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内镜下圈套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肌层平滑肌瘤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超声内镜小探头检查明确的23例食管黏膜肌层平滑肌瘤行圈套切除术治疗,记录并发症、术后病理类型及随访情况。结果 23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均完整切除,术中基底部渗血2例,经氩等离子凝固术后出血停止,无穿孔发生,术后复查胃镜所有病例创面愈合良好,无食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病理均提示为起源于黏膜肌层的平滑肌瘤,与超声内镜诊断结果一致。19例患者术后1年行胃镜检查,无复发及残留,无食管狭窄,所有患者无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等不适。结论经超声内镜检查初步确诊的食管黏膜肌层平滑肌瘤行内镜下圈套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EUS)联合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EMBM)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经普通胃镜、超声胃镜确诊的35例位于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行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标本送病理学检查,术后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患者疗效。结果3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病检15例,与内镜活检标本符合率为93.3%(14/15),20例未取检者超声胃镜符合率为95.0%(19/20),超声胃镜总符合率为88.6%,有6例患者出现胸痛,其中2例行内镜下止血,患者无穿孔、感染、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复查创面无渗血、渗液,4周创面完全愈合形成疤痕,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无患者复发。结论超声胃镜可以判断食管黏膜下肿瘤起源并初步定性,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操作简便、用时短,超声内镜联合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安全性高、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平滑肌瘤是食管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既往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近年对小于2cm的平滑肌瘤行内镜下治疗。我院消化内镜室对20例食管小平滑肌瘤行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章流 《浙江医学》2005,27(12):915-916
食管胃间质瘤是上消化道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若能在胃镜下切除可减轻患者的痛苦.现将2000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行内镜下食管胃间质瘤切除术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文武  蹇贻  郑丽萍 《西部医学》2012,24(10):1897-1898
目的探讨内镜粘膜切除术联合橡皮胶圈套扎(EMR-L)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8例上消化内镜发现食管粘膜下隆起病变的患者接受超声内镜检查确诊病变源于粘膜肌层,确定无手术禁忌后,进行EMR-L切除病变。病变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 18例患者顺利完成EMR-L切除病变,耗时20~45分钟,平均为(25±4.7)分钟。病理检查结果均为食管平滑肌瘤。2例患者发生急性出血,予药物喷洒、电凝或钛夹钳夹等治疗后出血停止。无急性或延迟性食管穿孔及食管管腔狭窄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EMR-L可有效、安全地切除食管粘膜肌层的平滑肌瘤,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7.
王军  胡辂  樊丽琳  李平  兰丽  闫庆军  陈东风 《重庆医学》2011,40(14):1393-1394,1458
目的探讨胃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效果、并发症。方法采用内镜下食管平滑肌瘤剥离切除术治疗40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用针刀,IT刀及L型刀剥离、切除病变,并及时止血。结果结果40例患者食管平滑肌瘤顺利一次性完全切除,无穿孔及大出血,3个月后,40例患者复查胃镜显示创面已愈合,未见平滑肌瘤复发。结论胃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超声内镜的不断普及应用,食管平滑肌瘤诊断率越来越高,食管平滑肌瘤是一种起源于平滑肌组织的良性肿瘤,可来自黏膜肌层和固有肌层。现总结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食管黏膜肌层平滑肌瘤的诊治情况。  相似文献   

9.
陈萍 《中原医刊》2009,(15):42-43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指导下胃间质瘤黏膜切除术的意义。方法对2004年至2008年5月24例疑为胃黏膜下间质瘤的患者进行超声内镜检查,显示病变来源于黏膜下层,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后行超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切除的病变经过病理检查明确病变的层次和病变性质。结果通过与病理结果对照表明,超声内镜检查能准确地判断肿瘤所在层次,通过黏膜切除术切除所有的病变,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内镜指导下胃间质瘤黏膜切除术既准确又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食管黏膜下肿瘤的疗效。方法将9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观察组在消化内镜辅助下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于胸腔镜辅助下实施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恢复快、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赵亚楠 《黑龙江医学》2021,45(6):640-641
目的:分析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护理.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8年6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胸外科收治的38例食管粘膜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消化内经下粘膜切除术和围手术期护理,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38例患者并发症情况,仅1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并发症,无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MPS)在食管平滑肌瘤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132例食管黏膜下隆起者先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76例超声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对其中56例局限于黏膜肌层的食管平滑肌瘤行高频电圈套切除术(EMR),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56例患者均成功圈套切除病变,病理均提示为起源于黏膜肌层的平滑肌瘤,与超声诊断结果一致。结论:小探头超声内镜可清晰显示食管平滑肌瘤的病变层次结构,在其引导下圈套切除食管平滑肌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观察组48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在胸腔镜辅助下行手术;观察组患者于消化内镜辅助下行手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2.76±15.64)min、(31.57±21.72)ml和(4.55±0.87)d,对照组分别为(118.61±24.58)min、(65.83±22.06)ml和(8.29±2.24)d,上述内容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分析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护理方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50例行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行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而言,采取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食管黏膜下肿瘤包括起源于黏膜下层、黏膜肌层及固有肌层的肿瘤,有平滑肌瘤、脂肪瘤、间质瘤、施万细胞瘤(神经鞘瘤)、颗粒细胞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多为良性,但间质瘤、施万细胞瘤(神经鞘瘤)、颗粒细胞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潜在恶性,需密切随访或手术切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食管黏膜下肿瘤的内镜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内镜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挖除术及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在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研究目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光动力治疗的发展令人鼓舞,这种微创技术是治疗Barrett食管及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或黏膜内腺癌患可供选择的一种外科手术方式。但是,在术前对患采用何种方式评价其分期却并无统一意见,甚至有研究还怀疑在术前进行分期的必要性。在此作报道了使用常规超声内镜在术前分期诊断中的经验。患与方法:在2002年3月至2004年11月间,连续25例被诊断为重度不典型增生或黏膜内腺癌的Barrett食管患参与此次研究,在芝加哥大学接受内镜治疗前的术前评估。所有25例患均应用重复诊断内镜和常规超声内镜检查。所有可疑淋巴结都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胞穿刺术进行取材确诊。结果:25例患(平均70岁,极差49~85)的常规病理结果显示:12例为重度不典型增生,13例为黏膜内腺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下切除食管粘膜下肿瘤的方法,并依据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确定其诊断。方法自2003~2007年我们对38例食管粘膜下肿瘤进行了内镜下切除,对位于粘膜肌层的肿瘤进行圈套电切或电铲除的方法切除,对超声胃镜确定位于固有肌层的肿瘤做内镜下粘膜下层剥离术(ESD)切除,并对切下的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通过连续切片进行CD34、CD117、Vimentin、Desmin染色方法观察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术后3个月随访胃镜检查。结果位于粘膜肌层的26例肿瘤,平均直径为15ram(10~35mm),均一次性完整切除,平均手术时间7min(3~31min);位于固有肌层的12例肿瘤,平均直径为20mm(12~32mm),均一次性完整切除,平均手术时间110min(96~145min),其中1例术后3个月复发,进行第二次ESD手术。免疫组化结果:本组38例CD34为100%阴性,CD117为100%阴性,Vimentin为81.6%阴性;Desmin为100%阳性(++~+++),均确定为平滑肌瘤。结论消化内镜下可安全有效地进行食管粘膜下肿瘤切除术,包括源于固有肌层的平滑肌瘤。  相似文献   

19.
林琪 《浙江医学》2010,32(1):122-122
消化道间质瘤是临床最常见的黏膜下肿瘤。由于黏膜下肿瘤多位于固有肌层,用高频电切除方法进行治疗风险很大,常可导致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而采用手术治疗则患者痛苦较大。我们应用内镜下皮圈套扎的方法治疗22例胃食管间质瘤的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完全腔镜下与腔镜辅助小切口食管平滑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其中行完全腔镜下食管平滑肌瘤切除术26例,腔镜辅助小切口食管平滑肌瘤切除术30例,全部采用剥离摘除食管平滑肌瘤,操作方法与开胸手术基本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间一般资料、手术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手术死亡及其它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食管平滑肌瘤。随访2-36个月,无肿瘤复发及食管憩室。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安全、有效,手术效果无差异,但完全腔镜下较腔镜辅助小切口更安全、快捷,且创伤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