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房再造手术同期行对侧乳房对称性整形手术的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12月,对6例乳腺癌术前患者及5例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切除术后患者,在乳房再造术中(即刻及延期)同期行对侧乳房对称性整形手术。患者年龄36~55岁,平均45岁。乳腺癌术前患者病程7 d~6个月,中位时间2个月;肿瘤分期:T_(is)N_0M_0 2例,T_1N_0M_0 3例,T_2N_0M_0 1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于术后2~25年,平均8年入院。11例患者均采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切除术,乳房再造术应用假体乳房再造术7例,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4例;对侧乳房对称性整形手术中6例采用假体植入隆乳术,5例采用乳房缩小术。结果术后1例出现乳房切口边缘局部愈合不良,给予换药治疗,脱痂后伤口延期愈合;其余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伤口感染,假体感染、移位、外露、包膜挛缩等并发症。术后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患者自身及整形外科专科医师对双侧乳房对称和美观的评价,优9例,良2例,优良率100%。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出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根据患侧乳房再造的方式及乳房外形,乳房再造术同期行对侧乳房对称性整形手术,避免了二次手术,能够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告一种健侧乳房对称成形术,以解决乳腺癌术后即刻假体重建时双侧乳房不对称的问题。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11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34~64岁,平均49.6岁。左侧5例,右侧6例。病理诊断:浸润性癌3例,导管原位癌8例。肿瘤直径0.2~4.1 cm,平均2.5 cm。病程1~15个月,平均6个月。乳房下垂程度根据Regnault分度标准:轻度7例,中度4例。术中患侧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房切除、假体植入重建乳房后,健侧乳房行折叠上提乳头乳晕成形术。结果手术时间144~188 min,平均158 min;住院时间6~9 d,平均7.5 d。术后1例患侧切口愈合不良,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3个月专家组对乳房美学对称性评分为8~10分,平均8.9分;患者对双侧乳房对称性评分为8~10分,平均9.1分。结论乳腺癌术后即刻假体重建后,通过健侧乳房对称成形术可获得较满意的双侧乳房外观及对称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组织扩张后使用假体进行乳房再造过程中,可使两侧乳房对称的方法。方法 2006年6月至2014年6月,对48例患者行组织扩张后假体乳房再造,在再造过程中采用对称性处理,方法包括:1选择直径与健侧乳房基底直径相近的扩张器,对称位置埋置,下极位置低于对称下皱襞2~3 cm,超量注水扩张;2依据扩张器注水容积,模拟假体容量及健侧乳房的三维摄像数据选择大小、形态适合的假体;3采用包括患侧的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背阔肌肌瓣移植、乳头乳晕移位,健侧乳房缩小、假体置入增大、上提固定等对称性修整手术。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11.9个月。术后双侧乳房均达到基本对称,患者对再造效果满意。结论对乳房准确的测量,选择合适的扩张器,置入恰当的假体,结合两侧适当的修整,可以获得对称的再造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背阔肌肌皮瓣联合假体植入在乳腺癌术后二期乳房再造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9年至2013年,共8例乳腺癌术后年轻患者接受二期乳房再造手术。术前以排水法测定健侧乳房体积,根据患者健侧乳房形状、大小及背部组织情况,设计胸背部供区皮瓣,术中测量移植皮瓣的容积,然后根据健侧乳房和移植皮瓣的容积差,选择大小合适的乳房假体,将假体埋植于背阔肌-胸大肌后间隙,利用背阔肌肌皮瓣移植联合乳房硅胶假体进行二期乳房再造。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4年,再造乳房外形较佳,效果满意,供区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乳腺癌术后乳房缺失患者,健侧乳房较大,利用背阔肌肌皮瓣联合假体进行乳房再造,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双环法重建健侧乳房改善双侧乳房对称性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房修复重建外科18例行置入物乳房重建术的同时对侧乳房行双环法提升固定术,并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数据以及术后满意度,随访1~12个月。结果手术前后胸骨-乳头距离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假体一步法乳房重建的患者术后垂直维度、双乳对称性与术前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扩张器-假体两步法乳房重建的患者术后乳房对称性改善较好(P0.05)。结论采用双环法提升健侧乳房可改善双侧乳房对称性,使双侧乳房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房再造术中的假体选择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8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行乳腺癌切除术后单侧假体乳房再造的217例患者的相关资料,总结围手术期各环节针对最终假体型号选择的经验,包括利用三维体表成像技术对健侧乳房进行测量、乳癌术中记录切除组织体积、在扩张器/假体两阶段再造方法中记录双侧乳房体积相近时的注水体积量、术中利用假体试模完成假体置入前的形态和体积验证等。术后从乳房下皱襞位置、乳房突度以及乳房容量三方面评价再造乳房的美学效果。结果 本组中,行即刻乳房再造164例,延期再造53例;行术后即刻假体置入41例,行扩张器/假体两阶段再造176例。组织扩张中位周期为7.0(5.5,10.4)个月。应用解剖形假体189例,圆形假体28例,假体体积中位数为225(200,270) mL。术后随访中位周期为7.0(5.0,12.0)个月。再造乳房美学评价为“优”者占75.1%(163/217),绝大部分患者假体包膜挛缩分级为Ⅰ级或Ⅱ级(168/217,77.4%)。结论 围手术期各环节均能够为最终假体型号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正确选择假体可使再造乳房达到和健侧乳房较为对称的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如何将乳房美学运用于乳腺癌术后一期假体置入乳房再造,以便获得良好的外观效果。方法:实施一期假体置入乳房再造时,注重把修复再造和美学塑形结合起来,手术要点:向下游离胸大肌止点及部分腹直肌前鞘深面,以便形成与健侧基本对称的乳房下皱襞;外侧游离前锯肌,形成前锯肌瓣,并与胸大肌外缘缝合,使乳房假体置于完整的肌后腔隙,既可有效避免假体移位,又可突显乳房外侧弧度美。结果:21例乳腺癌患者应用此方法行一期假体置入乳房再造,优14例,良6例,一般1例。优良率为95.2%。结论:实施一期假体置入乳房再造时,只有将修复再造和美学塑形结合起来,才能再造出具有良好外形和质感的乳房,使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大肌筋膜在乳腺癌乳房切除后即刻乳房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2016年9月接受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皮下腺体切除与即刻乳房重建的1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胸大肌及其筋膜覆盖并包裹假体行乳房重建,即首先从自胸骨旁及锁骨下向外侧游离剥离胸大肌筋膜,然后在胸大小肌之间植入假体,最后用游离的胸大肌筋膜缝合胸大肌外侧缘,牢固包裹假体。结果:18例乳房重建手术均取得成功,经过12~40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未发现复发、转移,重建乳房对称性好、形态自然,未发现假体移位、挛缩,术后外观评价优良率100%。结论:对于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皮下腺体切除、利用胸大肌及其筋膜覆盖假体的即刻乳房重建方法简单易行,重建乳房美容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侧胸壁脂肪筋膜肌肉瓣即刻乳房成形的适应证、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对43例扁平或小乳房、IIIA期前的乳腺癌患者行保留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即刻应用侧胸壁脂肪筋膜肌肉瓣乳房成形或同时联合假体乳房重建,术后评价美容效果,观察并发症,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结果:43例患者均成功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7(1.3~2.2)h,平均住院时间17(13~24)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10~18)d。术后随访2~12个月,无乳头坏死,组织瓣感染2例;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总体满意度8.5分,乳房外观客观评价良好率86.0%(37/43)。结论:保留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应用侧胸壁脂肪筋膜肌肉瓣修复重塑乳房外形具有操作方便、手术快捷、技术可行的特点,特别适合于扁平小乳房、IIIA期前的乳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补片(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在乳腺癌一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乳腺癌一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乳房假体植入胸大肌后方间隙后是否使用ADM分为ADM组(43例)和非ADM组(25例),比较2组乳房假体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总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乳房美容效果及患者生存质量。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总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中切除腺体体积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M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非ADM组,假体体积大于非ADM组,假体与切除腺体体积差值小于非ADM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外观方面ADM组患者的主观满意度及客观测量评分均优于非ADM组(P<0.05),尤其是在乳房对称性、手术瘢痕及乳头横向移位距离方面。术后生存质量方面ADM组患者在体像、性功能和性兴趣方面优于非ADM组(P<0.01)。结论 对于乳腺癌患者,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腺体切除后应用ADM辅助假体植入一期乳房重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放疗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一期扩张展器植入、期假体乳房再造的影响。 方法:对23例I、II期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一期植入扩张器,放疗结束后,二期取出扩张器,切除或松解包膜、植入假体重建乳房。 结果:23例放置扩张器并注水320~580 mL,其中2例破裂,1例再次更换;22例放疗结束,皮肤有不同程度的皮肤色素沉着、红肿、损伤。6个月后,皮肤色泽、弹性逐渐恢复,13例有II级包膜挛缩,1例达到Ⅲ级包膜挛缩。放疗结束10个月后均更换为解剖型乳房假体;其中7例行健侧乳房上提缩小术,使两侧乳房对称。术后随访15~52个月, 中位平均随访时间为32 个月,全组无局部复发和转移。2例皮肤弹性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无包膜挛缩,患者从乳房外形、手感、对称性综合自我评价,优20例,良好2例,美容效果100%满意。 结论:放疗后近期可使乳房皮肤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包膜挛缩,皮肤损伤可逐步恢复。二期切除或松解挛缩包膜,更换解剖型假体,可明显消除放疗对假体乳房再造的并发症。一期植入扩展器、二期假体乳房再造是需要放疗的患者进行假体乳房再造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Ⅰ期行带蒂背阔肌皮瓣乳房重建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采用带蒂背阔肌皮瓣移植的方法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Ⅰ期乳房再造12例,其中11例术中联合应用乳房假体行乳房重建.结果 全部患者的肌皮瓣均成活,除1例患者因术后包扎过紧而引起假体位置上移需调整外,其他患者术后无积液、感染、坏死等并发症,再造乳房外形美观.结论 乳腺癌术后Ⅰ期利用带蒂背阔肌皮瓣行乳房重建术,效果肯定,对于组织需求少的患者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总结采用整形美容技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1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术前分期为I~II期的乳腺癌患者,分别应用腹直肌肌皮瓣(TRAM)、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TRAM与DIEP联合皮瓣、背阔肌肌皮瓣(LDF)加或不加假体、硅凝胶乳房假体、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方法对其中74例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进行乳房整形手术,总结该74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术后美容效果及远期预后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布35~68岁,平均(48.2±6.5)岁,中位年龄46岁。12例患者仅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74例应用乳房整形技术的患者中,采用腹直肌肌皮瓣(TRAM)进行乳房再造26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乳房再造术6例,TRAM与DIEP联合皮瓣行乳房再造术8例,背阔肌肌皮瓣(LDF)加或不加假体进行乳房再造20例,硅凝胶乳房假体进行乳房再造8例,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进行乳房再造6例。不同整形技术对乳腺癌术后的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影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采用整形技术及单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未发现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0~16个月,未发现局部和区域肿瘤复发,无伤口、皮肤坏死和感染,未发现死亡病例,继续随访观察。结论:I、II期乳腺癌患者在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乳房整形技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进行乳房美容的效果最好,乳房整形术术后并发症较传统单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发生率无明显变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重建的手术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处理方法。方法26例乳腺癌女姓患者实施了改良根治术+即刻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术后跟踪按摩并进行必要的辅助治疗。结果术后患者的乳腺癌得到根治,同时乳房达到形体美容的功效,大大减少了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结论乳腺癌术后即刻假体植入乳房再造术易被广大医生及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行保留乳头的改良根治、即期硅胶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的可行性.方法:利用早期乳腺癌极少侵犯乳头、乳晕及皮肤的特点,切除病灶及其上方部分皮肤后行皮下乳房切除+腋淋巴结清扫术,并与硅胶假体植入术有机结合,达到一期重建乳房的目的.结果:对1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上述术式重建乳房后客观评价效果优良和尚好者达94.4%,主观评价效果优良和尚好者达100%,术后随访12~36个月,所有病例均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保留乳头的非定型式乳腺癌根治与即期硅胶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是治疗Ⅰ期及部分Ⅱ期乳腺癌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假体联合生物膜修复重建乳腺癌根治术后乳房形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笔者医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后修复重建的17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术后一期强生假体置入及生物膜覆盖修复重建,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17例患者术后乳房形态良好,16例表示满意,满意度为94.12%;仅有1例(5.88%)患者出现血肿,经对应处理后血肿消失;随访1年,无乳腺癌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给予假体联合生物膜修复重建,能够改善乳房形态,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ing,ABVS)测量技术测量全乳及乳房假体体积的方法,及其在乳房整形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将入选的30例病案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依据传统经验与简易测量手段进行乳房重建术前的设计工作;B组根据ABVS得到DICOM5.0的原始数据,导入mimics 10.01以及Magic RP软件进行两侧乳房体积差和假体体积的选择。手术后,定期进行回访与术后满意度及乳房相关径线的测量。最终将AB两组的术后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B组在乳房对称性方面患者的满意率要高于A组,其余的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方法可以准确测量双侧乳房体积差,提供较为准确的乳房整形术前信息,在测量乳房和乳房假体体积方面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不同乳房假体材料的磁共振成像检查,探讨MRI检查对不同材料乳房假体植入后效果的评价。方法:选取硅凝胶假体、盐水假体、自体脂肪假体填充植入者各5例10只乳房,然后进行MRI检查,总结不同假体材料患者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差异。结果:正常硅凝胶假体T1WI为均质等信号,T2WI为均质高信号,STIR为高信号。其中1只乳房假体出现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STIR高信号,发现此为漏出硅凝胶颗粒循内侧胸壁扩散所致。自体脂肪植入假体的MRI表现与人体正常脂肪信号基本一致,其中1只乳房假体出现脂肪纤维包块形成及脂肪液化、1只乳房假体出现脂液平面,说明脂肪纤维包块转化为脂肪液化。盐水填充假体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其包膜表现为周围菲薄的低信号,MRI能清晰显示生理盐水填充范围及所在层次,并能准确找到乳房皮下或腋下有无游离注射物等。结论:MRI能直观显示乳房假体植入后的形态、部位、分布范围,并清晰显示周围乳房腺体及软组织情况,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因此,MRI是评价乳房假体植入术后情况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即刻胸大肌包裹假体植入乳房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对28例0、I、II期乳腺癌行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于胸大肌后方植入硅胶假体重建乳房,并根据冰冻切片结果决定是否保留NAC.结果 28例早期乳腺癌均保留了NAC,术后随访2~18个月(中位随访期:15个月),外观良好,双侧乳房对称,优良率达96.5%;均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 保留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用硅胶假体行即刻乳房重建,能达到满意的乳房美容效果,是治疗早期乳腺癌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67例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根治术单囊假体植入即刻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总结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根治术后即时应用单囊假体植入再造乳房的经验。探讨手术适应证、方法和效果的改进。方法67例患者先行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根治术,然后同时植入单囊假体再造乳房。结果所有患者随访48个月。2例出现轻微并发症即1例皮瓣局部坏死,1例保留乳头乳晕部分坏死。优良率达97%。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单囊假体植入适用于健侧乳房较小的患者,手术操作简单,假体植入近期效果好,可基本满足患者日常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