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功能性子宫出血与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机能异常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分为排卵型和无排卵型两大类。排卵型多发于育龄妇女,多出现于流产、足月产以后。无排卵型多发于青春期或更年期妇女。它们在出血情况,基础体温、宫颈粘液结晶检查、阴道涂片检查、宫内膜病理检查、尿激素测定等方面表现均不同。但多仅需妇科及宫内膜病理检查,即可获初步诊断。功能性子宫出血,祖国医学临床表现分别称为月经先期、月经过多或崩漏。本节着重结合崩漏讨论。崩漏是指不规则的阴道出血,骤然大量出血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子宫出血为中医崩漏之一,主要表现为经血暴下,或淋漓带经日久。多数患者病程较长,治疗效果不甚满意。自1976年以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69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诊断依据有较典型病史,但无器质性病变。对有排卵型和无排卵型的诊断,主要靠基础体温的测定,少数曾作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查。阴道细胞  相似文献   

3.
功血是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的简称,是由于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分为排卵型和无排卵型二类,其中无排卵型功血多见,常发生在青春期和更年期;排卵型功血较少见,常发生在生育期,功血的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子宫出血,经期延长或缩短。贫血,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4.
<正>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青春期功血)是妇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分为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和排卵性子宫异常出血,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属于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青春期少女的一种常见病,但若治疗不及时不恰当,可致重度贫  相似文献   

5.
<正>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一种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上常见有大出血及淋漓出血。其中大出血易导致贫血、乏力及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影响了少女的身心健康。为了寻找一种能迅速控制大出血、且安全性好的方法,我们对50例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大出血患者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由于调节生殖的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多见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也有部分发生在育龄期。可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功血两类[1]。下面介绍河南省西峡县人民医院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为妇科常见病。它是由于调节生殖器官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占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80%,多发生于青春期或绝经前期妇女[1]。我们应用黄体酮胶囊治疗功血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研究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妈富隆)治疗青春期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青春期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0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戊酸雌二醇片(补佳乐)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妈富隆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8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妈富隆应用于青春期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治疗中,效果较明显,能够达到快速止血目的,对恢复患者月经规律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补铁三注意     
金慰群 《家庭药师》2013,(12):51-51
生生小李月经不调,每次月经量时多时少,经血多时会顺腿流下,并夹带血块,整天没精打采,头晕眼花,被诊断为无排卵型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缺铁性贫血。虽经中药调经治疗及餐后服用铁剂,但补铁近两个月,血红蛋白升高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40岁前后子宫出血的原因及其病理分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妇科门诊和病房收治的496例子宫不规则出血的临床和子宫内膜病理资料。结果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痛理类型在育龄妇女和绝经前后的妇女中均占多数,其中均以无排卵型为主。内膜增生过长型有随年龄增高趋势,但无显著差异;40岁以后有排卵型减少。但在绝经后期甚至67岁妇女中仍能见到分泌期宫内膜。子宫内膜癌多发于40岁以后的妇女中;子宫内膜炎有随年龄增加趋势。结论 对育龄妇女的无排卵型功血应予重视;诊刮仍然是一种简单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是妇产科常见的病症之一,其主要是由于妇女在围绝经期因卵巢功能衰退,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降低从而导致无排卵性功血。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对绝经前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改变及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进行研究。选择45—52岁尚未闭经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占功能性出血患者的50%,表现为周期长短不一,经期延长经量多或不规则阴道流血。我们选择58例的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再选择同年龄组无月经紊乱,不合并其他妇科疾病、内分泌疾病的妇女42例为对照组。通过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和人体内促黄体素、促卵泡素、孕酮、雌二醇、睾酮五种激素的测定,找出二者间的相互关系及与出血关系,以进行病因探讨。结果说明异常子宫出血者宫内膜绝大多数呈增生样改变,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卵泡几乎耗尽而无排卵所致出血。发现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病理腺型增生患者血中的促黄体素,促卵泡素水平有增高趋势,而孕酮对绝经前期异常子宫出血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吕伯中 《河北医药》2012,34(22):3497-3498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是由于生殖内分泌轴功能紊乱造成的异常子宫出血,而无生殖道器质性病变,可分为无排卵型和有排卵型两大类,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短和月经周期长。我们用坤泰胶囊治疗有排卵型功血6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内分泌功能失调所致,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紊乱。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根据年龄段可分为青春期功血、育龄期功血及围绝经期功血,根据生理特性,青春期功血、围绝经期功血多为无排卵型,育龄期多为黄体功能异常型。  相似文献   

15.
唐远梅  黄昀  吴梅 《贵州医药》2009,33(2):168-168
子宫内膜增生多发生于月经异常的青春期或围绝经期的女性,多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刺激子宫内膜增生而引起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本文回顾性分析研究应用阴道超声(transvagma-lultrasoundgraphy,TVS)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并将其与相应的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探讨子宫内膜增生的病理变化与声像图之间的关系,探讨该方法检测子宫内膜增生病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是常见的妇科病,简称功血。常表现为月经周期失去正常规律,经血量过多、经期延长,甚至不规则阴道流血等。经检查内外生殖器官均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无全身出血性疾病,而是由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紊乱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多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 临床以卵巢有无排卵功能,分为无排卵型和有排卵型功血。1 无排卵型功血  相似文献   

17.
中药治疗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1]。研究自拟温经汤对生殖激素的作用以期阐明中药治疗的作用机制和作用环节。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6年10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部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功能性子宫出血血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2组在年龄、病程、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子宫出血 (简称功血 )是妇产科最常见的月经紊乱原因 ,也是妇产科医生在门诊中遇到的最多见疾病。现将我院 10年中 832例功血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供临床妇产科医生参考。1 材料与方法我院 1986年 1月至 1992年 12月、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共计 10年中 ,临床病理以功能性子宫出血为诊断的宫内膜病理切片 896例 ,资料完整者832例。常规病理切片 ,光镜下观察。无排卵型功血按ISGP诊断标准诊断。排卵型功血排除各种影响因素后 ,结合临床取材时间、病理改变诊断。按WHO最新标准 ,女性约 4 0岁进入围绝经期 ,故分 <4 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B型子宫内膜治疗仪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用TB型子宫内膜治疗仪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通过TB型子宫内膜治疗仪的治疗,术后闭经或点滴量22例,月经明显减少7例,有效率为96.67%;月经减少不明显1例,无效率为3.33%,未出现子宫穿孔、邻近脏器热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加强对TB型子宫内膜治疗仪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相关护理,是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孙继武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295-296
<正>老年功能性子宫出血是指45岁以后出现的月经紊乱。主要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主要症状是月经完全不规则,量可少至点滴出血,淋漓不净;或可大出血导致严重贫血。我们运用固本治崩汤法,治疗老年功能性子宫出血3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