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究慢病毒介导聚蛋白多糖(Aggrecan)过表达质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Gelatin/PLGA纳米纤维多孔支架向软骨细胞转化及软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效果。方法构建慢病毒聚蛋白多糖过表达载体,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兔模型软骨缺损模型,实验组造模后植入Gelatin/PLGA三维支架+转染聚蛋白多糖过表达载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阴性对照组造模后植入Gelatin/PLGA三维支架+未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模型组造模后加入生理盐水处理。体外实验利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Gelatin/PLGA纳米纤维多孔支架的联合培养体系向软骨细胞转化中聚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构建兔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复合支架材料对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 a)实验组(Gelatin/PLGA纳米纤维多孔支架+转染Aggrecan过表达载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中支架表面黏附的细胞与对照组(Gelatin/PLGA纳米纤维多孔支架+未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比,细胞数明显增多;b)动物模型大体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修复效果要明显优于阴性对照组;c)动物模型HE染色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多为纤维性修复,而实验组多为细胞性修复;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修复软骨组织中Aggrecan和Ⅱ型胶原含量要明显优于阴性对照组。结论 Gelatin/PLGA三维支架加转染Aggrecan过表达载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可以促进BMSC向软骨细胞的分化,并且分泌更多的含Aggrecan和Ⅱ型胶原成分的细胞外基质,从而发挥其促进软骨缺损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发一种具有抗炎作用的载双氯芬酸钠明胶多孔支架,为缓解再生软骨组织植入体内后的炎症反应及促进体内软骨再生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将双氯芬酸钠与明胶混匀,通过冻干法制备载双氯芬酸钠明胶多孔支架作为实验组,单纯明胶多孔支架作为对照组。观察支架大体形貌,扫描电镜观测支架孔径,排水法计算支架孔隙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检测双氯芬酸钠负载情况,体外缓释实验检测实验组双氯芬酸钠释放曲线。将两组支架材料与脂多糖预激活的RAW264.7巨噬细胞体外共培养后,行RT-PCR、ELISA、Western blot检测IL-1β和TNF-α的表达,评价支架体外抗炎性能。将新西兰大白兔第2代软骨细胞种植于两组支架上进行体外培养,活/死细胞染色及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支架细胞相容性,行大体观察、HE染色、番红O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生化成分定量分析验证支架体外再生软骨的可行性。最后将两组软骨细胞-支架复合物植入新西兰大白兔皮下,4周后行大体观察、HE染色、番红O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生化成分定量分析验证体内软骨再生情况,以及RT-PCR法检测炎症相关基因CD3和CD68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人转化生长因子(hTGF)β2基因转染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的定向分化能力,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和在基因增强的软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取3周龄Lewis大鼠的脂肪组织,消化法获得脂肪间充质干细胞,pcDNA 3.1(+)/hTGFD2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用免疫化学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筛选的阳性克隆细胞中hTGFB2基因与软骨特异性蛋白-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表达的情况;然后将基因转染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PLGA支架体外构建细胞-载体复合物,再将其植入裸鼠体内,12周后观察基因增强的组织工程软骨的形成情况.结果 从成体大鼠脂肪组织中培养出脂肪问充质干细胞,能大量稳定增殖传代.hTGFB2基因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内能瞬时及稳定表达,并促使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合成;细胞.载体复合物在裸鼠体内经12周的培养,可以形成形态、结构接近正常软骨的组织工程软骨.结论 PODNA 3.1(+)/hTGFl32成功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其向软骨细胞分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基因增强的软骨组织工程较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验证残耳软骨细胞与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共培养,体内构建软骨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培养同一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来源的残耳细胞及脂肪干细胞。24只裸鼠随机分为4组:①实验组,接种残耳软骨细胞及脂肪干细胞,两种细胞以1∶1比例混合,细胞浓度为5.0×107 cells/mL;②对照组1,接种单纯残耳软骨细胞,细胞浓度为5.0×107 cells/mL;③对照组2,接种单纯ADSCs,细胞浓度为5.0×107 cells/mL;④对照组3,接种单纯残耳软骨细胞,细胞浓度为2.5×107 cells/mL。每组接种6只裸鼠,每只接种0.2 mL。体内培养10周后取材。通过对新生组织的大体观察、测量湿重、糖胺多糖含量测定、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对各组新生软骨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对照组1与对照组3产生不同组织量的软骨样组织,对照组2形成纤维样组织;实验组平均湿重及糖胺多糖含量达到对照组1的88%以上,对照组3平均湿重低于对照组1的40%;HE染色示实验组、对照组1与对照组3的标本均有软骨陷窝形成,对照组2未见软骨陷窝形成;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示实验组、对照组1与对照组3均可见Ⅱ型胶原表达;对照组2未见Ⅱ型胶原表达。结论体内共培养条件下,残耳软骨微环境可有效促进脂肪干细胞向软骨方向分化,残耳软骨细胞与脂肪干细胞共培养体内构建软骨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n-HA/PLA)支架材料体内异位成骨情况.[方法]取SD大鼠股骨胫骨骨髓,进行贴壁培养BMSCs,将第3代BMSCs接种到n-HA/PLA支架材料上,加入成骨诱导液,3d后置人大鼠体内,设为实验组;将单纯支架材料置入组为对照组.4、8、12周时取材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8、12周时实验组可见类骨质成分形成,并且支架材料维持置入时形状,对照组无类骨质形成.[结论]BMSCs复合n-HA/PLA构建组织工程骨有很好的异位成骨能力,且能在体内维持良好塑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激光打孔脱细胞基质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于动物体内构建组织工程气管软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激光打孔联合脱细胞技术制备激光打孔脱细胞基质(LDTM)作为支架材料。抽取兔骨髓,分离培养BMSCs,接种于LDTM支架后植入兔皮下。体内培养12周后,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测、生物力学及生物化学定量检测。结果细胞均匀分布在激光微孔和支架表面,并且该复合物能够较好地维持原始的管状结构,形成了富有弹性的瓷白色软骨样组织。HE染色可见典型的软骨陷窝出现,说明成熟软骨组织形成。Safranin-O染色证实有蛋白聚糖基质产生。生物力学和生物化学检测显示新生气管组织均接近正常气管组织。结论 LDTM可以促进软骨再生并在动物体内诱导BMSCs构建组织工程气管软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HiPSC-MSC)外泌体对大鼠肝切除70%后肝脏再生及修复的作用。方法:提取HiPSC-MSC外泌体,电镜观察并Western印迹检测表面标志物CD9、CD63和CD81表达。建立雄性SD大鼠70%肝切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在建模时外泌体-PBS溶液注入门静脉,对照组给予等量PBS。采用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生化方法检测天冬氨酸转氨酶及谷氨酸转氨酶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结果:成功提取外泌体,透射电镜及表面标志物检测均符合。肝脏组织镜下显示,实验组术后1、3 d肝窦轻度扩张,较少炎性细胞浸润,少见坏死,坏死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1、3、5 d血谷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HiPSC-MSC外泌体促进大鼠肝切除70%后肝再生及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第三代超声辅助吸脂技术获取的人脂肪干细胞(hADSCs)与残耳软骨细胞共培养在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效果。方法分离培养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来源的残耳软骨细胞,通过第三代超声辅助吸脂和常规负压吸脂术获取脂肪,并提取hADSCs。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1,PGA/PLA支架接种残耳软骨细胞;对照组2,PGA/PLA支架接种残耳软骨细胞+常规负压抽脂获取的hADSCs;实验组,PGA/PLA支架接种残耳软骨细胞+第三代超声辅助抽脂获取的hADSCs。所有细胞-支架复合物经体外培养4周后植入裸鼠体内,8周后取材。对体外培养4周和体内培养8周的各组标本分别进行大体观察、湿重测量、糖胺多糖含量测定、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应用第三代超声辅助吸脂和常规负压吸脂都可获得hADSCs。细胞-支架复合物体外培养4周,对照组1、2与实验组都形成软骨样组织,组织学观察显示软骨特异性ECM沉积,但结构疏松,仍有未降解的PGA支架材料。体内培养8周后取材,对照组1组织学观察显示软骨组织不均一,大部分区域形成成熟软骨组织,但有部分区域组织结构疏松,软骨特异性ECM分泌较少;对照组2和实验组则形成成熟的软骨组织,结构均一,可见大量的软骨陷窝和细胞外基质分泌,支架材料完全降解。湿重、糖胺多糖、生物力学检测结果都显示对照组2和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与实验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应用第三代超声辅助吸脂可安全有效地获取hADSCs,与残耳软骨细胞共培养可形成成熟的组织工程软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3D TableTrixTM干细胞微载体培养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并进一步评价其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UC-MSCs在3D TableTrixTM体系中培养7 d后,评价细胞活力并通过细胞形态观察、三向分化以及流式细胞术进行干细胞鉴定。通过植入裸鼠皮下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进一步评价3D TableTrixTM体系的生物安全性。将12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双膝关节股骨滑车软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UC-MSCs组,置于载有UC-MSCs的3D TableTrixTM(UC-MSCs组)。于术后3、6个月分别取材,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Masson染色并对比观察,并依照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ICRS)大体观和组织学评分对再生组织的进行定量评价。结果 UC-MSCs在3D TableTrixTM体系中存活良好,培养7 d后活死染色未见明显死细胞,且在三维支架内部实现了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软骨脱细胞基质(Cartilage acellular extracellular matrix,CAEM)-Ⅱ型胶原(CollagenⅡ,COLⅡ)纳米支架,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CAEM和COLⅡ按质量比1∶1混合,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组织工程纳米支架。将第二代BMSCs种植到该支架上,培养箱内静置2 h。1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细胞支架复合物植入实验组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处,对照组仅行膝关节软骨缺损建模。12周后实验动物取材,大体观察修复效果,并行HE染色、Ⅱ型胶原染色观察。结果 大体观察见实验组软骨缺损修复良好,对照组软骨缺损处由肉芽样组织充填。HE染色显示,实验组关节软骨缺损处可见软骨陷窝形成,对照组关节软骨缺损处仅有纤维组织充填。实验组修复区Ⅱ型胶原染色为阳性,对照组为阴性。结论 CAEM-COLⅡ纳米支架复合BMSC,对兔关节软骨缺损具有较好的修复能力,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在体内Sox9基因过表达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于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以慢病毒介导的Sox9基因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检测软骨特异性分子,将新西兰大白兔24只48个膝关节随机分为3组,动物麻醉后,双侧股骨滑车处的关节面上用直径4 mm的钻头钻孔,深度3 mm,穿透软骨下骨,造成全层关节软骨损伤,将转染后的细胞植入体内用以修复全层关节软骨损伤,实验组植入BMSCs-(Lenti-Sox9-EGFP)-藻酸钙复合物,实验对照组植入BMSCs-藻酸钙复合物,空白对照组只钻孔。术后6、12周分别进行光镜、电镜观察,以及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软骨的修复程度。结果:经Sox9基因转染后的细胞在3 d时,Sox9基因表达最高,随后下降。转染后3 d,Ⅱ型胶原开始表达,到14 d时达到最高。表明Sox9过表达启动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软骨分化。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术后6周缺损处有透明软骨样组织填充,术后12周缺损处软骨和软骨下骨修复良好。两对照组,缺损处由纤维组织填充。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修复组织内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阳性强于两对照组。组织学评分结果显示实验组软骨损伤修复各时间点效果明显优于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ox9基因过表达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促进软骨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混合培养体外构建ePTFE软骨复合体的可能性。方法:实验组:分离、获取、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二者按7:3比例混和,接种到以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为内支撑外裹聚羟基乙酸(PGA)支架上,体外培养8周后,行大体、组织学、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检测。对照组:利用实验组支架单纯接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行体外培养。结果:实验组:体外培养8周后形成形态良好的软骨样组织复合体,组织学可见成熟软骨陷窝、异染基质、Ⅱ型胶原表达阳性。对照组:无软骨形成。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混合培养,可以在体外构建出特定形状、结构组织学良好的ePTFE软骨复合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不同比例将大鼠软骨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u,BMSCs)依次体外及体内混合培养,探讨二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最佳比例。方法分别取1个月及1d龄SD大鼠的BMSCs及关节软骨,原代软骨细胞与第2代BMSCs混合比例为全软骨细胞组、3:1、1:1、1:3、全BMSCs组,共五组。以终浓度4×10^7/mI.种于聚乳酸一聚羟基乙酸支架上,体外培养4周后,植入裸鼠皮下继续培养,8周后对标本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切片、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及检测氨基糖胺多糖的含量。结果软骨细胞与BMSCs混合比例3:1组较其他各组所构建出的组织工程软骨体积大,厚度厚,有光泽;组织染色见软骨细胞增殖较旺盛,被大量细胞外基质包围,分布均匀,并可见软骨陷窝;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见细胞内和细胞外基质发出的红色荧光较明亮;3:1组的组织块氨基糖胺多糖含量(470.38±29.78)μg高于其他各组(P〈O.05)。结论软骨细胞与BMSCs混合培养有助于节省软骨细胞,二者混合浓度比例以3:1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己酸酯(PHB-PHH)共聚物为细胞外支架、以残耳软骨作为种子细胞形成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能性。方法取先天性小耳畸形8例患者的残耳软骨,以胶原酶消化后种植于PHBPHH支架,体外培养1周后种植于8只裸鼠一侧背部皮下为实验组,另一侧只植入支架材料作为对照组。于4周、8周后取出标本,做大体观察及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检查。结果4周时实验组镜下显示有新生软骨形成,但仍有部分支架材料残留;8周时实验组标本大体观察及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检查新生软骨与人耳软骨相似,支架材料已完全吸收。对照组无软骨形成。结论以残耳软骨作为种子细胞,以PHB-PHH共聚物为细胞外支架可以形成组织工程软骨,新生软骨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与人耳软骨相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Wnt3a基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携带Wnt3a及阴性对照基因(Mock)的慢病毒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过表达Wnt3a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甲苯胺蓝染色及QPCR观察Wnt3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能力的影响;使用MTT法观察Wnt3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在0~72 h内,实验组MTT法检测吸光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BMSCs体外成软骨诱导后,实验组细胞团明显小于对照组,且甲苯胺蓝染色较浅;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成软骨指标Col2A1、Aggrecan和SOX9的m 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Wnt3a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但抑制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软骨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免疫磁珠分选的骨骺干细胞(PSCs)经诱导后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的性能,及其与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CS/nHA)支架材料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用显微手术器械剪取新生24 h内的清洁级SD大鼠股骨下端骺板两端的La Croix环处组织,应用免疫磁珠分选系统分离纯化PSCs,免疫荧光染色观察PSCs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的表达情况.体外培养并诱导PSCs向软骨细胞特性方向分化,免疫细胞化学、甲苯胺兰及番红O染色检测诱导后细胞Ⅱ型胶原及软骨基质的表达情况.以诱导后接种于CS/nHA支架培养的PSCs为实验组,以诱导后未接种支架的细胞为对照组.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黏附及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阿辛蓝法测定细胞合成的糖胺多糖(GAG)情况.对两组间不同培养时间的吸光度值及GAG进行比较.结果 免疫磁珠分选的PSCs体外培养增殖迅速,免疫荧光染色显示FGFR-3阳性表达.诱导后的PSCs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甲苯胺兰染色及番红O染色均旱阳性.细胞接种CS/nHA支架后1、4 d,实验组与对照组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7 d实验组与对照组吸光度值比较筹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6,P=0.024).培养14 d后培养液GAG含量为(89.66±6.52)μg/106个细胞,高于对照组[(78.62±4.63)μg/106个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4,P<0.05).结论 免疫磁珠分选的PSCs经诱导后可向软骨细胞功能方向分化,诱导后的PSCs与CS/nHA分层支架复合有望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体外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与蚕丝蛋白支架初步构建的组织工程脂肪移植到大鼠体内,观察其演变过程。方法:hUCMSCs与蚕丝蛋白支架复合培养10天后,进行成脂诱导;6周后将其移植到Wi st ar大鼠后肢肌肉内,同时,以同体积支架材料作为对照;分别于移植后4周和8周取材,行油红O染色、HE染色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hUCMSCs与蚕丝蛋白支架复合培养及成脂诱导6周后,见大量成脂样细胞生成,并与支架牢固粘附。移植4周,移植物体积略小,质稍硬,表面有透明薄膜形成,膜中分布新生血管网;油红O染色见支架内新生脂肪组织及细胞呈橙红色;HE染色显示支架网眼内有新生脂肪组织,并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扫描电镜见支架网眼内有球形、表面光滑的脂肪细胞。移植8周,移植物体积进一步缩小,质变软,表面薄膜内血管网丰富;油红O染色见支架中着橙红色组织较前明显增多,部分呈片状融合;HE染色显示新生脂肪明显增多,仍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扫描电镜显示脂肪细胞较前增生明显。对照组同样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未见新生脂肪组织生成,支架材料8周时较4周时降解更加明显。结论:随着时间推移,蚕丝蛋白支架网眼内脂肪细胞逐渐增多,支架材料在体内呈现逐步降解趋势,说明体内环境有利于组织工程化脂肪的进一步形成。同时,也提示支架材料在组织相容性方面尚存不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聚左旋丙交酯[Poly(l-lactic acid),PLLA]纳米纤维支架与大鼠脊髓组织的相容性。方法以PLLA为原料,采用液-液相分离技术构建纳米纤维支架(Nanofibrous scaffolds)。在体外构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PLLA纳米纤维支架复合体;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损伤对照组和MSCs移植组。暴露大鼠胸10脊髓段做半横断损伤,其中在损伤对照组脊髓损伤处移植PLLA纳米纤维支架,在MSCs移植组脊髓损伤处移植MSCs-PLLA纳米纤维支架复合体。术后两组动物观察60d。HE染色观察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炎症细胞及MSCs的存活情况。结果体外成功构建MSCs-PLLA纳米纤维支架复合体。扫描电镜显示,PLLA纳米纤维支架由相互贯穿的微孔组成。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均可见MSCs能够很好地黏附在支架上,分布较均匀。移植术后60d,HE染色显示,PLLA纳米纤维支架与脊髓组织融合较好,无明显空洞和瘢痕。CD68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在移植物与宿主脊髓交界处有少量阳性细胞,表明有轻微炎症反应。GFP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移植在脊髓损伤处的PLLA纳米纤维支架内有大量阳性M...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自体脂肪干细胞修复猪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从猪背部脂肪组织中获取脂肪干细胞,经过体外培养扩增,以50×106/ml的浓度将脂肪干细胞接种于PLGA(polylacticacid/polyglycolicacid,PLA/PGA,PLGA)中,细胞材料复合物在体外成软骨诱导2周.于猪膝关节软骨非负重区形成2个直径8mm的环形、全层软骨缺损,实验组回植经诱导后的细胞材料复合物,对照组放置单纯支架材料.术后12周取材,缺损修复区行大体观察、组织学HE及藏红花染色、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术后12周实验组缺损区大部分被修复,缺损被软骨组织填充,修复区表面光滑.组织学染色显示有典型的透明软骨样结构.藏红花染色发现修复组织表达丰富的聚合蛋白多糖.对照组则未能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缺损区面积增大,表面覆盖薄层纤维组织.结论 猪自体脂肪干细胞可以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修复猪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医用多孔高密度聚乙烯(high-density polyethylene,HDPE,商品名为Medpor)为内支撑,外裹聚羟基乙酸(polyglycolic acid,PGA)的支架,接种软骨细胞后,于裸鼠体内构建组织工程睾丸假体的可行性及特点。方法取新生雌性长枫杂交仔猪1只,取四肢大关节表面软骨,制备密度为5×107/ml的软骨细胞悬液。将其接种于长短半径分别为6mm和4mm的Medpor,外裹2mm PGA的支架,体外培养2周。取4周龄BALB/C裸鼠10只,随机分为两组(n=5)。实验组:采用制备的细胞-支架复合物植入裸鼠背部皮下;对照组:采用Medpor-PGA复合支架植入裸鼠皮下。8周后处死裸鼠取材,行大体观察、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大体观察:实验组标本形状与体积未发生变化,色泽及弹性与正常软骨相似,软骨与Medpor接合紧密;对照组无软骨形成,外包裹纤维样组织。实验组:HE染色见软骨内存在大量成熟的软骨陷窝,无血管长入,部分PGA尚未降解完全;甲苯胺蓝染色示细胞外基质具有异染特性;藏红花染色示基质中大量蛋白聚糖沉积;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强阳性表达。对照组:Medpor被大量富含血管的纤维组织包裹。结论利用Medpor与PGA复合的支架,接种软骨细胞后,可于体内构建出具有预构睾丸形态且组织学良好的Medpor-软骨复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