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7)
目的探讨远端缺血预处理对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患者肺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不行远端缺血预处理,观察组行远端缺血预处理,分别于气管插管后5 min(t1)、单肺通气后60 min(t2)、恢复双肺通气后10 min(t3)、手术结束时(t4)抽取患者静脉血、动脉血,监测患者的血气指标、呼吸动力学指标、炎症因子指标。结果 t2时,2组p(O2)、PA-a(DO2)、Qs/Qt均明显高于t1时(P均0.05),但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OI均明显低于t1时(P均0.05),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3、t4时,2组p(O2)、PA-a(DO2)、Qs/Qt均明显低于t2时(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OI均明显高于t2时(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2、t3、t4时,2组Cdyn均明显低于t1时(P均0.05),pplat、ppeak明显高于t1时(P均0.05),2组间Cdyn、pplat、ppeak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2时,2组TNF-α、IL-6、IL-1水平均明显高于t1时(P均0.05),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t3、t4时,2组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t2时(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IL-6、IL-1水平继续升高(P均0.05),而观察组IL-6、IL-1水平明显下降(P均0.05),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本恢复至t1水平。结论远端缺血预处理能有效减轻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时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炎症反应,降低肺损伤程度,改善及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镇痛对开胸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8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电脑肺功能测定仪监测术后12、24、48、96h半坐位时肺功能。结果术后12、24、48、96h最大中段呼气流速(MMF)、1秒量(FEV1.0)、用力肺活量(FEV),镇痛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应用静脉镇痛能显著改善开胸患者术后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3.
简版: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联合肺功能锻炼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影响。方法:将90例老年食管癌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肺功能锻炼,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联合肺功能锻炼。比较2组患者的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状态、依从性、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结果:护理前,2组氧气分压(PO:)、二氧化碳分压(PCO:)、血氧饱和度(Sa0:)和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P0。、Sa0:和pH值较治疗前升高,PCO。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P07、Saoo和pH值高于对照组,而PCO,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呼吸道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洁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3):3202-3203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癌肿 ,它在我国的发病率仅次于胃癌。手术方式多为在全麻下经胸、腹腔行根治术 ,开胸手术中对肺组织的刺激 ,胸腔胃、膈肌切开 ,术后疼痛等因素导致咳嗽和呼吸功能下降 ,易致术后肺炎、肺脓肿、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 ,加强围手术期的呼吸道管理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开胸术在我国不但广泛开展,且技术日趋提高,适应证的范围也扩增。过去通过肺功能测定决定患者能否接受手术的研究较多[1],但术后肺功能变化及肺功能代偿情况的研究较少。为了解术后肺功能影响因素,对30例行开胸术患者进行观察研究,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下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食管癌患者行VATS下食管癌切除术并观察疗效。结果:本组手术时间215~350min、术中失血量350~900mL、术后胸管留置时间2~5d、胸腔引流380~1640mL;术后出现吻合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无切口皮下血肿,无呼吸困难、心律失常;术后全部随访6~29个月,随访率100%,无复发转移。结论:VATS下行食管癌切除术具有创伤轻、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该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男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前4位,男女之比为3∶1.食管癌严重危害着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它也是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通过对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观察护理,认为食管癌患者术前呼吸道准备及术后仔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为手术的成功率奠定了基础.如患者血氧饱和度低表示呼吸道不畅,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尿量减少表示血容量不足等,需要及时处理.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男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前4位,男女之比为3∶1.食管癌严重危害着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它也是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通过对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观察护理,认为食管癌患者术前呼吸道准备及术后仔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为手术的成功率奠定了基础.如患者血氧饱和度低表示呼吸道不畅,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尿量减少表示血容量不足等,需要及时处理.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自控镇痛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肺功能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患者自控镇痛(PCA)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肺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将30例ASA Ⅰ~Ⅱ级择期接受腹部手术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镇痛组(对照组)和PCA镇痛组,用手提式自动肺功能仪观察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第3天围手术期肺功能变化.结果手术后常规镇痛组用力肺活量百分率(FVC%)、第1秒时间肺活量百分率(FEV1.0%)、中期流速百分率(MMF%)、峰值流速百分率(PEFR%)和最大通气量百分率(MVV%)与术前比较有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特别是FVC%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PCA镇痛组术后肺功能各项指标除了最大通气量百分率(MVV%)降低外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术后常规镇痛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术后PCA镇痛方式可以改善呼吸系统功能状态,同时术前术后监测肺功能可以为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提供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由于进食障碍和肿瘤消耗等因素,许多患者手术耐受力欠佳,增加了手术危险性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笔者认为良好的护患关系,积极有效的沟通,配合整体化专科化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生理、心理、社会上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室护理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照组40例给予传统常规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40例给予改良性手术室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各种常见手术室护理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及时总结护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有利于提高护理干预的科学性,改良性手术室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食管癌好发于中老年群体根治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2月~2013年2月间收治的3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病情,建立护理方法。结果:对30例食管癌患者护理,26例患者痊愈。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并且能够及时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特点,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COPD合并糖尿病组46例,单纯COPD组110例,并通过肺功能检测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用力呼气中期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25~75(%)、肺一氧化碳弥散(DLCO)及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PRED)等肺功能指标并进行组间分析。结果:COPD合并糖尿病组患者VC、FVC、FEV1、DLCO及DLCO/PRED均低于单纯COPD组(P〈0.05),FEV1/FVC、PEF25~75(%)高于单纯COPD组(P〈0.05)。结论:COPD合并糖尿病时,患者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均受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患者肺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将90例胸腔积液患者分为少量胸腔积液组、中量胸腔积液组、大量胸腔积液组,另设30例非吸烟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其肺功能进行前瞻性的研究。结果各胸腔积液组VC%、FVC%、TLC%、VC25%、VC50%、DL-CO%、DLCO/VA%、VA%均有所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且随着胸水量的增加逐渐降低;中量和大量胸腔积液组RV比对照组和少量胸腔积液组增高(P<0.001);各胸腔积液组RV/TLC均比对照组高(P<0.001)。结论胸腔积液对肺功能具有一定的影响,少量胸腔积液对肺功能的影响很小,大量胸腔积液对肺功能的影响却很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功能训练护理对肺癌放疗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放疗治疗的116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肺功能训练,比较两组肺功能、记忆症状评估量表(MSAS)及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FVC、PEF、FEV1及MV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症状MSAS及PFS-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食欲下降症状M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遵医行为依从性各指标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肺功能训练护理指导应用于进行放疗治疗的肺癌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肺功能指标,降低癌因性疲乏及咳嗽症状,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以及遵嘱依从性,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宣肺健脾益肾针刺法对不同程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率变异性与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宣肺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作用机理。方法:71例慢性持续期、缓解期哮喘患者,按照哮喘病情严重程度采用分层随机法将观察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1例,平均年龄(45.2±14.6)岁;治疗组40例,平均年龄(47.1±13.1)岁。所有观察对象均继续应用抗哮喘药物,治疗组同时取宣肺健脾益肾穴位:曲池、列缺、鱼际、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溪,以平补平泻法,针刺10次为1疗程,观察不同病情程度哮喘患者针刺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HRV)频域指标与肺功能变化。结果:针刺治疗后间歇状态、轻度与中度、重度哮喘患者肺功能均出现增高,HRV测定表明评价整个自主神经对心率调控作用的总功率(TP)、HRV三角指数(HRVtriangularindex)出现提高,包括低频功率(LF)、规一化的低频功率(LFnorm)等在内的反映交感神经功能的指标均出现增高,反映副交感神经功能状态的高频功率(HF)、相邻NN间期限的差值超过50ms的心搏数占NN间期的总心搏数百分比[PNN50(%)]也出现升高。结论:针刺治疗可提高不同病情程度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有吸烟史行食道癌根治术者术前肺功能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测定食道癌根治术前吸烟史的36例患者及无吸烟史的28例患者的肺功能数据.资料处理以x2检验.结果:有吸烟史者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减损2例,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减损17例,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减损4例,限制性通气功能减损1例,混合性通气功能减损1例,无明显通气功能减损9例.结论:吸烟对食道癌患者术前肺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尤以小气道阻塞显著,以阻塞性通气功能减损为主,适当的术前干预能大大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陈淑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0):4758-4758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时、合理、有效地行营养治疗将有助于瘘口闭合.我院近年来经营养治疗治愈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乐静鸿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0)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的高危因素,总结预防及治疗经验.方法 调取行食管癌手术的7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6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剩余的693例术后未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中再随机抽取6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可能导致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各项因素的差异,并对观察组患者呼吸衰竭后死亡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年龄显著大于对照组,术前MVV%、FEV1%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吸烟史、术前合并肺部疾病、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3h及术后吻合口瘘的患者比例显著大于对照组.插管时间>2d、呼吸机使用时间>3d、术后总并发症>3种、呼吸衰竭合并肺炎、呼吸衰竭合并肾衰者,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死亡风险越高.结论 年龄大、有吸烟史、术前肺功能差、术前合并肺部疾病和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3h及术后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插管时间>2d、呼吸机使用时间>3d、术后总并发症>3种、呼吸衰竭合并肺炎、呼吸衰竭合并肾衰者,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死亡风险越高.严格的术前评估、谨慎的术中操作以及严密的围术期监护是降低术后呼吸衰竭及死亡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评价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择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9 月收治的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 6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浅麻醉组和深麻醉组各
30 例。浅麻醉组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在 51 ~ 60,深麻醉组维持 BIS 值在 41 ~ 50。记录患者诱导前(T1)、插管前(T2)、
术中 1 h(T3)、术中 2 h(T4)、定向力恢复后 30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中使用血管活性
药物次数,丙泊酚使用剂量,术后苏醒、拔管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 5 d 内两组患者发生谵妄例数、重症监护病房(ICU)
住院时间。结果:相比 T1,两组患者 T2、T3、T4 三个时间点 HR、MAP 水平均显著降低,浅麻醉组患者 T2、T3、T4 三
个时间点的 MAP、HR 水平显著高于深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中浅麻醉组患者去氧肾上腺素使
用次数显著少于深麻醉组,术后浅麻醉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都短于深麻醉组,差异均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浅麻醉组术后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深麻醉组,丙泊酚用量少于深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中阿托品使用次数及术后 ICU 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于老
年食管癌手术患者术中维持相对浅麻醉深度能有效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利早期苏醒,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