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对432例流产、畸胎史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发现染色体异常13例(占3.1%)。说明流产、畸胎史患者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高于一般群体(P<0.01)。对有异常分娩的夫妇进行染色体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对432例流产、畸胎史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发现染色体异常13例(占3.1%).说明流产、畸胎史患者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高于一般群体(P<0.01).对有异常分娩史的夫妇进行染色体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98对反复自发性流产夫妇中共检出染色体异常者11例,占受检人数的5.6%。11例染色体异常者中有9种核型,其中数目异常者5例,结构异常者6例。4例染色体异常者拒绝家系调查,故其起源无法确定。6例是由新突变所致。肯定由上代遗传而来者1例。提示染色体新突变是反复自发性流产人群中染色体异常的重要起因。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对100对(200例)习惯性流产夫妇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析,现将结果归纳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文收集了100对(200例)经临床诊断为习惯性流产的夫妇,年龄22~37岁,其中女100例,年龄24~37岁,男100例,年龄22~35岁,流产月份1~8月(30~240天),流产次数1~10次。 2 检测方法 无菌抽取外周血2~3ml于肝素抗凝管中,当日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常规制片,G显带,配合以C显带,高分辩,每例受检者均以计数20个细胞为基准,分析2~3个核型。异常者加倍计数,并拍照、剪贴和反拍。  相似文献   

6.
黄毓  宁自觉  刘波  薛小霞  陈以文 《广西医学》2004,26(8):1112-1113
目的 探讨习惯性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检测 916例 (4 5 8对 )夫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结果  916例习惯性流产中 ,检出异常核型 6 3例 ,其中男性 2 5例 ,女性 38例 ,这些异常核型中 ,34例为染色体平衡易位 ,1例为嵌合体 ,2例超二倍体 (1例 4 7,XXX ,1例 4 7,XY , mar) ,2 6例变异核型 [即 2 3例inv(9) ,1例Yp ,1例Yq ,和 1例 14 p ]。 结论 习惯性流产除了与染色体异常有关外 ,与染色体异态性也有关联 ,而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7.
175例有不良孕产史夫妇的染色体分析结果说明,夫妇一方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反复流产,死胎,畸形儿的重要遗传学因素。  相似文献   

8.
对230对自发流产夫妇的染色体进行了检查与分析,发现染色体异常26例,占受检夫妇的11.3%。染色体平衡易位17例,倒位4例,数目异常4例,进一步证实了染色体异常是引起自发流产的重要遗传因素之一。通过检出携带者,实施产前宫内诊断,可杜绝有染色体异常的胎儿出生。  相似文献   

9.
10.
汇总分析2326对反复流产夫妇的染色体变化,发现207例异常,占受检人数的4.44%;平衡易位159例,占3.43%。并报告一例世界首报核型。本文结果表明:流产次数与具平衡易位携带者的可能性之间存有平行关系;同源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妊娠的结局表现流产;染色体不平衡程度大,流产次数多。  相似文献   

11.
756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血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与死胎、畸形、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 为产前检查和预防流产提供科学根据。方法对武汉市东西湖区妇幼保健院和武钢总医院妇产科门诊1990 年1 月至2003 年8 月就诊的756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做淋巴细胞培养, 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756 例患者共检出异常核型27例。其中, 平衡易位10例、罗伯逊易位4例、9 号臂间倒位6 例、嵌合体6 例、Yq 1 例; 其中女性17 例,占异常核型62 .96%; 男性10例, 占异常核型37 .04%。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是导致死胎、畸形、习惯性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进行细胞学遗传学染色体检查, 有助于这类夫妇的生育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遗传与优生学角度探讨对自发流产妇女及其配偶进行染色体检测的意义.方法:对548例自发流产妇女及其中500例配偶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1048例中发现25例染色体异常,其中平衡易位携带者10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4例、其他结构异常11例.结论:配偶中一方染色体异常可导致自发流产,自发流产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染色体异常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对106例一次以自然流产夫妇做了染色体检查,利用淋巴细胞培养和染色体G带分析,检测其染色体异常出现。结果,发现6例染色体异常,占受检者的5.665,其中常染色体平衡易位2例,臂间倒位2例,染色体次痕增大和G组短臂加各1例,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自然流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李远眺  李勇 《海南医学》2013,24(12):1775-1777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与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58例有自然流产史的夫妇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显微镜下计数20个分裂相,综合分析3~5个核型。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者,计数100个分裂相,加倍分析染色体核型。结果 358例自然流产夫妇中共检出染色体异常32例,异常率为8.94%;其中男性15例,女性17例。常染色体异常22例,占6.14%;性染色体异常10例,占2.79%。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自然流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有自然流产史的夫妇进行染色体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提供临床指导,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夫妇细胞遗传学特点。方法: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进行染色体G带分析,并进一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染色体畸变是自然流是的一个重要原因,且大Y是其重要方面。结论:对不明原因的自然流产、死胎等异常孕产史夫妇进行染色体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研究结果提示对不明原因的先兆流产不要盲目保胎。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稽留流产和死胎组织中的染色体,探讨染色体数目异常与稽留流产、死胎的关系。方法:收集107例稽留流产及死胎组织,应用FISH技术检测13、16、18、21、22、X及Y染色体数目异常。结果:107例样本中有效样本99例,结果异常样本21例,异常比例为21.2%。常染色体数目异常以16、21号染色体三体的发生率最高(8/21),其次为18(7/21)、22(7/21)、13(6/21)号染色体三体。在性染色体中,XXY发生率最高(6/21)。染色体异常在不同性别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染色体异常在孕早期、中期即可引起胚胎组织发育异常,导致胚胎停止发育或引起胎儿死亡,发生率与胚胎性别无关;应用FISH技术对早期妊娠及中期妊娠孕妇行染色体检
查,对有不良孕产史、高危产妇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初产妇药物流产后和人工流产术后对再妊娠的影响,为选择合适、安全的流产方式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35例有人工流产术史、126例有药物流产史及130例无流产史的初产妇进行比较,观察其妊娠期和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妊娠结局。结果:妊娠期人流组先兆流产发生率明显高于药流组和无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93,P<0.05),其余并发症的发生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期人流组产后出血、胎盘粘连和胎盘残留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药流组和无产组,χ2分别为22.146、12.211、9.387,P值均<0.05,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药物流产后对再次妊娠影响小于人工流产术后,可考虑作为临床终止早孕的首先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1.探讨中国孕妇妊娠前三个月、中三个月、后三个月自然流产或死胎死产胎儿组织细胞中染色体异常总发生率及异常种类和各种异常发生率;2.为完善中国产前诊断与遗传咨询指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95例自然流产绒毛及5例死胎肌肉标本利用FISH检测13、16、18、21、22、X、Y染色体数目异常。结果检出异常病例44例,异常率为44%,其中阳性病例占20.45%,包括16号染色体三体,X染色体单体及47,XXY,分别占异常病例的2.27%,13.64%,4.55%。孕妇前、中、后三个月自然流产或死胎死产的发生率分别为77%,20%,3%;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66.67%,33.33%,0。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自然流产的重要因素之一,FISH检测是进行染色体检查的一项有效方法,对自然流产的病因、诊断及再次妊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自然流产与胚胎遗传学异常的关系以及染色体微阵列(CMA)技术在复发性流产病 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 年9 月-2017 年6 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妇幼保健院就诊的自然流 产患者61 例,流产次数≥ 2 次,收集其胚胎绒毛组织样本进行CMA 遗传学检测。结果 全部61 例组织样本 均成功获得CMA 遗传学检测结果,其中染色体异常者36 例(59.0%),包括31 例染色体数目异常(86.1%), 4 例染色体结构异常(11.1%),1 例单亲二倍体(2.7%)。结论 CMA 技术可以快速、简便地检测出流产组织 染色体异常,其应用可为流产物检测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为患者的病因诊断和再生育风险评估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