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合并糖耐量减低 (IGT)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纤溶受抑状态及其对治疗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非糖尿病 ACS组 39例 ,IGT+ACS组 37例 ,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NIDDM) +ACS组 36例 ;同时设正常对照组 2 0例 ,检测各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 1)及D 二聚体的血浆水平 ,并计算 PAI 1/ D 二聚体百分比。观察各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及预后。结果 :IGT+ACS及 NIDDM+ACS组的 PAI 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 ACS组 (P均 <0 .0 5 ) ,而 D 二聚体上升幅值则显著低于 ACS组 (P<0 .0 5 ) ,两组 PAI 1/ D 二聚体比值也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 ACS组(P均 <0 .0 1)。两糖代谢异常组溶栓再通比例显著低于 ACS组 (P<0 .0 1) ,泵衰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 ACS组(P<0 .0 5 )。结论 :IGT的 ACS患者存在纤溶受抑状态。 D二聚体血浆水平结合 PAI 1/ D二聚体比值能反映患者纤溶受抑的状态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及脑脊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和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5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栓组)的血浆和其中3l例的脑脊液t—PA、PAI-l和D-二聚体的抗原含量,与35例无心脑、肝肾及血液疾病患者(对照组)血浆和其中20例脑脊液进行比较。结果:血栓组血浆及脑脊液中t-PA、PAI-1和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脑脊液中t-PA、PAI-l和D-二聚体的含量分别与血浆中含量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纤溶活性明显下降,t-PA及PAI-l参与了脑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纤溶系统功能的变化。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肾病病人分成两组,5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50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分别测定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含量并和正常人组40例进行对照。结果:糖尿病肾病t-PA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1),而PAI-1则高于正常人组(P<0.01),临床糖尿病肾病组t-PA活性低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P<0.01),而PAI-1高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病人存在t-PA/PAI-1失衡,t-PA升高,PAI-1降低,失衡程度与肾脏的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前状态特异性综合诊断指标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前状态实验室诊断指标进行探讨。方法 收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h内及6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血浆D-二聚体、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含量;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蛋白C(PC)活性、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并予以组间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前状态血浆D-二聚体、vWF含量明显增高;PC、AT-Ⅲ活性明显减低;t-PA含量减低,PAI-1含量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前状态存在着明显的高凝状态,可将其分子标志物血浆D-二聚体、vWF、PC、AT-Ⅲ、t-PA、PAI-1的检测,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前状态特异而敏感的诊断指标,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凝血纤溶相关指标,以期对急性脑梗死疾病的诊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入住该院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急性脑梗死患组和非急性脑梗死患组按1∶1配对,测量两组患者的Hcy及凝血纤溶相关指标。结果非急性脑梗死组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明显低于急性脑梗死组;非急性脑梗死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明显高于急性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经治疗后,进展组Hcy、D-二聚体、t-PA、PAI-1明显高于非进展组;进展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低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D-二聚体、tPA、PAI-1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Hcy及凝血纤溶相关指标水平可有效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预后和进展,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6.
马岩  徐秀英 《临床荟萃》2008,23(20):1455-1457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物(t-PA)含量及t-PA/PAI-1比值的测定,了解高血压患者纤溶功能的情况。方法未用药物干预过的轻至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64例,正常对照组4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两组血浆PAI-1、t-PA含量并计算t-PA/PAI-1。结果正常组PAI-1含量明显低于高血压组,(13.5±5.0)μg/L vs(53.0±22.6)μg/L(P<0.01);正常组t-PA/PAI-1明显高于高血压组,(0.83±0.52)μg/L vs(0.25±0.13)μg/L(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的纤溶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表型冠心病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分析其意义。方法选择2001-07/2004-04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心五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选择同期辽宁省血液中心沈阳中心血站体检健康献血者20名为对照组。用发色底物法测定各组对象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反映人体纤溶功能;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用凝固法测定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反映机体血液是否处于高凝状态。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健康人20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明显低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对照组(t=2.88~3.41,P<0.01)。②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对照组(t=23.65~28.54,P<0.01)。③血浆D-二聚体水平: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与对照组(t=4.24~35.01,P<0.01)。④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对照组(t=2.96~8.01,P<0.01)。结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血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测定有助于了解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34例Ⅱ期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AOD)患者,在标准踏车试验前后检测凝血酶原的片断(F_(1+2)),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和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30例年龄、性别配对的健康人作对照。方法:患者组在踏车运动前、后分别静脉采血,枸橼酸盐抗凝、离心分离血浆供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TAT测定,用ACL仪测定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用ELISA法测定;TAT和F_(1+2)应用改良ELISA法测定.在踏车运动前后测定踝-肱收缩压的比值(A/B).为了进一步研究血浆中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溶解参数的基础水平,对另外20例Ⅱ期PAOD患者进行了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抗原和活性的测定。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u-PA)抗原,纤溶酶原,α_2-抗纤溶酶和D-二聚体浓度的测定。结果:与健康对照(F_(1+2)为0.68±0.06nmol/l,TAT为2.30±0.33μg/l)比较,PAOD患者F_(1+2)(1.25±0.19nmol/l)和TAT(3.34±0.35μg/l)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栓前状态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的临床意义及与血栓前状态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56例高血压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Hcy、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1(PAI-1)、蛋白C(P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以及血小板P-选择素(CD62p)。结果高血压患者组Hcy、Fib、D-D、vWF、t-PA及CD62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C和PAI-1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高Hcy水平及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组Hcy、Fib、D-D、vWF、t-PA和CD62p水平分别显著高于(PC和PAI-1低于)正常Hcy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组(P<0.01)。高血压程度越严重,Hcy、Fib、D-D、vWF、t-PA和CD62p水平越高,PC和PAI-1水平相应越低(P<0.01)。Hcy与Fib、D-D、vWF、t-PA、CD62p和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与PC和PAI-1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Hcy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有关,Hcy检测对评估高血压患者的血栓形成危险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老年人院内重症感染患者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变化,从而为临床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6例老年院内重症感染患者进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GMP-140),抗凝血酶(AT)活性,D-二聚体,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等多项指标进行检测,并与老年非感染患者比较。结果老年院内重症感染患者vWF、GMP-140、D-二聚体、PAI-1明显高于非感染患者,而AT、t-PA低于非感染患者。结论老年院内重症感染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于形成DIC或血栓,使病情恶化。因此,对其预防应用抗凝药物将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患者止凝血系统功能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窦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11):1055-105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活性(AT1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趋势,评估上述指标在脑梗死治疗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YSMEXCA7000型血液凝固仪测定血浆D-Dimer、tPA、PAI-1和AT1A;采用ELISA法测定vWF。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脑梗死患者组治疗前D-Dimer、PAI-1、vWF显著增高(P〈0.01),t-PA显著降低(P〈0.01),AT:A无显著性改变(P〉0.05)。脑梗死患者治疗后血浆D-Dimer、PAI-1、vWF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tPA显著增高(P〈0.01),AT:A在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GCS〉8分组和GCS≤8分组血浆胁Dimer、PAI-1、vWF明显下降(P〈0.01),t-PA显著增高(P〈0.01),而AT:A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纤溶系统指标和vWF在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发生显著改变且与病程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吡格列酮对老年高血压并胰岛素抵抗病人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老年高血压并胰岛素抵抗病人口服吡格列酮15mg/d,共16周.服药前后分别测定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O-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同时测定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和24h动态血压。结果吡格列酮治疗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二聚体抗原水平明显下降(P〈0.0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水平明显增加(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提高(P〈0、01),空腹胰岛素和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P〈0.01);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治疗前空腹胰岛素水平对PAI-1的降低影响最大(P〈0.01)。结论吡格列酮能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并胰岛素抵抗病人纤溶系统功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空腹胰岛素水平是影响病人纤溶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陈世德  陶新智  伍伟锋 《临床荟萃》2004,19(13):724-726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6 0例CHF患者 (CHF组 )和 2 0例健康体检者 (正常对照组 )血浆t PA及PAI 1抗原含量。结果 CHF组血浆t PA和PAI 1平均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CHF患者血浆PAI 1含量增高随心功能恶化而愈加明显。结论 CHF患者纤溶功能明显下降 ,可用血浆t PA、PAI 1含量作为判断病情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纤溶活性变化。方法检测并比较47例ACS病人、41例稳定型心绞痛(SA)病人和4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CRP、纤维蛋白原(FIB)、血脂、D-二聚体浓度,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及自细胞(WBC)总数。结果与SA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ACS组病人CRP、FIB、WBC、D-二聚体及PAI-1明显升高(F=6.027~2543.668,q=3.571~16.098,P〈0.05、0.01),tPA降低(F=4.138,q=3.043~3.913,P〈0.05);CRP与D-二聚体及PAI-1活性呈正相关(r=0.326、0.393,P〈0.05、0.01),与tPA活性呈负相关(r=-0.387,P%0.05)。结论ACS病人炎症标志物水平增高及纤溶活性降低,CRP水平升高与纤溶活性降低密切相关。炎症反应及纤溶活性降低在AC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崔凡 《检验医学》2014,(4):328-330
目的观察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对患者术后部分凝血与纤溶指标变化的影响,以及术后恢复时间。方法对56例接受RFCA治疗的患者,在RFCA前、心内电生理检查后、成功消融后即刻、术后第2天和第7天抽取静脉血,测定D-二聚体(DD)、血管内血友病因子(vWF)、血浆组织纤溶酶原(t-PA)和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PAI-1)含量。结果与术前比较,血浆DD、vWF浓度以及血浆PAI-1含量在心内电生理检查后、消融成功后即刻和术后第2天均显著上升(P0.01),并于第7天降至术前水平(P0.05),而t-PA含量在心内电生理检查后,消融成功后即刻和术后第2天显著下降(P0.01),并于第7天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 RFCA可引起血液中部分凝血与纤溶物质水平显著增加,术前、术后对其监测有利于指导抗凝药物应用和预防血栓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轻、中度EH患者40例,给予替米沙坦80mg/d,共6周,检测治疗前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活性。另设28例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H组t-PA活性降低(P〈0.01),PAI-1活性明显增高(P〈0.01)。EH组经替米沙坦治疗后,在血压明显降低的同时,其t-PA活性增强,PAI-1活性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EH患者存在纤溶活性降低,替米沙坦降血压的同时,能改善EH患者的纤溶活性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及其抑制物 (PAI -1)、血栓调节蛋白 (TM )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14 0 (GMP -14 0 )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对 5 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浆t -PA、PAI -1、TM及GMP -14 0的检测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较正常对照组t -PA水平明显降低 ,PAI -1、TM及GMP -14 0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及纤溶活性的变化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为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联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及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及D二聚体的含量变化。结果33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7d治疗后血浆GMP140、D二聚体和PAI1浓度显著降低(P<0.01),血浆vWF亦显著降低(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联用可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激活、内皮受损及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