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EarWell耳廓矫形器治疗不同类型耳廓形态畸形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患儿80例,共110耳(招风耳15耳、垂耳30耳、杯状耳21耳、隐耳25耳、耳轮畸形19耳),患儿初始矫正年龄均小于6周。比较不同类型耳廓畸形患儿在治疗有效率、矫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上的差异,比较其矫治结束后1个月、3个月的复发率。结果:不同类型耳廓畸形患儿在治疗有效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轮畸形的矫治时间最短,招风耳和杯状耳的矫治时间明显长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轮畸形和垂耳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招风耳和杯状耳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招风耳、杯状耳患儿矫治结束后1个月、3个月的复发率较高,垂耳和隐耳观察1个月、3个月均无复发。耳廓畸形类型与矫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之间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EarWell耳廓矫形器对耳廓形态畸形患儿的治疗效果确切,矫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与畸形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肋软骨联合耳后旋转皮瓣矫正重度隐耳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7月-2019年2月对5例先天性重度隐耳患者(5只患耳)取自体肋软骨雕刻成三片软骨片,移植并使耳廓上半部软骨多方向加厚及加强,充分减张后,耳后旋转皮瓣转移至耳轮前覆盖外露软骨。结果:本组5例患者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耳廓外形挺立,形态佳,术后随访6~9个月,形态稳定,均无复发,效果满意。结论:自体肋软骨加强重度隐耳患者薄弱及卷曲耳廓软骨上部,耳后皮瓣转移至前减少皮肤张力,两者结合使重度隐耳畸形得以稳定矫正。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先天性耳廓畸形耳模型矫正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先天性耳廓畸形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合计119只畸形耳廓,所有患儿均行耳廓畸形耳模型无创矫正治疗,治疗后3个月,统计患儿治疗时间、临床效果、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68例患儿治疗时间(6.67±0.89)周,并发症发生率为10.92%,治疗总有效率100.00%,无复发患儿。结论 耳模型无创矫正治疗先天性耳廓畸形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张洁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22):117-120
探讨耳廓无创矫正器在不同年龄段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40例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为研究对象,依照患儿的年龄将其分成<1月 龄组(n =60)和1~3月龄组(n =80)。两组均应用耳廓无创矫正器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耳廓形 态、耳廓矫正器佩戴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月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1~3月龄组的 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月龄组治疗后患儿形态耳长、容貌耳长、形态耳宽、容貌耳宽 指标值高于1~3月龄组,且其颅耳间垂直距离指标值低于1~3月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 治疗后颅耳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月龄组患儿佩戴时间低于1~3月龄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针对先天性耳廓畸形 患儿,无创矫正器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患儿年龄越小,所需治疗时间越短,获取的治疗效果也越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简单有效的方法治疗先天性单侧环缩耳畸形。方法 利用正常侧耳廓复合组织片移植于对侧畸形的环缩耳 (Ⅱ型 12例 ,Ⅰ型 3例 ) ,以此延长耳轮、显露耳舟及三角窝 ,从而矫正畸形。结果  15例患者的耳廓复合组织片全部成活 ,耳轮延长 ,耳舟显露 ,从而使双耳基本对称。结论 本手术矫正环缩耳简单易行 ,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针对不同日龄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采用外置耳矫正模型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2年4月-2023年10月收治的80例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为研究对象,按年龄不同分为A组(n =24)、B组 (n =34)、C组(n =22)三组。A组为日龄≤28 d新生儿患儿、B组为日龄28~90 d患儿、C组为日龄≥90 d 患儿,均接受外置耳矫正模型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效果。结果 A 组治疗总 有效率为100.00%,高于B组的85.29%、C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 为8.33%,低于B组的17.65%、C组的4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显效时间、巩固时间、完 全矫正时间均短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外置耳矫正模型治疗先天性耳廓畸 形的效果良好,在日龄≤28 d新生儿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最佳,为缩短矫正时间需在确诊早期进行 治疗,以避免延误最佳康复时机,影响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颅耳沟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隐耳畸形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5年5月收治先天性隐耳畸形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5~13岁,平均10岁。单侧3例,双侧5例。13只隐耳均可用外力牵拉复位至正常大小形态及颅耳沟。于颅耳沟内设计长约3 cm弧形切口,并充分松解耳廓软骨与颅侧面、耳廓上部软骨间及软骨和皮肤之间的纤维粘连,游离颅侧面皮肤向颅耳沟推进修复创面缺损,术后纱布卷固定支撑耳廓3周。结果术后8例患者13只隐耳畸形均矫正满意;术后3周拆除支撑纱布卷后耳廓无回缩,形态正常。8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1年6个月。耳廓外形无明显回缩。1例术后1周耳后皮肤部分坏死,为纱布卷偏大致皮肤长期受压缺血所致,去除纱布卷后换药愈合。结论颅耳沟小切口微创手术是治疗先天性隐耳畸形有效而简便的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耳软骨管法矫正轻中度杯状耳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于耳廓后上部设计一大小约2.5cm×0.5cm梭形切口,脱套卷曲于耳轮处的皮肤,距耳轮0.5cm处切开耳软骨,分离耳软骨瓣并向后折叠缝合固定形成软骨管,形成位置及形态正常的对耳轮及对耳轮上脚,纠正耳廓畸形。结果:本组13例患者,共20只杯状耳畸形均得到矫正,术后随访3~8个月,效果满意。结论:耳软骨管法是矫正轻中度杯状耳畸形的一种有效简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耳廓软骨单边切开折叠法矫正招风耳畸形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血管与整形外科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整形外科招风耳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应用耳廓软骨单边切开折叠法进行手术矫正耳廓畸形:沿对耳轮外侧单边切开耳廓软骨, 软骨剥离后做软骨表面划痕, 折叠软骨并缝合固定形成对耳轮形态。术后定期随访, 观察耳廓形态、切口愈合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18例(22只耳)招风耳畸形患者, 其中男12例(15只耳), 女6例(7只耳), 年龄18~51岁, 平均25.8岁;左侧9例, 右侧5例, 双侧4例。术后2 d内有4例患者出现术区疼痛, 口服止痛药物后缓解。术后随访1~24个月, 平均13.6个月, 22只招风耳畸形均获得矫正, 舟甲角及颅耳角均明显减小, 对耳轮形态圆润流畅, 双侧对称性良好, 患者均满意。术后未发生畸形复发、感染、切口愈合不良、耳廓软骨变形及瘢痕增生等并发症。结论耳廓软骨单边切开折叠法矫正招风耳畸形, 方法简单, 效果自然而稳定。  相似文献   

10.
探究小儿先天性耳廓畸形治疗中应用耳模型无创矫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 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30例。对照组应用佩戴牵引钩治疗,研究组应用耳模型无创矫治,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 耳廓形态评分、疼痛评分、颅耳间垂直距离、颅耳角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96.67%,与对照组的8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 照组的20.00%(P <0.05);研究组治疗后耳廓形态评分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 疗后颅耳间垂直距离短于对照组,颅耳角小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3.33%,高于 对照组的73.33%(P <0.05)。结论 耳模型无创矫治小儿先天性耳廓畸形的疗效良好,可改善耳廓形态, 缩短颅耳间垂直距离,改善颅耳角,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疼痛程度轻、患儿家属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1.
耳上弧形切口软骨反卷法隐耳畸形矫正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过耳上弧形切口进行耳廓上部软骨松解及软骨耳轮部反卷法进行隐耳畸形矫正的手术方法.方法:隐耳畸形矫正的重点一直都是松解耳廓上部软骨,封闭创面,形成颅耳沟.但是不管是经典的术式,还是后来的新发展,都是针对颅耳沟的形成及创面的封闭的.这些术式所获得的效果都仍然存在耳廓上部的尖角问题.我们在进行此类畸形的矫正时,将耳廓上部软骨的蜷缩粘连彻底松解后,又将其与耳前皮肤的粘连做适当的剥离,并将耳软骨边缘向后反卷形成细管状,这样一般都能纠正耳廓上部的尖角畸形.然后再将弧形皮瓣向后覆盖新形成的耳轮,耳背部的创面植皮覆盖.结果:2006年3月~2008年3月我们采用这种方法为12例(15耳)患者实施手术,术后即时效果满意,随访时间最长2年,最短3个月,效果满意.结论:耳上弧形切口软骨反卷法是对传统的隐耳畸形矫正术式的重要补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皮肤牵引联合手术治疗隐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20年12月对收治的12例(13耳)隐耳畸形患儿行皮肤牵引联合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对12例患儿随访6个月,隐耳畸形矫正后颅耳沟角度稳定,外观满意,无复发。结论:皮肤牵引联合手术治疗隐耳畸形安全有效,耳廓形态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缝卷软骨瓣法矫正招风耳畸形的手术效果及体会。方法:本组共11例招风耳畸形患者,均行缝卷软骨瓣法,在耳后上部设计一3cm左右的弧形切口,距耳轮0.5cm处按标记线纵行2个切口切开耳软骨,将耳软骨潜行向下分离,形成耳软骨瓣,并在耳软骨瓣外侧面行多个小切口,在没有张力情况下将软骨瓣翻转缝合成软骨管形成正常的对耳轮及对耳轮脚。结果:本组患者11例(18只耳)术后随防3~12个月,耳廓形态均稳定满意。结论:缝卷软骨瓣法是矫正招风耳畸形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非手术矫正法在新生儿耳廓形态畸形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总结相关护理工作经验,提出护理体会。方法:分别采用自制简易硅胶管耳廓矫形器和"益耳"耳廓矫形器对22例年龄小于2个月的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患儿进行非手术矫正,治疗前对治疗过程和原理进行讲解,协助医生选择和佩戴合适的耳廓矫形器,并对患儿家长进行后续治疗的培训和随访。结果:新生儿早期佩戴耳廓矫形器,可以有效矫正其耳廓形态畸形,矫正效果满意,并发症少。结论:应用耳廓矫形器可以有效治疗新生儿耳廓形态畸形,良好的护理配合在治疗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应用耳后舌状皮瓣联合软骨管对耳轮成形、耳甲腔软骨移植增大耳廓法治疗Ⅰ、Ⅱ型杯状耳畸形的疗效。方法 2011年3月-2014年3月,应用耳后舌状皮瓣联合软骨管对耳轮成形、耳甲腔软骨移植增大耳廓法治疗9例(10侧)Ⅰ、Ⅱ型杯状耳畸形患者。男8例,女1例;年龄6~20岁,平均10.1岁。双侧耳畸形1例、单侧8例。根据Tanzer(1975)分型标准:Ⅰ型1侧,Ⅱa型4侧,Ⅱb型5侧。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血肿、切口感染、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耳廓无下垂,耳轮舒展,对耳轮走形自然,耳甲腔扩大,耳廓接近正常大小,双侧耳大致对称,形态良好,效果满意。结论翻转耳后舌状皮瓣联合软骨管对耳轮成形、耳甲腔软骨移植法能有效矫正杯状耳解剖缺陷,是治疗Ⅰ、Ⅱ型杯状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尖状耳廓畸形修复一例曾鸣,陈华龄病例男,12岁。出生后左耳耳廓呈尖状,向外上方突起,突起部分耳软骨向前凸,耳舟和对耳轮上脚消失,耳颅角80°,耳轮、对耳轮、对耳轮下脚和耳甲软骨基本正常。右耳形态正常,耳颅角40°(图1)。家族中无类似患者。手术中从耳...  相似文献   

17.
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矫治中度杯状耳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冬军  蒋海越  潘博  庄洪兴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6):670-671,i0006
目的:探讨采用健侧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矫治中度先天性杯状耳畸形的新术式。方法:采用健侧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治疗中度杯状耳畸形患者48例,共48只畸形耳。结果:48例患者的复合组织全部成活,耳轮延长,耳舟显露,整个外耳形态满意,双侧基本对称。结论:采用健侧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矫治中度先天性杯状耳畸形的手术方法简单易行,基本纠正了杯状耳的全部解剖缺陷。  相似文献   

18.
耳垂型小耳畸形再造耳廓的细节性修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耳垂型小耳畸形再造耳廓的细节性修整方法。方法:再造耳廓的细节性修整包括耳屏成形、耳轮脚构建和耳甲腔加深;如果需要进行再造耳廓和对侧正常耳廓高度的对称性调整,则进行残耳软骨筋膜瓣的肋软骨支架下的牢固填充。结果:2004年1月~2008年12月共完成耳垂型小耳畸形耳廓再造细节性修整1427只,其中应用残耳软骨筋膜瓣行再造耳廓高度增加396只。157例患者随访1~3年,耳屏、耳轮脚结构形态逼真、残耳软骨能牢固支撑肋软骨支架,耳廓立体感强。结论:耳垂型小耳畸形再造耳廓细节性修整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再造耳廓形态自然、对称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Z成形术加游离植皮法矫正隐耳畸形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08年至2010年16例(24耳)隐耳畸形患者应用耳廓Z成形术加植皮法进行治疗。结果:本组患者16例(24耳),其中双侧8例,术后随访3个月~1年,被矫治的隐耳均获得了满意而稳定的外形。结论:本手术方法简单、术后耳廓形态自然,是矫正隐耳畸形较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肋软骨三维CT重建技术在成人耳廓再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用肋软骨三维形态测量技术,指导成人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再造术中肋软骨采伐的可行性。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46例成年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术前运用三维CT分别测量第6、7、8肋软骨的三维形态和CT值,并根据测量结果,选择雕刻耳支架的肋软骨量。所有患者术后随访4~12个月。结果第6、7、8肋软骨双侧不对称20例(43.48%),肋软骨钙化明显者14例(30.43%),肋软骨采伐术中折断1例(2.17%),术后胸廓轻度畸形2例(4.35%)。结论术前肋软骨三位形态的测量可以准确评估肋软骨情况,有助于提高成人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耳廓再造术中,肋软骨采伐的效率及质量,并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