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ERCP胆道支架治疗恶性肿瘤胆道梗阻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5月193例接受经ERCP胆道支架置入治疗的恶性肿瘤胆道梗阻病例,首先了解患者临床特征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然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影响ERCP胆道支架置入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肿瘤类型、梗阻位置、支架类型、造影下胆道狭窄长度、胆道狭窄程度、术前合并胆管结石是影响ERCP胆道支架置入疗效的潜在因素(P<0.20),其中肝癌患者胆道梗阻支架置入术后5 d黄疸缓解效果弱于肝外胆管癌(OR=0.252,P=0.003)以及胰腺癌(OR=0.312,P=0.026)的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位梗阻(OR=3.488,P=0.004)、胆道狭窄长度≥3 cm(OR=5.632,P<0.001)、塑料支架(OR=2.146,P=0.035)是导致ERCP胆道支架置入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肝癌引发胆道梗阻患者,经ERCP支架置入的治疗效果弱于肝外胆管癌和胰腺癌引发胆道梗阻的患者。而高位...  相似文献   

2.
恶性胆道梗阻的内镜诊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内镜技术在恶性胆道梗阻诊断和姑息性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998年1月至2001年12月对261例恶性胆道梗阻病人采用了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进行了295例次内镜诊治。结果:造影成功率为97.63%(288/295),置管成功率为89.15%(263/295)。胆道塑料支架(ERBD)组56例中46例发生支架堵塞或移位,支架平均引流时间为(78.4±46.8)d;胆道金属支架(EMBE)组49例中发生支架堵塞14例,支架平均引流时间为(185.4±68.6)d。两组术前和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无显著差别。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与死亡。结论:内镜技术不但能直接使胆管系统清晰显像,同时可作置管引流,改善肝功能,为手术创造条件,或置入永久性胆道支架。用于治疗晚期、病灶不能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病人,不失为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晚期恶性胆道梗阻的治疗.方法:本组35例,互补性地联用ERCP和PTCD法置入胆道内支架引流胆道,同时服用中药黄连温胆加减汤,清热化痰祛瘀、解毒抗癌.结果:联合应用ERCP和PTCD能提高内支架置入胆管成功率,而内支架置入并配服黄连温胆汤1周后,病人黄疸明显消退,总胆红素水平下降>50%,总胆红素平均值从276μmol/L降到104μmol/L(P<0.01),同时肝功能有相应的恢复.结论:胆道内支架植入配服黄连温胆汤对晚期恶性胆道梗阻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内因梗阻性黄疸在我院行ERCP治疗的149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疾病的良恶性质(胆管结石组与恶性梗阻性黄疸组),发生梗阻的部位(肝门部及以上部位组与胆总管下段组),ERCP操作的时间(>30 min组与≤30 min组),是否置入胆道支架,胆道支架的材质(塑料与金属支架)。对发生胆道感染的患者行血培养及药敏实验,指导临床用药。结果按是否发生胆道感染分为胆道感染组24例与非胆道感染组12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疾病的良恶性质及梗阻的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性别、ERCP操作时间、胆道支架的置入、支架的材质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4例胆道感染组血培养阳性11例,药敏结果显示所有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大于95%。结论疾病的良恶性质及胆道梗阻的部位是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高危患者应采取相应措施预防胆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经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支架植入胆道引流术应用于姑息性治疗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4例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ERCP支架植入胆道引流术者纳入ERCP组(n=58),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支架植入者纳入PTCD组(n=76)。比较术前及术后3d时,两组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分析两组围术期基本指标、近期并发症及总生存期差异。结果术后3d时,两组血清TBil、DBil、ALT水平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同一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RCP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PTCD组(P0.05)。两组出血、胆瘘、十二指肠穿孔、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RCP组感染、电解质紊乱、支架移位/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PTCD组(P0.05)。两组中位总生存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支架植入胆道引流术治疗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效果较突出,且相较于PTCD联合支架植入方案安全性更为理想,对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有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基础上胆道内置入金属支架姑息性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支架植入失败后改行PTCD或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的94例胆道恶性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行PTCD 45例(PTCD组),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49例(PTCD+支架组),比较两组减黄效果、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术后5 d,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7、14 d,PTCD+支架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PTCD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D+支架组术后1年的生存率优于PTCD组(χ2=6.280,P=0.012)。结论:PTCD基础上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是恶性胆道梗阻患者ERCP失败后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手段,且效果优于单独的PTCD。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优缺点及选择。 方法:回顾分析40 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记忆合金胆道内支架18 例经开腹手 术置入,经PTCD 置入5 例,经ERCP 置入17 例。 结果:患者均完成胆道内支架置入达到内引流。支架植入术后胆红素均在第3 天下降约80 μmol/L; 谷 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及谷氨酰转肽酶也在术后第3 天开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 主要并发症有胆道出血3 例, 胆管炎8 例, 多器官衰竭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0%,经非手术治 疗后大多数恢复。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8 周, 平均生存(33.79±36.83) 周。全组围手术期死亡1 例, 病死率为2.5%。 结论:胆道内支架经开腹手术置入、经ERCP 置入及经PTCD 置入均可有效解除恶性阻塞性黄疸 的胆管梗阻, 改善肝功能但总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不同途径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42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胆道支架置入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42例不能根治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记忆金属合金胆道内撑支架经开腹手术置入(n=18)、经PTCD置入(n=17)及经ERCP置入(n=7)治疗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胆管末端支架置入达到内引流.支架植入术后胆红素均在术后第1周下降约100 μmol/L; 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及谷氨酰转肽酶在术后第1周开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2周,平均生存(32.89±33.87)周.全组围手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为4.76%.主要并发症有胆管炎8例,胆道出血3例,肝功能衰竭2例.结论 胆道支架经开腹手术置入、经PTCD置入及经ERCP置入均可有效解除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胆管梗阻,改善肝功能; 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局部及全身情况选择不同的置入方式,提高安全性及有效性,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应用自制C/S-J型胆道自行脱落支架行胆道引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将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184例的胆管结石患者分为3组,分别行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口(EST)+C/S-J型胆道自行脱落支架内引流术(C/S-J组,104例),ERCP+EST+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ENBD组,40例),ERCP+EST+经内镜胆道支架引流术(ERBD)(ERBD组,40例)。比较各组ERCP术后胰腺炎、胆管炎发生情况,并记录C/S-J组支架排出情况。结果: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结石大小、结石数量、术前胆囊切除情况、术前胆管炎情况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C/S-J组、ENBD组、ERBD组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分别是6.73%(7/104)、7.50%(3/40)、10.00%(4/40),急性胆管炎的发生率分别是0.96%(1/104)、0.00%(0/40)、2.50%(1/40),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C/S-J组2例术后第1天支架从胆道排出,1例术后3个月支架未排出,后经十二指肠镜成功取出,其余患者支架在9~14 d内脱落并经消化道自行排出体外,平均为10.2 d。无消化道梗阻、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自制C/S-J型胆道自行脱落支架行胆道引流安全、有效,能弥补ENBD与ERBD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术前胆道引流方式对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本中心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448例术前胆道引流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238例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 PTCD),210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引流。行ERCP引流的病人中,101例行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endoscopic biliary stenting,EBS),其余109例接受鼻胆管胆道引流术。分析不同胆道引流方式的操作失败率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结果:相比于PTCD,ERCP的操作失败率较高(P=0.034)。ERCP术后胰瘘及再次手术发生率较高(P=0.005和P=0.025)。亚组分析,EBS组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PTCD组高(P=0.014),主要体现在胰瘘及再次手术发生率(P0.001和P=0.041)。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使用PTCD进行胆道引流比ERCP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