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脊髓神经管神经上皮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从胚胎大鼠脊髓神经管中分离神经上皮干细胞并诱导其向多巴胺能神经元方向分化。方法:利用无血清悬浮培养、单细胞克隆技术分离神经上皮干细胞;采用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新生细胞,免疫细胞化学单标或双标染色技术,检测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和分化后特异性神经细胞抗原的表达;用纹状体组织提取液,诱导神经上皮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方向分化。结果:从胚胎大鼠脊髓神经管 中分离的细胞可以连续传代,表达nestin,它们分化后可以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与对照组3%相比,纹状体组织提取液可以诱导这些细胞中的12%分化成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结论:分离自脊髓神经管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分化潜能(multipotent),是增殖能力很强的神经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在一定的体外环境中能被诱导成为特定的神经元,提示其可以为神经移植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2.
杨琴  李琦  曾志磊  李傲  谢鹏  杨军  任俊伟 《解剖学报》2010,41(3):339-343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联合诱导骨髓基质细胞(MSCs)能否分化形成神经球。方法采用全骨髓法培养MSCs,bFGF和EGF联合诱导MS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分化细胞的形态,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鉴定分化细胞。结果 bFGF和EGF联合应用,可有效地诱导MSCs形成神经球。此神经球能传代并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法均证实神经球表达nestin蛋白,神经球分化的细胞表达神经元、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标志性蛋白。结论 bFGF和EGF联合应用,可有效地诱导MSCs形成神经球。此神经球能自我更新并分化为神经元、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3.
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胚胎大鼠脊髓神经管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鉴定的方法,本实验在解剖显微镜下机械性分离11.5 d的胚胎大鼠脊髓神经管,并制备细胞悬液,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对原代和传代细胞进行巢蛋白(nestin)鉴定;加入胎牛血清诱导其分化后分别行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髓磷脂碱性蛋白(MBP)鉴定。结果显示:11.5 d胚胎大鼠脊髓神经管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经连续传代培养可形成较多克隆球,呈nestin免疫阳性;加入胎牛血清可诱导其分别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本实验结果提示,利用E11.5的胚胎大鼠脊髓神经管可成功培养出大量稳定增殖并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可用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联合应用EGF和NGF对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影响。方法用含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B27的无血清细胞培养技术体外培养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单克隆培养细胞行Nes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诱导分化1w后细胞行GFAP和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根据培养基中所加营养因子的不同将第4代细胞分为4组培养:EGF组、EGF+NGF组、NGF组、对照组,此4组细胞培养1w后行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计数阳性细胞比例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克隆培养后克隆球表达Nestin,诱导分化1w后细胞表达NSE、GFAP。与空白对照组相比,EGF组、NGF组和EGF+NGF组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较高(P<0.05),其中EGF+NGF组细胞的比例最高。结论单独或联合应用EGF、NGF可以促进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观察了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对胚胎神经干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从孕 12 d大鼠胚胎神经管分离神经干细胞 ,进行体外培养 ,分为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组及对照组。培养过程中观察神经干细胞的生长 ,于培养第 3、5、10 d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培养细胞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 ,以观察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状况。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可明显地促进培养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组化细胞计数显示 ,培养第 3 d,特异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加 ;培养第 5 d,特异烯醇化酶阳性细胞数是对照组的 1.9倍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数为对照组的 1.6倍 ,前者表达增加明显 ;培养第 10 d,两者的阳性细胞数仍高于对照组 ,但增加不明显。不同培养时间的胞体最长突起长度也均高于对照组 ;胞体直径及表面积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大。说明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既能促进胚胎神经干细胞的生长 ,也可促使其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 ,尤以神经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胚胎神经于细胞脑内移植后的存活及生长分化状况。方法:从孕11d(E11d)大鼠胚胎神经管获取神经上皮细胞,经神经巢蛋白(nestin)染色鉴定干细胞;同时植入同种大鼠黑质内。于移植后7d、14d取脑,用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及分化状况。结果:E11d神经管上皮细胞多数呈nestin染色阳性,黑质内移植后增殖形成细胞团并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移植细胞团内有NSE及TH免疫阳性细胞。结论:胚胎神经上皮细胞多数为神经干细胞,黑质内移植后可以存活并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应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对分离的大鼠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倒置显微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应用BrdU标记、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增殖、分化情况。免疫荧光显示nestin、MAP2、GFAP以及BrdU/nestin、BrdU/MAP2、Br-dU/GFAP均有阳性表达,说明从大鼠胚胎脊髓可成功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它们分化后可以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脊髓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能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型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8.
高英茂  孙晋浩  杨琳 《解剖学报》2002,33(5):475-477
目的:观察大鼠胚胎神经上皮细胞同种脑移植后的存活及生长分化状况。方法:孕12d大鼠剖腹取胚胎,剥离神经管,胰酶消化后获取神经管壁上的神经上皮细胞,然后植入其父体侧脑室中,分别于移植后10d,14d,21d,28d灌注取脑,肜HF染色及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胚胎神经上皮细胞移植后的存活及分化状况。结果:神经上皮细胞侧脑室移植后多贴附于脑室壁形成细胞团块,有的随脑脊液循环至第三脑室生长,随时间延长移植物增大,HE染色见脑室内有成团的移植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移植细胞团内既有NSE-免疫阳性细胞,也有GFAP-免疫阳性细胞,移植物周围多为GFAP-免疫阳性细胞。结论:胚胎神经上皮细胞侧脑室移植后能够贴附脑室壁存活,并能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表皮生长因子(EGF)培养条件下,相同浓度神经生长因子(NGF)与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对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比例的差异。方法用含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EGF、B27的无血清细胞培养技术体外培养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单细胞克隆后行Nes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诱导分化1周,行GFAP和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根据培养液中所加营养因子的不同将单细胞克隆传代细胞分为5组培养:EGF组、NGF组、BDNF组、EGF+NGF组、EGF+BDNF组,此5组细胞培养1周,进行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计数阳性细胞比例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细胞克隆培养后克隆球细胞表达Nestin,诱导分化1周,细胞表达NSE、GFAP;与EGF组、NGF组、BDNF组相比,EGF+NGF组和EGF+BDNF组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较高(P<0.05),其中EGF+BDNF组细胞的比例最高。结论在EGF培养条件下,BDNF促进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能力高于NGF。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表皮细胞生长因子(B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后,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Tau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方法:取P4代MSCs分为EGF、bFGF和EGF+bFGF及对照组;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Tau蛋白和NSE表达,ELISA法分析各组细胞Tau蛋白含量。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EGF+bFGF811Tau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细胞率最高,bFGF组、EGF组和对照组依序递减;各组Tau蛋白含量结果与Tau蛋白阳性细胞率一致。结论:EGF和bFGF均可促进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并表达Tau蛋白和NSE,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EGF和bFGF对成年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旨在探索可促进成年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并形成较多的克隆球以及其分化出较多神经元的因素。取成鼠前脑室下区的组织进行原代培养 ,将之分为三组分别加入 EGF、b FGF以及 EGF+ b FGF,观察克隆球的形成状况。一周后收集三组原代细胞克隆球 ,加入完全培养液 (仅含 10 %胎牛血清 )进行分化实验。分化 14 d后 ,分别用 MAP-2和 GFAP的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标记 ,计算阳性细胞数量。无血清培养结果显示 ,b FGF组和 EGF+ b FGF组原代培养液中形成的原代克隆球数量和直径的差别不明显 ,但都明显地大于 EGF组。免疫荧光结果显示 ,b FGF组和 EGF+ b FGF组中的克隆球分化出 MAP-2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多于 EGF组 ,而 EGF组则能产生较多的胶质细胞。提示 ,b F GF能促进成年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 ,所形成的细胞克隆球能分化为较多的神经元。  相似文献   

12.
人胚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人胚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条件和分化情况,摸索出一种切实可行的获得较纯、多潜能人 胚神经干细胞的方法。我们取三月龄人胎脑,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单个细胞,部分冻存,另一部分进行细胞培养,加EGF、bFGF刺激生长,有限稀释法将获得单细胞克隆,血清诱导分化,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EGF和bFGF同时存在的无血清培养基中有大量神经干细胞团生成,含血清培养基则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成为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少 突胶质细胞。这表明,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和分裂有赖于EGF和bEGF的共同作用。经冻存后的胎脑细胞同样能分离培养出有活性的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胚胎大鼠脊髓源神经干细胞(ESCSCs)的培养和体外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的情况,本文从孕龄13d的胚胎大鼠脊髓组织中分离获得神经干细胞,采用含表皮生长因子(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无血清限定性培养基培养,并通过添加维甲酸(RA)、音猬因子(SHH)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等诱导因子,进行干细胞体外诱导,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观测其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情况。结果表明:从胚胎脊髓中可分离得到大量的神经干细胞,通过含EGF和bFGF的限定性培养基培养可获得干细胞球,通过添加RA、SHH和NT-3等诱导因子后,可见有胆碱能神经元生成。本研究结果提示,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在添加EGF与bFGF的限定性培养基中可以增殖并长期保持稳定的ESCSCs性状,在添加特殊因子的条件下,并在体外ESCSCs可以被定向诱导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4.
大鼠胚胎脑和脊髓神经干细胞分化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外分离大鼠胚胎脑和脊髓神经干细胞,经培养传代后,撤除生长因子(bFGF和EGF)并给予 1%胎牛血清促其自然分化,然后比较两者的分化规律,以及传代次数对分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完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来源于脑和脊髓的神经干细胞均可分化为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但两者分化为神经元的能力均随细胞体外传代次数的增加而显著下降 (P<0. 05);此外,脑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能力远高于脊髓来源的神经干细胞 (P<0. 01)。提示,来自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神经干细胞在分化潜力上存在差别,体外传代会影响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建立小鼠脑皮质神经干细胞(NSCs)体外培养的技术平台,并探索一组microRNA对NSCs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胎鼠(E14)脑皮质分离NSCs进行体外培养;免疫荧光法检测NSCs向神经元和星型胶质细胞的自然分化;Real-time定量PCR筛选一组分化前后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的microRNA;应用新一代脂质体高效转染NSCs,将该组microRNA或其抑制物导入NSCs;Western blot检测导入的RNA序列对NSCs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基于小鼠NSCs体外培养模型,筛选出一组NSCs分化前后表达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的microRNA(miR-124,137,128)。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iR-124的反义链能够明显下调β-tubulinⅢ的表达(P<0.01),过表达miR-137和miR-128后β-tubulinⅢ的表达量有所升高。结论脂质体转染技术能够将miRNAs高效导入NSCs中;microRNA-124,137,128能够影响NSCs的分化。  相似文献   

16.
李鹏飞  王春芳 《解剖学杂志》2006,29(6):744-746,F0003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对共培养条件下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的情况。方法:从孕龄13 d的胚胎大鼠脊髓组织中分离神经干细胞,采用含EGF及bFGF的无血清限定性培养基培养,并通过与骨髓基质细胞进行共培养,观察脊髓源神经干细胞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情况,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分化结果。结果:从胚胎脊髓中分离得到大量的神经干细胞,通过限定性培养基培养可获得干细胞球,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可被诱导分化,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可见有胆碱能神经元生成。结论:胚胎大鼠脊髓源神经干细胞在添加EGF与bFGF的限定性培养基中可以增殖并保持稳定的性状,在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时,可以被诱导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目的是从新生SD大鼠海马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并诱导其向胆碱能神经元方向分化。利用含b FGF(20ng/ml)和B27的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培养新生SD大鼠海马分离的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群,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巢蛋白(nestin),并于分化后分别检查特异性成熟神经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标记抗原β微管蛋白(Tuj1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半乳糖脑苷脂(Galc)的表达;用鸡胚骨骼肌提取液,诱导神经干细胞向胆碱能神经元方向分化。结果显示:从海马分离的细胞群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表达nestin,分化成熟后的细胞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与对照组3. 9%相比,鸡胚骨骼肌提取液可以诱导这些细胞中的9. 6%分化成为胆碱能神经元。提示分离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干细胞;在加有鸡胚骨骼肌提取液的培养基诱导下,能向胆碱能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