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建荣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4,11(1):54-56
为了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特发性中枢性早熟(ICPP)女童的诊断以及与单纯性乳房发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本文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检测了ICPP组和单纯性乳房发育组与正常青春发育组和未发育组的女童空腹血清IGF-Ⅰ水平, 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SE-Cad和IGF-Ⅰ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了前列腺癌患者血清SE-Cad和IGF-Ⅰ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酶联法和放免法对31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了血清SE-Cad和IGF-Ⅰ水平测定,并与35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前列腺癌患者血清SE-Cad和IGF-Ⅰ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两者呈明显的正相关(r=0.5982,P<0.01).结论:检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SE-Cad和IGF-Ⅰ水平的变化对诊断、治疗和预后观察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血清及血浆样本化学发光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结果一致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文件EP9-A2方案及美国生物信息实验室(ALE)标准进行结果一致性及临床影响评估。结果 IGF-I 40个双份血清(Dxi)、血浆样本(Dyi)检测结果均值的整体均值及范围分别为102. 15(28. 91~408. 9)μg/L,91. 51 (19. 24~405.55)μg/L;两种样本差值绝对值的均值(Dx、Dy)分别为7.19μg/L、5.98μg/L;最大Dxi及Dyi分别为23.08μg/L、22.50μg/L,成对血清及血浆样本IGF-I均值的绝对差值及平均值(Ei、E),E=10.72μg/L,Ei最大值为42.88μg/L,经过比较,所有数据均未超出4Dx、4Dy、4E判断线,未发现离群值;回归方程y=0.999x-10.628,r^2=0.994,实验数据分布满足EP9-A2 r^2≥0.95要求;0~10岁及>21岁年龄段医学决定水平下限预计相对偏差超过ALE最大允许误差的一半,其余年龄段均未超出。结论血清及血浆标本测定IGF-Ⅰ,在11~21岁年龄段具有很好结果一致性,而0-10岁及>20岁年龄断结果不具一致性,可能对临床诊断带来不被接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从发现到现在已经有40多年了,其家族有三种肽类激素(或生长因子):IGF-Ⅰ、IGF-Ⅱ、胰岛素(Ins),参与体内几乎每个器官的生长和功能。HBV-DNA检测是确定患者乙肝病毒是否复制的最佳指标。为此,我们对118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GF-Ⅰ、HBV-DNA进行了检测,并就其是否相关及临床意义作初步探讨。1对象和方法1·1对象1·1·1正常组35例(男20,女15)均为体检合格的健康人,年龄(18~53)岁,平均(32·54±10·51)岁。1·1·2病人组118例(男63,女55)均为我院感染科住院或门诊患者,年龄(17~63)岁,平均(34·61±13·44)岁,上述…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是一类氨基酸序列和功能与胰岛素相似的促细胞生长多肽,是成年型生长调节因子。据报道,IGF-I对前列腺细胞有促分裂和抗细胞凋亡作用,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清瘦素来源及其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I)和生长激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0例新生儿静脉血和脐血瘦素水平,根据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值分为大于胎龄儿组28例,适于胎龄儿组36例,小于胎龄儿组16例;采用Rohrer's指数=出生体重(g)×10/身长(cm)3估测新生儿营养状态.结果早产儿血清瘦素水平明显低于足月儿(0.66±1.03ng/ml vs 3.59±2.16ng/ml,P<0.01=;适于胎龄儿血清瘦素水平(3.06±0.96ng/ml明显低于大于胎龄儿(4.03±2.22ng/ml),而高于小于胎龄儿(1.13±1.98ng/ml);足月新生儿血清瘦素水平与Rohrer's指数、新生儿体重、胎龄、血清IGF-Ⅰ、生长激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新生儿体内瘦素主要来源于自身脂肪组织,它反映新生儿的生长营养状态,推测瘦素可能通过IGF-Ⅰ、生长激素共同调节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在胎儿和新生儿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IGF-Ⅰ、IGFBP-1及IGF-Ⅰ/IGFBP-1比值与ART中卵子质量、胚胎质量及妊娠率的相关性,期望找到ART妊娠结局预测的良好指标。方法选择2007年7月至12月、年龄小于38岁、第一周期ART患者148例(其中IVF100例,ICSI48例)做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HCG日外周血及取卵日卵泡液中IGF-Ⅰ、IGFBP-1含量;按助孕方式分为二组,并计算妊娠率;按取卵数分为三组:低反应组(0-3枚卵子),正常反应组(5-15枚卵子),高反应组(≥15枚卵子);按妊娠与否分为二组,并计算卵子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胚率。结合IGF-Ⅰ、IGFBP-1及IGF-Ⅰ/IGFBP-1比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VF和ICSI组无差异;不同反应组间IGF-Ⅰ水平无差异,血清及卵泡液IGFBP-1水平有明显差异,随获卵数目的增加,IGFBP-1水平有升高趋势,且卵泡液IGF-Ⅰ/IGFBP-1比值差异显著(P〈0.01),低反应组高于高反应组;妊娠组和未妊娠组卵泡液IGF-Ⅰ/IGFBP-1比值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与优胚率呈正相关。结论卵巢源性IGFBP-1可能通过表达量的改变调节IGF-1的活性,从而间接参与卵子发育的调控;IGFBP-1水平结合IGF-Ⅰ/IGFBP-1比值可以部分反应卵子质量,从而可能成为预测ART妊娠结局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天鹅记忆接骨器(SMC)内固定对兔肱骨骨折愈合过程中局部IGF-Ⅰ的含量的影响,探讨SMC对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兔一侧肱骨,截骨后SMC固定,为实验组。对侧肱骨同法截骨后,在相应位置用动力加压接骨板DCP固定,为对照组。术后第2、3、4、6、8、12周分别处死动物,以骨折线两侧0.5cm范围内为取材区。分别测定不同时间各组骨标本中IGF-Ⅰ含量。结果实验组骨折局部IGF-Ⅰ含量在术后2w逐渐增高,6w时达到顶峰,8~12wIGF-Ⅰ含量逐渐下降;DCP组骨折局部IGF-Ⅰ含量在术后2w逐渐增高,8w时达到顶峰,12周IGF-Ⅰ含量下降。两组间相比,术后3、4、6周,SMC组骨折局部IGF-Ⅰ含量明显高于DCP组,4周时差异最大。结论SMC较DCP更能促进骨折局部IGF-Ⅰ的分泌,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血清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 (Insulin -likegrowthfactor - 1,IGF -Ⅰ )与前列腺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放射量度分析法 (IRMA)测定 30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IGF -Ⅰ水平 ,并以 30例健康组以及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作对照。结果 :前列腺癌组血清IGF -Ⅰ含量显著上升 (148± 49.6 μg/L) ,与BPH(91.0± 32 .8μg/L)及健康组 (10 5± 2 5 .6 μg/L)差异有显著性 (均为P <0 .0 0 1)。BPH组血清IGF -Ⅰ含量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前列腺癌患者各期血清IGF -Ⅰ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IGF-Ⅰ与BPH无关 ,其水平升高增加前列腺癌的危险性 ,与健康组相比较 ,高IGF -Ⅰ水平患者前列腺癌的相对危险度 (OR)为 11.2 3,95 % ,可信区间为 3.0 9~ 40 .7,前列腺癌患者与健康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结论 :提示IGF -Ⅰ可能增加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分别对出生时体重正常新生儿与宫内生长迟缓的低体重新生儿脐血的IGF-Ⅰ及IGFBP-3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宫内发育迟缓组新生儿脐血的IGF-Ⅰ及IGFBP-3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有显著差异性.结论::IGF-Ⅰ和IGFBP-3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对胎儿的宫内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检测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的水平,探讨其组合检测对前列腺癌(PCa)的临床诊断价值。1材料和方法1.1对象本院2010年3月~2012年6月泌尿科住院患者,其中PCa患者65例,年龄(53~90)岁,平均70.6岁;前列腺增生(BPH)患者54例,年龄(57~86)岁,平均67.3岁,所有病例组均经前列腺多点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切片确诊。健康对照组52名,年龄(61~82)岁,平均69岁,均来自本院体检中心作健康检查正常的老年人,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IGF-Ⅰ、PRL及SE-cad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血清IGF-Ⅰ采用放射免疫分析;fPSA及PRL采用化学发光法;血清SE-cad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结果:前列腺增生组患者血清IGF-Ⅰ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显著(P<0.05);血清PRL含量也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SE-cad浓度其测定数值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前列腺癌患者组血清IGF-Ⅰ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1);血清PRL含量也较对照组升高极其显著(P<0.01);SE-cad浓度其测定数值升高同样非常显著(P<0.01).灵敏度分析表明,fPSA+IGF-Ⅰ和fPSA+SE-cad两组灵敏度显著高于fPSA单项测定组;fPSA+PRL组灵敏度略低,但P>0.05.特异性分析则fPSA+SE-cad组fPSA单项测定组显著增高(P<0.05),fPSA+PRL降低明显,fPSA+IGF-Ⅰ组与单项组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血清IGF-Ⅰ、PRL及SE-cad水平的变化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与fPSA的联合测定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是由70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主要由肝细胞产生,在体内具有促进蛋白和糖代谢,促进细胞增殖和参与免疫调节作用[1]。文献报告[2],肝病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对肝病的预后观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tPSA是一种由前列腺上皮产生的酶 ,少量合成于包括肾和乳腺在内的其它器官。tPSA是一种糖蛋白 ,分子量为30 0 0 0 ,含有 2 4 0个氨基酸和 7%碳水化合物 ,它与激肽释放酶族的蛋白酶很近似 ,存在于血液和精浆内 ,它能使精液的凝块水解。现用IRMA法动态观察我院 1例前列腺癌患者自发病以来其血清PSA变化情况 ,以探讨PSA和前列腺癌病情发展的关系。患者 ,男 ,78岁 ,干部 ,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小便淋漓不尽 ,以夜间明显 ,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脓尿等症状。2 0 0 1年 2月感右前肋骨疼痛就诊我院胸外科 ,行右第三前肋切除 ,术后病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和IGF-Ⅰ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一般资料1.1.1病人组:62人(男38,女24),其中肝硬化腹腔积液组30人,肝硬化腹腔无积液组32人,均经临床明确诊断(包括体征、B超、CT,部分病例经MRI,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IGF-Ⅰ、BDNF及TrkB在背根节(DRG)表达变化规律,探讨三者在神经保护和再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切断右侧大腿坐骨神经后存活3~28d,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L4-6背根节(DRG)中IGF-Ⅰ、BDNF和TrkB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坐骨神经损伤后3d,L4-6 DRGIGF-Ⅰ、BDNF和TrkB基因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到7-14d达高峰,后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IGF-Ⅰ、BDNF和TrkB基因mRNA表达同步变化提示它们在外周神经损伤后神经保护及再生中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酶联法和化学法对31例食管癌患者进行了血清IGF-Ⅰ、VEGF和TSGF检测,并与35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食管癌患者在手术前血清IGF-... 相似文献
20.
抗磷脂综合征是一种非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以患者血栓形成和(或)病态妊娠、血中存在抗磷脂抗体为临床特征.β2糖蛋白Ⅰ是该病的主要自身抗原,它的独特的氨基酸序列、具有构想变化和氧化还原修饰等特性使得它在疾病发病机制中占重要作用.它与其自身抗体结合交联触发靶细胞外和胞内信号通路,引起血栓形成和病态妊娠.进一步明确β2糖蛋白Ⅰ与其抗体间相互作用、该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血液稳态失衡的具体机制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针对抗磷脂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特异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