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8 毫秒
1.
标本保存温度与时间对血糖和血脂检测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保存温度与时间对血浆葡萄糖(Glu)、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10名自愿受试者空腹静脉血,将离心后的血浆和血清分装,分别放置室温(22℃)、4℃和-20℃,测定不同保存时间的血浆Glu和TC、TG、LDL-C和HDL-C的浓度。结果室温条件下Glu测定值随放置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P<0.01),4℃放置2~6 h和-20℃保存7 d的Glu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室温、4℃放置不同时间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TG和LDL-C室温2 h、4℃4 h内的检测结果相对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0℃7 d保存的标本,除LDL-C外,其他血脂3项均与即刻检测结果有差异(P<0.01)。结论4℃条件下保存的分离标本,在2~4 h内的血糖和血脂4项检测值比较稳定,不会影响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复苏液经骨髓腔通路复苏失血性休克犬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犬失血性休克模型,从胫骨骨髓腔输注小剂量7.5%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溶液(HSH)、生理盐水(NS)两种复苏液,测定复苏各时间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失血性休克后,实验组PT、APTT延长,与对照(sha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2 h,HSH组PT、APTT明显延长,与N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48 h实验组PT、APTT降至正常,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骨髓腔通路输注小剂量HSH复苏失血性休克,对凝血功能影响轻微,未出现严重的出血倾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复苏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凝血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007年2月-12月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84例,其中CCABG34例,OPCAB50例。2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返回监护室即刻抽血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同种异体输血量,并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术前凝血功能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PT、TT、APTT延长,INR增高,PTA、FB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OPCAB组比较,CCABG组术后PT、TT、APTT延长,INR增高,PTA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术后FB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同种异体输血量CCABG组明显高于OPCAB组(P<0.01)。结论CABG对凝血功能均有一定的损害;与CCABG相比,OPCAB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凝血功能,减少同种异体输血量及其相应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放置时间和温度对Beagle犬血浆凝血指标测定的影响。方法 Beagle犬血浆分别放置于室温(25℃)和冷藏(4℃)条件下,于不同放置时间(0,2,4,6h)采用Stago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雌雄动物间PT、APTT检测结果在不同放置条件下均未见显著性差异。在室温(25℃)条件下,PT和APTT在4h内稳定;在冷藏(4℃)条件下,PT在2h内稳定,APTT在4h内稳定。结论 Beagle犬的PT和APTT测定应在室温条件下4h内完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血液标本放置时间、所处温度不同的情况下,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10月行血常规检查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集患者的全血标本,每例患者的标本分为两份,分别放置在室温与4℃环境中,每份标本的放置时间为0 h、2 h、4 h、8 h、12 h、24 h。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1)室温下不同放置时间:放置12 h、24 h, MCV水平明显高于0 h即时检测;放置4 h、8 h、12 h、24 h后检测,MPV水平明显高于0 h即时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温度下不同放置时间:血液标本放置24 h后检测,MPV水平显著高于0 h即时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温度、相同放置时间:室温8 h、室温12 h、室温24 h三个时间点,HMCH水平均显著低于相同时间段4℃环境下的检测结果;MCV在放置12 h、24 h后,检测结果开始出现差异,与4℃环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标本采集后的24 h内,标本的存放时间、存放温度会一定程度的影响检测结果,建议血液标本采集...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诸项指标,探讨这些指标在血浆置换前后的变化。结果早、中期组与晚期组比较在血浆置换前后凝血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组同中期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中期组本组内比较血浆置换前后凝血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组血浆置换前后比较,凝血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是治疗早、中期肝衰竭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改善凝血指标,降低D-二聚体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术后凝血功能变化、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4年4月—2019年2月中核404医院骨科采取手术治疗的10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PFNAⅡ组、DHS组各50例,PFNAⅡ组采用PFNAⅡ治疗,DHS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血栓弹力图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形成时间(K值)、血凝块形成速率或α 角(α 角)]和Harris评分.结果 PFNAⅡ组患者的手术时间(83.0±10.4)min、术中出血量(114.9±21.0)mL、切口长度(6.2±1.8)cm均少于DHS组[(104.9±17.3)min、(158.0±30.7)mL、(9.4±2.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Ⅱ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DH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PFNAⅡ组和DHS组患者的Hb、Hct、TT、APTT、PT、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复查,PFNAⅡ组患者的Hb(123.8±8.4)g/L、Hct(38.3±3.4)%、TT(18.2±1.1)s、APTT(32.2±1.9)s、PT(12.4±0.9)s高于DHS组[Hb(118.7±9.1)g/L、Hct(36.5±2.8)%、TT(17.3±1.0)s、APTT(31.1±2.0)s、PT(11.8±1.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Ⅱ组患者的D-D值(0.4±0.2)mg/L低于DHS组(0.6±0.2)mg/L(P<0.05);术后3d复查两组患者的血栓弹力图参数,PFNAⅡ组患者的R值(4.9±0.6)min高于DHS组(4.6±0.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Ⅱ组患者的α角(68.1±5.7)°小于DHS组(71.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PFNAⅡ组和DHS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DHS具有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患者隐性失血更少、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更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送检时间对其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按不同送检时间对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集的300份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分为6组(0 min组、10 min组、30 min组、1 h组、2 h组和3 h组,每组各50份标本。采用相同方法对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和血红蛋白浓度(HGB)4项血常规检查项目进行统计,比较4种项目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0 min组、10 min组、30 min组和1 h组之间比较,WBC、RBC、PLT和HGB检测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 h组和3 h组WBC检测值明显低于0 min组,BC、PLT和HGB的检测值明显高于0 mi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超过2 h送检的血液标本,其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偏差;1 h内送检的血液标本保持了与立即送检相似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处理标本后放置时间与血氨测定值的关系。方法将43例测血氨患者的标本不同方法处理、储存,分别放置不同时间后测定其血浆氨浓度。结果所有标本放置时间越长,其血氨浓度越高;未分离标本放置30min内无明显差别(P〉0.05),60min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离出的血浆标本温室时120min之内无明显差别,180min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置4℃冰箱冷藏的分离标本3h内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4h后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置-20℃冰箱冷冻的分离标本24h内无明显差别(P〉0.05),48h后则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未分离血浆的标本应在30min内分离并完成检测,即使分离出血浆也应在2h之内检测,冷藏应于3h内、冷冻保存于24h内测定。  相似文献   

10.
王艳军  张小丽  王贝晗  张景  毕晓宏 《武警医学》2011,22(12):1034-1036
 目的 探讨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17项生化项目检验结果 的影响,为临床合理选择检测时间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TBA-40FR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8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在不同存放时间内检测17项生化指标,用SPSS13.0对实验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1 h内检测结果 相比,血液标本放置4 h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为血糖(Glu);血液标本放置8 h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为Glu、尿素氮(BUN)、总胆红素(TBIL)、AST、K+;血液标本放置24 h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为Glu、BUN、总蛋白(TP)、白蛋白(ALB)、TBIL、ALT、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固醇 (CHO)、K+、Na+、Cl-、Ca2+、P-.结论 血液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对部分生化检验结果 有影响,应做好标本分析前的时间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指标的变化范围及意义。方法 采用BC 1型血凝分析仪对各期肝炎及正常人进行PT ,APTT指标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急性肝炎PT ,APTT值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及重症肝炎组的PT指标与对照组相比 ,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0 1) ,其APTT指标也有显著差异 ,P值依次为 :P <0 .0 5 ,P <0 .0 1及P <0 .0 0 1。结论 病毒性肝炎PT ,APTT指标延长说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 ,其指标检测对于判断预后及出血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电磁场对兔血液凝血时间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A组)用常规饲料喂养,模型组(B组)和磁场组(C组)用高胆固醇饲料喂养,C组暴露饲养于低强度脉冲电磁场环境中。饲养7W后,采血用比浊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比较各组胛和APTF,B组低于A组(P〈0.01);C组高于B组(P〈0.01);A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强度脉冲电磁场可以明显延长盯和APTT,提高血液流动性,为心血管疾病预防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不同飞行条件下飞行员飞行训练前后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以了解飞行训练对其凝血和纤溶平衡的影响。方法应用生物活性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40名飞行员飞行训练前后的静脉血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和D-二聚体(D-dimer,D-D)。依不同飞行强度(1次飞行和两次飞行)、不同飞行场次(昼航和跨昼夜飞行)、不同飞行载荷(+3Gz和+5Gz)、不同飞行高度(3km和5km)分别各分为两组。另设30名场站地勤人员为对照组。比较自身飞行训练前后,及不同组间凝血善F溶指标的差异。结果飞行前飞行员组与对照组凝血一纤溶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飞行训练后PT、TT、APTT缩短、Fg、D-D升高,分别与飞行前自身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5-6.908,P〈0.01)。完成各飞行课目后分别与飞行前比较,PT、TT、APTT缩短,Fg、D-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8-8.717,P%0.01或P〈0.05)。第1次飞行后与第2次飞行后、昼航与跨昼夜飞行后、3km与5km飞行后比较,凝血-纤溶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Gz飞行后与+3Gz飞行后比较,TT缩短、Fg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5、5.772,P=0.013、0.000);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飞行员飞行训练后凝血与纤溶指标可发生改变,属于机体应激状态下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多疗程高压氧(HBO)治疗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期住院进行HBO治疗的27例患者,对血小板(PLT)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指标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进行了凝血功能指标的化验检查。其中16例患者在3个疗程结束时,14例患者在5个疗程结束时,9例患者在7个疗程结束时,13例患者在8个疗程结束时,16例患者在10个疗程结束时进行了凝血功能指标的化验检查。结果HBO治疗3个疗程时,PLT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个疗程结束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PT与治疗前比较,只有5个疗程结束时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时间点的FIB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趋势,但只有3个疗程结束时(P〈0.01)和10个疗程结束时(P〈0.05)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O治疗结束,各个时间点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和APTT两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疗程HBO治疗对患者凝血功能并没有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吴雪  李家胜 《临床军医杂志》2013,(12):1269-1270
目的比较三种排龈时间对修复楔状缺损的影响。方法选择颈部边缘平龈或位于龈下1mm内的楔状缺损患牙120颗,修复前使用排龈线于颊侧龈沟分别进行三种时间的排龈(Ⅰ组:5min;Ⅱ组:10min;Ⅲ组:15min),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1年后随访,以改良USPHS临床评价修复体标准对各组修复材料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三组修复材料均无脱落,排龈5min组修复材料边缘密合性、边缘着色情况、继发龋及牙龈炎症状况的不满意率均显著高于排龈10min组及排龈15min组(P〈0.05)。排龈10min组及排龈15min组修复材料的边缘密合性、边缘着色情况、继发龋及牙龈炎症状况的不满意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排龈5min与排龈10min及15min的修复效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为了得到满意的修复效果,临床修复楔状缺损,应至少排龈10mi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先兆子痫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和护理体会。方法对179例先兆子痫孕妇、96例正常健康孕妇与54例非孕妇女的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先兆子痫孕妇组的PT、APTT、TT、FIB与正常健康孕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健康孕妇PT、APTT、TT低于非孕妇女,FIB则高于非孕妇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产前严密观察产妇身体情况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及病程进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西宁地区丙泊酚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0例,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插管前(T1)、手术开始前(T2)、手术开始30分钟后(T3)、停用丙泊酚1小时后(T4)采血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结果:血小板最大聚集率T1、T2与T0相比,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受到抑制,差异有显著性(P〈0.05),T3、T4与T0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血小板计数及其他凝血参数T1、T2、T3、T4与T0相比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西宁地区应用丙泊酚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对长时间大剂量输注丙泊酚的病人宜慎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妊高征患者血浆凝血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全自动凝血仪检测 5 2例妊高征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 (APTT)和纤维蛋白原 (Fg)的变化 ,与 48例育龄非孕妇女及 5 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比较分析。结果 PT ,APTT重度妊高征组 <中度妊高征组 <正常妊娠组 <正常对照组 ,妊高征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Fg含量重度妊高征组 >中度妊高征组 >正常妊娠组 >正常对照组 ,妊高征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1)。结论 妊高征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 ,定期检查PT ,APTT ,Fg的变化 ,对指导临床使用适当的抗凝剂治疗 ,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