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4 毫秒
1.
脂肪肝是指肝脏内中性脂肪过度积蓄所引起的肝病。通常情况下脂肪仅占肝总重量的5%,大部分是磷脂,其次是中性脂肪和少量的胆固醇。如超过30%,就是早期和轻度的脂肪肝。这期间病人并没有特别明显症状,而且肝细胞的脂肪化经治疗和饮食控制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脂肪肝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脂肪蓄积过多,脂肪含量超过肝重量(湿重)的5%(最高可达40%-50%),或在组织上超过肝实质30%时称脂肪肝。为现代社会常见的多发病,约1.5%-8.0%的患者可能转为肝硬化。临床以饮食调整为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亦为预防和控制脂肪肝的重要措施。一般讲酗酒、肥胖、糖尿病及营养过剩等是引起本病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脂肪肝是指肝脏中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正常肝脏内脂肪的含量约占肝湿重的4—5%,其中2/3为磷脂,其余为中性脂肪、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等。当肝细胞内脂肪蓄积超过肝湿重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有1/3以上肝细胞变性,就可称为脂肪肝。脂肪肝以往在中国较为少见。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体力活动的减少,平均体重的上涨,饮食结构的改变,饮酒人数的增加,[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脂肪肝是由于脂肪代谢紊乱导致肝实质细胞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现代医学对脂肪肝的治疗尚缺乏较为理想的药物,而且其潜在的肝毒性亦限制了临床的广泛应用,兹从中医药角度就脂肪肝的论治思路进行如下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脂肪肝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脂肪肝是多种原因和疾病引起的肝脏脂肪蓄积异常(肝内脂肪超过湿重5%或肝活检30%以上,肝细胞有脂肪变,而且弥漫分布于全肝),这是病理学的概念。而临床概念叫脂肪性肝病,以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临床多分类为酒性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  相似文献   

6.
脂肪肝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脂肪蓄积过多,脂肪含量超过肝重量(湿重)的5%(最高可达40%~50%),或在组织上超过肝实质30%时称脂肪肝。为现代社会常见的多发病,约1.5%~8.0%的患者可能转为肝硬化。临床以饮食调整为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亦为预防和控制脂肪肝的重要措施。一般讲酗酒、肥胖、糖尿病及营养过剩等是引起本病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2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23例山西运城地区人民医院(044000)刘乃寅,王维华脂肪肝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肝内脂类的聚积,肝实质脂肪化超过30~50%。目前,中西医对脂肪肝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一般...  相似文献   

8.
脂肪肝是指肝内脂肪积聚超过肝重量的5%,且有50%的肝细胞脂肪化,常见于饮食失节,过食肥甘厚味,大量饮酒,缺少锻炼,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们采用疏肝活血法治疗脂肪肝7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养生大世界》2007,(7):5-5
脂肪肝可发生于各年龄段,40岁-50岁最多见。正常时肝脏含有少量脂肪,不过仅占肝湿重的3%~5%,而且和细胞成分结合在一起,细胞内不出现脂滴。正常情况下,脂肪的消化、吸收、氧化、转化以及分泌等过程保持动态平衡。如果肝脏的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平衡失调,导致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使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湿重的5%,肝细胞内出现脂滴时,就出现了脂肪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临床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在5.2%~11.4%,并且发病年龄有越来越小的趋势,肝纤维化的发生率高达25%,且约1.5%~8.0%的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有研究显示,50%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会发展成肝纤维化,15%~30%发展成肝硬化,而3%将发展成肝功能衰竭。故积极有效地治疗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应用清脂益肝汤(自拟方)治疗NASH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