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GSS-Ⅱ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79例中重度以及极重度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骨折脱位、合并不完全脊髓神经损伤患者采用GSS-Ⅱ复位内固定治疗,并采用X线摄片测定术前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 结果 前缘术前平均高度38.1%,术后94.6%,后缘术前平均高度92.3%,术后99.7%,不完全神经损伤1例完全恢复,1例大部分恢复.经随访无1例内固定断裂. 结论 GSS-Ⅱ复位内固定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单,内固定牢固,复位效果满意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GSS-Ⅱ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复位情况及疗效。方法用GSS-Ⅱ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固定胸腰椎骨折上下椎体,撑开达到复位,有神经损伤表现者行椎板减压、脊髓探查、去除压迫骨块。结果35例胸腰椎体骨折患者,骨折椎体82.85%达到恢复高度。多个椎体骨折恢复高度较单个椎体差,有前后纵韧带及左右移位较无韧带损伤和无移位者差,术前脊髓损伤严重者术后恢复差,而脊髓损伤由压迫引起,解除压迫后效果好。结论GSS-Ⅱ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固定节段少,对胸腰椎生理弯曲影响少,抗旋转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伤椎椎弓根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55例单椎体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术,对有神经损伤者行椎管减压治疗。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以Cobb角及伤椎与下位邻椎中心高度比为指标评价复位效果。结果 55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后伤椎高度基本恢复,随访期间无后凸畸形发生。结论经伤椎椎弓根置钉能更直接牢固的复位和固定骨折,改善固定强度和应力分布,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4.
伤椎固定在严重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的 探讨在严重胸腰椎骨折中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加伤椎固定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了我院2003年5月~2008年1月,对严重胸腰椎骨折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加伤椎固定方法治疗41 例.术前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丢失53%(37%~82%),Cobb角平均29.6°(17°~39°),均在伤后2周内手术.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7个月(6~29个月).影像学资料显示伤椎前缘高度恢复至92%(87%~96%),术后Cobb角平均为5.6°(3°~10°),植骨均愈合、椎体脱位纠正,复位良好.结论 对严重胸腰椎骨折应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以增强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有利于维持矫正效果、减少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5.
胸腰椎骨折治疗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脊椎正常形态和脊柱稳定,使椎管得到有效减压,解除骨折块对脊髓或马尾神经的压迫,保护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自2000~2003年经后路采用AF椎弓根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1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0年~2002年 ,我院应用TSRH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63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本组63例 ,男48例 ,女15例 ,年龄19~69岁。损伤部位 :T3~T42例 ,T81例 ,T101例 ,T113例 ,T1217例 ,L120例 ,L210例 ,L37例 ,L42例。致伤原因 :坠落伤22例 ,车祸伤32例 ,重物压伤7例 ,安全带伤2例。骨折类型 :爆裂型29例 ,屈曲压缩型32例 ,屈曲牵引型2例。术前骨髓功能 (Frankel分型 ) :A组15例 ,B级10例 ,C级14例 ,D级17例 ,E级7例。新鲜骨折60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5小时~7天 ,平均2 5天。手术平均时间1 5~2 2…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探讨前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前入路手术治疗,观察其局部脊柱的稳定性和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4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切口除1例出现表浅感染,其余均一期愈合.X片显示钢板螺钉位置正常,无松动、断裂.植骨块无滑脱,间隙高度恢复,后突畸形消失,脊柱生理弯曲恢复,无脊柱侧弯.随访6~20个月,平均7个月,全部患者均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装置松动或断裂,无继发性后凸畸形发生.结论 前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直观定位伤椎椎体,减压彻底,对脊髓及神经干扰较小,可恢复骨与神经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后路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短节段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GSS短节段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47例,测量术前、术后的Cobb角度、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47洌胸腰椎爆裂骨折X线片可见椎体后凸畸形矫正满意,椎体高度恢复良好。2例术后出现小于5%的矫正角度丢失,Frankel功能分级B—D级均有明显改善(至少改善1级),A级1例改善到B级,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后路GSS短节段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能够恢复伤椎高度和生理曲度,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伤椎置钉 6钉 2棒与 4钉 2棒内固定治疗 A1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 1月至 2018年 1月,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别采用经伤椎置钉 6钉 2棒与经伤椎置钉 4钉 2棒治疗 A1型胸腰椎骨折 21例和 20例。观察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 +术后出血量、椎体的前缘高度百分比、 Cobb角等情况,比较两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人随访时间范围 10~3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 16月。 6钉 2棒组术前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为( 44.3±15.4)%,术后 7d、术后 3个月、术后 6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分别为( 97.2±5.8)%、(96.3±6.5)%、(95.6±6.8)%。4钉 2棒组术前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为( 43.8±15.0)%,术后 7d、术后 3个月、术后 6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分别为( 90.5±8.8)%、(90.1±8.1)%、(88.2±8.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6钉 2棒组病人术前 Cobb角( 22.0±7.0)°,术后 7d、术后 3月、术后 6月的 Cobb角分别为( 5.9±3.6)°、(6.3±3.6)°、(6.6±3.5)°。4钉 2棒组病人术前、术后 7d、术后 3月及术后 6月的 Cobb角分别为( 21.1±6.4)°、(6.1±2.5)°、(6.8±3.1)°、(7.1±4.8)°,两组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6钉 2棒组手术时间( 67.0±7.0)min,与 4钉 2棒组手术时间( 52.0±6.0)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病人术中 +术后出血量( 470.3±60.7)、(282.1±31.3)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对于 A1型胸腰段骨折,经伤椎置钉 6钉内固定和 4钉内固定都能有效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改善 Cobb角。但是,使用 4枚椎弓根内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新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68例,应用新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经6-18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椎体前缘术前平均高度为47%,术后平均高度为94%;后缘术前平均高度为76%,术后为97%,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8例经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内固定后效果较好,18例早期手术效果尤为满意,41例神经功能障碍中除4例无恢复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胸腰椎骨折应早期手术治疗,钉一棒固定系统治疗效果显著,规范的手术操作至关重要,还要注意其禁忌证。 相似文献
11.
胸腰椎爆裂骨折大多数由于垂直压缩暴力、屈曲压缩暴力所致,可合并扭转成侧曲暴力,以椎体后壁骨折为特征,常破坏脊柱稳定性并可导致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合并截瘫。胸、腰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其麻醉选择很重要。为给胸腰椎骨折麻醉选择提供参考,现将施行这类手术麻醉7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的3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38例患者中男26例,女12例;平均年龄42.3岁.损伤部位;T12 13例,L1 16例,L2 5例,L3 2例,L4 2例.骨折类型均为爆裂性骨折.脊髓功能分级:A级4例,B级6例,C级8例,D级12例,E级8例.随访6~18个月,术后椎管占位率降至2%~10%.Cobb角降至2~5°,术后脊髓功能分级:A级2例,B级3例,C级7例,D级13例,E级13例,与术前脊髓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081,P<0.05).结论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早期重建脊柱稳定性,改善脊髓神经功能,避免复位后椎体畸形,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7月~2007年7月.采用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48例,术后随访观察疗效,并分析总结手术经验。结果: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2.5h.出血量平均为300ml,无脊髓和神经根副损伤。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54.2%恢复到术后90.4%,Coob’s角由术前平均27.1°恢复到术后4.2°。随访16个月~5年,骨折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椎弓根螺钉无断裂现象。其中5例螺钉出现松动。结论:AF系统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减少脊髓继发损伤、恢复生理功能的有效方法,早期手术能达到良好的复位及减压目的。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后路脊柱内固定系统(GSS)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人,采用后侧入路,GSS撑开复位、减压、植骨融合。结果术后MRI、CT、X线复查:椎体高度恢复,椎管面积基本正常,脊柱矢状面生理曲度恢复。随访8-25个月,无断钉及骨不愈合。按Frankel分级术后神经功能,32例有1~3级恢复。结论GSS具有操作简便、复位效果好、植骨融合率高及固定可靠的优点,在脊柱内固定器械中具有较明显的优越性,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GSS-Ⅱ通用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3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使用GSS-Ⅱ通用内固定系统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 在38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椎体高度恢复情况较高,后凸畸形Cobb角矫正与治疗前相比恢复效果明显,P<0.05,患者在回访检查过程中没有出现断钉、松动等等情况,患者改善效果明显.结论 在临床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使用GSS-Ⅱ通用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破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6例。手术前后测量骨折椎体前、后缘高度百分比、Cobbs'角,定期随访并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s'角明显恢复(P<0.01),伤椎后缘高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8~26个月,患者均能下地行走,术后6个月复查腰椎正、侧位X线摄片显示36例均骨性融合。3例完全神经损伤患者功能恢复不明显,19例不完全损伤者17例功能恢复到1级以上。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生理弯曲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与分析AO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3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该组患者采取AO通用脊柱内固定和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该组患者经平均22.5个月的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固定脱落及断裂的病例,且椎体高度及角度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采用此种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形成良好的复位,临床效果较为突出,使得脊柱的稳定性提升,加快了患者康复的进程,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