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应用一非同位素PCR-SSCP方法检测常规石蜡包埋乳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点突变。结果显示60例乳腺癌中,14例有异常电泳带,表明这些病例相应DNA片段中发生了点突变,其中4例位于第5~6外显子,3例位于第7外显子,7例位于第8外显子。免疫组化法检测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13例为阳性,其中11例SSCP检测到异常电泳带,另2例突变可能发生在所检测的基因片段以外。而5例SSCP分析发现基因突变者,免疫染色却为阴性,主要可能由于石蜡包埋组织中p53抗原性减弱或消失所致,因此,SSCP法检测p53基因点突变更为准确、可靠,而且可初步将突变定位在基因某一片段。本研究结果表明非同位素PCR-SSCP是一简便、快速、有效的检测基因点突变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对大量标本基因点突变的筛选;p53基因点突变与突变型p53蛋白免疫染色阳性呈相关关系,但并不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2.
免疫组化和PCR—SSCP检测p53基因异常的一致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检测p53蛋白表达和PCR-SSCP检测p53基因突变的一致性。方法:单克隆抗体DO-7检测85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p53蛋白表达,PCR-SSCP检测其中31例腺癌的p53基因突变。结果:85例NSCLC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8%(58/85),31例腺癌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1%(19/31),14例(46%)出现p53基因5~8外显子突变,p53蛋白免疫组化和PCR-SSCP检测p53基因突变无显著相关(χ2=0.1,P=0.76),其一致率为52%。结论:p53蛋白表达并不能很好地反映p53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3.
应用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胆道癌p53基因点突变温增庆,钱光相,陈汉,吴孟超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chainreaction-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PCR-SSCP)...  相似文献   

4.
陈艺华 JOD  M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4,23(6):327-329,T075
应用-非同位素PCR-SSCP方法检测常规石蜡包埋乳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点突变,结果显示60例乳腺癌中,14例有异常电泳带,表明这些病例相应DNA片段中发生了点突变,其中4例位于第5-6外显子,3例位于第7外显子,7例位于第8外显子,免疫组化法检测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13例为阳性,其中11例SSCP检测到异常电泳带,另2例突变可能发生在所检测的基因片段以外,而5例SSCP分析发现基因突变者,免  相似文献   

5.
p^53基因与Rb基因在卵巢癌组织中突变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卵巢癌组织中抗癌基因P^53与Rb基因的突变情况,我们把PCR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银染技术及PCR-DNA直接测序方法应用于57例卵巢癌组织细胞的检测,结果发现p^53基因可能的突变率为32%,Rb基因可能的突变率为21%,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的P53及Rb基因突变率未见明显区别,结论:PCR-SSCP角染技术是筛查基因突变简便,敏感,无核素污染的最佳方法,而PCR-DNA直接测序仪  相似文献   

6.
肺癌p53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癌P53基因突变与临床之关系:方法:采用PCR-限制性惩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检测47 肺癌P53基因249位密码为突变;结果:非小细胞肺癌(NSCLS)P53基因249位密码子突变率24.24%,小细胞肺癌(SCLC)突变率为0(0/14)。P53基因249位密码了点突变与肺癌分期、组织分化、吸烟无关,与NSCLC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P53基因249位密码子突变是N  相似文献   

7.
胃腺癌p53基因第5,7外显子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型多态(PCR-SSCP)技术结合PCR产物直接方法初步分析了23例原发性胃癌p53基因第5、7外显子的突变,经SSCP检测发现第5外显子无一例异常泳动变位,而第7外显子发现2例阳性结果,经测序证实一例发生了剪切位点突变,另一例突变为静息突变。  相似文献   

8.
DukesC期大肠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p53基因突变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肠癌转移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用PCR-SSCP检测73例DukesC期大肠癌及40例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灶p53基因第5至第9外显子的突变。结果73例原发灶有27例(37%),40例淋巴结转移灶中有19例(47.5%)检测到p53基因突变,总突变率为44%。在原发灶和转移灶同时检测的40例中,有21例(52.5%)两者均未见p53突变;另12例(30%)两者均可见完全相同的突变条带;余下的7例(17.5%)两者PCR-SSCP的结果不一致。这7例经DNA直接测序确定了p53基因突变位点。其中5例原发灶未见p53突变,而转移灶p53有明确突变;7例中2例转移灶可见p53有二个外显子突变,而原发灶仅一个或无突变点。结论多数p53基因突变发生在转移之前并持续存在于大肠癌进展至转移的整个时期,大肠癌的转移可伴有p53基因的新突变,或转移对p53基因突变有一定选择,提示p53基因突变可能与大肠癌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9.
骨肉瘤患者p53基因的改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人骨肉瘤中p53蛋白表达及P53基因突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人骨肉瘤中P53蛋白表达,银染PCR-SSC民埋从瘤中P53基因5-8外显子点突变状态。预后分析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时序检验。结果:人骨肉瘤中P53蛋白阳性率为29.17%,SSCP检测P53基因5-8外显子占突变率为23.96%,P53蛋主SSC生患者与其阴性患者间总和生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肠腺癌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与p53基因cDNA突变间的相互关系和意义。方法:对100例新鲜大肠腺癌组织采用PAb240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LSAB法)检测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RT-PCR-SSCP检测p53基因cDNA突变,并比较它们间相互关系。结果:100例大肠腺癌中,76例PAb240单抗阳性(76%),51例p53基因cDNA突变阳性(51%);PAb240单抗反应与p53基因cDNA突变比较,两者皆阳性49%,两者中一者阳性29%,两者皆阴性22%(P<0.0001)。结论:p53基因cDNA突变与其基因蛋白产物结构改变高度吻合,大肠腺癌p53基因mRNA(cDNA)突变是参与和影响突变型p53基因蛋白结构改变和生物学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横纹肌肉瘤(RMS)中bcl-2、p53、PCNA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横纹肌肉瘤进行免疫组化ABC法标记。结果:bcl-2、p53基因蛋白和PCNA,发现bcl-2、p53、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72%、70%,其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及不同组织类型的RMS无关。但民分化程度有关,P53、PCN在低分化RMS阳性率分别为85%、95%,显著高于 化RMS42.  相似文献   

12.
探讨大肠腺癌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与P53基因cDNA突变间的相互关系和意义。方法对100例新鲜大肠腺癌组织采用PAb240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RT-PCR-SSCP检测P53基因cDNA突变,并比较它们间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肝癌组织中N—ras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N-ras和p53基因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法(PCR-SSCP)和免疫组化法,检测29例肝癌中的N-ras基因突变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13例肝癌p53蛋白阳性(44.8%),表明广西地区肝癌中曾普遍存在p53基因的突变,肝癌及癌旁组织中N-ras基因在第2~37密码子间的突变率分别为79.31%和80.77%,22例有2个以上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14.
p53基因第7外显子点突变与乳腺癌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p53基因点突变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关系。该当: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75例人乳腺癌标本p53基因第7外显子内248,249位密码子的点突变,结果:75例乳腺癌标本p53基因第7外显子全长序列CR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MspI酶切后,发现2例为突变型,用HaeⅡ酶切后未发现有突变,结论:上述结果揭示p53基因第7外显子内248位密码子的突变为乳腺癌p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53基因与化学致癌剂诱发小鼠皮肤肿瘤的关系。方法 运用PCR-SSCP和直接DNA测序法,检测37例DMBA-TPA-MNNG诱导发小鼠皮肤肿瘤[包括6例乳头状瘤,15例高分子化鳞状细胞癌(SCCI)和16例中分化鳞状细胞癌(SCCⅡ)]中,p53基因第5 ̄8外显子的序列改变。结果 乳头状瘤均未见p53基因突变,而25.8%(8/31例)SCC测得突变,其中SCCⅠ和SCCⅡ突变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16.
30例结直肠癌p53基因突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解结直肠癌p53基因突变的情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银染技术对30例人结直肠癌中p53基因第5、6、7、8外显子进行检测,发现16例(53.33%)存在p53基因突变,其中第7外显于7例,第5外显子4例,第6外显子3例,第8外显子2例。结果表明:(1)结直肠癌中普遍存在p53基因突变;(2)p53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3)PCR-SSCP银染技术是一种敏感、可靠且简便、快速和经济的方法,尤其适用于临床实验室进行大规模的样本筛选。  相似文献   

17.
子宫颈癌组织中HPV16癌基因及p53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HPV16E6、E7基因特异性引物,PCR技术及抗癌基因p53外显子7特异性引物,PCR-SSCP技术对35例进展期子宫颈癌组织进行研究,发现:(1)35例标本中HPV16E6、E7DNA的总检出率为71.42%(25例),其中同时检出E6、E7为31.42%(11例),另外8.57%及31.42%(3例及11例)仅分别检出E6、E7序列。(2)全组未见1例有p53基因外显子7的点突变及等位基因缺失。该结果说明HPV16与本地区妇女子宫颈癌发生有密切关系,并且癌组织中HPV16E6、E7亚基因的分布是不均一的,p53基因外显子7的改变并不常见。在实验中我们还建立了使用生物素标记的dUTP进行PCR-SSCP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bcl-2、p53蛋白及PCNA表达与横纹肌肉瘤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横纹肌肉瘤(RMS)中bcl-2、p53、PCNA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随访41例)横纹肌肉瘤进行免疫组化ABC法标记。结果:bcl-2、p53基因蛋白和PCNA,发现bcl-2、p53、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72%、70%,其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及不同组织类型的RMS无关(P>0.05)。但与分化程度有关,p53、PCNA在低分化RMS阳性率分别为85%、95%,显著高于高分化RMS42.8%和14.3%(P<0.05),随访存活1年以内的p53、PCNA阳性率均为86.7%,亦明显高于存活超过3年以上的阳性率33.3%和41.7%(P<0.05)。而bcl-2在低分化RMS阳性20%显著低于高分化71.4%(P<0.05),随访存活1年以内的阳性率13.4%明显低于存活超过3年以上的41.4%(P<0.05)。p53与bcl-2阳性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53阳性率越高,而bcl-2阳性率越低。结论:PCNA、p53、bcl-2蛋白表达能比较准确地反映RMS的生物学特性,p53、bcl-2可作为肿瘤预后显著相关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P53、ras基因在亚硝基胍诱发大鼠胃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怀分析(PCR-SSCP)技术对大鼠正常腺胃粘膜、癌前病变和胃腺癌组织中p53、ras基因的表达和突变进行检测。结果P53蛋白在癌组织 的了性表达率为50%,正常和癌前病缲为阴性;ras蛋白癌前病变组织中阳性率为44%,在癌组织中为23%。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率为45%,非  相似文献   

20.
肺癌p53蛋白表达和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目的 检测肺癌中p53蛋白表达和基因突变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二种方法。结果 检测肺鳞癌46例,共95例。免疫组化p53蛋白总阳性率为50.5%(48/95例),肺鳞癌阳性率为56.5%(26/46例)、肺腺癌为44.7%(22/49例)。PCR-SSCP检测p53基因突变率为41.1%(3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