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志宇  张丽萍  郭兰  张强  陈晖 《中国医药》2012,7(11):1439-1440
目的 探讨提高腮腺肿瘤手术治疗水平和临床治愈率的方法.方法 对我院口腔科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138例腮腺肿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式采用以保留腮腺主导管及深叶功能的腮腺浅叶切除术、浅叶扩大切除术叶及腮腺全切除术,必要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常规术中快速冰冻和术后病理检查,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辅助性根治放疗.术后定期随访2~5年,评价治愈率、局部控制率、转移率等.结果 本组病例良性肿瘤112例、恶性肿瘤26例.138例患者中,126例治愈,治愈率为91.3%.随访良性肿瘤中1例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局部控制率为99.1% (111/112),恶性肿瘤3年生存率和原发灶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9.2% (18/26)和88.5%(23/26),术后淋巴结转移率19.2% (5/26).术中快速冰冻与术后常规病理符合率85.5%(118/138例).结论 腮腺良性肿瘤以改良术式为基本术式,采用腮腺浅叶肿瘤瘤体外0.5 ~1.0 cm的肿瘤及腺体部分切除.根据肿瘤具体情况可改变为腮腺浅叶扩大切除术或腮腺全切除术.快速冰冻是腮腺手术中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术式在手术切除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36例腮腺良性肿瘤首发病例(肿瘤直径均≤3.0 cm),根据肿瘤发生部位,选择不同切口,采用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肿瘤+区域性腮腺切除术+局部面神经解剖术的改良术式。术后随访6个月~3年,观察患者术后肿瘤有无复发,并发症发生等情况;测定每个病例手术前后总唾液量,评价术后腮腺分泌功能。结果 36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肿瘤术后无复发,未出现涎瘘、Frey综合征、口干。1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于2周左右恢复正常。术前唾液总量为(6.6±0.76)ml/6 min,术后唾液总量为(6.2±0.82)ml/6 min,手术前后唾液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术式手术切除腮腺良性肿瘤,术后肿瘤无复发,并发症少,术后腮腺分泌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发病特点及诊断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6年间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75例腮腺肿瘤患者病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良性肿瘤72例,占96%,恶性肿瘤3例,占4%,术后6例出现暂时性面瘫,涎瘘1例,皮下积液2例。结论腮腺肿瘤中多为良性肿瘤,根据肿瘤的大小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在根除肿瘤前提下尽可能保存功能,术后并发症取决于手术中细节方面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改良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5例腮腺良性肿瘤(肿瘤直径2.0cm,均位于腮腺浅叶),采用改良区域性切除术,并对肿瘤的术后复发、并发症情况等进行观察随访。结果:65例术后患者随访1~5年后肿瘤无复发,术后并发症不明显,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直径2.0cm)采用改良区域性切除术,具有肿瘤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能最大限度保留腮腺功能的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腮腺浅叶肿瘤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胡玉坤  聂攀  后军  张令达 《安徽医药》2013,34(4):428-431
目的探讨功能性腮腺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首诊腮腺浅叶单发良性肿瘤病例51例,肿瘤直径均≤3.0 cm,采用保留耳大神经、腮腺导管及部分腮腺、重建腮腺咬肌筋膜的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距肿瘤边缘0.5~1.0 cm处的正常腺体组织内切除肿瘤,随访2个月~2年,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面部畸形较轻,腮腺功能良好,耳垂无明显麻木,无涎瘘及味觉出汗综合征,无永久性面瘫,其中5例出现暂时性面瘫。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结论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在体积较小(≤3.0 cm)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腮腺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与传统的浅叶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的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腮腺良性肿瘤患者54例,采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及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各27例,两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均随访1~2.5年。结果腮腺区域性切除术面部凹陷畸形、暂时性面瘫、耳颞神经综合征、涎瘘的发生率都低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腮腺功能也优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而肿瘤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腮腺良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应根据肿瘤的体积大小及其在腮腺中的部位不同而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方式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改良术式的临床应用.方法 手术治疗24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通过对腮腺手术切除的范围控制和手术切口的后移及缩短来完成对手术的改良.结果 24例患者创口均Ⅰ期甲级愈合,无肿瘤复发,颌面部切口隐蔽,瘢痕不明显,腮腺区外形良好,无涎瘘.其中4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耳垂麻木,均在3个月内得到恢复.2例患者出现暂时性面瘫,经过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2个月内恢复正常.1例患者术后出现Frey氏综合征.结论 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改良术式,能充分暴露并完整切除腮腺及肿瘤,术后有较满意的面部外形,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11年11月本院采取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的46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6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无明显凹陷畸形以及涎瘘、永久性面瘫发生,分泌功能正常,无肿瘤复发。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腮腺肿瘤发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情况、手术方法及肿瘤切除后并发症防治。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98例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72例占73%,恶性肿瘤26例占27%。良性肿瘤中以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居多,恶性肿瘤中以腺样囊性癌和黏液表皮样癌居多。术后暂时性面瘫25例,腮瘘7例,耳颞综合征4例。结论腮腺肿瘤以良性病变为主,手术是治疗腮腺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方式、手术范围及预后。方法对甘孜州人民医院口腔科1998—2006年间行解剖面神经的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7例术后并发暂时性面神经麻痹2例,无腮腺瘘及Frey综合征,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区域性切除术在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及体积较小的多形性腺瘤中能够保证手术的安全切除,保存腺体功能,预防面部凹陷畸形,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腮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根据的102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并予以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结果 86例良性肿瘤患者均治愈,16例恶性腮腺肿瘤患者术后转往肿瘤科继续进行治疗,术后随访12~40个月,均发现复发情况。结论针对性的手术治疗及积极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是腮腺肿瘤患者术后治愈的重要因素,能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提高腮腺良性肿瘤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手术治疗的腮腺良性肿瘤72例为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l~3年,记录复发例数。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发例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并发症(暂时性面瘫发生率、积液、涎漏等)发生率、面部凹陷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能保存腮腺功能,显著减少面部畸形程度,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管永昱  崔凯  郭宗勋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5):2313-2314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腮腺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98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98例患者按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常规腮腺浅叶切除术组(对照组)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下腮腺浅叶区域性切除术(治疗组),观察统计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术后对外观恢复满意度.结果 治疗组解剖面神经分支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分别为(1.58±0.53)支、(46.23±15.41) min、(42.23±14.08) ml、( 25.23±8.41)ml,显著低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65、7.838、4.570、5.840,P<0.01).治疗组术后Frey's综合征、暂时性面瘫、耳部皮肤麻木、涎漏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3%、8.8%、19.3%、5.3%,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术后无复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外观恢复总满意度为70.2%,显著高于对照组(3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2.513,P<0.01).结论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下腮腺肿瘤区域性切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临床疗效好,术中出血少,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防止术后复发,患者满意度高,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传统切除术与部分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探讨腮腺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4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首发病例(肿瘤直径均≤3.0cm)。按手术顺序随机采用部分切除术和传统浅叶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3年,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切口平均长度、暂时性面瘫、Frey综合征发生率等方面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随访期间均无发现肿瘤复发。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原发于咽旁间隙的肿瘤的发病及诊治规律。方法总结本科室1995~2001年收治的20例该类疾病的病例,全部病人行手术切除,恶性者加放疗。对其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分析并行术后随访。结果良性肿瘤占17例(85%),恶性肿瘤3例(15%),神经源性肿瘤13例(65%),腮腺源性肿瘤5例(25%),其余2例(10%)。随访结果良恶性者各一例复发,其余未见复发。结论原发于咽旁间隙肿瘤病理类型广泛,以神经源性及腮腺源性肿瘤为常见,且良性肿瘤多于恶性肿瘤,咽旁间隙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刘运岭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3):1982-1984
目的 探讨腮腺肿瘤临床手术治疗的理想方法.方法 行腮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肿瘤和腮腺全切除术、肿瘤和部分腮腺切除术以及肿瘤和腮腺浅叶切除术三组,各50例,手术后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治愈复发情况等相关项目.结果 150例腮腺患者良性肿瘤患者占84.66%,恶性肿瘤患者占15.34%.肿瘤切除和部分腮腺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74.00±12.54) min明显少于全切组(112.00±20.37) min和浅叶组患者(98.00±17.35) min,部分组患者的面部满意例数(48例)和腮腺保留功能情况(45例)显著优于另两组,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病情况(3.3%)明显少于其余两组(10.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腮腺肿瘤患者采用肿瘤和腮腺部分切除术手术的时间较短,治愈情况理想,可有效的控制肿瘤的复发转移同时术后的并发症少,在面部外观方面满意度高并且可以部分保留腮腺的功能,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7.
李向东 《黑龙江医药》2012,25(4):619-621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发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为腮腺肿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5月-2011年5月间收治的89例腮腺肿瘤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探讨。结果:89例腮腺肿瘤男性多于女性,年龄10-82岁。良性肿瘤71例,占79.78%,恶性肿瘤18例,占20.22%。结论:腮腺肿瘤中以良性肿瘤居多,病史、影像学检查,术中快速冰冻检查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手术是治疗腮腺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景蔚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592-594
目的分析保留部分腮腺浅叶腺体与腮腺浅叶全切术这两种手术方式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旨在尽可能保留腮腺功能,减少腮腺良性肿瘤术后并发症。方法选择我医院手术治疗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162例为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腮腺浅叶及肿瘤全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术式,即在肿瘤包膜外0.5~1.0cm的腮腺组织内切除肿瘤,保留部分腮腺浅叶腺体。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l~5年,记录复发例数。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发例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并发症发生率、面部凹陷程度、腮腺功能是否完好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术式能保存腮腺功能,显著减少面部畸形程度,有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原发性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结果 .1996年1月-2006年4月,共手术治疗原发性心脏肿瘤87例,占同期全部心脏手术的1.7%.其中男性31例,女性56例,年龄15~73(49.2±6.9)岁.良性肿瘤83例,占95.4%,其中心脏黏液瘤81例;恶性肿瘤4例,占4.6%.结果 围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2.3%.其余病例顺利恢复.术后54例心脏良性肿瘤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10年,心功能Ⅰ~Ⅱ级(NYHA),无肿瘤复发病例.4例恶性肿瘤患者于术后1年内死亡.结论 原发性心脏肿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超声心动图对其诊断有特殊价值.一经诊断应首选手术摘除肿瘤.心脏良性肿瘤手术效果良好,恶性肿瘤预后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功能的浅叶部分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全切术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临床诊断为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病例分为A、B两组,A组行保留腮腺功能的浅叶部分切除术;B组行传统术式,术后经0.5~6年的随访,观察复发、并发症和腮腺功能等情况.结果:两组均无肿瘤复发病例.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皮下积液或涎瘘:A组0例(0%),B组2例(10%);暂时性面瘫:A组1例(3.13%),B组3例(15%),均在15 d~6个月内恢复;味觉出汗综合征:A组0例(0%),B组2例(10%);面部明显凹陷畸形:A组1例(3.13%),B组4例(20%).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腮腺功能的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疗效可靠,且弥补了传统腮腺手术的不足,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