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渗透树脂对正畸后牙齿白垩斑的疗效,以及对牙齿表面的粗糙程度和牙齿颜色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笔者医院口腔科就诊的牙齿正畸后出现白垩斑的80例患者,每位患者选取1颗因正畸治疗而需要拔掉的牙齿作为研究对象,共计80颗患牙。将80颗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颗。将所有患牙行人工脱矿制造病损面,以模拟正畸后牙齿所发生的白垩斑。实验组采取ICON渗透树脂治疗,对照组采用多乐氟治疗。所有患者治疗1个月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牙齿治疗前后的病损面积、有效率、牙面粗糙程度,国际照明委员会(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d'Eclairage, CIE) L*a*b*值以及牙齿的白垩斑评分。结果:经过1个月治疗,实验组患牙的病损面积比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而且实验组的病损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牙的治疗有效率为8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牙的牙面粗糙程度(1.8±0.5)μm,而对照组患牙(2.0±0.5)μm,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牙的L*a*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2.0±3.4、78.8±4.1,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牙的白垩斑计算机评分与专业医师评分分别为44.9±1.4、45.3±1.8,而对照组患牙的评分为39.4±4.1、40.0±2.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渗透树脂对于正畸后牙齿白垩斑的治疗有效,可以减少病损面积,同时渗透树脂治疗白垩斑后牙面粗糙程度疗效较高,可有效改善白垩斑病损的美观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渗透树脂对正畸后牙齿白垩斑及牙面微硬度、颜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笔者医院就诊的牙齿正畸患者64例,每人取1颗因正畸治疗需拔掉的牙齿为研究对象,共64颗。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颗。将所有牙齿人工制造脱矿病损面模拟正畸后牙齿发生白垩斑,给予观察组ICON渗透树脂治疗,对照组采用多乐氟进行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牙齿治疗前后的病损面积比、治疗有效率、患牙表面显微硬度(surface microhardness,SMH)、L*值及患牙白垩斑评分。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病损面积比低于对照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79±9.62)%vs(14.65±10.28)%,(85.77±18.76)%vs(58.56±21.48)%](P0.05);观察组患牙表面显微硬度及L*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98.44±31.42)vs(130.28±22.47),(82.04±3.37)vs(78.79±4.06)](P0.05);观察组计算机软件评分及专业医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44.89±1.42)分vs(39.57±1.76)分,(45.36±1.78)分vs(40.04±2.06)分](P0.05)。结论:正畸后牙齿白垩斑采用ICON渗透树脂治疗,可有效减少病损面积,提高牙釉质表面的显微硬度,同时还可改善正畸后白垩斑病损的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禹锟  孙越  郭婧玉  赵丹 《中国美容医学》2014,23(18):1561-1563
目的:对比渗透性树脂与氟漆治疗正畸后白垩斑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牙齿正畸后白垩斑患者总共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患者。一组采用氟漆治疗,作为对照组;一组采用渗透性树脂治疗,作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的正面口内照片进行对比分别进行专业软件与非专业人士主观观察的白垩斑改善程度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牙齿白垩斑情况均有明显改善(P0.05),渗透性树脂治疗比氟漆治疗的白垩斑改善程度评估分数高(P0.05)。结论:渗透性树脂治疗正畸后白垩斑比氟漆治疗有着更加显著的效果,在未来的相关治疗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玻璃离子水门汀垫底流动树脂修复牙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6年7月-2018年2月治疗的90例(患牙264颗)牙楔状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30例,患牙85颗),B组(30例,患牙88颗)及C组(30例,患牙89颗)。A组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B组采用流动树脂修复,C组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垫底流动树脂修复,1年后评价临床效果,比较各组患者有效率,修复前后牙龈、牙齿功能状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修复1年后,C组有效率高于A组及B组(P0.05),A组和B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修复后,牙龈状态A级率及牙龈敏感A级率均提高(P0.05),C组牙龈状态A级率及牙龈敏感A级率均高于A组和B组(P0.05);修复后,三组咀嚼功能满意度评分、外观功能满意度评分均改善(P0.05),C组及B组外观满意度评分优于A组(P0.05),三组咀嚼功能满意度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C组低于B组及A组(P0.05)。结论:玻璃离子水门汀垫底流动树脂修复楔状缺损能更好地改善牙齿和牙龈敏感状态,同时具有更好的外观效果,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氟保护漆预防正畸治疗中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氟保护漆在正畸治疗中对釉质脱矿的抑制效果.方法:研究分两组,实验组在粘结托槽时,酸蚀后均匀地涂一薄层氟保护漆,30s后用粘合树脂粘结托槽.对照组粘结托槽时未做其他处理.矫治6个月后,观察两组釉质脱矿情况.结果:实验组的釉质脱矿率明显比对照组低.结论:氟保护漆对正畸治疗中的釉质脱矿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正畸托槽粘结剂的种类以及喷砂、漂白对牙面粗糙程度和颜色的影响,以期为牙面美容修复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8月在笔者科室因正畸治疗需求而拔除的前磨牙50颗,并将其分成A组(化学固化树脂粘结剂组)17颗、B组(光固化树脂粘结剂组)17颗、C组(空白对照组)16颗,依次进行托槽拆除去粘结、染色、去色处理后,比较三组粗糙程度及颜色参数值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不同去色处理后的效果。结果:三组托槽去粘结后的表面粗糙程度结果:A组B组C组;染色处理后,三组L*值均明显减小(P0.05),a~*、b~*值均明显增大(P0.05),且A组变化程度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喷砂、漂白后三组的粗糙程度结果:B组A组C组;三组着色牙不同去色处理后的牙面粗糙程度比较:喷砂漂白空白对照;去色处理后,三组L~*值均明显升高(P0.05),a~*、b~*值均明显降低(P0.05),且经漂白处理后各值的变化程度明显高于喷砂处理(P0.05)。结论:正畸托槽粘结材料可选用化学固化树脂粘结剂,对牙面的美容修复可采用漂白处理,同时辅以抛光技术,以巩固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Nd:YAG激光联合美白胶治疗氟斑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2月在笔者医院行氟斑牙治疗的70例患者,经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5,90颗患牙)和观察组(n=35,89颗患牙)。对照组:采用Nd:YAG激光治疗;观察组:采用Nd:YAG激光联合美白胶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美白色阶及治疗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周、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牙体敏感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82.8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轻度、中度及重度氟斑牙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三种程度氟斑牙色阶等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结束后即刻、1周及3个月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牙体敏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d:YAG激光联合美白胶治疗氟斑牙具有更佳的临床及美学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氟斑牙患者应用不同黏结剂对托槽脱落率的影响,探讨有效的正畸治疗措施。方法 18例氟斑牙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京津釉质黏结剂,B组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黏结剂,C组将氟斑牙表面釉质少量磨除直接贴面黏结,观察各组治疗1个月后的托槽脱落率及不同临床因素的作用。结果 C组氟斑牙患者将氟斑牙表面釉质少量磨除直接贴面黏结的托槽率最低,明显低于A组和B组托槽脱落率,且B组的托槽脱落率明显低于A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托槽脱落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儿童和青少年的托槽脱落率明显高于成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但各组不同牙位间托槽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槽的黏结是口腔正畸治疗中的重要步骤,将氟斑牙表面釉质少量磨除直接贴面黏结的托槽率效果好,但具有一定的适应证,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黏结剂,以降低托槽的脱落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渗透树脂对釉质白垩斑的治疗效果及对其表面颜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10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正畸治疗且出现脱矿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涂氟治疗,观察组给予渗透树脂处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粗糙度、色差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049,P=0.014);两组患者治疗前粗糙度无差别,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粗糙度和灰度值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939,P=0.026);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无差别,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结论:渗透树脂对釉质白垩斑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粗糙度和颜色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整层充填流动树脂与纳米流动树脂对楔状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4月笔者单位口腔科收治的55例(共165颗患牙)楔状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分为A组(n=28,84颗牙)与B组(n=27,81颗牙),A组及B组患者分别采用SureFil SDR整层充填流动树脂与Filtek Z350纳米流动树脂修复楔状缺损进行填充固化。采用Ryge及USPHS评价标准,比较填充修复后1周、1个月、1年、3年两组患者的患牙敏感发生率及填充体脱落率。结果:修复后1周及1个月,A组的患牙敏感率分别为26.19%、13.10%,填充体脱落率分别为1.19%、2.38%;B组的患牙敏感率分别为59.26%、44.44%,填充体脱落率分别为1.23%、2.47%,A组的患牙敏感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的填充体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1年、3年,A组的患牙敏感率分别为5.95%、1.19%,填充体脱落率分别为4.76%、5.95%,B组的患牙敏感率分别为8.64%、3.70%,填充体脱落率分别为19.75%、23.46%,A组的填充体脱落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的患牙敏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层充填流动树脂修复楔状缺损在充填体固位力及预防患牙敏感方面均有优势,尤其在增强充填体固位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光固化流体树脂正畸托槽粘接剂对牙齿颜色、粗糙程度及抗剪切强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18年11月于笔者医院口腔科因正畸需要拔除的上颌第一前磨牙62颗。随机分为三组,A组21颗、B组23颗、C组18颗。A组采用化学固化树脂正畸托槽粘接剂,B组采用光固化流体树脂正畸托槽粘接剂,C组为空白对照,均进行染色操作。比较三组颜色参数值、表面粗糙程度。同时比较A、B组抗剪切强度及粘接剂残留。结果:染色后,三组明度值均显著降低(P0.05),红绿色值和蓝黄色值均显著升高(P0.05),A组明度值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红绿色值和蓝黄色值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A组去粘接后的牙釉质表面较为粗糙,有大面积凹陷和明显划痕;B组去粘接后的牙釉质表面较为平坦,未见明显凹陷,仅见少量划痕;C组正常牙釉质表面较为光滑,未见凹陷及划痕。A组抗剪切强度为(9.85±2.36)MPa,显著小于B组抗剪切强度的(12.76±2.55)MPa(P0.05)。A组粘接剂残留指数评估结果为2.57±0.62,B组粘接剂残留指数评估结果为3.02±0.9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较化学固化树脂正畸托槽粘接剂,光固化流体树脂正畸托槽粘接剂处理的牙齿变色程度更低,抗剪切强度更高,也更光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研究渗透树脂与氟漆治疗正畸后前牙白垩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7年7月-2020年7月正畸治疗结束后伴有前牙白垩斑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n=47,渗透树脂治疗)与对照组(n=43,氟漆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病损面积、牙面颜色稳定性、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方丝弓正畸法与钢丝-釉质粘接剂法两种固住方法在前牙外伤性松动治疗中的疗效,寻找一种较为美观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就诊于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专科的因外伤致首牙松动的83例患者,114颗牙,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方丝弓正畸法进行固定,B组采用钢丝一釉质粘接剂法进行固定,术后分别观察2个月,并比较其疗效.结果:术后2个月,A组成功率明王高于B组,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方丝弓正畸法是一种较好的、有效的松动牙或脱位牙的固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树脂加强型玻璃纤维桩和钴铬合金铸造桩修复治疗前牙牙体缺损的整体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前牙牙体缺损且需进行桩核修复治疗的患者共76例(86颗患牙),根据数字表法将76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其中A组38例(43颗患牙)行树脂加强型玻璃纤维桩修复治疗B组38例(43颗患牙)行钴铬合金铸造桩修复治疗。结果修复治疗后1年,A组患者牙周袋深度(2.13±0.43)mm与B组患者牙周袋深度(2.15±0.61)mm无显著差异(t=0.7158,P0.05);修复后1年两组患者的疗效评估比较,A组成功者37例,失败者1例,成功率为97.37%,B组成功者33例,失败者5例,成功率为86.84%,两组修复后1年成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419,P0.05);A组患者修复治疗1年后的颜色匹配以及边缘适合比率均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牙前牙体缺损,应用树脂加强型玻璃纤维桩修复治疗后,患者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两种正畸托槽粘接剂粘接强度及粘接剂残留量的差异。方法:收集40颗正畸需要拔除的上颌第一前磨牙,随机均分为2组,A组:光固化树脂粘接剂组;B组:光固化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组。用万能试验机检测各组托槽脱离牙面时的抗剪切强度(SBS),并在显微镜下观察釉质表面粘接剂残留指数(ARI)及破坏情况。结果:A组的抗剪切强度为(12.30±2.55)MPa显著高于B组的(9.13±1.18)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9,P=0.000)。A组粘接剂残留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去托槽时两种粘接剂均不会造成釉质表面的破坏,光固化树脂粘接剂的粘接强度比光固化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高,但去除托槽后光固化树脂粘接剂残留在釉质表面的量更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感染性畸形中央尖应用3种不同糊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161颗)感染性畸形中央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以接受氢氧化钙糊剂治疗者为A组(54颗患牙),以接受抗生素糊剂治疗者为B组(55颗患牙),以接受Vitapex糊剂治疗者为C组(52颗患牙)。对比3组感染治疗情况及感染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红肿消退、咀嚼功能正常及牙周病变消失时间B组为(4.22±1.15)天、(7.11±1.62)天及(8.12±2.17)天,C组为(4.16±1.11)天、(6.92±1.06)天及(8.15±2.11)天,均低于A组的为(7.25±2.16)天、(9.26±2.71)天及(10.16±3.25)天(P0.05),而B组与C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B组及C组感染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00%及94.00%明显优于A组的64.00%(P0.05),B组与C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1年随访显示,B组及C组龋齿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抗生素糊剂及Vitapex糊剂均可显著提高感染性畸形中央尖患牙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可降低患者龋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方法处理牙面对隐形矫治器附件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2年3月-5月新 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的21例错颌畸形患者因正畸减数拔除的前磨牙共84颗,将其随机分为A 组、B组、C组、D组,各21颗。A组不作牙面处理为对照组,B组采用抛光杯处理牙面,C组采用矽离子处理 牙面,D组采用喷砂粉处理牙面。对处理后的牙面均进行酸蚀,每组随机选择1颗样本于扫描电镜下观察牙 面情况。将每组剩余样本再平分为1组、2组,各10颗,1组使用3 M Z350XT固体树脂制作附件粘接,2组使用 3 M Z350XT流动树脂制作附件粘接,测试各组剪切力强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各组牙面处理后牙釉质结构存 在差异,其中A组酸蚀后的牙釉质表面粗糙,鱼鳞状釉质结构基本完整;B组酸蚀后的牙釉质表面粗糙程度 较A组增加,釉柱间釉质不规则结构增加;C组酸蚀后牙釉质表面呈现明显的筛孔状结构,釉柱间质溶解, 孔隙增大;D组釉质酸蚀后,表面较粗糙,釉质结构分布不均匀。B1、C1、D1组剪切强度均高于对照A1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2、C2、D2组剪切强度均高于对照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用三种方式处理牙面均可增加树脂附件在牙面的粘接强度;在使用固体树脂粘接附件时,矽离子处理 牙面为增加粘接强度的最优选择;在使用流动树脂粘接附件时,选择喷砂处理的粘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K(O)R深度漂白系统对困难漂白牙的疗效、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随机抽选14例重度着色及困难漂白牙患者322颗牙,将其分为3组.A组:一般重度着色牙组(117颗);B组:氟斑牙组(69颗);C组:四环素牙组(136颗),进行KOR产品深度漂白系统治疗,并分别于漂白前,漂白结束以及漂白结束后1、3、6个月对照比色,重复记录漂白脱色改变情况,同时记录漂白过程中牙齿牙龈过敏表现.结果:K(O)R深度漂白对A组和B组有明显漂白效果,显效率分别为93.2%和88.4%;K(O)R深度漂白对C1组亦有较明显漂白效果,其显效率为68.2%,有效率100%,但A组和B组漂白效果显著优于C1组(P<0.01),而K(O)R深度漂白对C2组患牙漂白效果不明显.经过6个月观察各组漂白脱色效果均稳定.结论:KOR深度漂白系统对治疗非四环素类重度着色牙有明显疗效且疗效安全稳定.对治疗四环素牙特别是重度四环素牙还需更长时间的对照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KR深度漂白系统对困难漂白牙的疗效、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随机抽选14例重度着色及困难漂白牙患者322颗牙,将其分为3组。A组:一般重度着色牙组(117颗);B组:氟斑牙组(69颗);C组:四环素牙组(136颗),进行KR产品深度漂白系统治疗,并分别于漂白前,漂白结束以及漂白结束后1、3、6个月对照比色,重复记录漂白脱色改变情况,同时记录漂白过程中牙齿牙龈过敏表现。结果:KR深度漂白对A组和B组有明显漂白效果,显效率分别为93.2%和88.4%;KR深度漂白对C1组亦有较明显漂白效果,其显效率为68.2%,有效率100%,但A组和B组漂白效果显著优于C1组(P<0.01),而KR深度漂白对C2组患牙漂白效果不明显。经过6个月观察各组漂白脱色效果均稳定。结论:KR深度漂白系统对治疗非四环素类重度着色牙有明显疗效且疗效安全稳定。对治疗四环素牙特别是重度四环素牙还需更长时间的对照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渗透树脂与微研磨技术用于修复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20年7月笔者医院就诊的60例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微研磨技术治疗,治疗组给予渗透树脂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修复后患牙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病损面积比和治疗后有效率,治疗前后软件评分、主观评分、表面显微硬度(SMH)值和L*值,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优良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两组患牙病损面积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病损面积比低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软件评分和主观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软件评分和主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MH高于治疗前,L*值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SMH高于对照组,L*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治疗白斑样病损,相比微研磨技术,渗透树脂治疗美学效果更好,可以减少病损面积,改善牙釉质颜色和硬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