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热化疗治疗T_1G_3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6例原发性或复发性T_1G_3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40例患者术后接受单独丝裂霉素进行膀胱灌注治疗,36例患者接受术后予丝裂霉素进行膀胱灌注热化疗。随访时间24个月。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无复发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结果:在76例患者中,单纯膀胱灌注化疗组肿瘤复发率及进展率分别为35%及22.5%,膀胱灌注热化疗组复发率及进展率分别为13.9%和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及P=0.036)。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两种治疗方法无复发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及P=0.047)。结论:T_1G_3膀胱尿路上皮癌TURBT术后予MMC膀胱灌注热化疗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有效降低T_1G_3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和肿瘤进展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肾移植后膀胱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9月~2014年6月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肾移植术后膀胱肿瘤16例,术中汽化切割肿瘤直达深肌层,术后定期膀胱灌注化疗。术后患者定期随访,观察肿瘤复发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16例均成功完成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平均手术时间34.1 min(15~60 min)。术后随访时间14~6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肿瘤复发率50.0%(8/16),其中87.5%(7/8)术后2年内复发。多因素分析表明,原肾马兜铃酸肾病(HR=7.040,95%CI:1.411~35.121,P=0.017)与肿瘤直径≥3 cm(HR=8.230,95%CI:1.055~59.834,P=0.046)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是治疗肾移植术后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的有效方法,切除效率高,安全性较好。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大多数病例术后2年内复发,原肾马兜铃酸肾病、肿瘤直径≥3 cm的患者,术后复发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低度恶性潜能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s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PUNLMP)的病理特点及复发进展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50例膀胱PUNLMP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18例,女32例。年龄57(20~93)岁。单发肿瘤112例,多发肿瘤38例。所有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bladder tumor,TURBT),术后136例行膀胱灌注化疗(吡柔比星方案61例、吉西他滨方案58例、表柔比星方案11例、丝裂霉素方案11例),14例未行膀胱灌注化疗。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膀胱PUNLMP患者TURBT术后复发、病理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本研究150例术后随访25.6(5.5~122.7)个月,21例复发(复发组),复发时间为23.1(2.2~108.3)个月;12例病理进展(进展组),分别进展为低级别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9例,高级别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1例,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1例,鳞癌1例,进展时间为21.5(2.2~56.3)个月。150例中,18例病理检查提示伴有内翻性生长模式的患者均未复发。复发组初发肿瘤数量1、2、≥3个者分别为7、4、10例,未复发组(129例)分别为105、10、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肿瘤长径分别为2.0(1.0~3.8)cm和1.6(0.3~5.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进展组初发肿瘤数量1、2、≥3个者分别为4、3、5例,未进展组(138例)分别为108、11、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进展组和未进展组肿瘤长径分别为2.3(1.0~3.8)cm和1.7(0.3~5.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量是膀胱PUNLMP患者TURBT术后肿瘤复发(OR=7.884,95%CI 2.815~22.082,P<0.05)和进展(OR=6.107,95%CI 1.659~22.473,P=0.006)的独立预测因素,而膀胱灌注化疗与术后复发(OR=1.026,95%CI 0.213~4.950,P=0.974)和进展(OR=2.100,95%CI 0.412~10.713,P=0.372)无相关性。结论膀胱PUNLMP患者TURBT术后肿瘤复发率约14%,其中约50%的患者发生病理进展,多进展为低级别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初发肿瘤为多发是膀胱PUNLMP患者术后复发和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膀胱灌注化疗不能降低膀胱PUNLMP患者复发和进展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的意义.方法 已行第一次TURBT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二次TURBT:对照组患者在电切术后行膀胱内化疗药物(丝裂霉素C)灌注治疗;二次TURBT组完成对照组治疗,术后3个月第一次复查时行第二次TURBT为实验组.两组患者随访2年,观察肿瘤复发的情况.结果 2年内实验组患者膀胱肿瘤的复发率相比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第二次TURBT术能有效降低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二次电切术在T2期膀胱癌保留膀胱综合治疗(BPT)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0年6月淮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不能耐受或拒绝行膀胱肿瘤根治性切除术的T2期膀胱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两组,33例患者首次电切术后4~6周行二次电切术,38例患者仅行单次电切术。术后所有患者均接受吉西他滨+顺铂(GC)化疗方案及膀胱灌注药物治疗,并进行长期随访。结合患者随访资料分析二次电切术与无疾病生存期(DFS)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日、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二次电切组DFS为60.6个月,显著高于单次电切组47.2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Cox多因素比例模型分析显示,是否行二次电切术是肿瘤复发、进展的影响因素(HR值=0.172,95%CI 0.039-0.761,P0.05)。结论 与单次膀胱肿瘤电切相比,二次电切术可能有助于降低T2期膀胱癌患者BPT术后复发和进展的风险,有望为T2期膀胱癌保留膀胱综合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面积(直径≥3 cm)膀胱肿瘤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bladder tumors,TURBT)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统计2008年1月到2014年9月在本科就诊的107例大面积膀胱癌患者,其中男性75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67.8岁(22~90岁),行TURBT及膀胱灌注化疗,定期门诊复诊随访。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复发将上述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吸烟史、肿瘤数量(单发或多发)、肿瘤形态(是否有蒂)、肿瘤分期和分级及是否维持膀胱灌注化疗等指标的差异,并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统计学方法,探索大面积膀胱肿瘤TURBT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随访。其中75例出现膀胱癌复发,32例未复发。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组成、BMI、吸烟史、肿瘤分期和分级及是否膀胱灌注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复发组中多发、宽基底肿瘤的患者数量比例显著高于未复发组(50.7%和25.0%, 93.3% 和25.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多发(95%CI:1.32~9.39,P=0.012)、宽基底(95%CI:1.50~19.84,P=0.010)是大面积膀胱肿瘤TURBT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与单发和有蒂肿瘤相比,多发、宽基底的大面积膀胱肿瘤TURBT术后膀胱复发的风险更高。因此,对于临床上具备上述特征的患者,有必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C在膀胱癌电切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05~2017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对比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C在膀胱癌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研究文献,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资料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ate分析。结果:15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1 189例患者,其中吡柔比星组624例,丝裂霉素C组56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吡柔比星组和丝裂霉素C组1年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4,95%CI:0.22~0.53,P0.05);2年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4,95%CI:0.25~0.47,P0.05);3年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2,95%CI:0.19~0.56,P0.05)。吡柔比星组和丝裂霉素C组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3,95%CI:0.21~0.51,P0.05);膀胱刺激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1,95%CI:0.37~0.71,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9,95%CI:0.17~0.47,P0.05)。结论:相比于丝裂霉素C,吡柔比星在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上更具优势,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后不良反应较丝裂霉素C更轻微。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后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双联灌注羟基喜树碱(HCPT)和丝裂霉素C(MMC)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中的价值,寻找一种理想的减少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方法. 方法 本组37例膀胱癌患者,男26例,女11例,年龄45~73岁,平均63岁.随机分为A、B 两组.A组(17例)先行TURBT,术后第5天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一周后开始膀胱灌注,采用HCPT单药灌注.B组(20例)TURBT及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同A组,膀胱灌注采用HCPT和MMC双联灌注. 结果 37例中有32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其中A组15例,B组17例.平均随访时间A组为36.0个月,B组为34.5个月,A组和B组的复发率分别为30%(5/15)和11%(2/17). 结论 TURBT术后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双联灌注HCPT和MMC能明显减少膀胱肿瘤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1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证实为MIBC且不愿接受或自身条件不能耐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而行TURBT辅以全身化疗或(和)膀胱灌注化疗的62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rank检验和Kaplan-Meier法进行其生存率分析并描绘生存曲线,以评估其疗效,同时建立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MIBC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62例患者5年特异性生存率为62.9%,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OR=2.012,95%CI=1.281~3.188,P=0.002)、病理分级(OR=1.866,95%CI=1.158~3.012,P=0.020)、术后膀胱灌注化疗(OR=0.420,95%CI=0.186~0.951,P=0.042)进入Cox回归模型,影响患者预后,其中术后膀胱灌注化疗为保护性因素。结论:结合患者意愿及选择临床分期为T2、病理分级为低级别的MIBC患者,采用TURBT保留膀胱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可考虑作为除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之外的另一种可选择的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中晚期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 对81例中晚期膀胱癌患者施行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手术参照根治性TURBT原则,切除深度均达深肌层或膀胱壁外脂肪层,术后给予卡介苗(BCG)膀胱灌注化疗或放疗,随访3~24个月.结果 复发32例,复发率39.5%(32/81),对复发者再次行TURBT.死亡18例,死亡率22.2%(18/81).结论 对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或不愿意接受膀胱全切的中晚期膀胱癌患者可施行TURBT,以达到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肿瘤残余病人行二次电切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2020年5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TURBT术后肿瘤残余病人100例,随访术后12个月复发情况,并将其分为复发组(15例)和未复发组(85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病人二次电切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同时建立Nomogram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预测效能。结果 10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二次电切术后随访12个月复发15例,1年复发率15.00%。复发组首次TURBT术前肿瘤多发、肿瘤分期T1期、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所占比例均高于未复发组,肿瘤带蒂、二次电切术后卡介苗灌注所占比例均低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首次TURBT术前肿瘤多发、肿瘤分期T1期、肿瘤低分化均为二次电切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二次电切术后卡介苗灌注为二次电切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病人二次电切术后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同期表浅膀胱颈部肿瘤和前列腺电切术后进行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18例(研究组)同期行膀胱颈部肿瘤电切(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加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患者和12例(对照组)单纯行膀胱颈部TURBT 患者,术后均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记录原发肿瘤数目、首次灌注时间、随访时间、灌注药物不良反应、肿瘤复发时间、复发位置、复发数目和肿瘤的进展.综合评价吡柔比星预防同期切除膀胱颈部肿瘤和前列腺的患者肿瘤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4年,平均随访3.1年.两组膀胱肿瘤总复发率为26.7%,研究组复发率为27.8%,对照组复发率为25.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8.3%,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症状、膀胱区疼痛. 结论 同期切除前列腺和膀胱颈部肿瘤,术后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比术后即刻膀胱灌注与短期膀胱灌注辅助化疗对中低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膀胱电切术(TURBT)后复发风险的影响.该试验于 2010 年 9 月经由京都府立大学医学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06 例中低危 NMIBC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 组采取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吡柔比星(THP)30 mg,B 组采取 THP30 mg每周膀胱灌注,连续 8 周.患者 TURBT术后每 3 个月行膀胱镜检和尿路细胞学检查以监测膀胱癌复发情况.结果显示 A、B 组患者 2 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 65.3%和87.2%(P= 0.038).在此期间无患者发生进展,A、B 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 和 24.4%,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3 级以上).综合实验结果显示,对于中低危 NIMBC 患者,THP 30 mg每周膀胱灌注,连续 8 周的方案可以降低肿瘤复发风险并且无严重毒副反应出现.可应用于中低危NIMBC患者电切术后的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14.
膀胱肿瘤电切术后丝裂霉素定期灌注化疗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0例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患者行丝裂霉素定期灌注化疗,每次化疗时对患者进行灌注前心理疏导,灌注全过程系统指导及护理,随访3个月至2年,6例患者术后12个月复发,复发率10%,复发患者均再次行TURBT及膀胱灌注化疗(1例行TURBT手术3次)。4例患者出现化学性膀胱炎,给予控制药物浓度、延长灌注间隔时间后好转;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膀胱刺激征或下腹部不适,大量饮水后症状消失。提出通过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让患者自觉返院完成整个灌注化疗,并在膀胱灌注全程实施有效的护理,包括掌握丝裂霉素配制的浓度,做好灌注前的准备,灌注后卧位的指导,认真观察灌注不良反应及时对症处理等,能使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膀胱内灌注化疗联合体外热电场热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3例原发性或复发性浅表性膀胱移形上皮细胞癌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随机分配到疗法1组及疗法2组,疗法1组为羟基喜树碱膀胱内灌注化疗联合体外热场热疗(42例),疗法2组为单独应用羟基喜树碱膀胱内灌注化疗(41例)。本研究的有效性评估终点是无复发生存率及复发概率的估计评价(应用Kaplan-Meier分析及Log-rank检验)。最小随访时间为24个月。安全评价包括主观和客观的副作用和并症发。结果在随机分配的83例患者中,76例坚持完成研究并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其中疗法1组39例6例复发(15.4%),疗法2组37例,14例复发(37.8%)。两种治疗法经Log-rank检验显示其无复发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7),疗法2组的复发率高于疗法1组(P=0.03)。结论羟基喜树碱膀胱内灌注化疗联合体外热电场热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羟基喜树碱膀胱内灌注化疗,患者耐受性良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膀胱动脉化疗栓塞(BACE)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T1及T2a期膀胱癌的价值。方法 纳入48例接受TURBT治疗的T1或T2a期膀胱癌患者,根据TURBT前接受BACE与否分为BACE组(n=24)和对照组(n=24)。比较2组TURBT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无进展生存率及生存率,分析BACE联合TURBT的疗效。结果 BACE后,BACE组24例肉眼血尿均消失;8例出现恶心、呕吐、局部皮肤瘙痒及下腹部疼痛等症状,经对症处理后均于1周内消失。BACE组TURBT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肿瘤复发率均低于、无进展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BACE联合TURBT可有效治疗T1及T2a期膀胱癌。  相似文献   

17.
欧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NMIBC)协会指南推荐对于中低危患者应在膀胱电切术(TURBT)后进行即刻灌注,但对此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检索并收集,共纳入 13 个符合条件的研究,获取到 11 个随机对照试验中共2278 例患者的资料,其中 1161 例只进行 TURBT 治疗,1117 例TURBT术后分别采取了吡柔比星(THP)、丝裂霉素和塞替派等药物进行即刻灌注.结果显示有 1128 例出现复发,108 例进展,460 例死亡.其中单次灌注可以降低35%的复发风险 (HR:0.65;95% CI:0.58 ~ 0.74;P<0.001),5 年复发率从 58.8%降低至 44.8%,对于既往曾有复发的患者或者 EORTC 复发评分≥5 的患者则不能缩短肿瘤进展时间,并且对于 EORTC 复发评分≥5 的患者术后即刻灌注会导致其死亡风险增加(HR:1.26;95% CI:1.05~1.51;P=0.015).据此,高危 NIMBC患者不推荐使用TURBT术后即刻灌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吡柔比星早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接受经尿道膀胱电切术的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2组,其中70例做为观察组,早期实施吡柔比星灌注。62例做为对照组,应用常规化疗药物灌注,对2组术后定期复查和随访,观察2 a后膀胱肿瘤复发率。结果 2 a后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柔比星早期灌注用于预防膀胱肿瘤切除后肿瘤复发率低,应用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采用两种不同化疗药物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本科收治6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照组30例患者在电切术后采用丝裂霉素膀胱灌注,观察组38例患者在电切术后采用表柔比星膀胱灌注.分析对比两组化疗药物灌注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膀胱癌的复发情况.结果 通过12~30个月的临床随访,在灌注的不良反应发生方面,丝裂霉素组在尿路刺激征和肝功能损害方面显著高于表柔比星组(P<0.05),而两组治疗药物在血尿、白细胞降低、肾损害、皮疹以及尿道狭窄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表柔比星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为7.89%,显著低于丝裂霉素组26.67%的复发率,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表柔比星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均可有效的预防术后肿瘤复发,表柔比星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腹壁下动脉置管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C)方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复发后进展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对21例1年内复发的进展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行腹壁下动脉置管术并采用GC方案动脉灌注化疗3个疗程,定期膀胱镜检查,进行随访。结果:21例患者化疗后随诊18~24个月。肿瘤复发1例,复发率4.76%,不良反应小。对照组病例40例,术后随访24个月,复发15例,复发率为37.5%。根据连续校正的卡方检验,GC方案动脉灌注化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经腹壁下动脉置管采用GC方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复发后进展性膀胱癌患者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