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将干扰素γ(IFN-γ)应用于大鼠创面,观察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成纤维细胞数目,分析IFN—γ对Smad7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127只,建立大鼠创伤模型。实验分成A、B、C、D、E共5组,每组25只。A组为生理盐水溶剂对照组,B组为IFN—γ 500U/ml溶剂剂量组,C组为IFN—γ 1000U/ml溶剂剂量组,D组为2000U/ml溶剂剂量组,E组为空白组,正常对照组2只,为未损伤的正常大鼠。分别于创伤第3、7、10、14、21日随机选取各组5只大鼠采用过量麻醉处死,剪取创面肉芽组织,分别行HE常规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新生肉芽组织厚度、计数成纤维细胞数。行免疫组化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肉芽组织中Smad7的表达情况。结果:各时间点A、B组肉芽组织厚度较C、D组致密且厚(P〈0.001),E组肉芽组织厚度介于A、B组和C、D组之间,(P〈0.05);200倍光镜下,目测计数成纤维细胞,伤后第3、21天,各组别成纤维细胞数量无差异(P〉0.05),伤后第7、10、14天,A、B组成纤维细胞数量比C、D、E组明显增多(P〈0.001);通过图像分析检测Smad7平均灰度和平均光密度。Smad7在伤后第3天、第14天表达较强,在C、D组中各时相的表达强于A、B、E组(P〈0.001),但c组和D组、A组和B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干扰素γ(IFN—γ)可使新生肉芽组织生长缓慢、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延长创面愈合时间,并可使大鼠皮肤创面中Smad7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作用,以寻找治疗人增生性瘢痕的有效药物。方法将切取于增生性瘢痕患者的瘢痕组织标本分成A(对照组)、B、C、D四组,每组6个标本,行体外成纤维细胞培养,采用0、50、100、200μg/ml的大黄素依次对A、B、C、D组的成纤维细胞进行干预,应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B、C、D组标本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抑制于G0/G1期(P〈0.05),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大黄素在50~200μg/ml的范围内,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有浓度的依赖性。结论大黄素具有体外抗纤维化作用,可能成为治疗人增生性瘢痕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纳米脂质体对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FF)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FF,以6μg/ml rhEGF或2、4、6、12μg/ml rhEGF脂质体作用24小时,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细胞划痕愈合实验观察细胞迁移。结果 rhEGF和rhEGF脂质体对成纤维细胞均具有显著的促进增殖和迁移能力作用。与同等浓度的rhEGF相比,rhEGF脂质体的促进作用更强,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rhEGF脂质体可显著提高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相对于rhEGF溶液效果更佳,可有效地促进皮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红细胞来源外泌体对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增殖和分泌INF-γ的影响。方法储存时间为14~21 d的5袋红细胞,采用ExoQuick试剂盒分离外泌体。应用磁珠法和流式细胞仪分离、鉴定健康志愿者外周血NK细胞,以2×105个/ml分别接种于96孔板和24孔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8):对照组(C组)和外泌体组(E组)。E组加入外泌体,终浓度为5 μg/ml;C组加入相应体积RPMI1640培养液。置于37 ℃、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分别于细胞培养第1和3天采用CCK8法检测NK细胞增殖水平,第5天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INF-γ浓度。结果 2组培养第1和3天时NK细胞增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E组上清液IFN-γ浓度降低 (P<0.05)。结论红细胞来源外泌体对NK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可抑制NK细胞分泌INF-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釉基质蛋白(enamel matrix proteins,EMPs)对体外培养的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黏附、增殖及Ⅰ型胶原前mRNA合成的影响.方法 取自愿捐赠包皮环切术后包皮组织,采用组织块法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取第3~6代细胞进行实验.以终浓度为50、100、150、200 μg/mL的EMPs工作液预铺培养板.①细胞黏附实验:取细胞以1 × 106个/mL置于预铺EMPs的96孔培养板,每孔0.2 mL,作为实验组(A、B、C、D组).培养1.5、3.0和4.5 h后MTT比色法测定黏附细胞量.②细胞增殖实验:取细胞以5 × 104个/mL置于预铺EMPs的培养板,每孔0.2 mL,作为实验组(A1、B1、C1、D1组).于第2、4、6、8天以MTT比色法测定增殖细胞量.③细胞Ⅰ型胶原前mRNA合成实验:取细胞以1×106个/mL置于预铺EMPs培养板,每孔2 mL,作为实验组(A2、B2、C2、D2组).于培养第5天RT-PCR法测定Ⅰ型胶原前mRNA合成的量.以上实验均以相同浓度细胞悬液加入未预铺EMPs的板孔作为对照组,每组均3个复孔.结果 ①细胞黏附实验中,各时间点B、C、D组与A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对照组间及B、C、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细胞增殖实验中,第2天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6天,B1、C1、D1组吸光度(A)值分别为0.598±0.020、0.582±0017、0.574±0.021及0.639±0.016、0.641±0.020、0.635±0.021,均高于对照组的0.548±0.021及0.605±0.019(P<0.05);A1组A值分别为0.545±0.023及0.603±0.016,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天,B1、C1组A值分别为0.629±0.012、0.631±0.014,高于对照组的0.606±0.031(P<0.05),A1、D1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细胞Ⅰ型胶原前mRNA合成实验中,B2、C2、D2组Ⅰ型胶原前mRNA合成量高于对照组.结论 EMPs促进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黏附、增殖及Ⅰ型胶原前mRNA合成,且EMPs在100μg/mL浓度时可发挥最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复方中药软膏在猪断层皮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制备猪断层皮创面模型,创面深度至真皮深层,深度达真皮厚度约3/4。实验分为复方中药软膏组(A组)、斯丽凯纳米银抗菌凝胶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创面分别用复方中药软膏、斯丽凯纳米银抗菌凝胶、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创面定量涂抹上述药物。每天一次观察三组创面的愈合时间及不同时间点愈合情况。伤后每隔5天取上述三组创面组织,测定猪皮肤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含量、过氧化氢酶(SOD)、丙二醛(MDA),并取创面组织行HE染色,观察表皮及真皮变化。结果:1动物实验显示,A组、B组、C组,愈合时间依次为(13.17±1.75)天、(18.42±1.93)天、(24.67±2.64)天,P0.05;2各组创面TGF-β含量的比较,在伤后第5天,A组(196.36±1.53)pg/ml、B组(160.52±1.43)pg/ml、C组(150.65±3.60)pg/ml,A组高于B组和C组,P0.05;伤后第9天比较,A组(183.39±1.73)pg/ml、B组(157.19±3.58)pg/ml、C组166.68±6.50,A组高于B组和C组,P0.05;其它时间点A组低于B组和C组;3各组创面中SOD含量的比较,伤后第5、第9、第14,A组高于B组和C组,P0.05;伤前一天和伤后第29天,P0.05;4各组创面中MDA含量的比较,在伤后第5至第24天,A组低于B组和C组,P0.05;伤前一天和伤后第29天,P0.05。结论:制备猪断层皮缺损创面模型可靠稳定复方中药软膏在猪断层皮创面愈合过程中,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速率,升高创面组织中TGF-β含量,促进创面愈合复方中药软膏可提高创面组织中SOD含量,加强药物抗氧化能力;降低创面组织中MDA含量,减轻细胞毒性损伤。可减轻皮肤损伤造成的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发挥抗炎作用.复方中药软膏减少创面组织中渗出液,体现抗渗出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 (HA)延迟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成年日本大耳白兔 18只 ,建立兔耳创伤愈合模型 ,随机分成 2 % HA治疗组 (A组 ) ,1% HA治疗组 (B组 ) ,磷酸盐缓冲液 (PBS)对照组 (C组 ) ,进行大体形态、组织学变化、平均愈合时间、创面收缩情况、残余创面面积、成纤维细胞 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及超微结构 ,观察 12天。结果  1三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 (11.7± 0 .6 )、(11.3± 0 .6 )和 (10 .8± 1.0 )天 ,三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0 .0 5 ) ;A、B组与C组比较创面收缩速率及残余面积也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2组织学见 A、B两组胶原纤维较细 ,排列整齐 ;C组胶原纤维较粗大 ,排列紊乱。 3A、B组 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少于 C组 ,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结论  HA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而抑制创面收缩 ,是延迟创面愈合的原因之一 ;且这一作用与其浓度有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8.
丹参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自分泌生长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丹参作用于成纤维细胞 ,减轻创面过度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第4~ 6代 ,经不同浓度丹参 (40、80、1 60和 32 0μg/ ml)及不同时间 (1、2、3、4和 5天 )培养后 ,加入丹参 (浓度 60μg/ ml)作用后 ,采用 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自分泌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β1 )及表皮生长因子 (EGF)的变化规律。 结果 丹参可抑制成纤维细胞自分泌 TGF- β1 ,且随浓度的增大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但对EGF的自分泌无抑制作用 (P>0 .0 5)。 结论 丹参可选择性抑制 TGF-β1 的自分泌 ,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 ,减轻创面过度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并为临床准确定量应用该因子促进创面愈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应用浓度为0、25、50、75、100、150ng/mlGMCSF培养液孵育离体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作用24h后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的活性。选择最适浓度GMCSF干预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成纤维细胞的周期变化;应用ELISA检测上清液中Ⅰ、Ⅲ型胶原合成情况。结果:GMCSF在浓度为25~100ng/ml之间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其中以50/ml最为显著;成纤维细胞在最适浓度GMCSF干预24h后,细胞大多处于DNA合成前期和合成期;与空白组比较,GMCSF组Ⅰ、Ⅲ型胶原分泌明显增加(P〈0.01),且Ⅰ、Ⅲ型胶原比值下降(P〈0.01)。结论:GMCSF在浓度为25~100ng/ml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且能刺激成纤维细胞合成大量Ⅰ、Ⅲ型胶原,这可能是其加速创面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以研究细菌内毒素与皮肤创面愈合的关系。方法取正常皮肤按黄勇等方法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后,分为1个对照组及6个实验组。实验组分别与终浓度为0.005、0.010、0.050、0.100、0.500和1.000μg/ml大肠杆菌LPS(E.coli055:B5)培养,对照组为DMEM培养。分别通过MTT比色法及细胞计数法观察各组1~9d吸光度(A)值和细胞数量的变化;于LPS加入后7d细胞处于融合状态时,通过^3H-脯氨酸掺入、胃蛋白酶消化法检测细胞胶原合成量的变化,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005~0.500μg/ml组A值增加,于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0μg/ml组A值降低,于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0.005~0.500μg/ml组促进细胞胶原合成,且0.100μg/ml组作用达高峰(P〈0.05),1.000μg/ml LPS抑制细胞胶原合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0.005~0.500μg/ml组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分别于3~6d、1~6d、3~6d、2~6d及3~6d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0μg/ml组细胞数量明显降低,于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LPS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但过高浓度LPS则产生抑制效应。提示一定量的细菌内毒素可能有利于皮肤创面愈合,当内毒素过多时将对创面愈合产生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Ⅲ度烧伤后肉芽切除断层皮下组织创面,采用自体皮移植修复的机制,并评价其疗效.方法采用肉眼、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电镜和流式细胞术,动态观察成年Ⅲ系小型猪Ⅲ度烧伤后肉芽切除断层皮下组织创面自体植皮术(A组)后,移植皮片活性与结构,移植床肉芽组织、胶原纤维、微血管、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蛋白表达和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并与Ⅲ度烧伤后传统的肉芽刮除纤维板创面自体植皮术(B组)进行比较,另设对照组,皮肤仅剃毛(C组). 结果术后3天,移植皮片成活,A组较B组皮片损伤轻、皮肤细胞增殖指数高、移植床血管内皮细胞及肉芽组织增生,bFGF表达明显.5天,两组血管内皮细胞及肉芽组织增殖旺盛,成纤维细胞呈蛋白合成旺盛和功能活跃象,新生胶原纤维出现,但B组增殖更加明显.7~14天,A组表皮结构及真皮毛细血管密度逐渐恢复正常,移植床肉芽组织逐渐成熟为纤维结缔组织,而B组则延后2天左右.21天后,A组愈合创面病理改变轻于B组.30~60天,A组创面收缩及改容程度明显轻于B组,且触之较软、移动度尚可. 结论Ⅲ度烧伤后肉芽切除断层皮下组织创面自体皮移植术的疗效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12.
局部应用胰岛素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小剂量胰岛素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制作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部分大鼠创面下浸润注射0.1、1.0 U胰岛素,分别设为B、C组;以创面下浸润注射等渗盐水(A组)和腹部皮下注射0.1 U胰岛素(D组)的烫伤大鼠作为对照.记录各组创面愈合时间,伤后3 d起隔日计算A、B、C组的创面愈合百分率.观察各组创面愈合后的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各组创面表皮细胞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并测定血糖浓度的变化. 结果A、B、C、D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4.57±5.19)、(18.36±4.12)、(21.46±2.97)、(24.50±1.05)d,B组较其他3组明显缩短(P<0.01).伤后5、9、11、13、15、17、19 d B组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A组,且伤后17 d时明显高于C组(P<0.05~0.01).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A组表皮层薄,钉脚数量少,真皮层内多见纤维细胞;B、C组表皮层增厚,钉脚数量多,真皮层内多见成纤维细胞.B组伤后4 d S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A组(P<0.01);B组伤后4、5 d G2-M期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A、C组(P<0.05~0.01).烫伤后24 h A组血糖波动在3.42~4.62 mmol/L;B组血糖变化规律与A组相似;C、D组注射后1 h血糖明显降低(P<0.01),注射后4 h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局部应用小剂量胰岛素能明显地促进烫伤大鼠创面愈合,胰岛素可加速修复细胞的增殖分裂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四肢深二度烧伤创面削痂术后应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aFGF)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四肢深二度创面的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22例)和对照组B(16例)和对照组C(8例),治疗组A:患者削痂术后应用rh-aFGF,对照组B:患者削痂术后不用rh-aFGF,对照组C:患者削痂术后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观察3组创面术后第10、14、18天的愈合率及平均愈合时间,治疗组的不良反应,随访愈合创面瘢痕增生的程度。结果:治疗组A、对照组B、C术后第10天愈合率分别为39.85%±12.01%,22.16%±8.86%,30.12%±8.87%。第14天愈合率分别为81.03%±16.81%,54.62±11.15%,66.21%±12.43%,3组比较显示治疗组A愈合速度更快,优于对照组B(P0.05)及对照组C(P0.05)。3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4.41±2.28)d、(20.32±1.15)d、(17.76±2.14)d,因此治疗组愈合时间最短。治疗组A、对照组B、C术后中重度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12.5%,37.5%。治疗组A水肿、渗出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B、C(P0.05),脓液评分3组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A瘢痕量表评分、瘢痕面积、平均瘢痕高度分别为5.86±2.05,17.3±10.3,0.6±0.1,对照组B分别为8.12±1.86,33.7±19.5,1.7±0.4;对照组C分别为7.72±2.56,23.4±14.7,0.9±0.3。治疗组A与对照组B、对照组C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四肢深二度烧伤创面削痂术后应用rh-aFGF可以缩短愈合时间,减轻瘢痕增生,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外源性透明质酸(HA)对兔耳创面胶原代谢的影响,探讨外源性透明质酸在伤口愈合中的作用.方法:18只日本大耳白兔,建立兔耳创伤愈合模型后,随机分成2%HA治疗组(A组),1%HA治疗组(B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观察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情况,术后第3、7、10、14、18天取标本匀浆后测定羟脯氨酸(HPr)含量,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B两组羟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1),A、B两组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创面愈合相对C组延迟,形成瘢痕小于C组.结论:外源性HA能够抑制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延迟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其作用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XA)对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中TGF-β1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法培养增生性瘢痕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的成纤维细胞,用不同浓度的BTXA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检测MTT值;将浓度为0.2U/ml、0.4U/ml、0.8U/ml BTXA作用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48h,利用RT-PCR检测BTXA对TGF-β1和Ⅰ型胶原蛋白m RNA的表达量。结果:BTXA在体外能明显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其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能够减少TGF-β1和Ⅰ型胶原蛋白m RNA的表达,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TGF-β1和Ⅰ型胶原蛋白m RNA的表达量呈下降趋势。结论:BTXA通过抑制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减少TGF-β1和Ⅰ型胶原蛋白m RNA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异常沉积来影响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血竭提取物对成纤维细胞生物学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血竭经过氯仿、乙酸乙酯、乙醇依次回流提取分别得到3种血竭提取液,培养液稀释后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噻唑蓝法MTT检测浓度分别为0.002、0.02、0.2、2、20 mg/ml的血竭提取物,在0、12、24、36、48、60、72h7个检测点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绘制最适浓度下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FCM分析最适浓度培养下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0、12、24、36、48、60、72 h细胞培养上清液中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含量.结果 血竭乙酸乙酯提取物在0.2~2 mg/ml浓度范围内,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在2 mg/ml浓度值时促进作用最显著,处于S期的细胞[(25.80±3.10)%]较对照组[(7.50±0.70)%]显著增加(P<0.01),在此条件下培养成纤维细胞,12~72 h实验组分泌量逐渐增加,但较对照组偏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竭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可能是血竭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细菌内毒素(LPS)对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γ-干扰素(IFN-γ)作用的影响,探讨其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取增生性瘢痕患者的正常皮肤进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分别用终浓度为0.005、0.010、0.050、0.100、0.500和1.000μg/ml的大肠杆菌LPS(E.coli055:B5)刺激,传代至表型稳定(第8代)。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LPS刺激后8、24和γ2h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和IFN-γ含量的变化。阴性对照为DMEM培养基;阳性对照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液。结果:随着LPS浓度的增加(0.005~0.100μg/ml),各时间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的含量增加,而IFN-γ的含量降低,呈明显量一效依赖关系,在0.100μg/ml浓度时作用最为明显,TGF-β1、IFN-γ的含量与阳性对照相近(P〉0.05)。但随着浓度的进一步增加(0.500μg/ml),这一作用开始下降,当刺激浓度达到(1.000μg/ml)时,则呈相反作用。结论:一定浓度的LPS刺激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分泌TGF-β1并抑制IFN-γ的分泌,这可能是增生性瘢痕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对创面愈合中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不同浓度AngⅡ对创面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不同浓度AngⅡ作用于小鼠新鲜创面,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相同面积创面中S(DNA合成期)期成纤维细胞所占的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Ⅱ可有效促进创面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使创面愈合加快。结论:AngⅡ可促使局部创面成纤维细胞增殖,从而加快创面愈合,且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体外培养大鼠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_1,TGF-β_1)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川芎嗪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采取MTT法及荧光染色检测不同浓度的川芎嗪对大鼠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ELISA法测定大鼠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_1和bFGF的表达量。结果:在三种川芎嗪浓度条件下(1mg/ml,10mg/ml,50mg/ml),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与川芎嗪浓度成正比,在50mg/ml浓度时,抑制作用最为明显。采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TGF-β_1和bFGF的分泌量,发现实验组两者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浓度为50mg/ml时,含量最低(P0.05)。结论:川芎嗪能够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TGF-β_1和bFGF的表达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在兔耳创面愈合前后使用IFN-γ对瘢痕形成的影响并检测瘢痕组织中PTK活性的变化,探讨二者间的关系。方法:在兔耳腹侧伤口愈合前(A组)和后(C组)以及连续使用IFN-γ(B组),观察瘢痕形成情况并测定正常兔耳皮肤、创面上皮化时(12-14天)及其后3天、7天、14天和21天时瘢痕组织中PTK活性变化。结果:A、B和C组瘢痕组织中PTK活性变化规律与对照侧相同:上皮化后活性均逐渐升高,和正常皮肤组织比较(P<0.001),21天时基本恢复正常皮肤的水平;各组的处理侧在3天和7天时以及A、B组上皮化时PTK活性高于对照侧(P<0.05)。IFN-γ能抑制瘢痕增生,以A组和B组作用最强(P<0.05)。结论:创伤愈合后瘢痕组织中PTK活性升高提示PTK介导的信号可能参与瘢痕改建过程。不同时期使用IFN-γ能进一步活化PTK并显著抑制瘢痕增生意味着IFN-γ的抑制作用可能经活化PTK介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