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玻璃体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和初次手术失败原因。方法:对65例(65只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施行经睫状体扁平部的玻璃体手术及惰性气体填充(C3F8或C2F6)。术后随访8-21个月(平均13.2月),结果:初次手术56只眼视网膜复位(占86.2%),9只失败眼,3只眼经补气成功,4只眼再次玻璃体手术联合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成功,2只眼放弃治疗,除2例未复位者,余视力均提高,其中0.05及以上者占69.2%,结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16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16% C2F6或硅油手术.术后严格俯卧位至少2周以上.结果:11例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13例术后视力提高,3例术后视力无变化.术后主要并发症为晶状体核硬化和眼压升高.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16%C2F6或硅油是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斑裂孔     
黄斑裂孔是一种眼底病,常发生在老年人及曾受过眼外伤或高度近视的人中。黄斑位于视网膜中央,是视力最敏感区,负责视觉和色觉的视锥细胞就分布于该区域,因此任何累及黄斑部的病变都会引起中心视力的明显下降、视物色暗、变形等。黄斑裂孔分为板层裂孔和全层裂孔,它主要由炎症、外伤、中毒、变性与高度近视等所致的长期黄斑囊样水肿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4.
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斑是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对视功能损害严重 ,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封闭黄斑裂孔 ,达到有效的治愈目的 ,是眼科探讨的问题。自 1992年 8月~ 1999年 8月 ,笔者共收治 42例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现对手术及疗效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42例 ,男性 19例 ,女性 2 3例 ,年龄5 2 .1± 7.8岁 (17~ 6 4岁 ) ;病程 3天~ 1年。屈光状态 :正视3例 ,中度近视 13例 ,高度近视 2 6例。无晶体 1例。 42例术前均行视觉电生理检查 ,9例视网膜电图记录不到 b波 ,33例 b波均显著下降。单纯黄斑裂孔 37例 ,合并其他部位…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对于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后,探讨影响患者视力恢复以及裂孔愈合的有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接受特发性黄斑裂孔治疗的22例患者,对其进行术前以及术后的裂孔形态以及各项参数的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裂孔的高度(H)、底径(BASE)及最小径(MIN)、在水平方向处光感受器的内外节缺失区域的直径大小(DIOA)、光感受器和起点的脱离与裂孔两侧的外界膜断端间的实际距离(M、N),进而对影响患者视力恢复以及裂孔愈合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分析得出,影响裂孔愈合的最显著因素为黄斑裂孔的愈合指数(MHCI)[愈合指数=(M+N)/BASE],影响视力恢复的最显著因素为裂孔牵拉指数(THI)(牵拉指数=H/MIN)。结论: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之后,评定裂孔是否愈合,可以参考黄斑裂孔的愈合指数,如要判定视力恢复程度,可以参考裂孔牵拉指数。  相似文献   

7.
<正> 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黄斑裂孔较少见。1986~1990年我院收治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人398例,合并有黄斑全层裂孔者21例(5.28%)。均施行黄斑裂孔及周边裂孔冷凝+硅胶条带环扎及球内注气三联手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1.本组21例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为47岁。右眼13例,左眼8例。病程最短2天,最长6个月,平均为54.3天。 2.眼科情况:轻度近视2例,中度近视5例,高度近视12例,正视眼2例(有明显外伤史)。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单眼自发性黄斑裂孔患者对侧眼出现玻璃体黄斑牵拉及黄斑周围玻璃体脱离,而发展为自发性全层黄斑裂孔的发生率。设计:回顾性横断面观察性研究。方法:采用O CT对201例全层黄斑孔患者的对侧眼进行检查。对58例对侧眼出现玻璃体黄斑牵拉和黄斑周围玻璃体脱离的患者进行随  相似文献   

9.
赵昕 《广西医学》1998,20(5):875-878
近30多年来,激光医学迅猛发展,激光在眼科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在黄班裂孔的治疗方面有独到的优点,现综述如下。1治疗黄斑裂孔的激光器(1,2)1.1氩离子激光器:是一种惰性气体离子激光器,主要由激光工作物质(氩原子)、放电管及光学谐振腔...  相似文献   

10.
我们自2002年3月起用玻璃体手术切除玻璃体后皮质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或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研究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高度近视患者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效果。方法:病例来源于2000年3月至2004年4月间20例(20只眼)由于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导致的视网膜脱离而住院的患者,其中男3例、女17例,术后随访时间为2~30个月,平均15个月。手术方法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长效气体或硅油充填术,手术后患者保持低头位至少1周以上。结果:20只眼中,硅油充填5只眼,1次手术后1个月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率为80%(16/20),4例视网膜脱离复发,其中长效气体充填3只眼,硅油充填1只眼。均未再次手术。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05为15%(3只眼),随访时的最佳矫正视力≥0.05为55%(11只眼),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86)。术中与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有:视网膜轻度出血3例(15%);继发性青光眼2例(10%);核性白内障4例(20%),其中3例为硅油充填眼。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有助于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成功率并分析有关因素。方法对15例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18%C3F8或硅油手术。术后严格俯卧位至少2周以上。结果13只眼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13只眼术后视力提高,2只眼术后视力无变化。术后主要并发症为晶状体核轻度硬化2只眼,眼压升高1只眼,纤维素性渗出2只眼,双眼复视1只眼。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18%C3F8或硅油是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术前详细检查眼底、正确设计手术方案及良好的手术技术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Kelly等[1]1991年首先报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联合气液交换治疗黄斑裂孔,结果裂孔成功封闭,视力获得提高。自此,治疗黄斑裂孔的手术方式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自2002年3月起用玻璃体手术切除玻璃体后皮质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或视网膜內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获得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LASIK矫正近视后全厚黄斑裂孔手术的特征及手术效果。方法:研究纳入双侧LASIK矫正近视手术后发生黄斑裂孔的13例患者14只眼。结果:LASIK手术后1~83个月形成黄斑裂孔(珔x=13个月)。13例中有11例(84.6%)患者是女性。平均年龄45.5岁(25~65)。所有眼都是近视眼(-0.50~-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讨论激光治疗黄斑裂孔的可行性.方法对34例38眼黄斑裂孔患者进行激光光凝治疗,术后定期随访.结果光凝1次成功者29只眼占76.32%.光凝后视力提高、中心暗点缩小者24只眼占63.16%.经分析发现激光光凝黄斑裂孔与光斑、能量、曝光时间等诸多因素有密切关系.结论激光治疗黄斑裂孔是安全、有效的,值得门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最佳治疗方法和手术治疗时机仍然不明。本回顾性研究旨在确认黄斑裂孔手术中和解剖复位及视力恢复相关的因素。方法:分析2002年7月以前的2年期间在3个医院行黄斑裂孔手术的5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确定和解剖复位及视力恢复相关的因素。评估以下预测性的因素:患者年龄、裂孔的分期、手术前裂孔的潜伏期、术前视力、同时行超声乳化手术及眼内人工晶体植入、用或不用吲哚青绿进行内界膜剥离及术后姿势。结果:术前出现症状的时间、吲哚青绿引导下剥除内界膜、裂孔的分期、术前较好的视力和解剖复位及术后获得≥6/12视力相关。…  相似文献   

17.
黄斑裂孔是常见的黄斑病之一,由于黄斑解剖及生理功能的重要性。黄斑裂孔往往造成严重的视力损害,治疗上也很困难,对黄斑裂孔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联合硅油填充治疗复杂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47例(48眼)复杂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然后用重水使视网膜复位,再行气液交换,最后行硅油填充。术后进行3-12个月(平均9个月)随访。结果47例48只眼复杂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治愈43只眼,治愈率89.5%,视力提高90%。结论玻璃体手术联合硅油注入治疗复杂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VA)、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一阶反应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形态学的关系,评估黄斑裂孔手术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11月至2008年3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IMH的患者18例(18只眼),术后随访一年。分别在手术前和手术后1、3、6及12个月时,对患者行VA、mfERG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并与正常对照组(25只眼)进行比较,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8只IMH眼术后一个月经OCT证实有17只眼(占94.44%)黄斑裂孔完全闭合,1年内无复发,1只眼(占5.56%)一年内黄斑裂孔始终未闭合。(2)术后一年VA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其中视力进步15只眼(占83.33%);视力不变2只眼(占11.11%);视力减退1只眼(占5.56%)。VA恢复在术后6个月内最明显(。3)IMH眼术前mfERG一阶反应的1环和2环P1波反应密度明显低与正常对照组(P〈0.05),典型三维地形图呈火山口样改变。术后一年mfERG一阶反应的1环和2环P1波反应密度不断增加,持续到一年以后,三维地形图表现为中央峰逐渐恢复。术后12个月时,1环和2环P1波反应密度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但仍然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3环、4环、5环P1波反应密度始终未受明显影响(P〉0.05);五个环的潜伏期也未受明显影响(P〉0.05)。(4)术后12个月时,患眼VA与mfERG一阶反应1环、2环的P1波反应密度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IMH的有效方法,患眼术后视功能明显提高。mfERG在视功能评估方面较VA更加客观、全面、真实,两者总体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VA)、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一阶反应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形态学的关系, 评估黄斑裂孔手术疗效.方法 收集2005年11月至2008年3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IMH的患者18例(18只眼),术后随访一年.分别在手术前和手术后1、3、6及12个月时,对患者行VA、mfERG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并与正常对照组(25只眼)进行比较,对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8只IMH眼术后一个月经OCT证实有17只眼(占94.44%)黄斑裂孔完全闭合,1年内无复发,1只眼(占5.56%)一年内黄斑裂孔始终未闭合.(2)术后一年VA较术前明显提高( P<0.01),其中视力进步15只眼(占83.33%);视力不变2只眼(占11.11%);视力减退 1只眼(占5.56%).VA恢复在术后6个月内最明显.(3)IMH眼术前mfERG一阶反应的1环和2环P 1波反应密度明显低与正常对照组(P<0.05),典型三维地形图呈火山口样改变.术后一年mfERG一阶反应的1环和2环 P1波反应密度不断增加,持续到一年以后,三维地形图表现为中央峰逐渐恢复.术后12个月时,1环和2环P1 波反应密度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但仍然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5);而3环、4环、5环P1波反应密度始终未受明显影响(P>0.05);五个环的潜伏期也未受明显影响( P>0.05).(4)术后12个月时,患眼VA与mfERG一阶反应1环、2环的 P1波反应密度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 <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IMH的有效方法 ,患眼术后视功能明显提高.mfERG在视功能评估方面较VA更加客观、全面、真实,两者总体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