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全麻辅以利多卡因切口下腹膜表面麻醉,与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全麻,在小儿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小儿阑尾切除术46例,ASA I或II级,随机分为2组,AS组:采用小剂量氯胺酮(1 mg/kg)丙泊酚复合全麻辅以1%利多卡因3~5 ml切口下腹膜表面麻醉26例;A组:采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全麻20例。观察2种麻醉方法的生命体征的改变,手术时患儿的反应以及患儿全麻苏醒情况。结果AS组与A组比较,AS组具有较好的生命体征稳定性,腹膜松弛明显,牵拉反应小,苏醒快,恶心呕吐反应少。结论小剂量氯胺酮丙泊酚全麻和利多卡因腹膜表面麻醉在小儿阑尾切除术中应用起到良好的镇痛、镇静,满意的切口下的腹膜松弛,能有效地抑制探查牵拉阑尾时内脏牵拉反应和鼓肠屏气反应,使得呼吸循环趋于稳定,降低术后切口皮肤疼痛及切口下腹膜缝合后产生的张力性刺激牵拉痛与不适,患儿苏醒快。  相似文献   

2.
为了通过观察研究发现不同椎体间隙在阑尾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通过我院在以往的阑尾切除手术中的麻醉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一种是高穿刺间隙,另一种是对照,两种不同的麻醉案例都可以保证在切皮时没有疼痛感,在对比中发现高穿刺间隙的肌松满意度高,并且牵拉反应较少、追加局麻药较少、麻黄碱用药也比较少。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得出提高硬膜外麻醉的穿刺间隙后,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阑尾切除术的牵拉反应,并且具有良好的肌松作用。这样的麻醉技术对阑尾穿孔合并弥漫性腹膜炎的手术麻醉尤为重要。在实际的手术中,如果将阑尾切除术的硬膜外穿刺间隙给予一定的提高,将会在整体上提升阑尾切除术的硬外膜麻醉效果,在临床手术治疗中是值得广泛推广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右侧卧位重比重布卡因腰麻下在阑尾手术对牵拉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阑尾炎手术的患者135例.随机分为三组.ZY组,0.5%重比重布比卡因患者右侧卧位组;DY组,等比重布比卡因患者右侧卧位组;EA组,1%多卡因,0.375%布比卡因单纯硬膜外组.观察记录麻醉前3min(T1),麻醉后切皮(T2),切腹膜(T3),入腹腔探查(T4),阑尾系膜分离及切除(T5),关腹膜(T6),手术结束(T7)时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电图.各组在时间段内麻醉效果及阑尾牵拉反应,根据病人的牵拉反应辅助给药或改变麻醉方式等情况,判断麻醉的效果.结果HT6K 观察中ZY组与DY、EA两组比较,麻醉中各时间段(T2-T6)无论麻醉镇病效果,肌松度及牵拉反应都明显更强(P<0.05).结论 右侧卧位重比重布比卡因腰麻提高了镇痛效果,无牵拉反应或轻微反应,术中无需做辅助处理或少处理,便于外科手术操作,减少术后的并发症,是阑尾手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刺疗法预防阑尾切除术对牵拉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膜外腔阻滞下行阑尾切除术时,即使阻滞完善,常由于牵拉而造成恶心、呕吐等牵拉反应,严重时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通常用辅助药,而有的辅助药又会增加不良反应。本文在硬膜外阻滞的基础上加用了针刺疗法,观察其对阑尾切除术中牵拉反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阑尾切除术是普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通常硬膜外阻滞麻醉能够满足术者的要求完成手术。但是硬膜外阻滞麻醉的范围和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阻滞效果不完善,镇痛不完全,不能完全有效阻断内脏神经反射,抑制牵拉刺激的伤害性反应。为有效改善此状况,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我们尝试针对阑尾手术做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基础上,静脉应用咪唑安定-瑞芬太尼,以改善麻醉效果,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阑尾切除术中患者,经常出现因牵拉内脏引起不适反应,由于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甚至出现心跳骤停的现象。为了使患者安全平稳地度过麻醉手术期,我们自2002年起采用硬膜外腔应用利多卡因复合芬太尼麻醉,在减轻迷走神经反射,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方面,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七氟烷吸入预防阑尾牵拉反应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取安徽省立友谊医院阑尾手术40例,男24例,女16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55岁,将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0例。硬膜外给药均为1%利多卡因+0.25%丁卡因,A组在切开腹膜前面罩吸入七氟烷,B组在手术开始后给予咪达唑仑和芬太尼,如术中有牵拉反应再次给予。观察两组在T1、T2、T3、T4、T5不同时期的血压、心率变化和牵拉反应,并在术毕进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A组患者吸入七氟烷后血压、心率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牵拉切除阑尾时血压心率均无明显波动。B组患者在牵拉切除阑尾时血压心率波动变化明显,部分患者牵拉反应严重需要再次给药才能缓解牵拉反应。术毕即刻Ramsay镇静评分,A组均为0分,B组在2~5分之间。结论七氟烷应用于阑尾手术,具有麻醉诱导起效快,术中麻醉深度安全可控性好,牵拉反应等不良反应小,苏醒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静脉使用右美托嘧啶对硬膜外麻醉下阑尾手术牵拉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在硬膜外阻滞下进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级Ⅰ~Ⅱ,随机分为右美托嘧啶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每组40例。在切皮前10 min分别从静脉泵注1μg/kg右美托嘧啶和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输注时间均为10 min,观察术中患者对牵拉阑尾的反应、用药前后血流动力学、呼吸及Ramsay镇静分级情况。结果:右美托嘧啶组中阑尾手术牵拉反应明显降低,其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右美托嘧啶组中心率在5、10和15 mi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右美托嘧啶组在用药后10、15和30 min时的Ramsay镇静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静脉给予1μg/kg右美托嘧啶能有效预防硬膜外麻醉下阑尾手术牵拉反应。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时所出现的胃区不适,疼痛等牵拉反应是临床麻醉工作常遇到的问题。本组应用安定、芬太尼静脉给予辅助对预防阑尾手术牵拉反应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50例阑尾切除术病人,男30例,女20例;年龄16~55岁。ASAⅠ~Ⅱ级。50例病人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在麻醉平面满意后,于切皮前3min从静脉推入安定7.5mg,芬太尼0.075mg。在此称之为第一次给药,对于部分病人在探查或切除阑尾时仍诉疼痛不适者,可再次追加安定2.5mg,芬太尼0.025mg。对于第二次加药仍不能缓解者,可第三次给药。药量同第二次,仍为…  相似文献   

10.
颈浅丛神经麻醉复合芬太尼是在甲状腺手术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麻醉方法,但这种方法常由于其阻滞不全而导致牵拉反射剧烈造成患者不适。本文旨在比较和评价颈浅丛神经麻醉复合舒芬太尼与丙泊酚在甲状腺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术后病人切口止痛,  相似文献   

11.
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常常存在明显的牵拉反应 ,即恶心、呕吐、胃部不适、鼓肠等现象 ,影响手术正常进行 ,重者发生呕吐、误吸而危及生命 ,本文旨在探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中恩丹西酮抑制牵拉反应的效能。1 一般资料93例在麦氏切口下行阑尾切除术的病人 ,男 48例、女 45例 ;年龄 13~ 74岁 ;体重 5 8± 9.6 kg,ASA均为 ~ 级。随机分成三组 :恩丹西酮组 (En组 ) 30例 ;灭吐灵组 (Me组 )32例 ;对照组 (Con组 ) 31例。 93例均未用任何术前药 ,未禁食。2 麻醉方法93例病人均取 T1 2 ~L1 间隙行硬膜外穿刺 ,向上置管 3.5~…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咪唑安定对椎管内麻醉下阑尾切除手术内脏牵拉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40例阑尾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20例,观察各组牵拉反应情况及用药后HR、SpO2、MAP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抑制牵拉反应有效率K组95%,F组80%,K组明显高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咪唑安定能安全有效地预防椎管内麻醉下内脏牵拉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阑尾切除术是基层外科医生接触最多的一种手术。由于麻醉技术的日趋成熟,硬膜外麻醉因连续性可控性好的优点,已成为阑尾切除手术的常规麻醉方法。局部麻醉应用于阑尾切除术虽日益减少,但其有效性、副作用少的优点仍受到基层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阑尾切除术是对于此病治疗最有效的方法,并且阑尾切除手术技术成熟,效果肯定,手术风险相对较小,手术常选用硬膜外麻醉,此方法简便易操作,但对于阑尾已化脓或穿孔患者术中常发生疼痛或牵拉等不适感,导致术中腹胀气影响手术医生术中操作,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15.
谭晓玲 《云南医药》1996,17(6):445-446
硬膜外麻醉双平面注药法用于阑尾切除术谭晓玲因神经解剖的特点,部份病人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既便使用辅助药也难以消除牵拉性上腹部疼痛。我们观察硬膜外一点穿刺双平面注药法用于阑尾切除术的抗牵拉效果,并与通常的一点注药法进行比较。临床资料与方法60例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阑尾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50例阑尾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CEA)组各25例.观察2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与肌松效果、迷走神经牵拉反射及不良反应.结果 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效果、肌松满意度优于CE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阑尾手术起效快、镇痛全、肌松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地佐辛防治硬膜外麻醉下阑尾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急诊拟于麦氏点切口行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地佐辛5mg组(D1组)、地佐辛10mg组(D2组)和地佐辛15mg组(D3组),每组25例。麻醉平面固定后三组患者分别经静脉推注地佐辛5mg、10mg、15mg。记录患者用药前(T0)、用药后10min(T1)、牵拉阑尾时(T2)的MAP、HR及SpO2;记录患者对牵拉阑尾的反应;观察术中相关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SpO2〈90%)、恶心、呕吐、嗜睡、头晕等。结果三组患者用药后都有预防阑尾牵拉反应的效果,与D1组比较,D3组牵拉反应的发生率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后10min,D3组SpO2下降明显,与D1组及D2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3组3组有11例嗜睡,7例发生呼吸抑制,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地佐辛对硬膜外麻醉下实施阑尾切除术时的牵拉反应的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剂量为10mg时不良反应最小,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前即刻超声定位阑尾指导阑尾切口,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经B超检查已明确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观察组在B超检查时于腹壁相应体表投影位置标记阑尾根部,并在麻醉后术前再次标记,根据麻醉后标记的阑尾根部设计2~2.5cm微小切口,测量前后定位距离。对照组不采用B超定位,微小切口经麦氏点或近压痛点。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结果超声前后定位距离相差(1.90±0.61)cm,术前即刻超声定位阑尾与术中探查结果相符,且术前超声定位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优于未予超声定位的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前即刻超声定位更能准确反映阑尾位置,有利于术者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中快速找到阑尾,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9.
何松涛  许焱  王大太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1544-1545
抑制阑尾切除术中牵拉反应的方法多种多样,各有优缺点。笔者在急性阑尾炎手术分别采用小剂量哌替啶、氟哌啶复合小剂量氯胺酮麻醉150例(1组)和采用哌替啶、氟哌啶复合麻醉150例(2组),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20.
谢锦居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221-222
目的对阑尾术后切口感染预防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患者756例,男407例,女349例,年龄5~76岁,切口感染32例,性别与年龄在感染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合理术前抗生素治疗、切口保护减少污染、术后切口勤换药及红外线理疗、术后加强营养,特别是对于肥胖患者,不要过度追求小切口,应充分暴露手术野以利于手术操作减少手术时间及切口牵拉,手术人员技术熟练,操作轻柔,都是缩短手术时间防止切口感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