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岩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5):104-105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全髋置换术高龄患者术前术中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手术室2004年6月~2010年8月14例70岁以上经后外侧入路全髋置换术高龄患者的术前、术中护理方法。结果:28例高龄全髋置换术患者均手术顺利,安返病房,无各种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做好术前访视,了解高龄患者心理特点。术中加强护理,术后正确搬动与转运患者,可以有效预防骨水泥反应、术后关节后脱位、感染等发生。  相似文献   

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可以早期活动,早期负重行走,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其要求也在不断增加。除对提高植入物的使用寿命外,还要求减少手术的创伤性,缩短康复时间。本文报告了采用前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标准切口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的不同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选取解放军第八二医院骨外科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共8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行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分别比较两种术式的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关节功能改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在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方面,经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χ2=5.272,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后外侧小切口术比较安全,且近期疗效优于后外侧标准切口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4.
5.
吴松  王林 《贵州医药》2024,(1):103-105
目的 观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 将446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前方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n=176)和对照组(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n=270)。观察两组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出血量、引流量、部分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周,两组Harris、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均升高,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髋关节活动度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髋关节活动度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前方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增大髋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感...  相似文献   

6.
随着微创理论的完善和更新,小切口人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成为骨科手术中的新技术,笔者采用髋关节外侧小切口关节囊前方入路完成102例(102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对比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后外侧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疗效上的区别。方法 9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小切口组与常规组,每组47例。小切口组采用微创小切口入路,常规组采用标准后外侧切口入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结果小切口组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切口组开始功能锻炼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切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6%,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15%,小切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全髋置换术相较标准后外侧入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髋关节病行改良Hardinge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THA)进行评价。方法于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对我院106例单侧髋关节病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小切口THA治疗。结果本组98例得到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5.65分,提高至术后平均90.58分。本组未出现术后感染、神经损伤及脱位等并发症。结论改良Hardinge入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后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88例患者,并与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比较,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8例均为日照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骨外科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年龄65~87岁,平均72.9岁;男性39例,女性49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外侧小切口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的应用,探讨此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其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于骨科以THA治疗的患者80例,36例患者采取外侧入路小切口技术,称作实验组,44例患者采取常规切口后外侧入路,称作对照组,分析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的Harris评分。结果实验组切口长度(9.25±3.17)cm、术中出血量(410.72±102.74)mL、术后引流量(420.46±113.57)mL和下床活动时间(6.49±2.16)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Harris评分(91.53±8.2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7.72±7.73)分(P<0.05)。结论外侧小切口技术应用于THA的手术中具有所需切口较小、对周围组织侵袭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少、下床活动时间短等优点,可显著改善患者髋关节活动能力,是一种操作较为方便、医患双方均可获益的现代术式。  相似文献   

12.
13.
程福寿  张国东 《江西医药》2022,(9):1168-1170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小切口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不同效果。方法 60例创伤性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患者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实施外侧小切口入路治疗方案纳入A组,将实施后外侧小切口入路治疗方案纳入B组。观察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B组手术疗效(93.33%)与A组手术疗效(90.0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B组比A组患者VAS评分低且有显著差异(P<0.05)。B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后外侧小切口较外侧小切口入路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均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但术后患者切口疼痛感觉更轻,术中、术后出血量更少。且应结合患者情况及术者对手术方法掌握程度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直接外侧入路术中切开臀中肌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髋关节外展功能的影响.方法 股骨颈骨折行THR患者76例分为直接外侧入路(A组,34例)和后外侧入路(B组,42例)两组.术后3、6、12个月分别进行Harris评分和Trendelenburg试验;并测定患侧与健侧髋关节外展最长持续时间.结果 两组术后Harris评分相仿.术后3个月A组Trendelenburg 试验阳性2例,术后6个月复查均为阴性.两组患侧与健侧髋关节外展持续时间的百分比数据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直接外侧入路行THR时,只要注意对臀上神经的保护和术后功能锻炼,对髋关节外展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股骨颈骨折患者经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均经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分析患者的临床指标(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的引流量);术后3、6、12个月的Harris评分,优良率,SF-36评分;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0例患者的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7.
<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在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效果肯定,但该手术操作繁杂,人工材料昂贵,并发症多,加上准入制度管理等原因,基层医院难以开展。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5月实施后外侧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共5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中,男45例,女5例,最小年龄33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62.9岁。股骨颈骨折16例,其中头下型8例,经颈  相似文献   

18.
刘学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44-145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于本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后外侧入路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后外侧微创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及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的ADL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在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及治疗后1个月的ADL评估结果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两组比较,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后外侧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显著改善术中及术后的各项评估指标,广受患者欢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人工全髋翻修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与教训,以便规范手术操作,提高远期疗效。方法 总结本院1998-2000年间共28例全髋翻修术,对本次翻修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本组统计结果,最常见原因为假肢体松动,术后感染,髋臼磨损,假体位置不良,人工关节脱位,假肢周围骨折。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髋关节重建的一种有效方法,其远期疗效有赖于严格的手术指征。熟练的技术操作和适当的假体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症、技术要点和优缺点。方法自2005年8月-2008年8月采用后外侧小切口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3例33髋(小切口组),同期采用传统后外侧切口30例30髋(常规组),对两组病例的围手术期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引流量、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假体位置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在相同条件下,小切口组在切口长度、出血量、引流量、术后疼痛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两组假体位置均良好。结论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愈合快,住院时间短,患者易接受等优点,是人工髋关节置换较好的手术技术,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