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79岁,因发作性胸痛2a ,加重5h入院。劳累时出现胸痛2年余,位于心前区,呈闷痛,伴出汗,持续10余分钟自行缓解,间断发作,未正规诊治。入院前5h活动时再次出现胸痛,较剧烈,呈持续性。门诊以“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收入我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吸烟史约30a ,已戒烟20余年。入院查体:血压130/80mmHg ,神情,急性病容,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8 bpm ,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开辟急诊绿色通道对急诊心肌梗死(AMI)进行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为ST段抬高的AMI(STEMI)患者52例开通绿色通道迅速施行静脉溶栓的临床资料。结果:从接诊到溶栓开始的时间间隔平均25min,发病到溶栓治疗开始时间:2h内16例,3h内20例,4h内12例,5h内4例,梗死血管再通率92.3%。全部患者溶栓过程中未发生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严格掌握AMI患者行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开通绿色通道,早期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在有效溶栓治疗时间窗内完成溶栓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及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3.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55岁.1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查空腹血糖升高,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同时控制饮食、运动锻炼,血糖控制较好.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上述症状加重,5天前出现右足趾皮肤破溃住院.入院查体:T36.4C,P102次/分,R18次/分,BP160/100mmHg.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急性左心衰为内科急症之一 ,其死亡率较高。我院急诊科自 1996年~ 2 0 0 0年共收治此类病例 32例 ,应用硝普钠及大剂量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全为我科CCU监护AMI病人 ,男 18例 ,女 14例 ,年龄 62~ 81岁。来诊时距发病时间 ,6h内 2 5例 ,~ 12h 7例 ,其中 6例为再发心肌梗死 ,11例有高血压病史 3~ 15年。 3例入院前存在左心衰竭 ,因心衰加重来诊。心功能按Killip分级均为Ⅲ级。梗死部位 :广泛前壁 15例 ,广泛前壁加下壁或后壁 …  相似文献   

5.
病历资料 患者,男,72岁,因"间断胸闷3天,再发4小时"为主诉入院.有"2型糖尿病"病史12年,服"降糖胶囊"控制血糖,血糖控制正常,无吸烟病史.入院查体:T 36.7℃,P 2次/分,R 21次/分,BP 152/98mmHg,神志清,心肺听诊无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的护理。方法: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使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结果: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 CI术后血运重建全部成功。结论:PCI术的效果不仅与医生的技术经验有关,还与护理人员的周到护理有重大关系,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使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结果 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血运重建全部成功。结论 PCI术的效果不仅与医生的技术经验有关,还与护理人员的周到护理有重大关系;周到、有效的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潘德锋  夏勇  徐晤  王志荣 《上海医学》2007,30(Z1):215-217
病史:男性,62岁。持续性胸痛4 h于2006年12月26日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嗜烟酒。心电图示I、avL、V1-V6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CTnT 1.8ng/ml,心肌酶谱AST80 U/L, LDH375 U/L,CK635 U/L,CK-MB50 U/L。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9.
1病例资料患者,女,72岁,以"突发胸痛2.5h"于2011年1月26日入院。患者突发胸痛,部位为胸骨后,呈压榨样,伴大汗,持续不缓解。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服用复方罗布麻片、硝苯地平片治疗,血压控制尚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左主干病变急诊冠脉搭桥患者的预后。 方法 对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左主干病变患者行急诊冠脉搭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全组死亡4例,病死率10%。4例死亡者术前均有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间并发症主要为低心排综合征、严重心律紊乱及肾功能衰竭。 结论 不稳定心绞痛合并左主干病变患者应尽早行急诊冠脉搭桥术。左主干病变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首先考虑在机械辅助循环的支持下,尽快采用内科介入方法行血管重建;如内科介入治疗失败,应尽早施行急诊冠脉搭桥术。  相似文献   

11.
1 对象和方法 男性患者,76岁,持续性心前区闷痛4 h急症入院,血压70/40 mmHg, 脉细速,全身发绀,四肢湿冷,口唇紫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20次/min, 心音低钝,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有高血压病史10年,2型糖尿病3年.  相似文献   

12.
13.
隋立有  梁冬梅 《吉林医学》2013,34(4):788-790
<正>由于左主干(LMCA)急性闭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且累及左主干分叉病变是一个罕见现象。因为大面积心肌坏死,随时可发生心源性休克、甚至死亡。在当代介入领域,其发病率、临床特征、结果和预后因素也因不同临床条件而不同,如合并泵衰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多为危重病变,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AM I)急性期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加支架植入术(PC I),因其危险性高,技术难度大而限制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腔内支架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主要的有效治疗方法。特别是心肌梗死急性期行PTCA或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术,可使梗死相关的冠状动脉获得更早和更安全彻底的再通,减少了各种并发症,降低了死亡率[1]。我科2005~2007年对22例AM I患者进行了急诊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AM I患者22例,其中男18例,女4例,平均年龄55岁,最小29岁,最大72岁。22例中急性下壁+广泛前壁心梗8例,急性下壁心梗4例,急性前壁心梗6例,急性前间壁心梗4例。2·1方法1·2·1直接PC I术冠脉造影术(CAG)前口服巴米尔0·3,波立维300 mg,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术中肝素6000~7000单位静注。胸痛剧烈者应用杜冷丁或吗啡,造影剂为优维先,凡心室率(55次/m in)或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者行右心室临时起博保护。1·2·2手术方法局部麻醉,在X线及心电监护下操作,经右侧股动脉路经置入支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件心源性休克(CS)复苏后急诊PCI救治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2例AMI合并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患者在复苏后实施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例患者均在入院后2小时内实施PCI手术,且手术顺利进行,患者身体状况恢复良好,均在住院治疗2周后康复出院.结论:急诊PCI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在复苏后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显著降低患者近期的病死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的全程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于2004年10月-2007年4月,实施急诊PCI术70例,现对术中护理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人类健康和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尽早、持久、充分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可以挽救更多存活心肌,改善患者预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i ntervenfion,PG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好的优点^[1]。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0月开展了108例急诊PCI术治疗AMI,取得满意效果: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现将其术后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股信息 患者,女性,80岁 现病史 主因"间断胸痛2年,加重2d"入院.2年前于静息时出现胸闷,外院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示三支血管病变,对右冠状动脉(RCA)及冠状动脉回旋支(LCX)行介入治疗.2个月前再次发作心前区闷痛,向左上臂放射,持续半小时缓解,查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0.61 μg/L,复查CAG示左主干并左前降支(LAD)及RCA双支病变,原支架无再狭窄.于RCA植入支架一枚,建议择期行左冠状动脉主干(LM)介入治疗2 d来反复发作心前区闷痛,最长可持续1h,遂经急诊收入院.  相似文献   

19.
20.
笔者近年来值班期间参与抢救急性左心衰肺水肿7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7例中男4例,女3例,年龄17~58岁,平均43岁。病因为风心病二狭二闭房颤心衰Ⅱ°2例,狼疮性肾炎肾功衰竭2例,扩张型心肌病心衰Ⅱ°、高血压心脏病、肺癌化疗心脏损害各1例。夜间睡眠时发作4例,半夜睡眠时出现左心衰症状后数小时呈典型急性肺水肿发作1例,输液后洗澡及输液过敏反应诱发各1例。均表现为突发气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