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估腹腔镜下射频热凝治疗子宫肌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设计:18例有症状肌壁间子宫肌瘤患者接受腹腔镜引导下射频热凝治疗术。术后分别于1、3、6、9及12个月时行超声检查评估肌瘤大小。采用有效问卷评估子宫肌瘤相关症状对生活质量(QOL)的影响。结果:每例患者接受治疗的肌瘤中位个数为1(1~3)个;优势肌瘤大小基线值的中位数为67.2cm3(14.8~332.8cm3)。无术中或术后并发症发生。对患者进行随访,术后1、3及6个月时肌瘤分别缩小41.5%、59%及77%;术后9个月及1年时肌瘤无进一步缩小;症状评分及QOL评分在术后3、6个月时显著升高。结论:本…  相似文献   

2.
张彦青  王丽华 《吉林医学》2013,(20):4123-4124
目的:探讨超声在子宫肌瘤自凝刀射频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患者77例,宫体壁间肌瘤58例,黏膜下肌瘤15例,宫颈壁间肌瘤4例,正确引导自凝刀准确地穿刺到肌瘤内,并确定刀尖在肌瘤内。结果:77例患者中,30例瘤体完全消失;42例患者瘤体明显缩小;术后1例发生肠管损伤;1例出血较多,后用自凝刀消融止血;1例术后发热5~7 d;1例术后发生急性盆腔炎下腹坠痛;1例患者6个月后无月经。结论:超声引导下自凝刀射频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射频治疗技术,能保留患者的子宫器官,治愈率高、创伤小、费用低,定位准确,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子宫肌瘤和功能性子宫出血 (功血 )是妇科常见疾病 ,我院自 2 0 0 2年 5月开始 ,采用BBT妇科多功能射频治疗仪治疗子宫肌瘤 4 3例 ,功血 18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将护理措施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子宫肌瘤患者年龄 30~ 5 3岁 ,平均 4 0 .5岁 ;黏膜下肌瘤 11例 ,肌壁间肌瘤 32例 ;肌瘤直径 3~ 5cm。功血 18例 ,年龄 4 1~ 5 3岁 ,平均 4 8岁 ;合并贫血 39例 ,占 6 3.9% (其中轻度 10例 ,中度 2 4例 ,重度 5例 )。行射频消融术后 ,黏膜下肌瘤彻底切除 ,肌壁间肌瘤治疗后 1个月B超复查 ,肌瘤有不同程度缩小 ,3个月后肌瘤明显缩小 ,6个…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就诊的自愿要求行子宫肌瘤消融术57 例患者,在腹部超声监护下将射频消融刀经阴道置入子宫肌瘤内行肌瘤消融术.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有效率为96.5%.结论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子宫肌瘤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9例,对其应用超声引导下子宫肌瘤消融治疗。结果:超声引导下子宫肌瘤消融术治疗本组腺肌瘤、肌壁间肌瘤的总有效率为100.00%、100.00%,高于浆膜下肌瘤72.73%(P0.05)。超声引导下子宫肌瘤消融术治疗3cm以下、3~5cm子宫肌瘤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100.00%,均高于5cm以上~7cm的68.42%(P0.05)。本组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显著降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子宫肌瘤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满意,操作简便,可以有效缩小子宫肌瘤,改善月经量增多、痛经等月经不调症状,特别对于直径3cm以下、3~5cm腺肌瘤与肌壁间肌瘤效果更佳,适于临术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瘤内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对45例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瘤内注射无水乙醇,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观察肌瘤体积,内部血管变化情况,及血色素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肌瘤体积分别缩小55.88±17.17%;76.2±19.57%;彩色多普勒血流示肌瘤血流减少明显,月经量明显减少,盆血症状改善。[结论]超声引导阴道瘤内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7.
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9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在B超引导下,采用射频治疗仪专用穿剌针治疗直径<5cm、孤立性子宫肌瘤98例。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子宫肌瘤的大小、形态及临床症状的变化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达97.9%。治愈36例,其中术前肌瘤直径3cm以下者25例,3~5cm者11例;有效60例,其中18例肌瘤直径缩小50%以上,42例缩小不足50%;无效2例,其中1例因失访视为无效,1例再行手术切除。所有病人均无手术损伤的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安全、可靠、有效,是一种微创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造影(CEUS)在子宫肌瘤自凝刀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导向经阴道自凝刀射频消融(RFA)治疗前分别对59例已育妇女71个子宫肌瘤(其中肌壁间肌瘤22个,黏膜下肌瘤49个)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RFA治疗后即刻行CEUS检查来评判消融效果,部分带蒂黏膜下肌瘤消融后随即取出送病理。治疗后于3,6,12月常规超声观察肌瘤体积变化、血供及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术前行CEUS检查71个病灶均符合子宫肌瘤"周边网状增强型"的造影增强模式;RFA术后即刻病灶CEUS表现为"缺损型"造影增强模式。RFA术后3,6,12月肌瘤平均体积明显缩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FA术前、术后即刻CEUS的应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有助于提高RFA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近期与远期的疗效.方法 选择从2004年7月~2008年1月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108例,均为肌壁间子宫肌瘤,瘤体直径0.8~5.0 cm,直径小于3 cm 87例,3~5 cm 21例.结果 108例患者在射频治疗后1月子宫肌瘤总平均体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2、24月子宫肌瘤总平均体积比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本组随访时间3月~2年.治疗有效率93.52%(101/108),治愈率63.89%(69/108).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能保留子宫的微创技术,可重复治疗,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壁间肌瘤术后取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适宜时间。【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40例在本院门诊行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在超声引导下用负压吸引吸出瘤核内的变性坏死组织,并设对照组,对取瘤组的取瘤时机、时间的选择、对两组患者取瘤后的阴道排液流血、腹痛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取瘤组于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术后第26~66天时机成熟行取瘤术,手术顺利取出变性坏死组织,无1例子宫穿孔或大出血发生。取瘤组和对照组的阴道排液、腹痛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能够保留子宫的安全有效简单的治疗手段,术后适宜时间取瘤是安全可行的,能减轻射频消融治疗后的并发症,提高患者对射频消融治疗方法的心理接受能力。最佳取瘤时间为射频消融治疗后1~2个月。  相似文献   

11.
张娟 《微创医学》2014,(1):76-7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射频消融术在子宫肌瘤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均进行6个月的随访,测量术后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对比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肌瘤体积方面,治疗后,壁间肌瘤有效率为91.42%(32/35),浆膜下肌瘤有效率为93.33%(14/15),黏膜下肌瘤和宫颈肌瘤有效率均为100%(10/10和8/8),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评估方面,随访3个月时有效率为88.24%(60/68),随访6个月时有效率为98.53%(67/6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5%(5/68),均经对症治疗痊愈。结论超声介入下经阴道射频刀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是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操作简便快捷,临床疗效突出,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超声引导经皮子宫肌瘤微波消融后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治疗(PMAUF)后肌瘤的转归.方法 自2007年3月至2010年7月经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的40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的40个肌瘤结节接受PMAUF.治疗后1 d用增强MRI检测肌瘤血供情况.1年内每隔3个月用超声检测肌瘤大小.每月随诊患者的月经情况,对有块状排出物者,收集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 40个肌瘤结节中,22个肌壁间肌瘤,15个浆膜下肌瘤,3个黏膜下肌瘤.肌瘤均径3.7~9.0(6.4±1.5)cm.肌瘤体积14.6~341.1(140.1±87.4)cm3.治疗后3个月肌瘤明显缩小,肌瘤内出现无回声区,6~7个月后无回声区逐渐消失,12个月时消融区回声仍较周围组织高.消融后1~8个月内,8例患者(黏膜下肌瘤2例,肌壁间肌瘤6例)月经期内有肉样组织排出,最大者长径约2.1 cm,排出物病理检查证实为坏死组织.浆膜下肌瘤患者均无坏死组织排出.有坏死组织排出者治疗后6~9个月肌瘤缩小率明显小于无坏死组织排出者(P<0.01).结论 PMAUF后黏膜下及肌壁间肌瘤坏死组织可随月经排出,浆膜下肌瘤或无坏死物排出的肌壁间肌瘤可发生部分液化并逐渐被吸收,这可能是肌瘤明显缩小或消失的主要原因.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ognosis of fibroid after ultrasound-guidance 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 (PMAUF). Methods From Mar. 2007 to Jul. 2010 forty uterine fibroids in forty patients with symptoms which were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 accepted PMAUF. One day after treatment blood supply within the fibroid was evaluated, by enhanced MRI. The size of fibroid was measured by ultrasonograpy in one year with 3 months interval ,the monthly menstrual of patient was followed and the mass discharge through vagina were collected for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Among the 40 fibroid nodules, 22 are intramural fibroids, 15 subserosal fibroids and 3 submucosal fibroids. The baseline mean diameter of the fibroids ranged from (3.7 to 9.0 ) cm, with an average of ( 6. 4 ± 1.5 ) cm. The mean volume ranged from ( 14.6 - 341.1 ) cm3, with an average of ( 140. 1 ± 87.4 ) cm3. Three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 anechoic zone was observed within the ablated nodules and disappeared in six to seven months. the echo of ablated zone keep higher than the surrounding tissue, whereas the size of fibroid shrank significantly. Meat tissue was discharged from vagina in 8 patients (2 cases of submucosal fibroids, 6 cases intramural fibroids) in the period of menstrual in 1 - 8 months after ablation. The largest dimension of the discharge was 2. 1 cm.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confirmed the discharges as necrotic fibroid. The patients with subserosal fibroid had no discharge of necrotic tissue. The fibroid shrink rate was higher in the patients with vaginal discharges than that without vaginal discharges ( P < 0. 01 ). Conclusions After PMAUF necrotic tissue of submucosal and intramural fibroids can be discharged through vagina, liquefaction in the center of subserosal and intramural fibroids may occur and be absorbed gradually, that may be the main reasons for fibroids reduced significantly or disappearance.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一种避免小于5cm以下子宫肌瘤继续增大的可靠的治疗方法,研究子宫肌瘤射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01/2014-03月选自愿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156例,肌瘤187个,肌瘤瘤体直径1.5~5cm,在B超监视和引导下经阴道行子宫肌瘤射频消融术。结果治疗后随访超过3个月153例、6个月150例(180个肌瘤),治愈率为30.66%(46/150),治疗有效率100%(150/150)。结论射频消融术能有效控制5 cm以下子宫肌瘤继续增大,是一种能保留子宫的的可靠微创技术,可重复治疗,无辐射,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王成德  王爱  张凯凯 《当代医学》2011,17(30):46-48
目的分析介入栓塞术在妇科良性富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术后生命质量评价的意义。方法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共102例(子宫肌瘤55例、子宫腺肌病37例、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15例、子宫肌瘤并怀孕2个月1例),产后大出血6例。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均经B超或MR1等检查明确诊断。分别对于栓塞方法、栓塞剂的配比及注入方法、术后处理等进行了阐述。结果108例患者全部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技术成功率达到100%。术后随访3~12个月。子宫肌瘤55例中,术后3个月超声复查,肌瘤平均缩小42%;12个月复查,肌瘤平均缩小65%。子宫腺肌病37例,有52例术后痛经完全消失,4例明显缓解,1例部分缓解,症状总缓解率为94~95%。产后大出血患者中,除一例因5天后再出血,改用大颗粒PVA外,其余均立即止血。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产后大出血方面是安全、有效的,而且一般不会影响子宫卵巢的功能,更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对于妇科良性富血管疾病是一条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妊娠子宫局限性收缩与妊娠合并子宫肌壁间肌瘤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7月本院妇产科诊治的妊娠子宫局限性收缩患者30例为观察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3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超声随访观察确诊。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3 d内完成超声检查。使用GE公司生产的VOLUSON 73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采用多普勒技术测量病变内阻力指数(RI)。比较妊娠子宫局限性收缩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超声学特征,包括部位、数量、形态、边缘、回声特征、包膜及内部血流特征等。结果:子宫肌瘤位于宫底3例,宫体27例,中下段10例;单发21例,多发9例;呈类圆形,1-2 h后复查超声形态无变化;边界清晰,周围可见假包膜;呈均匀性低回声,其中5例伴有强回声光点;对邻近结构呈压迫改变,内可见点状血流,其RI为(0.55±0.04)。子宫局限性收缩均位于宫体,中下段16例;单发26例,多发4例;呈类圆形,1-2 h后复查超声形态明显变化或消失;边界不清,周围无假包膜;呈等或略低回声,胎盘边缘呈唇样改变;内无血流信号,其RI为(0.82±0.0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妊娠子宫局限性收缩与妊娠合并子宫肌壁间肌瘤鉴别诊断中,超声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07年5月~2011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500例子宫肌瘤患者,简单随机分为微波消融组300例和射频消融组200例.微波消融组患者采用微波消融手术方法治疗,射频消融组患者均选择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随访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卵巢激素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子宫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微波消融组和射频消融组患者的子宫肌瘤缩小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微波消融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9.33%,射频消融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期间均未出现肠穿孔,膀胱损伤,大出血及急腹症等严重并发症.微波消融组患者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射频消融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卵巢FSH,LH,E2和P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项激素指标比较,差异也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微波消融术和射频消融术均可以有效治疗子宫肌瘤,且对卵巢激素无明显影响,且微波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子宫功能的影响,旨在指导未来安全有效的子宫肌瘤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6例病历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将子宫肌瘤剔除术+米非司酮治疗患者51例纳入对照组,将超声引导射频消融+米非司酮治疗患者45例纳入观察组。术后用药4周为1个疗程,用药3个疗程。抽取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静脉血,检测血清性激素[促黄体生长素(LH)、雌二醇(E2)、促卵泡生长激素(FSH)]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及子宫内膜各血流参数[血流指数(FI)、血管化指数(V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并对比上述检各项检测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LH、E2、FSH水平的变化,对照组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较治疗前均无变化(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加,子宫体积较治疗前缩小,且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子宫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VI、VFI、VFI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更利于患者术后性激素水平的调节,患者子宫内膜血流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子宫体积缩小,不仅不会对患者子宫功能带来不理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更利于术后子宫恢复。  相似文献   

18.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不愿意行手术切除子宫肌瘤的已生育患者70例,应用JC型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机进行治疗,治疗后定期随访观察。观察HIFU治疗前后肌瘤的超声回声、肌瘤大小、血流及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后肌瘤内部回声增强,血流信号减少,肌瘤缩小,临床症状改善,无严重副作用。结论HIFU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凝刀射频消融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子宫肌瘤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3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后口服米非司酮;对照组63例单纯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对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酮(P)、雌二醇(E2)等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差异。结果经自凝刀射频消融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8.41%,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FSH、LH、P、E2水平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其中P、E2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子宫肌瘤体积较治疗前显著减小,且明显小于对照组,其瘤体缩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轻,仅1例出现恶心、2例出现轻度头晕症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凝刀射频消融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P、E2水平及缩小肌瘤体积而使子宫肌瘤消失。  相似文献   

20.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子宫肌瘤患者148个病灶、34例子宫腺肌病34个病灶行HIFU治疗,治疗后1、3、6个月随访,评价病灶的超声及MRI影像学变化及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彩超及MRI影像学随访发现86例子宫肌瘤148个病灶治疗后第1个月肌瘤体积平均缩小35%,第3个月缩小59%,第6个月缩小72%;67例经量增多的子宫肌瘤及腺肌病患者,61例在治疗后6个月经量明显减少,有效率为91.0%;34例痛经的子宫腺肌病患者,32例在治疗后随访的6个月内痛经消失或减轻,有效率为94.1%。结论 HIFU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并发症、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