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膀胱非上皮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2年收治的11例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膀胱平滑肌瘤、血管瘤及副神经节瘤各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无复发;膀胱小细胞癌3例,其中1例仅作探查活检术,术后行髂内动脉插管化疗,于术后18月死亡;另外2例作膀胱部分切除术,分别于术后3月和7月死亡;膀胱横纹肉瘤2例,1例仅作根治性膀胱全切 原位回肠膀胱术,于术后6月死亡,另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失访;恶性副神经节瘤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9年出现广泛转移;肉瘤样癌2例,1例仅作探查活检术,另1例仅作膀胱部分切除术,均于术后6月内死亡。结论:膀胱非上皮性肿瘤少见,良性肿瘤预后好;恶性肿瘤预后差,须行综合治疗,并作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2.
膀胱非上皮性肿瘤25例诊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影像及临床诊断特点,探讨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膀胱非上皮肿瘤临床资料.男16例,女9例.年龄2~71岁.其中血尿6例,下腹部肿块2例,尿频14例,排尿困难2例,排尿晕厥1例.超声及CT检查发现22例膀胱占位病变,3例盆腔肿物及膀胱壁受累.均行膀胱镜检查,穿刺活检17例.结果 15例良性肿瘤行单纯肿瘤剜除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10例恶性肿瘤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膀胱全切术.恶性肿瘤术后辅助化疗、放疗.随访3个月~11年.良性肿瘤均无复发,恶性肿瘤9例死于术后3年内,平均存活16个月;1例膀胱恶性淋巴瘤带瘤存活6年.结论 膀胱非上皮性肿瘤临床上少见,病理类型复杂,恶性居多,预后较差.膀胱部分切除术或膀胱全切术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恶性肿瘤结合其病理特点辅助放化疗,疗效不理想,预后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3.
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诊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Xu AX  Wang XX  Hong BF  Ye LY  Zhang L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7):530-533
目的 总结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1953~2002年收治的28例膀胱非上皮性肿瘤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尿、盆腔肿块、尿频、排尿困难等症状。主要辅助检查为B超、CT、膀胱镜检查及镜下活检。本组28例中,经术后病理检查,恶性肿瘤17例(占61.7%),有7种病理类型,分别为膀胱横纹肌肉瘤、膀胱小细胞癌、膀胱平滑肌肉瘤、膀胱恶性淋巴瘤、膀胱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膀胱脂肪肉瘤、膀胱黑色素瘤;良性11例(占39.3%),有4种病理类型,分别为膀胱海绵状血管瘤、膀胱壁纤维瘤、膀胱平滑肌瘤、膀胱嗜铬细胞瘤。11例良性肿瘤均完整切除或电灼、电切。17例恶性肿瘤中,膀胱部分切除术7例、膀胱全切除术9例、无法切除1例,有7例恶性肿瘤因复发多次行手术切除。17例恶性肿瘤患者均获随访,3年存活率47.0%(8/17)。结论 膀胱非上皮性肿瘤临床少见,病理类型复杂,恶性居多且预后较差,良性肿瘤预后较好。术前诊断率低,膀胱镜下深部活检可提高诊断率。手术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良性肿瘤应完整切除,恶性肿瘤应争取广泛切除,结合其病理特点辅助放化疗可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膀胱良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19年6月间收治的46例膀胱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术前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及B超、CT及MRI等影像学特征或膀胱镜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39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4例行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另外2例行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的患者,其中有1例同时接受了输尿管再植术。对于可疑病例,根据术者经验,17例患者术后接受了单次膀胱灌注化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诊断均依据组织大病理,其中内翻性乳头状瘤31例、平滑肌瘤7例、副神经节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肾源性腺瘤1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术后定期复查,中位随访8.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膀胱良性肿瘤虽然少见,但病理类型多,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当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外科手术,对于内翻性乳头状瘤及其他表浅的小肿瘤治疗首选TURBT术,而对于浸润肌层甚至全层的病变,则需要行膀胱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平滑肌瘤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4年11月为4例诊断为膀胱平滑肌瘤的患者行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症状、肿瘤大小与位置、围手术期资料、术后随访资料等。结果: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中位肿瘤直径2.4 cm(2.0~3.2 cm);中位手术时间105 min(95~120 min);中位术中预计出血量80 ml(60~110 m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7 d(5~8 d);术后1例出现短暂发热;中位术后随访43.5个月(3~7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膀胱平滑肌瘤临床少见,属于良性肿瘤,具备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可行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手术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双镜联合技术在胃间质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胃镜双镜联合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间采用腹腔镜与胃镜双镜联合行胃间质瘤切除手术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8例行经胃镜定位腹腔镜胃腔外胃部分切除术、1例行经胃镜定位腹腔镜胃腔内胃部分切除术、4例行胃镜下肿瘤切除联合腹腔镜胃壁修补缝合术。结果 23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手术时间30~95min,平均(66.5±20.1)min,术中出血量1~20ml,平均(12.0±17.1)m1,术后平均住院日(4.9±1.8)d。术后病理结果示:极低度风险15例、低度风险8例。随访3~75个月,无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和胃镜双镜联合手术治疗胃间质瘤是安全可行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病因、病理和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10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2例行膀胱肿瘤电灼术、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术后膀胱灌注预防复发。结果:术后生存良好,随访3个月-10年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预后良好。确诊需行内镜检查及活检。TURBt是其标准治疗方法。术后予免疫制剂膀胱灌注有利于防治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胃间质瘤外科治疗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为52例患者行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其中43例行胃楔形部分切除术,6例行近端胃切除术,3例行远端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150.0±16.5)min。术后住院7~10 d,无死亡病例。术后1例出现腹腔出血,再次手术痊愈;无吻合口漏发生。34例患者CD117表达阳性,40例CD34表达阳性。根据Fletcher关于复发风险的分类,10例为极低风险,19例低风险,15例中度复发风险,8例高度复发风险。术后随访3~32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安全、可行,微创优势明显,应根据肿瘤大小、位置个体化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对8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术前行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诊断均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或单纯膀胱肿瘤切除术,5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均给予正规膀胱灌注化疗1~2年,定期复查膀胱镜,平均随访4年,均无复发或发生膀胱恶性肿瘤。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为罕见的泌尿系良性肿瘤。确诊依靠仔细的术后病理检查。与膀胱移行细胞癌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手术可治愈,复发率低,预后佳,如能明确诊断,术后频繁、长期的随访并非必要。  相似文献   

10.
尿路上皮内翻性乳头状瘤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尿路上皮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生物学行为及临床诊治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8年8月62例尿路上皮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1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6.4岁.单发56例,多发6例.肉眼血尿为最常见的首发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在输尿管5例,4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1例行左肾及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发生于输尿管合并膀胱1例,行膀胱全切术;发生于膀胱52例,44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6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行膀胱全切术;发生于尿道4例,1例行经尿道肿瘤切除术,3例行尿道肿瘤切除术.结果 62例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内翻性乳头状瘤,其中伴发尿路上皮癌7例.49例随访3个月~12年.2例分别于术后7和79个月复发,3例分别在术后18个月、2年和6年发现尿路上皮癌.结论 尿路上皮内翻性乳头状瘤为良性肿瘤,需与尿路上皮恶性肿瘤相鉴别.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术后应定期复查膀胱镜及随访.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11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4月至2008年8月我院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11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2例行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18例行附件切除术。术后96例获随访6~60个月,1例术后1年复发,为同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例术后5年发生双侧卵巢乳突状浆液性囊腺癌;余术后均无复发及腹腔粘液瘤发生。结论:经过严格的术前筛查,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对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病特点及其诊治水平。方法:25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前均行B超、膀胱镜检查,22例行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14例行尿细胞学检查,17例术前行膀胱镜活检。2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4例行开放性手术。结果:全部病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内翻性乳头状瘤,其中2例恶变,病理分型:小梁型6例,腺型2例。尿细胞学未找到癌细胞;21例行TURBT的患者,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非浸润性泌尿上皮良性肿瘤,好发于膀胱颈及三角区,肿瘤较小,单发,有蒂,可恶变,很少复发,诊断依赖于膀胱镜检及术后病理检查。TURBT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膀胱良性肿瘤中平滑肌瘤的诊疗进行回顾性研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诊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8例膀胱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25~57岁,平均38岁。临床表现为腰痛1例,无任何临床症状体检时发现7例。病程3d~4个月,平均病程27d。8例患者术前B超检查均发现膀胱内占位性病变,其中2例患者可于肿瘤内探及血流信号,CT检查发现7例患者肿瘤有不同程度强化,1例患者未见明显强化,1例行IVU检查提示膀胱壁充盈缺损,CTU检查6例患者发现膀胱壁充盈缺损,8例患者行膀胱镜检查均发现膀胱壁占位。对8例患者分别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结果:1例患者术后腰痛消失,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5年,平均随访时间2年,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转移。结论:膀胱平滑肌瘤在膀胱肿瘤中较为罕见,其预后良好,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和膀胱镜检查,在影像学表现上与膀胱尿路上皮癌鉴别困难,膀胱镜及病理可予以鉴别。确诊需依据病理,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憩室、膀胱良性肿瘤的可行性和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经腹腔途径行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3例膀胱憩室和1例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手术操作包括膀胱部分切除和完全的腔内膀胱缝合。结果:4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0(60~120)min,术中平均出血76(40~100)ml,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平均术后住院5(3~7)天。结论:采用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憩室和良性肿瘤是安全、可行的方法,具有微创、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膀胱憩室和良性肿瘤的可选择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颐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至201i年7月诊治的4例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3例,男I例,年龄41~63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者2例,间歇性无痛肉眼血尿者1例,无症状者1例。4例中仅l例患者血去甲肾上腺素值明显高于正常。4例均行CT及膀胱镜检查。术前均按嗜铬细胞瘤做准备。结果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肿瘤剜除术。术前2例高血压者术后血压恢复正常。术后随访6~2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膀胱非上皮肿瘤鉴别诊断时应考虑本病可能。血儿茶酚胺测定对膀胱副神经节瘤的定性诊断价值有限。CT和膀胱镜检查在肿瘤定位、定性诊断中起重要作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疗效确切,术前应充分扩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和膀胱异物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7年7月我院对5例膀胱肿瘤和3例膀胱异物[宫内节育器(IUD)嵌入膀胱并结石]行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肿瘤采用经腹膜外途径,膀胱异物采用经腹腔途径。切除膀胱肿瘤、取出膀胱异物后,缝合膀胱。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指标。膀胱肿瘤术后定期行膀胱镜检查并随访。结果:8例手术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平均手术时间98(80~13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5(10~40)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5~9) d。9~12 d拔除导尿管,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无肿瘤复发病例。结果:膀胱平滑肌瘤2例,IUD异位3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副神经节瘤1例,尿路上皮癌1例。结论: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安全、疗效确切等优点,可作为治疗膀胱良性肿瘤、膀胱异物及部分膀胱恶性肿瘤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上腺淋巴管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例肾上腺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及病理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情况进行探讨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其中3例行开放手术,6例行经腹腔途径腹腔镜手术,3例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术后均恢复良好;病理证实7例为肾上腺淋巴管瘤,5例为肾上腺血管淋巴管瘤;随访11个月~12年9个月,肿瘤无转移和复发。结论:肾上腺淋巴管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肾上腺良性肿瘤,患者多无临床症状,部分患者有心悸、出汗、血压升高、腰痛等症状,术前影像学检查可提示诊断,病理检查可确定诊断。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憩室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本组21例膀胱憩室癌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患者年龄69±7.2(59 ~78)岁,女15例,男6例,肉眼或镜下血尿入院19例,并膀胱结石2例.憩室大小6.1±2.5(3.4~8.9)cm,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结合其他影像学分期为≤T2N0M0,膀胱镜检成功17例,其余4例通过脱落细胞学获取明确诊断均为TCC.所有病例均行腹腔镜下包含憩室的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即刻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病理为高危险者维持灌注).术后分期≤T2,分级≤Ⅱ级.随访6个月~2年,复发2例,其中进展1例.结论 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憩室癌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脾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6月~2014年6月,我科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19例脾良性病变,其中12例行腹腔镜脾切除,4例脾囊肿行囊肿开窗术,2例脾囊肿行脾下极部分切除,1例局限于脾上极的脾淋巴管瘤应用Habib 4X行腹腔镜脾上极切除术。结果 19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12例行脾切除术,其中一级脾蒂法5例,手术时间60~115 min(平均85 min),术中出血30~300 ml(平均170 ml);二级脾蒂法7例,手术时间85~195 min(平均105 min),术中出血30~500 ml(平均240 ml)。4例脾囊肿行囊肿开窗术,手术时间55~70 min(平均60min),术中出血20~50 ml(平均30 ml)。3例行脾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分别为90、110、110 min,术中出血分别为40、60、100ml。1例由于术后短时间引流量多、引流液色红而再次行腹腔镜探查,发现取脾时意外撕裂大网膜导致出血,成功在腹腔镜下止血。术后住院4~11 d,平均6.0 d,无术后并发症。19例随访3~8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5个月,12例脾切除术无远期并发症发生,6例脾囊肿行开窗术或脾部分切除术未见囊肿复发,1例脾淋巴管瘤行脾上极切除术后无肿瘤残留、复发。结论腹腔镜脾切除及部分切除术治疗脾良性病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LPC)治疗膀胱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11例膀胱疾病患者(2例避孕环膀胱结石,2例膀胱憩室,7例膀胱肿瘤)行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其中2例脐尿管癌行腹腔镜扩大膀胱部分切除术),并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指标。术后定期行膀胱镜检查并随访。结果:11例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95min(65~120min),术中出血量52ml(40~100ml),术后住院时间7.5d(6~11d)。标本采用标本袋自切口取出,标本均完整。腹腔引流管2~3d拔除,术后8~10d拔出尿管。术后随访8~30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结果,2例避孕环膀胱结石,2例膀胱憩室;术后病理:1例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膀胱憩室,2例脐尿管癌,4例尿路上皮癌,2例为膀胱结石。1例脐尿管癌于术后16个月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保守治疗。无穿刺通道及腹腔种植转移。结论: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具有微创、失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痛苦少、术野美观等优势,可作为治疗子宫穿入膀胱异物、膀胱憩室和膀胱良性肿瘤及经过筛选的膀胱恶性肿瘤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