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化腓骨瓣功能性重建下颌骨缺损的方法。方法采用灭菌红蜡片术中制作下颌骨缺损三维原型实体模型,根据模型塑形腓骨即刻重建升支及部分下颌骨体切除7例。结果 7例腓骨肌瓣均成活,术后3个月X线片示移植骨无吸收,骨断端愈合良好,面部外形恢复良好,开口型无偏歪,正常开口度,颞下颌关节两侧活动度对称,所有患者均行走正常。结论血管化腓骨瓣是同期即刻修复升支、部分下颌骨体的理想复合组织瓣,再结合三维原型模拟技术,节省了腓骨塑形时间,提高了骨重建精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坚强内固定的方法。方法:对6例髁状突矢状骨折患者行坚强内固定,恢复髁状突全貌。结果:行坚强内固定的所有患者术后均保存了颞下颌关节功能和形态,恢复了髁状突原有的外形。结论: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坚强内固定可保持髁状突的外形和正常位置,有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下颌骨髁状突肿瘤外科手术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状突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案,以恢复患者术后的美观及(he)功能的重建。方法1997年5月以来对3例下颌骨髁状突肿瘤患者应用多种治疗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包括术前计算机三维模拟手术,模型外科,外科手术切除肿瘤,重建颞下颌关节,正颌外科手术及正畸治疗等,术后依情况对颌骨运动制动2周。结果术后3例患者面容恢复,咬合关系正常,开口度正常,(he)功能得到恢复。结论由于下颌骨髁状突为颞下颌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解剖外形及功能,故对下颌骨髁状突肿瘤的治疗应以恢复面形及(he)功能为重点,而多手段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是提高髁状突肿瘤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临床牙列缺损的病例常伴有面磨损.其中,较严重的牙体硬组织损害大,使原有的垂直距离改变,髁突后移,咀嚼肌张力下降,下颌位置改变,咀嚼功能降低.这类病例在义齿修复治疗中,应考虑颞颌关节、咀嚼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由于下颌升支恶性肿瘤、成釉细胞瘤、下颌骨囊肿等疾病导致不能保留下颌升支与髁状突的病例,需行下颌升支及髁状突切除,为避免面下1/3畸形和咀嚼、吞咽、语言等功能异常,需做下颌关节成形术.目前,多以口外骨如髋骨、肋骨等重建为多,近年又有用带腓骨小头的游离腓骨肌瓣修复[1].我科近几年采用钛人工关节进行重建16例,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蒋榕林  李军  沈宁  董皓 《广西医学》2013,(5):564-565
目的观察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结合医用耳脑胶粘固碎骨片治疗陈旧性髁状突粉碎骨折的效果。方法16例陈旧性髁状突粉碎骨折患者全部采用颌下切口入路,下颌骨升支后缘垂直截骨将骨折的髁状突及骨碎片游离后取出,体外复位微型钛板固定,用耳脑胶粘固碎骨片后再回植,行颞下颌关节重建。结果术后随访1~2年,患者咬合关系良好,无关节区疼痛症状,开口度基本正常,无明显功能障碍,有1例患者出现关节弹响。结论医用耳脑胶能将粉碎性髁状突骨折中不能坚强内固定的骨碎片粘固复位,恢复髁状突的解剖形态及功能,操作简便,有利于颞下颌关节重建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临床牙列缺损的病例常伴有牙合面磨损。其中 ,较严重的牙体硬组织损害大 ,使原有的垂直距离改变 ,髁突后移 ,咀嚼肌张力下降 ,下颌位置改变 ,咀嚼功能降低。这类病例在义齿修复治疗中 ,应考虑颞颌关节、咀嚼肌的功能。在牙合重建的治疗后 ,能恢复咀嚼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生理关系 ,提高咀嚼功能。临床上 ,我们采用的锤造金属全冠应用于大部分牙列缺损并伴有剩余牙齿的重度磨损保健修复。此类修复是一种预防、保健性治疗措施。在这类病例中 ,病人呈现深复牙合、咀嚼无力 ,伴有牙合龈距离的改变 ,未出现颞颌关节疾病的自觉症状 ,牙体组织未出…  相似文献   

8.
偏侧咀嚼是颞下颌关节紊乱(TMD)的重要危险因素,TMD患者中存在偏侧咀嚼的比例较高,偏侧咀嚼人群更易出现髁突短小、髁突移位、关节结节斜度和关节窝深度增大的改变,临床研究表明偏侧咀嚼与TMD症状和体征亦存在较强相关性。动物研究表明偏侧咀嚼会影响下颌骨的生长发育和损伤修复活动。长期偏侧咀嚼后关节内受力环境的改变造成颞下颌关节(TMJ)结构重建失衡、咀嚼肌纤维结构发生转化甚至破坏,导致双侧肌肉运动不协调。TMJ局部释放的神经肽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增加所导致关节神经源性疾病可能是导致TMD发生的机制。本文就偏侧咀嚼对TMJ结构的影响、偏侧咀嚼与TMD的关系及其可能引起TMD的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的方案与效果。方法:选取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36例,进行修复并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修复3个月后,评估患者的咀嚼与颞下颌关节功能。结果:经过重建治疗,患者咀嚼功能评价优良率达97.22%,除3例患者颞下颌关节轻微功能紊乱外,其余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通过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恢复了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口颌系统、咀嚼肌、颞下颌关节的生理平衡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颞下颌关节重建术治疗髁状突骨折2例王非,胡敏,丁树湘(口腔科)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多年来常采取保守治疗,即上下颌间结扎、牵引固定。当保守治疗不能恢复咬关系或骨折块移位影响下颌运动时,需要采用手术治疗。经典的手术方法为暴露骨折部位、复位(或切除)下颌髁状突...  相似文献   

11.
颞下颌关节疾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此症能影响咀嚼、言语和呼吸的机能,重者甚至还可影响面部的正常发育或造成畸形,因而本病的治疗是临床上一个重要问题。解剖与组织颞下颌关节的构造和机能是很复杂的,它是由关节窝和颞骨的关节结节与下颌骨的髁状突,以及介于关节窝与髁状突之明的关节盘所共同构成的,关节窝和髁状突的表面均有软骨被复。关节盘乃卵圆形的纤维板,它的前缘连于翼外肌,后缘附着于髁状突的后方,其周围与关节囊结合,将关节分为上下二部。关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带血管游离复合髂骨瓣修复一侧下颌骨缺损对颜面美学形态的影响。方法:应用带血管蒂的游离复合髂骨瓣同期修复一侧下颌骨缺损11例。通过远期随访观察下颌活动的形态美学特点。结果:11例再造下颌骨全部成活,经远期随访观察,颌面基本对称者7例,下颌角轻度向下外方突出者2例,患侧比健侧丰满者2例。所有患者He关系和语音功能良好,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X线片检查无骨吸收和复发病例,下颌小范围活动时,无美学的形态异常,但当大张口时下颌均轻度偏向患侧,这与一侧下颌骨切除后升、降颌肌群的平衡和关节形态的改变有关。结论:带血管游离复合髂骨瓣是修复下颌骨缺损的较好供骨,具有良好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季洪超  徐巍巍  邓旭霞  刘兰  李薇 《广西医学》2023,(9):1034-1037+1047
目的 探讨隐形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0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隐形组,各35例。常规组给予传统固定矫治器治疗,隐形组给予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相关指标(关节结节倾斜角、关节窝深度、髁突短轴长度、髁突长轴长度、髁突-正中面距、髁突上部高度、下颌骨升支高度、下颌骨长度、下颌骨升支高度与下颌骨长度比值),以及颞下颌关节间隙(颞下颌关节前间隙、颞下颌关节后间隙、颞下颌关节上间隙),并计算关节间隙指数(R值)。结果 (1)两组内治疗前后的关节结节倾斜角、髁突长轴长度、髁突-正中面距、下颌骨升支高度、下颌骨长度、下颌骨升支高度与下颌骨长度比值及常规组治疗前后的关节窝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隐形组治疗后的关节窝深度较治疗前变小,两组治疗后的髁突短轴长度、髁突上部高度均较治疗前增加,且隐形组的髁突短轴长度、髁突上部高度均较常规组增加(均P<0.05)。(2)常规组治疗前后的颞下颌关节前间隙及关节后间隙,以及两组内治疗前后的颞下颌关节上间隙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14.
颞下颌关节正常运动时,髁状突向前移动只达关节结节的下方。若髁状突的运动超过了正常范围,使髁状突脱至关节结节之前方,加上咀嚼肌的反射性挛缩,以致不能回复到关节凹内,使下颌骨运动发生障碍,即谓颞下颌关节前脱位。前脱位是颞下颌关节脱位中最常见的一种。急性前脱位大多发生于中年人,由于过度张口或在张口时颏部受到打击所致。习惯性(慢性)前脱位系由关节结节过低或关节韧带松弛所致。前脱位多为双侧同时发生,患者不能闭口,前牙开(牙合),仅上下颌磨牙有接触,下颌运动受限,不能咀嚼,吞咽困难,言语障碍,流涎,颏部向前突出,面颊部扁平,表情焦急和痛苦,颞下颌关节部不适或疼痛。在颧弓下方可触得向前移位的髁状突,耳屏前原髁状突部位凹陷,以小指伸入外耳道可觉得外耳道前壁有空虚感。发生前脱位后应及时复位,以免日久造成颞下颌关节异位强直,最后不得不施行手术治疗。复位就是把脱位于关节前方的髁状突推向下后的关节凹内。临床上常采用以下四种方法。口内复位法:最常用,效果可靠。复位步骤为:(一)患者端坐,头靠墙,术者立于前方,为便于施力,术者两臂下垂时的肘关节高度应与患者下颌牙的咬(牙合)面在一个水平面上。(二)术者两手拇指緾以纱布伸入患者口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下颌升支后缘倒植自体真皮脂肪游离移植重建颞颌关节的效果。方法:对12例颞颌关节强直,4例髁状突良性肿瘤,8例髁状突骨折应用此方法进行颞颌关节重建并进行随访分析。结果:22例患者经过1年~10年的临床随访,效果满意,均未发现关节强直。结论:下颌升支后缘倒植自体真皮脂肪游离移植重建颞颌关节是防止关节强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合螺旋式种植体的非血管化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15例患者共38枚种植体植入非血管化髂骨的情况进行研究,采用大体观察、X线片观察,并对种植义齿修复后进行咀嚼效率的测定。结果种植体植入非血管化髂骨后稳定性良好,但2例下颌骨缺损较大的(>8 cm)病例,术后半年发现种植体骨界面有较明显吸收。种植义齿修复后,患者咀嚼效率接近正常,表明结合种植体的非血管化髂骨修复下颌缺损,可早期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结论结合螺旋式种植体的非血管化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可以早期实现下颌骨的功能性重建,但大范围的下颌骨缺损不宜用此法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对关节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34例下颌前突患者行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及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后行颌间弹性牵引并配合正畸治疗.结果:经1~4年随访,术后患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颞下颌关节疼痛及弹响消失或缓解.结论: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能有效矫治下颌骨前突,手术时应确保髁状突在关节窝就位,防止关节紊乱症状.  相似文献   

18.
陈峥  林紫燕  王海燕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5):82-85+89+169
目的观察安氏Ⅱ~1错患者接受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前后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区域的三维变化,分析Twin-Block矫治器对下颌骨生长发育以及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2月间生长发育高峰期安氏Ⅱ~1错患者20例,拍摄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前后的CBCT,导入Dolphin软件进行下颌骨三维重建后定点测量,运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下颌骨以及颞下颌关节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双侧下颌升支长、喙突长以及下颌骨综合长度、髁突内外径长、冠状向的髁突宽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其余关于颞下颌关节以及下颌骨的测量项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能刺激安氏Ⅱ~1错患者的下颌体长度、升支高度以及下颌综合长度、髁突内外径、冠状位的髁突宽度增长。  相似文献   

19.
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的总义齿修复一例报告第三医院口腔科张兆年,嵇希敏颞下颌关节强直的主要表现是开口困难,面下部发育障碍畸形,关系紊乱,髁状突活动减弱或消失,一般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关于颞颌关节强直患者的总义齿修复现报告一例。患者王某,男性,60岁。诉幼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10例无牙颌总义齿修复后戴总义齿保持在正中硷位和不戴总义齿使上下颌残余齿槽嵴尽量闭合时颞颌关节的薛氏位X线片的对比分析,发现后者髁状突在关节凹内位置发生向后上旋转移位,下颌颏部发生了向上向前旋转移位。通过对其初步探讨,认为这一现象的发现有助于全面了解颞颌关节的生理功能和颞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发生。对理解咬合运动的支点、髁道的可变性及指导总义齿的修复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