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动脉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62例重度脓毒症患者测定人院时和治疗后6 h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6 h乳酸清除率.根据24 h内最差生命体征、生化指标、年龄及是否手术计算APACHEⅡ评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一般资料.再按照6 h乳酸清除率高低分为3组,比较病死率,并与APACHEⅡ评分作一致性分析,判断动脉乳酸清除率评价预后的价值.结果 存活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随着6 h乳酸清除率降低,病死率明显升高(P〈0.05);在预后判断上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有较高的一致性(P〉0.05).结论 6 h动脉乳酸清除率是预测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早期动态监测严重脓毒症患者动脉乳酸及其清除率是判断预后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严重脓毒症是危重症患者最常见死因,早期有效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血清乳酸升高是脓毒症患者组织灌注受损的重要标志。多数研究显示单次早期血乳酸测定对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少量研究发现动态监测血乳酸对脓毒症有更好的预后价值。本研究通过动态监测脓毒症患者静脉血乳酸水平,计算乳酸清除率,探讨其对脓毒症病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动态监测在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据患者预后分为入ICU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动脉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据APACHEⅡ分为≤20分组及〉20分组,比较两组入ICU动脉乳酸、6 h动脉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用Spearman相关分析APACHEⅡ评分与入ICU动脉乳酸、6 h动脉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的相关性。结果:入ICU乳酸水平和6 h乳酸水平存活组明显低于死亡组水平(t=12.44、9.23,P〈0.01),6 h乳酸清除率死亡组明显低于存活组(t=11.83,P〈0.01);在APACHEⅡ评分≤20分组患者入ICU乳酸和6 h乳酸水平明显低于APACHEⅡ评分〉20分组患者水平(t=11.37、8.34,P〈0.01),并且6 h乳酸水平≤20分组明显低于〉20分组水平(t=8.34,P〈0.01),而6 h乳酸清除率≤20分组明显高于〉20分组水平(t=11.19,P〈0.01)。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入ICU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34,P〈0.01);6 h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98,P〈0.01);而6 h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32,P〈0.01)。结论:动态监测动脉乳酸水平是判断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和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良好指标,动脉乳酸越高,病情越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乳酸动态监测及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系统II(APACHEII)评分对严重脓毒症患者治疗和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收集73例严重脓毒症患者,用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开始前(0h)测得的动脉血乳酸值,分为A组(2—4mmol·L-1,28例)和B组(34mmol·L-1,45例)。测定EGDT开始后6、12、24、48h及72h的血乳酸值,并计算相应的乳酸清除率,然后比较2组患者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APACHEII评分及病死率的变化。结果A组与EGDT(0h)的血乳酸值比较,EGDT后48h及72h乳酸值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在EGDT开始后的6h乳酸值不降反升,但随后呈下降趋势,且从12h开始的乳酸值与0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DT开始后,B组在6、12、24、48及72h清除率及病死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乳酸动态监测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具有早期评估治疗及预后的作用,初始测定的血乳酸值越高其病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 h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8例入住重症医学科的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测定入住时及入住6 h后的血乳酸浓度,并计算乳酸清除率。将6 h乳酸清除率>10%的患者分为A组,<10%为B组。比较2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其死亡率,并将死亡组及存活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6 h乳酸清除率进行对比。结果 B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A组患者,存活组的6 h乳酸清除率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结论 6 h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具有实际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郎冰  李孟飞  张磊 《宁夏医学杂志》2014,36(11):1040-1042
目的探讨6 h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8例入住重症医学科的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测定入住时及入住6 h后的血乳酸浓度,并计算乳酸清除率。分6 h乳酸清除率〉10%组和清除率〈10%组,比较2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其死亡率,并将死亡组及存活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6 h乳酸清除率进行对比。结果清除率〈10%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清除率〉10%组患者,存活组的6 h乳酸清除率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结论 6 h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具有实际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动脉血碱剩余水平及乳酸清除率的监测价值.方法:37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入院后,根据动脉血乳酸(lactic acid,Lac)值将患者分为3组:<2 mmol/L组(A组),≥2~≤4 mmol/L组(B组),>4 mmol/L组(C组);记录并比较不同分组的早期动脉血碱剩余水平、乳酸清除率及病死率;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早期动脉血碱剩余水平及乳酸清除率.结果:B组早期动脉血碱剩余水平、乳酸清除率均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早期动脉血碱剩余水平、乳酸清除率均低于A组(P均<0.01).B组病死率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高于A组(P<0.01).死亡组患者早期动脉血碱剩余水平、乳酸清除率均低于存活组(P均<0.01).结论:早期动脉血碱剩余水平及乳酸清除率是反映危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测患者转归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海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64例严重脓毒症患者,记录确诊后初始动脉血乳酸、6h乳酸清除率、24h内APACHEⅡ评分及患者的转归。分别按临床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以血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其差异性。结果各组间年龄、性别构成、初始动脉血乳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6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乳酸清除率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方法:我院于2011年4月-2012年6月共收治严重脓毒症患者11例,按照患者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等临床情况,按照患者乳酸清除率分为A、B、C3组,A组乳酸清除率>40%,B组乳酸清除率20%~40%,C组乳酸清除率<20%,比较3组存活情况分析其相关性,并计算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结果:存活组患者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患者乳酸清除率;随着6h乳酸清除率的不断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具有显著升高趋势(P<0.05);在患者的预后判断方面,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具有较为明显的一致性(P>0.05)。结论:研究显示,对于严重脓毒症患者而言,6h的动脉乳酸清除率是有效预测其预后的明显指标,对患者的动脉乳酸和清除率等进行早期动态检测是判断预后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血乳酸值能反应机体组织缺氧代谢情况,目前国内外ICU病房均较多选用监测血乳酸值来评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恢复情况.选取200例住院患者乳酸值作为对比,进一步分析研究,找到乳酸值控制靶点位置,以明确乳酸值高低及持续时间长短对危重患者预后影响情况,利于临床上指导救治患者,评估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动态监测血乳酸对评估小儿脓毒症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对脓毒症患儿的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动态监测69例脓毒症患儿(脓毒症组)入住PICU后1 h内(治疗前),6、12、244、8 h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并与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26例儿童(对照组)作对照。比较脓毒症组中有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与无MODS者、存活与死亡者的血乳酸水平,并分析治疗前不同程度血乳酸水平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脓毒症组治疗前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6.78±2.55)mmol·L-1vs(1.12±0.27)mmol·L-1,t=15.8、P<0.001]。脓毒症组有MODS者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无MODS者[(8.22±1.56)mmol·L-1vs(3.34±0.85)mmol·L-1,t=11.0、P<0.001];死亡者在各个不同时期血乳酸水平都明显高于存活者(P<0.001);存活的患儿经过积极治疗后血乳酸水平逐步下降,在治疗48 h后基本恢复正常;而死亡者的血乳酸水平持续升高。治疗前正常(<2.0 mmol·L-1)、中(≥2.0~3.9 mmol·L-1)、高(≥4.0 mmol·L-1)血乳酸水平的患儿,病死率分别为13%、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CU重症伴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ICU收治的重症伴休克患者58例,患者入ICU后进行常规救治,并监测血乳酸水平,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观察比较两组各乳酸指标(主要包括入ICU血乳酸值、乳酸峰值、乳酸清除率等);全部患者根据6 h乳酸清除率分为低清除率组和高清除率组,观察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及病死情况。结果:死亡组患者入ICU血乳酸值、乳酸峰值明显高于存活组,6、24 h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6 h乳酸清除率分组,低清除率组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高清除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患者血乳酸水平与预后有密切关系,血乳酸水平监测对判定病情、指导治疗、评价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强 《中外医疗》2016,(14):125-126
目的:分析乳酸清除率评估重度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50例重度的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的存活状况分成死亡组与存活组,各2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乳酸的清除率与乳酸情况。结果存活组乳酸的清除率明显比死亡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APACHEⅡ的评分明显比死亡组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有7例(28.0%)患者死亡,在病人预后的判断中,乳酸的清除率以及APACHEⅡ的评分比较一致(P﹥0.05)。结论对于严重脓毒症患者而言,6 h动脉乳酸的清除率是严重的脓毒症病人预后预测的一种有效指标,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监测动脉血乳酸水平对评估重症肺炎患者病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6月因重症肺炎入住ICU的42例患者,分别对治疗前和治疗后6,12,24,72,120h的动脉血乳酸水平进行监测并同步行APACHEII评分。比较治疗后120h和治疗前血乳酸水平,将患者分为乳酸升高组(20例)和乳酸降低组(22例),测定2组患者治疗后120h的动脉血氧分压,计算氧合指数,统计入住ICU的时间及总费用,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乳酸升高组和降低组的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9.6±5.2)和(9.8±6.2)mmol/L,APACHEⅡ评分分别为(22.3±3.2)和(24.0±3.1)分,2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0h,乳酸升高组和降低组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14.5±6.1)和(8.9±5.1)mmol/L,APACHEⅡ评分分别为(26.2±2.9)和(22.5±3.4)分,2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动脉血乳酸水平愈低,APACHEⅡ评分愈低,两者具有相关性(r=0.679,P<0.05)。结论监测动脉血乳酸水平对于评估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血乳酸、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及指导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人住笔者医院ICU中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血乳酸、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不同APACHEⅡ分值组之间的关系,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组患者的血乳酸、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APACHEⅡ评分21-30分组血乳酸及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明显高于≤10分及11-20分组(P〈0.05),APACHEⅡ评分〉30分组血乳酸及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明显高于21-30分组(P〈0.05);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分值的相关性呈显著正相关(r:0.909,P〈0.01),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密切相关,呈现负相关(r=-0.795,P〈0.05),血清胆碱酯酶与血乳酸的变化呈现负相关(r=-0.783,P〈0.05)。结论血乳酸、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均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在危重症患者预后判断中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何喜军  石源  尹卓伟  徐佳宁  赵海 《医学综述》2012,18(23):4054-4055,4058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指标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96例感染性休克伴有动脉血乳酸水平升高(≥2.0 mmol/L)的患者根据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46例)和存活组(50例),比较两组动脉血乳酸监测指标(动态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乳酸持续升高时间)、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结果死亡组入ICU后0、6、24和48 h的动脉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达标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存活组6、24 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6 h乳酸清除率≥10%时病死率明显降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动脉血乳酸水平及6 h乳酸清除率是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动态动脉血乳酸水平、6 h乳酸清除率是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监测血乳酸水平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入选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进行感染性休克常规治疗和中心静脉压监测补液,观察组另外添加血乳酸测定,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理指标变化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从第2天开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混合静脉血氧饱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28 d死亡率(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43.33%),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乳酸监测指导性治疗儿童感染性休克,可有效的改善患儿的生理指标,降低死亡率,对感染性休克患儿病情和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祛瘀解毒益气方治疗重症脓毒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祛瘀解毒益气方治疗重症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祛瘀解毒益气方加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抗感染和生命支持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APACHEⅡ评分)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APACHEⅡ评分和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祛瘀解毒益气方有助于控制重症脓毒症炎症和减轻其内毒素对脏器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喘息性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动脉血气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4-09间住院部收治的82例重症喘息性疾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将患者分为肺动脉高压组(35例)和非肺动脉高压组(47例),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血氧饱和度(SaO2),并统计分析重症喘息性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不同时期的血气指标。结果血气分析显示,肺动脉高压组PaO2、SaO2明显低于非肺动脉高压组, PaCO2则明显高于非肺动脉高压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肺动脉高压组缓解期的PaO2、SaO2较急性发作期呈升高趋势,PaCO2则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PaO2、PaCO2、SaO2三项联合检测对重症喘息性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情程度预测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别为0.914,明显高于单项PaO2(0.812),PaCO2(0.804)和SaO2(0.754)(P<0.05)。结论重症喘息性疾病急性发作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动脉血PaO2、SaO2值下降,PaCO2值升高,三者随着患者病情变化而变化,可作为重症喘息性疾病急性发作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严重感染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59例严重感染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和时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CBP进行治疗,对照组除未进行CBP外与观察组治疗相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肌酐、电解质、pH、B型钠尿肽、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心脏加速指数、胸腔体液指数、外周血管阻力、APACHE.HI评分、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pH、B型钠尿肽、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心脏加速指数、胸腔体液指数、外周血管阻力、APACHE—HI评分、住院时间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能有效地改善严重感染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