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例1 男,28岁。汽车辗过下腹部1h后就诊。骨盆片示两侧耻骨上下支骨折伴移位。试插导尿管及膀胱穿刺均引流出鲜血。急诊手术探查见膀胱前壁纵形裂口,后尿道完全断裂。会师法引入气囊导尿管并留置膀胱造瘘管。10d后膀胱造瘘管流出大量鲜血,经牵引气囊压迫、加强冲洗、抗感染、止血等治疗无效,输血1600ml方能维持血压。急行双侧髂动脉造影,见右髂内动脉远端分支有造影剂外溢,并迅速蔓延至膀胱和前列腺周围。经导管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效果满意。4d后再次大出血,色鲜红。输血600ml后紧急手术,结扎双侧髂内…  相似文献   

2.
动脉栓塞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脉栓塞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经临床、CT及B超确诊为BPH的患者12例,年龄61~82岁,病程2~16年.剩余尿(RU)平均为138 ml,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9.6 ml/s,国际症状评分(IPSS)平均24.2分,生活质量评分(QOL)平均4.8分.超选择性动脉造影证实为前列腺供血动脉后,经导管注入聚乙烯醇(PVA)和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对手术前后IPSS、QOL、Qmax、RU进行比较,采用经直肠超声、CT观察前列腺大小、血流变化,尿道造影了解尿道狭窄程度改善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共完成21支较大前列腺供血动脉的栓塞治疗.其中髂内动脉分支5支,膀胱下动脉分支9支,阴部内动脉分支5支,闭孔动脉分支2支.单侧栓塞3例,双侧栓塞9例.术后IPSS 4.8分、QOL 1.3分、Qmax 18.9 ml/s、RU 0~3 ml,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彩色多谱勒显示前列腺内血流信号明显减弱、最大血流速度减慢,B超或CT检查前列腺体积从平均127 ml缩小到90 ml,缩小71%,X线造影尿道狭窄消失.结论动脉栓塞治疗BPH是一种创伤小、疗效明显、安全性强、并发症少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32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经髂内动脉、选择性两侧子宫动脉造影,肌瘤染色明屁,经导管注入栓塞剂,至血流缓慢,造影确认肌瘤再无染色作为手术结束的标准。术后抗感染治疗3~5d,随访12~18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肌瘤大小的变化。结果31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肌瘤不同程度缩小,1例较大黏膜下肌瘤治疗失败,后转手术治疗。结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良Y形髂动脉分支支架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保留髂内动脉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21例使用改良Y形髂动脉分支支架行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的累及髂总动脉的腹主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患者资料.患者术前经增强CT评估,术中结合造影情况由操作者制备Y形髂动脉分支支架行...  相似文献   

5.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经导管动脉灌注栓塞术(TAE)治疗肝血管瘤已成为成熟的治疗手段,尤其适用于不能或不适于手术切除的患者.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介入栓塞治疗16例肝血管瘤患者,其方法为将导管插入腹腔动脉行动脉造影,观察肝血管瘤的造影表现,确认其供血动脉,将微导管超选至供血动脉,注入平阳霉素和超化碘油混悬液进行栓塞,直至透视观察瘤体周边碘油沉积完全.随访截止2012年9月,观察患者瘤体体积及患者症状缓解情况.所有患者术前造影动脉期即可见团块状或爆米花样染色,持续至延迟期仍可见,呈“早出晚归,树上挂果”的异常“血管湖”样改变.术后肿瘤明显缩小,患者症状缓解.经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效果明显,安全有效,可为外科手术切除之外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单次髂内动脉栓塞化疗对难治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1999年11月~2005年6月,对12例难治性膀胱癌应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术后加用髂内动脉栓塞化疗。先经尿道将膀胱肿瘤完整切除,术后1周行双侧髂内动脉造影,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插管,明确正常血供与肿瘤血管,然后向双侧髂内动脉各注入半量化疗药物(表阿霉素各25mg),再超选择至膀胱肿瘤血管注入末梢栓塞剂(即化疗栓塞剂,为明胶海绵碎块与顺铂200mg之混合物),可反复栓塞,直至所有肿瘤血管化疗栓塞满意为止。术后常规用表阿霉素膀胱灌注,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结果动脉栓塞化疗后,12例均有恶心、食欲不振,呕吐3例,发热2例,经对症处理缓解。臀部轻度疼痛6例,3~5日缓解。血红细胞、白细胞减少4例,对症处理2周后正常。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随访4~55个月,平均34个月。1例术后12个月复发,其余11例无瘤生存。结论此种方法治疗难治性膀胱癌的复发率低、副作用小,为不愿行膀胱全切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胆道大出血的导管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运用选择性动脉造影和栓塞术对胆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运用Seldinger技术对11例胆道大出血患者进行急诊选择性肝动脉及其分支造影和栓塞术,栓塞材料运用明胶海绵粒或明胶海绵粒加方纱线段。结果 7例胆道术后、1例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后,1例肝脏外伤后及2例巨块型肝癌破裂后大出血的患者,行选择性肝动脉及其分支造影有9例发现异常,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征(9例),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征(2例)和假性动脉瘤形成(4例)。经导管栓塞术后,11例患者出血均停止,2例导管治疗48小时后复发大出血。结论 胆道大出血的急诊导管治疗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导管治疗后保持胆道引流的通畅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8.
逆行肾盂造影是泌尿外科常见的一种检查手段,是通过尿道膀胱镜插入输尿管导管,再以平车送至放射科,经插管处注入碘造影剂(常用泛影葡胺)造影.此检查在插管成功后,常常将输尿管导管固定于患者大腿一侧,为了防止导管末端污染以及溢尿,常将导管末端反折少许再以纱布包裹.  相似文献   

9.
逆行肾盂造影是泌尿外科常见的一种检查手段。是通过尿道膀胱镜插入输尿管导管。再以平车送至放射科,经插管处注入碘造影剂(常用泛影葡胺)造影。此检查在插管成功后,常常将输尿管导管固定于患者大腿一侧,为了防止导管末端污染以及溢尿,常将导管末端反折少许再以纱布包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超选择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治疗前列腺癌术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应用大小不等的弹簧钢圈或PVA颗粒,对3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盆腔出血患者进行超选择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术.结果 栓塞后出血均停止,血红蛋白水平保持平稳,持续随访无再发出血.结论 超选择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术是一种有效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盆腔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无水乙醇介入治疗消化道出血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8岁,2个月前患者因“腹痛、黄疸”在当地医院行胆道探查、T型管引流术,术后5d突然大量呕血、便血,行剖腹探查止血无效后转入我院。查体:P140/min,BP110/70mmHg,贫血貌,血常规:Hb55g/L,急诊行肠系膜上动脉X线造影见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分支有明显造影剂外溢,予去甲肾上腺素局部微泵持续灌注后未再呕血。10d后患者再次呕吐鲜血近1500ml。急诊行腹腔动脉X线造影见胰十二指肠分支血管有直径约1.0cm假性动脉瘤破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超选择性双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术治疗晚期膀胱肿瘤所致大出血及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大小不等的明胶海绵颗粒和带纤毛钢圈,对14例晚期膀胱肿瘤及4例放射性膀胱炎所造成顽固性出血患者进行了超选择性双侧骼内动脉分支栓塞术.结果 采后1-24h尿液转清,3d内血尿基本消失,随访3-36个月,无严重血尿复发。结论超选择性双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术是一种治疗晚期膀胱肿瘤及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所致顽固性出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髂内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 方法 用介入放射技术对 5例产后出血患者行骼内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明确盆腔血管走向及造影剂由血管外溢情况 ,以明胶海绵碎粒与稀释之造影剂混合栓塞双侧髂内动脉。 结果  5例经髂内动脉造影均显示了不同临床原因引起的出血图象 ,经栓塞后出血随之停止 ,但 1例腹腔再度出血 ,剖腹探查发现为右侧卵巢血管及圆韧带残端出血。 结论 髂内动脉栓塞技术应用于难治性产后出血能迅速止血 ,保留子宫 ,抢救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14.
喜树碱微球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膀胱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喜树碱微球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膀胱癌徐阿祥,王晓雄采用喜树碱微球经髂内动脉分支超选择性栓塞治疗晚期膀胱癌患者14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4例经膀胱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3~85岁.膀胱镜下见肿瘤均为瘤块样,未见瘤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覆膜支架在髂动脉成形术中发生髂动脉破裂时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腔内血管外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运用覆膜支架行腔内髂动脉成形术中髂动脉破裂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覆膜支架均置入成功,8例即刻复查髂动脉造影显示,髂动脉管腔通畅,无造影剂外溢;1例患者覆膜支架近心端出现Ⅰ型内漏,立即开腹行“髂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9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缓解,术后失访1例,8例患者随访14 ~45个月,平均(22±9)个月.1例患者术后1年覆膜支架远心端(髂外动脉)狭窄,行髂外动脉球囊扩张裸支架成形术,继续随访5个月,无不良事件发生;人工血管置换术患者1例随访18个月,彩超复查人工血管通畅良好.结论 髂动脉成形术中发生髂动脉破裂时,首选置入覆膜支架治疗.对治疗不满意者,外科治疗是最后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术中自制髂动脉分支支架(IBD)在主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保留髂内动脉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13例主髂动脉腔内修复术中使用自制髂动脉分支支架重建髂内动脉患者资料,其中2例重建双侧髂内动脉,11例单侧髂内动脉,术后观察盆腔缺血症状发生、髂内分支支架通畅率、有无内漏及瘤体扩张等情况。结果:应用自制IBD保留髂内动脉技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出现2例Ⅲ型内漏,1例Ⅱ型内漏,围术期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9(4~12)个月,无瘤体扩张,支架内未见明显血栓形成,无瘤体相关性死亡,2例Ⅲ型内漏消失,1例Ⅱ型内漏持续存在,但瘤体无增大;IBD支架和髂内动脉通畅率为100%。1例对侧髂内栓塞患者术后出现对侧臀肌跛行,随访3个月后症状消失,无勃起、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出现。结论:术中自制IBD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近期效果理想,远期管腔通畅率还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带髂内分支支架的腔内隔绝技术在腹主动脉瘤伴双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例腹主动脉瘤合并双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术前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腹主动脉瘤均为肾下型;髂动脉瘤仅累及髂总动脉8例,累及髂内动脉开口处2例。手术先置入带髂内分支的髂动脉带膜支架,再置入腹主动脉瘤的分叉型带膜支架。结果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无死亡。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患者腹部搏动性肿块均消失,均未出现臀部、骶尾部坏死,无明显性功能障碍,1例出现臀部的轻度间歇性跛行。8例术后3个月行腹主、双髂动脉彩超检查,未见明显内瘘,移植的髂内分支支架血流通畅。3例术后6个月行腹主、双髂动脉CTA检查,未见Ⅰ型、Ⅲ型内瘘,髂内分支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带髂内分支支架的腔内隔绝技术在腹主动脉瘤伴双髂动脉瘤的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有效地保留一侧髂内动脉,减少或避免因髂内动脉封闭而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胆道大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对胆道大出血的处理效果。
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将导管放置于肝动脉后造影,显示肝脏出血部位,然后将微导管置于出血的分支血管,注入栓塞剂进行止血。
结果:全组23例胆道大出血(13例为肝外伤术后、6例为肝胆管结石病术后、4例为原发性肝癌),造影显示肝右动脉分支出血12例,肝左动脉分支出血5例,肝左右动脉分支均有出血6例。肝动脉分支中断、动脉瘤及造影剂外溢与胆道显影是其典型表现。23例均顺利完成选择性出血血管栓塞,其中多个出血点分支血管栓塞11例。止血成功率100%。无继发出血及开腹止血病例,无出血死亡病例。全组随访0.5~3.0年,无胆道再出血及栓塞所致并发症。
结论:选择性动脉栓塞是胆道大出血的一种有效、简便、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晚期膀胱癌合并顽固血尿的治疗.方法 针对晚期膀胱癌合并顽固血尿的患者在积极保守治疗(膀胱灌注、适形放疗等)的同时,积极行髂内动脉栓塞化疗(顺铂100 mg+吉西他滨1 500 mg经双侧髂内动脉注入).结果 通过双侧髂内动脉栓塞化疗,患者肿瘤明显缩小,血尿消失.结论 双侧髂内动脉栓塞化疗(顺铂+吉西他滨方案),间断治疗2次,对缩小肿瘤体积、控制出血等初见成效,是晚期膀胱癌特别是合并顽固血尿治疗的有效方法,但在术前术后要积极准备、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髂总动脉输尿管瘘是一种罕见但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 且临床诊断较困难。本文报道1例髂总动脉输尿管瘘患者, 因输尿管皮肤造口出血1 d入院。患者4年前因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双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 术后有放疗史, 一直留置双侧输尿管支架管。行血管造影检查示左侧髂总动脉假性动脉瘤, 考虑左侧髂总动脉输尿管瘘, 行左侧髂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随访6个月无明显血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