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远达性外伤性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表现特点,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8例(10眼)由外伤所引起的本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资料,观察视力预后与眼底、FFA表现的关系.结果 治疗后7眼的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眼永久性视力损伤,其原因是视网膜病变位于黄斑中心凹或视神经萎缩.结论 远达性外伤性视网膜病变的视力预后与视网膜脉络膜损伤的部位和程度相关,黄斑损害和视神经萎缩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1971年Amalric氏首次报告后睫状动脉阻塞引起三角形视网膜脉络膜萎缩。以后,有些学者称为“外伤性扇形脉络膜萎缩”,外伤性三角综合征、外伤性三角综合征候群、后睫状动脉闭塞扇形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我科治疗1例如下。谭××男26岁工人。1981年10月  相似文献   

3.
静脉旁色素性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是一种少见的眼底病,其特征是双眼对称性沿视网膜静脉分布的色素沉着及视网膜脉络膜局限性萎缩。本病由Brown(1937)首先报道,称为放射状视网膜脉络膜炎,尔后又以不同名称相继有报道,包括先天性视网膜色素沉着;条纹状脉络膜视网膜炎;视网膜黑变病;静脉旁色素性脉络膜萎缩;假性色素性视网膜炎;静脉旁色素性视网膜脉络膜变性;以及静脉旁色素性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据笔者所知国外文献迄今共报告48例,其中一例为我国纪秀香(1948)报道于美国眼科杂志,除此之外,国内于1985年眼底病杂志上综合报道7例,为进一步加深了解这一少见病,本文特收集55例,就其病因、发病机理、症状、检查以及诊断、鉴别诊断等方面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对31例慢性铊中毒眼部损害患者治疗、观察7年,证实其病变主要集中于视网膜及视神经,是视力障碍主要原因。 依临床表现、治疗效果、随访观察结果可分为三组:1、视网膜炎、球后视神经炎:2单纯性视神经萎缩;3 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 一旦发生视神经萎缩则是不可逆的。其发生率与反复中毒有显著关系。强调应早期综合治疗与脱离接触毒物。  相似文献   

5.
静脉旁色素沉着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pigmented paravenous chorioretinal atrophy PPCA)是以静脉旁脉络膜视网膜萎缩,色素沉着及视盘周围青灰色脉络膜视网膜萎缩为特征的少见眼底病,而合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下简称中浆)者更为少见。1988年曹文桂等报告1例合并中浆病者,笔者遇1例,报告如下。病例报告张贺×,男,37岁,主诉因左眼视物模糊2周,于1992年5月10日来我院就诊。既往无眼病史,无眼病家族史。全身检查无阳性发现。眼部检查:视力右眼1.2,左  相似文献   

6.
严重的眼球挫伤导致严重的视功能障碍,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观察,有利于了解损伤程度及制订治疗方案和予设估计。我们自1987年至1989年共做FFA657例其中眼球挫伤6例(占0.9%),计视网膜震荡1例,脉络膜出血2例,视网膜脉络膜萎缩2例,脉络膜裂伤1例。由于黄斑裂孔一般毋需作FFA,故缺乏这方面的资料。严重的眼挫伤可见视网膜出血、水肿,脉络膜破裂、萎缩等表现。FFA可见相应变化。视网膜震荡伤导致水肿,这是眼球挫伤的基本病理改变,早期F、F、A大都无特殊变化,晚期色素上皮萎缩,透见荧光。视网膜脉络膜各层次的出血可见相应层次的荧光庶蔽,脉络膜出血呈相应的暗区,形如烧饼状。如出血在视盘旁则象猫耳朵状无荧光区。脉络膜破裂视不同深度,FFA表现有新差异。破裂在色素上皮层,早期可见脉络膜毛细血管背景荧光;破裂在玻璃膜及  相似文献   

7.
回旋形脉络膜视网膜萎缩(GCR),Fuchs(1896年)曾首次报告,系属于脉络膜视网膜营养障碍的原发性脉络膜萎缩型。最主要的症状为进行性夜盲及视野异常。眼底镜检查可见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病变呈回旋形。近来有体液成分异常的学说。Simell与Takki(1973)发现GCR患者的血液中乌氨酸水平增高,是由于与氨基酸代谢有关的乌氨酸转氨酶缺乏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物质不正常。 GCR是由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罕见疾病。作者报告一例男性17岁,幼年时即夜盲,视力不好,最近视野缩小。患者双亲有血缘关系,其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眼部严重蜂蜇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分析了3例眼部蜂蜇伤的眼前段和眼底改变及预后。结果蜂蜇伤后角膜混浊、角膜上皮脱落、前房积血、晶状体混浊、视网膜血管变细及视网膜水肿,晚期出现视网膜血管闭塞及视神经萎缩。经治疗视功能未能恢复。结论严重蜂蜇伤可造成视网膜血管闭塞,视神经萎缩,预后很差。  相似文献   

9.
桐泽型色素膜炎由浦山等(1971)首先报告和命名。其临床特点是:(1)单眼发病,(2)急性弥漫性色素膜炎,(3)视网膜中央动脉壁有多数浸润灶,(4)眼底周边部有大量渗出,(5)高度玻璃体混浊,(6)因周边部视网膜萎缩而致视网膜裂孔形成和视网膜脱离。作者报告2例,并与浦山等报告的6例6眼进行了比较。此2例均单眼发病。临床特点是:急性前部色素膜炎伴有一过性眼压升高,继而进展为急性弥漫性色素膜炎,后极部视网膜血管壁出现淡黄色浸润,玻璃体明显混浊,眼底周边部有大量渗出物,视网膜萎缩,多处裂孔形成,第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眼部黄蜂严重蜇伤的改变及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例眼部黄蜂蜇伤的眼前段和眼底改变及其预后。结果 黄蜂蜇伤后角膜浑浊、角膜上皮脱落、前房积血、视网膜血管变细及视网膜水肿,晚期出现视神经萎缩及视网膜血管闭塞。经治疗视功能未能恢复。结论 严重黄蜂蜇伤可造成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血管闭塞,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融合性光凝疗法在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激光门诊进行治疗的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患者共34例(36只眼),年龄25~75岁,平均(53.7±10. 5)岁。所有病例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进行常规弥漫性全视网膜或区域性视网膜光凝治疗,≥1PD的视网膜新生血管上加用融合性光凝:光斑与光斑相连覆盖于整个视网膜新生血管表面,整个光凝范围可超过新生血管边缘少许。结果34例失访3例,其余病例于激光后4~8周复查FFA发现视网膜新生血管均较激光前明显萎缩。其中28例视网膜新生血管影像完全消失,至造影末期未见荧光渗漏,3例有少量渗漏。结论融合性光凝疗法操作简单,可使较大面积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得到快速彻底的萎缩,疗效确切,副作用少,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2.
视盘血管炎是1972年由Hayreh 首先报告与命名的,临床分两型,Ⅰ型表现为视盘水肿,Ⅱ型表现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一些学者认为本病属急性过程,病程虽长,但因其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敏感,而且常有自愈倾向,临床上从来不发生继发性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也不会产生视神径萎缩等,所以预后良好。但我们从1984年以来对13例15眼视盘血管炎患者,进行了临床及荧光眼底血管道影观察,发现11例Ⅱ型病人,眼底损害较重,甚至有严重并发症,现将结果报告于后。临床资料13例患者据病史,体征及荧光眼底血管  相似文献   

13.
陈家彝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7,15(11):674-675,I000
本文报告10例,中心性晕轮状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所有病例均根据其临床特征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证实。其典型改变包括黄斑区的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及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作者认为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为原发性改变,脉络膜萎缩为继发的。  相似文献   

14.
三角症候群,自71年Amalric报告以来相继有扇形脉络膜萎缩,外伤性扇形脉络膜萎缩,外伤性三角症候群,后睫状动脉闭塞扇形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等许多篇报导。我科近几年积累9例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5.
Coats病于1908y George Coats首先报道,故命此名。男性多见。该病的特征是视网膜血管结构改变,呈血管瘤样扩张,毛细血管断裂及渗漏,引起视网膜水肿,脂质沉着及渗出性视网膜脱离,造成视力下降。继发改变可有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出血、白内障、虹膜红变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严重病例可致眼球萎缩。本病的治疗主要是在病变早期激光封闭视网膜异常血管,减少视网膜渗漏,阻止病变发展。而当眼底有大量渗出和视网膜下积液出血时,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患者与医生往往放弃治疗。然而只要诊断明确,治疗得当,反复多次激光治疗,部分患者还是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现将1例严重Coats病的激光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伴有视网膜脱离的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膜形成D级,因其发展快,难治疗,常导致失明和眼球萎缩〔1〕。进口重水因价格昂贵而难以推广应用,近两年来我们使用国产过氟汀胺(重水)治疗视网膜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膜形成D级等4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弓综合征并发白内障,为罕见的眼病,自1908年Jakayasu首次报告以来,国内外学者屡有报道;但国内有文献记载者,迄今仅有四例。笔者于1985年收治两例,除并发白内障外,同时有调节麻痹,虹膜萎缩及新生血管,视网膜出血与眼球凹陷等眼部并发症。兹就其发生原因,临床检查发现,治疗经过及体会报告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经常造成死亡。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早而且显著,其中眼症也值得注意。视野损害多为皮质性,表现为旁中心暗点、同侧偏盲、暂时性或永久性的视力丧失等。眼底表现为视网膜静脉充血、视乳头水肿及视神经萎缩。有时可见有结膜下出血和视网膜出血。本文作者据一名CO中毒的病人,着重讨论了CO中毒以后视网膜改变的情况。作者报告一例男、26岁、既往体健,因急性CO中毒被送至急诊室。除了一般体检外,还进行了神经科检查、眼底检查和血气分析。  相似文献   

19.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为婴儿及幼年期最多见的眼内恶性肿瘤,自发萎缩型为少见类型。现将我们所收治1例RB自发萎缩后又恶性生长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注射皮质类固醇治疗毛细血管瘤的并发症有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皮质类固醇沉淀物沉积,局部脂肪萎缩,眼睑注射部位坏死。据报告,有将皮质类固醇注入鼻甲致盲者,也有面部注射皮质类固醇,其结晶栓子造成视网膜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