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目的 ]研究小脑延髓池与头面部测量项目的相关关系及临床应用 .[方法 ]应用CT测量 30例头颅小脑延髓池深度和头最大长、眉间点 枕外隆凸点长 ,并作了相关和回归分析 ,推导出由头面部测量项目推算小脑延髓池深度的回归方程 .[结果 ]小脑延髓池深度为 (38.3± 3 .6 )mm ,由头最大长和眉间点 枕外隆凸点长推算小脑延髓池深度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 =0 .6 7X- 87.42 ,Y =0 .6 9X- 88.94.[结论 ]临床上可用头最大长和眉间点 枕外隆凸点长推算小脑延髓池深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量了72具成人尸体、14具儿童尸体由第二颈椎棘突上方二厘米至小脑延(?)池的深度,并结合临床应用,探讨了此深度与颈部前后径和颅前后径之间的自身比例关系及其回归方程,得出穿刺深度安全范围:成人为2.46~4.63cm之间,儿童为2.21~4.07cm之间。  相似文献   

3.
脑脊液检查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根据之一,过去常规采用腰椎穿刺法,也有采用小脑延髓池穿刺者,后者有一定的危险性且不易被人接受。腰穿有时遇到一定的限制和困难,如过度肥胖、病情过重不宜侧卧等。我科今年以来根据文献介绍,开展了经颈椎1、2侧方穿刺技术(简称颈穿),  相似文献   

4.
经皮穿刺延髓池抽取兔和大鼠脑脊液的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提供可操作性强的采集脑脊液的方法。方法通过对兔和大鼠小脑延髓池的解剖观察,确定抽取脑脊液的最佳进针部位与穿刺方向。结果兔和大鼠小脑延髓外被硬脑膜覆盖的区域膜薄质软易刺破,投射到颈部表皮是在枕骨隆凸与第一颈椎之间,将兔和大鼠的头尽量向胸部屈曲后测得的最佳进针部位分别位于枕骨隆凸正中下1.0~1.2cm和0.6~0.7cm。经皮肤穿过硬脑膜进入延髓池,针平行头部弯曲角度穿入,不易伤及延脑和血管。经过对兔和大鼠小脑延髓池的解剖定位,采集脑脊液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实验前(P〈0.01)。结论准确的穿刺定位是采集实验动物脑脊液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相关显微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相关解剖,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10%甲醛固定并灌注乳胶的中国人成人头颅湿性标本8例,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桥小脑角区解剖和主要血管神经,重点研究上、中、下神经血管复合体的解剖和毗邻关系。结果 三叉神经入脑干区与乙状窦横窦移行处的距离为(4.4±0.2) cm,面神经出脑干区与乙状窦横窦移行处距离为(4.1±0.2) cm,桥小脑池的宽度为(0.2±0.1) cm,小脑绒球高度为(0.3±0.1) cm。结论 通过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解剖桥小脑角区神经血管,研究骨窗、岩静脉,上、中、下神经血管复合体,充分认识各个重要神经和血管结构毗邻关系,对手术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小脑延髓池穿刺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TBM)的疗效,并评价该方法与腰大池穿刺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4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HRZE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CT引导下行小脑延髓池穿刺注药.对照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行腰大池穿刺并鞘内注入等量药物.4周后对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脑脊液的常规、生化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小脑延髓池穿刺注药在改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症状、体征和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方面优于腰大池穿刺引流注药(P<0.05).结论 CT引导下小脑延髓池穿刺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优于腰大池穿刺注药,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中国人侧入法腰部硬膜外穿刺角度及其与年龄、身高、性别及肥胖的关系。方法 :5 9例病人 (I组 )实际测量穿刺角度 ,计算均数及其与病人年龄、身高的相关系数 ,并对男、女均数进行分析比较。同时计算除去孕妇后 38例病人穿刺角度与体重 /身高2 的相关系数。另外 6 4例病人 (Ⅱ组 )测量正中穿刺时皮肤至硬膜外间隙距离 ,利用三角函数计算侧入法穿刺角度。结果 :I组穿刺角度为 (6 2 .6 3± 4.2 5 )度 ,Ⅱ组为 (6 6 .5 5± 0 .5 0 )度〔皮肤至硬膜外间隙距离为 (3 .46± 0 .0 5 )cm〕。I组穿刺角度与年龄 (r =- 0 .0 2 )和身高 (r =0 .0 5 )无相关性 ,男性 (6 3 .89± 3.6 0 )度与女性 (6 2 .0 7± 4.43)度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 (u =1.6 7,P >0 .0 5 )。 38例病人穿刺角度与体重 /身高2 呈正相关 (r=0 .6 8,t =5 .5 7,P <0 .0 1)。结论 :中国人侧入法腰部硬膜外穿刺角度宜选择 6 5度左右。该角度与年龄、身高和性别无关 ,与肥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仰卧整复手法治疗颈椎不稳所致颈性眩晕患者的经颅椎动脉多普勒超声和颈椎侧位X线摄片的变化 ,探讨其治疗颈性眩晕的可能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仰卧整复手法治疗颈椎不稳所致颈性眩晕患者 16例 ,观察手法治疗的效果及手法治疗前后患者经颅椎动脉多普勒超声和颈椎侧位X线摄片椎体间的位移变化 ,并和正常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16例患者治疗前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为 (48.6± 3.1)cm/s ,显著高于同龄正常人群 (P <0 .0 5 ) ;仰卧整复手法治疗后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为 (39.2± 3.5 )cm/s ,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 (P <0 .0 5 )。治疗前颈椎侧位X线摄片示C3 ,4间的位移为 (3.18±0 .4 2 )mm ,C4,5间的位移为 (3.4 6± 0 .2 6 )mm ;治疗后分别为 (2 .2 5± 0 .35 )mm和 (3.2 8± 0 .35 )mm ,C3 ,4间的位移明显减少 (P<0 .0 5 )。手法治疗效果评价 :10例痊愈 ;4例显效 ;2例有效。结论 仰卧整复手法是治疗颈椎不稳所致颈性眩晕的有效手法 ,其治疗机制与改善椎动脉血流和恢复脊柱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寰枢椎间侧方穿刺提供解剖学依据及穿刺点和穿刺深度的确定方法。方法观测40例头部正中矢状切标本的寰枢椎间孔逆向穿刺点、舌骨平面的横径半宽及穿刺深度、寰枢椎间孔的上下径和前后径、穿刺点距下颌角点和乳突尖的距离。结果穿刺点在以O点为圆心,半径为0.5cm范围内的占87.5%,在范围以外的占12.5%;穿刺深度为(5.17±0.83)cm。结论以O点为穿刺点,穿刺针尖指向椎管后1/3,穿刺方向垂直于矢状面,穿刺深度为4.40~6.30(5.17±0.47)cm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0.
经颧颌点向卵圆孔穿刺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52例(104侧)正常成人颅骨上,测量了从颧颌点向卵圆孔穿刺的穿刺深度和角度。穿刺深度为5.14±0.34cm,针体与眼耳平面的夹角为21.3±1.6°,针体与矢状面的夹角为19.5±1.7°,颅长为17.4±0.77cm。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穿刺深度与颅长呈高度正相关(r=0.7775),其回归方程为y=0.3441x-0.2384。此法为半月神经节穿刺提出了新的可行入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设计寰椎椎弓根螺钉的理想进钉通道,减少进钉时的阻力及穿透并发症?方法:选择60例(男?女各30例)行寰椎薄层扫描的志愿者影像资料,利用Mimics10.01软件三维重建寰椎内部松质骨及其形态,根据三维重建图像及原始影像资料确定寰椎椎弓根松质骨中心点C(寰椎椎弓根无松质骨者以寰椎椎弓根中心点代替),以C点为螺钉理想钉道中心点,寰椎椎弓根头倾角为螺钉头倾角,探讨螺钉在侧块松质骨内的移动范围,并观察螺钉有无穿破椎弓根,以最大内?外倾角的角平分线作为理想钉道?结果:男女理想螺钉进钉点至椎弓根内侧壁的距离L1分别为(7.89 ± 1.39)?(7.30 ± 0.98)mm;至正中矢状面的距离L2分别为(22.86 ± 2.30)?(21.23 ± 1.64)mm;至椎弓根上下缘距离之比L3/L4分别为(1.00 ± 0.10)?(1.01 ± 0.11)?男女理想螺钉的内倾角度α分别为(11.70 ± 5.68)°?(11.70 ± 5.48)°;其中最大内倾角度α1分别为(32.51 ± 5.79)°?(30.52 ± 6.40)°;最大外倾角度α2分别为(9.10 ± 7.80)°?(7.04 ± 7.13)°?男女椎弓根宽度D分别为(9.70 ± 1.57)?(8.70 ± 1.24)mm;高度H分别为(5.24 ± 1.15)?(4.38 ± 0.81)mm,其中有10侧(男1例1侧,女5例9侧)因椎弓根高度较小或解剖变异而穿破椎弓根,比例为8.33%?结论:理想螺钉的进钉点在椎弓根内侧壁旁开7~8 mm处后弓上下缘的中央,螺钉内倾(11~12)°左右,并与椎弓根共轴?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经鼻内镜蝶窦手术、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影象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40例(80侧)鼻、鼻窦正常的受试者行蝶窦、视神经管有关解剖数据的影象学测量。结果:两侧视神经管各壁长度均值为:内侧壁12.08±0.62 mm,外侧壁10.16±1.73 mm,上壁9.16±1.17 mm,下壁10.24±1.35 mm。两侧视神经管及蝶窦有关径线均值为:视神经管颅口处:左右径5.57±0.95 mm,上下径4.53±0.78 mm;中部:左右径4.40±0.67 mm,上下径4.36±0.67 mm;眶口处:左右径5.09±0.85 mm,上下径5.90±0.98 mm;鼻小柱前缘中点到蝶窦前壁中点的距离:7.08±0.54 cm;蝶窦最大左右径:17.83±4.38 mm,最大上下径:18.40±3.76 mm,最大前后径:23.19±6.73 mm。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准确有效地测量蝶窦、视神经管的解剖结构,对经鼻内镜手术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小脑幕静脉窦的分布及其引流区域.方法解剖观察50例成人小脑幕标本.结果小脑幕外侧窦平均(1.05±0.59)条/侧,小脑幕中窦平均(0.92±0.62)条/侧,小脑幕边缘窦平均(0.19±0.39)条/侧.结论小脑幕静脉窦主要分布于小脑幕内侧份,与中枢神经系统许多部位引流的静脉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超声诊断胎儿小脑延髓池扩张7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小脑延髓池扩张价值及预后。方法:对 2006年6月至2008年1月间来我院进行产前超声诊断检查发现小脑延髓池扩张(>1.0 cm)的胎儿72例进行分类并随访。结果:单纯小脑延髓池增宽60例,小脑延髓池增宽合并其他结构异常6例,Dandy-walker畸形及变异型6例。结论:对于产前超声诊断的小脑延髓池扩张,应准确分类,严密随访,慎重诊断。单纯小脑延髓池扩张并不合并其他系统畸形应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改进后的小脑延髓池穿刺法制作神经源性肺水肿大鼠模型的使用价值。方法 6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小脑延髓池穿刺直接注射组(直接注射组)、小脑延髓池穿刺延长留置时间组(延长留置时间组)。延长留置时间组造模成功率达90%。直接注射组采用传统的小脑延髓池穿刺直接注射法造模;延长留置时间组即小脑延髓池穿刺成功后,在脑池内留置1 m L注射器针头20 min后注射纤维蛋白原(100 mg/m L)和凝血酶(200 U/m L)各0.075 m L。通过观察各组大鼠肺大体形态学、病理改变及比较生存时间,评价两种制模方法的价值。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结果正常对照组无肺水肿表现。同直接注射组相比,延长留置时间组大鼠肺体积明显增大,肺泡及肺间质渗出明显增多。延长留置时间组大鼠生存时间较直接注射组缩短,分别为5.008±2.612 h和7.482±3.034 h(t=2.394,P=0.024)。结论小脑延髓池穿刺延长留置时间法复制的神经源性肺水肿症状典型,是研究神经源性肺水肿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健侧股静脉穿刺逆行置溶栓导管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27例B型超声明确诊断为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分为经对侧股静脉穿刺逆行置管溶栓组(A组)12例和全身静脉溶栓组(B组)15例。对2组患者患肢周径缩小值、远期瓣膜功能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14d下肢周径缩小值,A组为(3.4±0.8)cm,B组为(2.8±0.8)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经光电容积描记法(PPG)评价深静脉瓣膜功能,A组静脉充盈时间(VRT)为(22.2±3.5)s,B组为(16.6±4.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健侧股静脉穿刺置溶栓导管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可有效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降低静脉血栓后遗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听神经瘤手术保留面神经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面神经在脑桥小脑角、内耳道的显微外科解剖 ,为听神经瘤手术保留面神经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采用头颅标本 2 0例 ,对 4 0侧脑桥小脑角部位的面神经进行显微外科解剖观察。结果 :在桥延沟 ,面神经运动根在前庭蜗神经根内侧稍上方 ( 1 .98± 0 .1 0 ) mm,展神经根外侧 ( 8.76± 1 .4 2 ) mm,在舌咽神经根出脑干处的上方约 ( 8.1 5± 2 .1 8) mm。在脑桥小脑池 ,4 0侧面神经共有 62支营养血管 ,主要来自小脑前下动脉及其分支 ;在内耳道有营养动脉 1 7支 ,主要来自迷路动脉。 结论 :熟悉面神经在脑桥小脑角及内耳道的显微解剖 ,有助于听神经瘤术中定位面神经 ,提高面神经保留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小脑延髓裂入路相关四脑室周围解剖关系及暴露范围。方法 10例20侧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模拟经小脑延髓裂入路逐层解剖。对相关结构进行显微解剖,测量此入路所暴露第四脑室底宽度、小脑后下动脉(PICA)及分支距椎动脉硬膜穿行处平均直线距离。结果经小脑延髓裂入路,纵向可显露从闩至导水管下口,侧向可显露从闩至外侧孔的四脑室底及桥脑背外侧区域。四脑室底长为:(38.6±0.52)mm,导水管下口至闩部距离宽为(17.5±0.49)mm,高为(26.7±0.5)mm。小脑后下动脉的扁桃体延髓段是该入路所涉及的重要血管,扁桃体延髓段走行于小脑扁桃体的下极与延髓之间的裂隙内,本组中上袢未发现变异,其下袢位置变异度较大。PICA及分支距椎动脉硬膜穿行处平均直线距离:延髓支起源:左侧(11.70±1.07)mm,右侧(6.00±0.66)mm。脊髓后动脉起源左侧(5.90±0.38)mm,右侧(10.20±0.86)mm。椎动脉起源左侧(11.00±1.0)mm,右侧(12.80±0.74)mm。结论四脑室周围解剖结构极为重要,小脑延髓裂入路利用小脑自然间隙操作,在不需切开下蚓部的情况下,可充分暴露四脑室的任何部位,通过外侧隐窝可到达脑桥和延髓的背外侧,可减少颅神经及脑干损伤,为第四脑室肿瘤手术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人工假体的选择、安装及定位提供可靠的解剖学参数。方法:对250例(左右各125例)正常成人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与外上髁间距进行观测,并得出转子髁间距与股骨头最大径、股骨头颈前长和股骨头颈后长的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结果:股骨头最大径为4.39±0.31cm,股骨头颈后长为6.89±0.49cm,股骨头颈前长为6.18±0.43cm,大转子与外上髁间距为34.40±1.79cm。结论:采用本文作者提供的方法选择、安装人工假体准确、实用、方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颈 1- 2椎间隙侧方解剖观测 ,为临床开展颈椎侧方穿刺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2 0具成人尸体共 4 0侧颈 1- 2椎间隙的相关数据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 乳突尖至颈 1- 2椎间隙中点的距离为(1.2 6± 0 .16 )cm ,乳突尖至颈 1下缘的距离为 (1.0 5± 0 .16 )cm ,乳突尖至颈 2上缘的距离为 (1.4 7± 0 .14 )cm ,颈 1- 2椎间隙中点至颈 1后弓的距离为 (0 .96± 0 .0 5 )cm。结论 国人颈椎侧方穿刺的前方穿刺部位在乳突尖下方 (1.0 5± 1.4 7)cm之间 ,穿刺的中点在乳突尖下 1.2 6cm ;后方穿刺部位则在前方穿刺部位背侧(0 96± 0 .0 5 )cm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