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是指反复发作、多次治疗无效的肱骨外上髁炎,自2001年10月~2003年1月对37例38臂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进行显微松解、切断微神经支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肱骨外上髁炎病因探讨:附20例手术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伸肌总腱起始部及穿经此处的微血管神经束切除术治疗20例肱骨外上髁炎。术中肉眼可见有微血管神经束穿出者9例,活动性出血者5例。经8—15个月随访,16例优,2例良。肱骨外上课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微血管神经束卡压综合征”,应与桡管综合征及骨间后神经受压综合征相鉴别。  相似文献   

3.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5,28(3):221-221
江苏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陆晓文、羊国民及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张少成、马玉海、桑井贵来稿,我们自2001年10月至2003年1月,对37例38臂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进行显微松解、切断微神经支手术,在局部麻醉下,取肱桡关节处斜切口,长约2.0-2.5cm,显露前臂伸肌总腱表面,在手术显微镜下将从肌筋膜穿出直径为0.5mm的微血管及直径为0.2mm的小神经束,用显微剪刀切断穿出的一段,  相似文献   

4.
采用伸肌总腱起始部及穿经此处的微血管神经束切除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20例,经8~15个月随访,疗效满意。认为肱骨外上髁炎的手术适应证应适当放宽,伸肌总腱起始部及穿经此处的微血管神经束切除手术简单、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采用局部麻醉下Nirschl改良手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21例,术后通过VAS疼痛评分和Nirschl&Pettrone分级评估患肘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1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问23.6个月。VAS疼痛评分术前休息时为6.21,日常活动时7.10,体育活动时8.76;术后休息时为0.83,日常活动时1.46,体育活动时2.22。术前、术后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Nirschl&Pettrone肘关节功能分级优13例,良7例,中1例,优良率95.2%。1例患者术后出现肘关节囊壁破裂后关节滑液积聚形成的皮下囊性肿胀,局部麻醉下行关节囊修复后肿胀消失。结论外科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可以有效改善肘关节疼痛和恢复关节活动,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内上髁炎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1年6月~2014年4月,共收治顽固性肱骨内上髁炎7例,男3例,女4例;年龄36~54岁,平均45.2岁。术中给予彻底清除旋前屈肌起点病变组织并去除部分内上髁骨皮质。采用VAS、握力及NirschlPettrone分级法对其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12~30个月,平均16.8个月。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握力明显增加。NirschlPettrone分级其中优4例,良3例,可1例。[结论]手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内上髁炎是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肱骨外上髁炎手术疗效。方法:对215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肱骨外上髁炎,在局麻下行肱骨外上的伸肌总腱切断剥离术,切口深度以不损伤关节囊为宜。结果:本组病例全部随访,时间2~10年,结果除16例自觉肘外不适或微痛外,余全无任何特殊不适,正常工作及生活。结论:肱骨外上髁炎行肱骨外上处伸肌总腱切断剥离术,是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8.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多见于手部工作为主者,主要表现为肘关节外侧疼痛,有时可以放射至前臂及手,90%均能自愈好转。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时常反复发作,大多采用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方法有10余种,作为切口手术的代表,Mrsch清理术着重于彻底清除桡侧腕短伸肌,效果较好,但创伤大,多数患者难以接受。近年来出现的显微松解切断微神经支技术及关节镜下Nischl清理术疗效肯定,但技术条件要求高,治疗费用贵,难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内上髁炎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7月,顽固性肱骨内上髁炎患者11例(11肘),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9~55岁,平均34岁,9例表现为肱骨内上髁及周围严重疼痛,2例伴有尺神经症状.分别行关节镜下直接入路对变性肌腱病灶清理,经肘关节内入路对肱骨内上髁周围病变的滑膜、关节囊、骨赘和肌腱止点处理,关节镜监视下对合并尺神经症状的进行松解.对比患者术前、术后Mayo评分及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1例患者随访5~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3个月时Mayo评分(92.2±6.0)较术前(74.5±6.7)有显著提高(P<0.01),VAS评分(0.9±1.2)较术前(6.5±1.4)显著下降(P<0.01),术后6个月时Mayo评分显示关节功能进一步改善,VAS评分较前降低;术后(2.8±0.4)个月恢复正常工作及训练.8例患者经过12个月以上随访,肱骨内上髁炎均未复发,肘关节内侧疼痛消失,恢复正常关节功能.未发生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内上髁炎,病灶处理彻底、手术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内窥镜治疗肘管综合征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讨应用小切口内窥镜下作尺神经松解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经验和方法。方法切口:单纯尺神经松解术,沿尺神经沟作1cm直切口;尺神经松解 内上髁切除术,沿尺神经沟作3cm直切口。直视下切开肘管,显露尺神经,在圆筒状透明闭锁外套管内窥镜引导下,用推刀沿外套管沟槽切断屈肌—旋前肌深腱膜(deep flexor—pronator aponeurosis)和Struthers弓,肱骨内上髁远近端各松解减压达10cm。术后第2天开始肘关节即可作伸屈活动。结果 12例患者于术后随访3—27个月,以最后1次随访结果为准。肘部瘢痕小,术后半年环、小指感觉恢复正常,无1例复发。结论 本术式安全、简单,操作方便,皮肤切口小,组织创伤轻,术后平均10d即恢复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Nirschl术式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顽固性单纯肱骨外上髁炎21例(21肘),男8例,女13例;年龄25~59岁,平均(48.3±13.4)岁;优势侧16例,非优势侧5例.发病时间8~33个月,平均(17.1±7.7)个月,患者均接受过多种非手术治疗.采用小切口下桡侧腕短伸肌腱起点清理术,即改良Nirschl术式进行治疗,病变涉及指总伸肌腱者予以指总伸肌腱病变部分切除.术后切口部位冰敷2d,石膏托行肘关节制动1周后开始肘部力量和活动度锻炼,腕关节制动2周后行手部和腕部活动度和力量锻炼及正常日常活动.术后随访记录患者休息疼痛情况、手部握力和患者满意度,根据Verhaar网球肘疗效评分评价恢复情况.结果:21例失访4例,17例术后获得随访,时间13~22个月,平均16.3个月.根据Verhaar网球肘疗效评价,结果仇15例,良2例,无肘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单纯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可通过行改良Nirschl术式取得良好疗效,其关键在于对并发疾病的排除和准确诊断,以及术中病变组织准确切除.  相似文献   

12.
正网球肘也称为肱骨外上髁炎,是肱骨外上髁部的慢性炎症,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3%,在手部工作为主的人中可达7%~([1])。主要临床表现为外上髁部疼痛,在患者做伸腕动作时加剧~([2])。目前,学界对网球肘的病因有很多争论,其中受到广泛认同的包括伸肌总腱起始部的损伤、环状韧带创伤性炎症变性、血管神经束的卡压等~([2,3])。因为病因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肘外侧小切口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0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肘外侧小切口入路,从肱骨外髁进针,行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结果本组获随访1~3年,骨折于术后4~6个月达到骨性愈合。术后发生肘内翻3例,按照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优83例,良14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92.38%。结论应用肘外侧小切口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手术入路简单、骨折复位良好、固定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并评价微创肘内侧小切口入路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肘内侧小切口穿针术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3例。结果本组随访时间平均10个月,骨折于术后6~8周达骨性愈合。肘关节功能按Flynn临床功能评价标准:优10例,良3例。结论采用微创肘内侧小切口穿针术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切口隐蔽、美观、创伤小,术中能有效保护尺神经,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5.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体会王栓科,张风岗,刘春选,田永虎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其病理变化为指总伸腱的慢性炎症,仅有少数病例保守治疗无效。杜心如等通过解剖发现,穿经指总伸腱起始部的微血管神经束卡压是该病的病因。并发现,该血管神经束有完整的...  相似文献   

16.
刘××,男,32岁,工人。 右肘外侧疼痛,前臂酸胀,手握力下降,肘关节不能完全伸直1年。无明显外伤史。经局部压痛点封闭、推拿、电疗、贴膏药,服活血中药、止痛西药,均告无效。 检查:右挠骨颈、肱骨外上髁、肱骨髁上、肘挠侧前方关节处均有明显压痛,肘关节伸到165°受限。前臂旋转及伸屈时疼痛加重。X线摄片示肘关节无异常。诊断右肘外侧慢性软组织劳损。 于80年3月5号在局麻下行肘外侧软组织松解术。取肘外侧弧形切口长12cm,先将伸肌总腱止点从肱骨外上髁切痕松解,旋转前臂时仍然疼痛,又将环状韧带切断。再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肌骨超声定位辅助下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皮针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8—2019-03采用肌骨超声定位体外冲击波联合皮针治疗的20例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1周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疼痛VAS评分,疗效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结果 20例均完成1个疗程的治疗,未出现并发症,随访3个月未复发。1个疗程结束后疼痛VAS评分为(1.0±0.5)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疗效评定结果:治愈14例,有效6例。15例在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肌腱肿胀消退、回声增高,钙化灶消失或减小。结论肌骨超声定位辅助下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皮针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是安全有效的,可实现痛点精准治疗,疼痛缓解迅速、彻底,而且操作安全、患者接受程度高。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94年2月~1995年5月采用“U”形截骨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畸形9例,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7例、女2例,年龄4~22岁,致伤原因;全部跌伤,伤后均经手法整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伤后至手术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15年,平均63.7月。肘内翻角度:最大40°,最小20°,平均28.2°,本组病例全部行“U”形肱骨髁上截骨术。 1.2 手术方法 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静脉麻醉,从肱骨外上髁起向上延长6~8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肱骨后缘进入,显露肱骨下段,以鹰嘴窝上2cm水平为“U”形顶点,肱骨前侧用窄骨刀刻出“U”形划线,用骨钻沿“U”形线,由前往后钻若干孔后,用骨形刀连成线,矫正肘内翻后,交叉克氏针固定,分层缝合切口。用长臂石膏托固定肘关节于功能位,4~5周拆除外固定,拔除克氏针,开始行肘关节功能锻炼。本组有2例肘内翻角度达40°,予行尺神经前移,预防术后发生迟发性神经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四物汤加味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3—2018-05采用浮针联合四物汤加味治疗的30例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右手持针,左手拇指和食指辅助挟持针身,让针和皮肤刺入角度为15°~20°,到达患处肌层,再退到皮下组织,再将导针收入软管针内,从皮下处向前慢慢推进,然后慢慢提起,切勿让针尖深入。扇形运针,运针100~180 s。结果治疗1个月后16例疼痛感消失,肘关节可正常活动、无功能障碍;14例疼痛明显减轻,肘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治疗1个月后所有患者均能自主完成洗脸、解扣、提物及拧毛巾等动作,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治疗前疼痛VAS评分为(7.2±1.3)分,治疗后1个月疼痛VAS评分为(1.2±0.8)分;治疗后1个月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浮针疗法配合四物汤加味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体现了中西结合、内外标本兼治的治疗理念,临床操作简便,适宜推广,而且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臂引导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行双切口入路微创内固定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取肘外侧髁切口为主内侧髁切口为辅的"一主一辅"双切口入路,C臂引导下行肱骨髁上骨折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结果本组均获随访,平均3.5(2-5)个月。术后3 d复查X线显示均达解剖复位。本组无术中神经损伤及切断肱三头肌,无感染及术后内固定松动移位发生。骨折均在12周内达骨性愈合,其中6周愈合4例,8周愈合5例,12周愈合1例,无一例骨化性肌炎。肘关节功能按Cassebaum标准评定疗效,优8例,良2例,优良率100%。恢复良好。结论该切口术式对伸肘结构损伤小,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