后,42例中显著好转34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06%。结论:完善、规范的侯氏特色护理,可以促进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发生髋关节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6例有髋关节病变的AS患者(A组)和37例无髋关节病变的AS患者(B组)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结果:A组的发病年龄早于B组(P〈0.05)。两组中以外周关节起病者,分别为73.1%(19/26)和35.1%(13/37);ESR,CRP和IgG水平A组均高于B组(P〈0.05)。结论:发病年龄早,以外周关节起病,炎性指标高者易累及髋关节。在临床诊疗中,对存在上述疾病特点的患者,应及早进行髋关节的CT和MRI检查,以期尽早发现病变,积极治疗,减少致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方联合隔物温和灸对强直性脊柱炎急性发作的影响。方法:86例急性发作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2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4例,给予补肾强督方联合隔物温和灸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KPS)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等。结果:对照组痊愈率21.43%,有效率80.95%;观察组痊愈率34.09%,有效率94.4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枕墙距、指地距、领柄距、胸廓活动度、腰椎活动度、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血沉、C反应蛋白、VAS评分、KPS评分等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强督方联合隔物温和灸治疗急性发作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丽晶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1):1295-1297
目的 统计分析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吟联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探讨来氟米特与甲氮蝶呤联合应用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12月至2013年5月份我院治疗的17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甲氨蝶吟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来氟米特,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晨僵时间为(29.11±6.47) min、BASMI为(2.39±1.16)、BASDAI为(2.18±1.31),ESR为(23.84±7.98)mm/h,治疗总有效率88.37%,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7.4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47%,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吟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强直性脊柱炎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近年来中医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分期的认识及其相应的治疗方法,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使得中医药在其病治疗方面更取得了新的可喜的进展。但在规范诊断、病变的分期分型及疗效评判标准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2010年门诊和住院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30例,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进行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本组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本组病例ESR、CRP、晨僵时间、扩胸试验、Schober试验分别为(50±23)和(18±15)、(49±24)、(3.0±1.1)和(4.3±1.7),治疗后分别为(17±7)、(14±7)、(16±11)、(3.3±1.4)和(5.1±2.2),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诊治中,应做到及早确诊,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活动性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应用益赛普、柳氮磺胺吡啶治疗24周,分别在第0、6、14、24周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指标为ASAS20、ASAS50、ASAS70、AS活动指数(BASDAI)、脊柱痛、晨僵时间、胸廓扩张度、Schober、脊柱侧弯、踝间距以及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BASDAI、脊柱痛、胸廓扩张度、Schober、脊柱侧弯、踝间距及CRP、ESR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BASDAI、脊柱痛、晨僵时间及CRP、ESR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胸廓扩张度、Schober、脊柱侧弯、踝间距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赛普治疗活动性AS疗效显著,能改善AS患者的症状、体征、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