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小儿慢性胃炎胃镜下形态和组织病理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小儿慢性胃炎胃镜下形态与胃黏膜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旨在提高小儿慢性胃炎诊断的准确性。方法以108例小儿慢性胃炎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胃镜对胃黏膜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取胃黏膜行组织病理检查。对胃镜下形态与相应组织病理改变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胃镜观察108例患儿均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经组织病理检查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10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例。10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中伴淋巴滤泡形成15例(占14.2%),伴急性活动性炎症11例(占10.4%)。伴肠化生2例(占1.9%)。组织病理Hp检测阳性43例(占40.6%),其中11例伴急性活动性炎症中有8例(占72.7%)Hp阳性,15例伴淋巴滤泡形成的慢性胃炎中有12例(占80.0%)Hp阳性。胃镜下表现为微小结节形成的儿童有更高的Hp感染率,而且Hp感染与炎症活动性及重度胃炎关系密切。结论小儿慢性胃炎绝大多数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不论是胃镜下形态还是病理学改变都与成人有一定的差别。胃镜检查对小儿慢性胃炎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而且胃镜下形态特征与组织病理改变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慢性荨麻疹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门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因复杂,局部感染是其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有关[1,2]。为了查找可能发病原因,我们对6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了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rea. breath test,14C. UBT)检测HP的感染[3]。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慢性荨麻疹组:64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男40例,女26例,年龄10~71岁,平均30·21±6·10岁,疗程3个月~6年。其中伴反酸、恶心、腹痛等胃肠症状18例。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已排除:(1)近1月内已用抗菌药物和抗酸抗溃疡等药物者(2)有药物或食物…  相似文献   

3.
492例有上消化道症状儿童的胃镜及幽门螺杆菌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查健忠  康宏庄  武耀龙  李冰冰 《新医学》1998,29(2):74-75,65
目的:探讨有上消化道症状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特点及H写各种上消化道病变的关系。方法:测定492例患儿血清HP-免疫球蛋白G抗体,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并取胃窦部活检组织作细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慢性胃炎的发生率为100%。单纯慢性胃炎172例,伴十二指肠球炎95例,伴十二指肠溃疡108例,伴滤泡样改变117例,492例中HP呈阳性292例。HP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HP阳性组中,77.1%Hp  相似文献   

4.
儿童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粪便幽门螺杆茵抗原(Hpsa)检测诊断儿童HP感染的应用和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有消化道症状的82例儿童为研究对象,以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组织学切片(改良Giemsa)联合检测为诊断标准,采用ELISA法检测患儿的Hpsa。结果:在82例患儿中HPSA检测诊断HP感染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74%,90.91%,92.68%。结论:Hpsa检测是一种简便、准确的诊断儿童HP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健康体检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胃镜及病理诊断,探讨体检筛查HP感染及胃镜检查的价值。方法 检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镜中心数据库,纳入健康体检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分析胃镜及病理表现,并探讨其与症状、年龄的关系。结果 919例符合标准的HP感染者,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检出率分别为37.6%、4.5%和7.5%;病理中性粒细胞浸润、肠化、腺体萎缩、非典型增生的检出率分别为83.2%、30.3%、15.9%和0.3%,有无消化道症状两组胃镜及病理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P<0.01),>40岁患者的构成比为89.6%,且以多灶点萎缩为主。结论 HP筛查应面向所有适宜筛查的成年人,而不论是否有消化道症状;健康体检HP感染者CAG检出率高,>40岁个体应进行胃镜检查指导随访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高清胃镜观察、归纳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胃黏膜形态改变以预测Hp感染结果,从而探讨高清胃镜直接诊断Hp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0月-2017年1月在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同时进行胃镜检查和13C-尿素呼气试验的连续性500例受检者,以高清胃镜在白光下直接观察胃黏膜形态,根据所见形态特点预测是否存在Hp感染,并与13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进行比对,比较两者结果符合率。结果胃体、胃底黏膜充血或出血;胃黏膜水肿;胃底、胃体黏膜可见较多黏液;中度以上黏膜萎缩;黏膜肠上皮化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可能成为胃镜预测Hp感染阳性的特征点。胃体可见规则集合静脉(RAC);胃黏膜有光泽,无萎缩;胃底或胃体息肉;胃窦或胃体小弯的放射性充血可能成为胃镜预测Hp感染阴性的特征点。胃镜预测Hp感染的敏感性为90.1%,特异性为70.4%;阳性预测值为71.0%,阴性预测值为89.9%,总体符合率79.2%。结论高清胃镜直接观察胃黏膜形态表现可有效预测Hp感染情况,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白光胃镜下胃黏膜形态变化对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相关性胃炎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白光胃镜检查和13-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查的1160例病例,依据13C-UBT检查结果分为2组:H. pylori感染组(812例)和无H. pylori感染组(348例)。比较2组白光胃镜下胃粘膜形态差异,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H. pylori感染独立相关的胃黏膜形态特征,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相关指标的预测价值。 结果H. pylori感染组白光胃镜下弥漫性胃黏膜充血、点状发红、胃黏膜肿胀、胃体皱襞肿大蛇形、胃体黏膜呈“龟纹样”等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无H. pylori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弥漫性胃黏膜充血(OR=116.280)、点状发红(OR=4.821)、胃黏膜肿胀(OR=3.432)、胃体皱襞肿大蛇形(OR=4.336)、胃体黏膜呈“龟纹样”(OR=9.346)是H. pylori感染的独立相关因子。ROC曲线分析显示,弥漫性胃黏膜充血、点状发红、胃黏膜肿胀、胃体皱襞肿大蛇形、胃体黏膜呈“龟纹样”预测H. pylori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95%CI:0.796~0.859)、0.687(95%CI:0.648~0.725)、0.750(95%CI:0.713~0.785)、0.578(95%CI:0.537~0.619)、0.619(95%CI:0.578~0.619),其中以弥漫性胃黏膜充血、胃黏膜肿胀较大,它们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68%和72.17%、97.13%、52.96%。 结论白光胃镜下胃黏膜形态变化与H. pylori感染具有相关性,以弥漫性胃黏膜充血、胃黏膜肿胀对H. pylori感染的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8.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新献  付敏 《临床医学》1994,14(1):21-22
  相似文献   

9.
曾志荣  胡品津  陈旻湖  何瑶  陈为 《新医学》2000,31(10):587-588
目的 对检测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诊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准确性进行临床评价。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94例因上消化道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幽门螺杆菌便抗原(HpSA),以快速尿素酶、组织学检测结果作为诊断HP的标准。结果:在快速尿素酶、组织学检查均阳性的44例中,HPSAS的阳性的有42例,阴性的有2例;而在快速尿毒酶、组织学检查阴性的50例中,HPSA检测为阴性的有49例,阳性的有1例。HPS  相似文献   

10.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我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32例儿童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G),其中46例行纤维胃镜检查和胃粘膜快速尿素酶试验。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全组中男226例,女206例。分为3组:①胃肠疾病组:临床诊断为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炎或溃疡共262人,年龄3~14岁,检测Hg-IgG,其中46例行纤维胃镜检查和胃粘膜快速尿素酶试验。②新生儿组:25例。测Hg-IgG,阳性者同时检测其母或父Hg-IgG。③健康对照组:145人,年龄3~14岁.检测Hp-IgG。1.2方法1.2.1血清Hg-Ig…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大便幽门螺杆菌(Hp)抗原检测方法、血清Hp抗体检测方法及13 C尿素呼气试验3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为儿童Hp感染检测适宜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集64例Hp感染患儿大便及血清分别进行大便Hp抗原、血清Hp抗体检测,并同时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大便Hp抗原检测、血清Hp抗体检测及~(13)C尿素呼气试验的灵敏度分别为95.9%、95.6%、97.9%;特异性分别为93.3%、77.8%、93.8%;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3%、90.6%、96.9%。结论 ~(13)C尿素呼气试验及大便Hp抗原检测对儿童Hp感染的灵敏度、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均较高,其中大便Hp抗原检测对儿童依从性更好,适于儿童Hp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青岛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特点,为该地区儿童H.pylori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对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青岛地区因反复腹痛、恶心、呕吐、便血等症状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490例患儿进行胃镜检查,根据组织病理结果和13 ...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生长迟缓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方法对30例生长迟缓儿童和32例健康对照组儿童分别进行14 C呼气试验,了解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并对其饮食情况进行调查问卷分析。结果30例生长迟缓儿童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6.67%(14/30),健康对照组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18.75%(6/32),两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长迟缓组儿童在膳食结构上谷类、瘦肉类和蛋类摄入较健康对照组少,在饮食行为方面,吃饭时间超过30 min和吃饭时看电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影响儿童生长的环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各种胃肠疾病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情况及其与胃黏膜白细胞介素 8(IL 8)含量的关系。 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10 2例Hp感染与非感染患者胃黏膜匀浆上清液中的白细胞介素 8含量 ,其中胃镜下黏膜正常者 5例 ,单纯性慢性胃炎 (CG) 2 5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U) 36例 ,胃溃疡 (GU) 15例 ,胃癌(Gca) 2 1例。结果  10 2例中有 6 0例感染了Hp(5 8.8% ) ,其中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Hp感染率最高 (88.9% ) ,明显高于其他组 (均P <0 .0 5 ) ,Hp感染者胃黏膜IL 8含量明显高于非Hp感染者 (P <0 .0 1) ;GU、Gca、DU、CG组胃黏膜IL 8含量均明显高于黏膜正常组 (均P <0 .0 5 ) ,GU、Gca、DU组又明显高于CG组 (均P <0 .0 5 ) ,而GU、Gca、DU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5 ) ;同时发现中度胃炎黏膜IL 8含量明显高于轻度胃炎 ,活动性胃炎又明显高于非活动性胃炎 (均P <0 .0 5 )。结论 Hp感染者与非感染者胃黏膜IL 8含量存在差异 ,疾病组胃黏膜IL 8含量明显高于正常黏膜 ,并与胃炎炎症程度和活动性有一定相关性 ,推测IL 8可能参与了Hp相关性胃炎胃黏膜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唐山地区有消化道症状患儿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558例有消化道症状的门诊和住院患儿进行空腹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 558例儿童Hp阳性率41.4%(231/558),其中男阳性率47.1%(152/323),女阳性率33.6%(79/2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6岁阳性率28.8%(40/139),7~14岁阳性率45.6%(191/4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唐山地区有消化道症状患儿Hp感染率与性别有关,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且阳性率与年龄因素成正比。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富集的配基系统进化技术(SELEX)筛选出与幽门螺杆菌(HP)菌体具有高亲和性适配子,并且利用其检测组织和活体内HP的感染。方法培养HP细菌,利用SELEX筛选获得HP菌体的适配子。在HP感染患者活检组织验证其结合。结果从第6轮筛选所得ssDNA中筛选出一条高结合力的适配子命名为HP1,将适配子HP1区别于其他筛选出的适配子,并检测其与幽门螺旋杆菌的亲和力。结论初步获得了针对HP菌体筛选出高亲和性适配子,为开发HP诊断试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马莹  姜立茹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3):1670-1670,1673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469例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分型结果。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血清学分析,检测结果采用χ2检验。结果 469例共检测出阳性结果86例,阳性率为18.3%(86/469),其中Ⅰ型62例,占总阳性72.1%(62/86);Ⅱ型24例,占总阳性27.9%(24/86)。男37例,女49例,按年龄分三组,年龄组间阳性率和分型进行χ2检验,P<0.05。结论免疫印迹方法特别适用于检测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分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与遗传、免疫、感染及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胃内一种常见的革兰阴性微需氧菌,与消化性溃疡及消化道肿瘤密切相关。H.pylori与IBD是否存在相关性尚无定论。本文就H.pylori与IBD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对IBD病因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为临床治疗IBD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胃十二指肠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 5 73例患有不同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患者施行胃镜检查及胃粘膜碱性粉红试验。结果 :5 73例胃十二指肠不同疾病幽门螺杆菌检出率各异 ,其中消化性溃疡阳性率高。结论 :Hp是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 ,还可能是胃癌的协同致癌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