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对微囊化肝细胞体内外功能进行系统评测,探讨微囊化肝细胞异种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可行性.方法:以海藻酸-多聚赖氨酸-海藻酸(APA)微囊包裹大鼠肝细胞.体外测定微囊化肝细胞及游离肝细胞培养上清白蛋白水平.急性肝衰竭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组(Ⅰ组)、游离肝细胞腹腔内移植组(Ⅱ组)、微囊化肝细胞腹腔内移植组(Ⅲ组).观察移植后大鼠存活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时间(PT)的改变.结果:体外微囊化肝细胞与裸肝细胞白蛋白分泌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组存活率较Ⅰ、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后第1、2天Ⅰ组的AST、ALT、ALB、TB、PT水平较Ⅱ、Ⅲ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后第5天Ⅱ组的AST、ALT、ALB、TB、PT水平较Ⅲ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PA微囊化肝细胞在体内外均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微囊化肝细胞腹腔内移植可以提高急性肝衰竭鼠的存活率,改善急性肝衰鼠的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微囊化肝细胞体内外功能进行系统评测,探讨微囊化肝细胞异种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可行性。方法:以海藻酸-多聚赖氨酸-海藻酸(APA)微囊包裹大鼠肝细胞。体外测定微囊化肝细胞及游离肝细胞培养上清白蛋白水平。急性肝衰竭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组(Ⅰ组)、游离肝细胞腹腔内移植组(Ⅱ组)、微囊化肝细胞腹腔内移植组(Ⅲ组)。观察移植后大鼠存活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时间(PT)的改变。结果:体外微囊化肝细胞与裸肝细胞白蛋白分泌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组存活率较Ⅰ、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后第1、2天Ⅰ组的AST、ALT、ALB、TB、PT水平较Ⅱ、Ⅲ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后第5天Ⅱ组的AST、ALT、ALB、TB、PT水平较Ⅲ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PA微囊化肝细胞在体内外均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微囊化肝细胞腹腔内移植可以提高急性肝衰竭鼠的存活率,改善急性肝衰鼠的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微胶囊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高渗透压胁迫,可造成细胞生长代谢减慢,为改善微囊化肝细胞的生长,尝试应用抗渗透压胁迫物质牛磺酸,观察其对微囊化肝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实验于2006-07/08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医学材料工程实验室完成.将HepG2细胞悬液(非微囊化细胞)和微囊化HepG2分别接种于牛磺酸浓度为0,0.6,0.8和1.2 mmol/L的MEM培养液中,在37 ℃体积分数为0.05的CO2中培养.MTT法测定非微囊化和微囊化HepG2细胞的生长活性,相差显微镜观察囊内细胞生长状态.结果:①非微囊化HepG2细胞:0.6,0.8和1.2 mmol/L的牛磺酸对其生长无影响,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 > 0.05).②微囊化HepG2细胞:0.6,0.8 mmol/L牛磺酸对微囊化肝细胞的生长亦无影响(P > 0.05);但1.2 mmol/L牛磺酸可以显著改善微囊化肝细胞的生长,其吸光度值高于0 mmol/L牛磺酸组(P < 0.05),并促进细胞的聚集.结论:1.2 mmol/L牛磺酸可以改善微囊化肝细胞的生长并抵制微囊内的高渗透压胁迫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微囊化人肝细胞移植对小鼠急性肝衰竭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微囊化人源性肝细胞腹腔内移植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为微囊化异种肝细胞在肝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5-02/2006-01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部生物医学材料工程实验室完成。①采用自制静电液滴发生器制备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胶囊,应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建立急性肝功能衰竭动物模型,以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高出正常值10倍以上作为判定肝功能衰竭的具体标准。②取造模成功的急性肝衰竭小鼠90只,随机分为空囊组、微囊化细胞组、游离细胞组,30只/组。各组均于注射四氯化碳24h后进行移植实验:空囊组腹腔注射含有空囊的生理盐水,微囊化细胞组腹腔注射微囊化肝细胞悬液,游离肝细胞组腹腔注射游离肝细胞悬液,均1mL/只。③每组随机取出10只用于观察8d存活率,其余小鼠分别于移植后1,2,4,8d经眼球后静脉丛采血,进行肝功能检测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每组5只/次。并回收微胶囊观察其形态,对回收的微囊化细胞进行组织切片细胞活性观察。结果:成功建立急性肝衰竭模型的90只小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移植后不同时间点各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的变化:移植后第1,2天,微囊化细胞组的两种转氨酶水平均显著低于游离细胞组和空囊组(P<0.05)。到移植后第8天各组间转氨酶水平基本相似(P>0.05)。②各组小鼠移植8d存活率的比较:微囊化细胞组小鼠的存活率显著高于空囊组、游离细胞组(90.0%,50.0%,60.0%,P<0.05)。③腹腔移植微胶囊的形态及囊内细胞活性观察结果:回收的微胶囊形态完整光滑,未见明显的纤维包裹,囊内细胞呈圆形,细胞膜完整光滑,胞浆饱满,仍有90%以上肝细胞存活。结论:微囊化人源性肝细胞腹腔内移植可以提高药物诱导急性肝衰竭小鼠的存活率,改善急性肝衰小鼠的肝脏功能。提示生物微胶囊可以有效阻断免疫排斥作用,保护移植的肝细胞,有利于其发挥生物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微胶囊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高渗透压胁迫,可造成细胞生长代谢减慢,为改善微囊化肝细胞的生长,尝试应用抗渗透压胁迫物质牛磺酸,观察其对微囊化肝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7/08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医学材料工程实验室完成。将HepG2细胞悬液(非微囊化细胞)和微囊化HepG2分别接种于牛磺酸浓度为0,0.6,0.8和1.2mmol/L的MEM培养液中,在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中培养。MTT法测定非微囊化和微囊化HepG2细胞的生长活性,相差显微镜观察囊内细胞生长状态。结果:①非微囊化HepG2细胞:0.6,0.8和1.2mmol/L的牛磺酸对其生长无影响,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②微囊化HepG2细胞:0.6,0.8mmol/L牛磺酸对微囊化肝细胞的生长亦无影响(P〉0.05):但1.2mmol/L牛磺酸町以显著改善微囊化肝细胞的生长,其吸光度值高于0mmol/L牛磺酸组(P〈0.05),并促进细胞的聚集。结论:1.2mmol/L牛磺酸可以改善微囊化肝细胞的生长并抵制微囊内的高渗透压胁迫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肝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单层培养法、胶原凝胶三明治培养法、微载体黏附培养法、微囊包裹培养法、球形聚集培养法、中空纤维培养法。胶原凝胶三明治培养法制备简单,培养效果明确,但是所培养的细胞数量有限,难于大规模工业化培养;中空纤维培养法能为细胞生长提供了三维空间,增加了肝细胞与培养体系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物质代谢与交换,但存在管上细胞分布欠均匀、细胞团块易堵塞半透膜孔隙影响物质交换等弊端;球形聚集培养法不需构建载体,但球体大小不易控制,易造成球体中心肝细胞坏死;微囊包裹培养能提供一个较好的免疫阻隔环境,能在免疫阻隔要求较高的环境下使用。微载体黏附培养法能够在单位体积内培养最多数量的肝细胞,能对肝细胞的黏附、生长和分泌提供较好环境,目前微载体的直径和孔径还未达到最理想的培养要求,单位体积肝细胞的培养数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培养液配方与共同培养技术的不断改良,必将使体外培养的肝细胞数量与功能达到肝细胞移植所需。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微囊化人源性肝细胞腹腔内移植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为微囊化异种肝细胞在肝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实验于2005-02/2006-01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部生物医学材料工程实验室完成。①采用自制静电液滴发生器制备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胶囊,应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建立急性肝功能衰竭动物模型,以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高出正常值10倍以上作为判定肝功能衰竭的具体标准。②取造模成功的急性肝衰竭小鼠90只,随机分为空囊组、微囊化细胞组、游离细胞组,30只/组。各组均于注射四氯化碳24h后进行移植实验:空囊组腹腔注射含有空囊的生理盐水,微囊化细胞组腹腔注射微囊化肝细胞悬液,游离肝细胞组腹腔注射游离肝细胞悬液,均1mL/只。③每组随机取出10只用于观察8d存活率,其余小鼠分别于移植后1,2,4,8d经眼球后静脉丛采血,进行肝功能检测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每组5只/次。并回收微胶囊观察其形态,对回收的微囊化细胞进行组织切片细胞活性观察。 结果:成功建立急性肝衰竭模型的90只小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移植后不同时间点各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的变化:移植后第1,2天,微囊化细胞组的两种转氨酶水平均显著低于游离细胞组和空囊组(P〈0.05)。到移植后第8天各组间转氨酶水平基本相似(P〉0.05)。②各组小鼠移植8d存活率的比较:微囊化细胞组小鼠的存活率显著高于空囊组、游离细胞组(90.0%,50.0%,60.0%,P〈0.05)。③腹腔移植微胶囊的形态及囊内细胞活性观察结果:回收的微胶囊形态完整光滑,未见明显的纤维包裹,囊内细胞呈圆形,细胞膜完整光滑,胞浆饱满,仍有90%以上肝细胞存活。 结论:微囊化人源性肝细胞腹腔内移植可以提高药物诱导急性肝衰竭小鼠的存活率,改善急性肝衰小鼠的肝脏功能。提示生物微胶囊可以有效阻断免疫排斥作用,保护移植的肝细胞,有利于其发挥生物功能。  相似文献   

8.
背景: 乙酰化率15.3%的壳聚糖在细胞生理条件下的溶解性差,限制了细胞的微囊化过程.目的: 用乙酰化率15.3%的壳聚糖制备乙酰化率50%的壳聚糖,探讨其在细胞生理条件下与异丁烯酸-羟乙基异丁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三元共聚物制备微胶囊包埋肝细胞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 对照观察实验,于2006-01/10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 乙酰化率15.3%的壳聚糖由Sigma-Aldrich公司提供,肝细胞采用改良的两步原位胶原蛋白酶灌注法从体质量250~300g的雄性Wistar鼠中分离获取.方法: 微囊化肝细胞利用乙酰化率50%的壳聚糖和三元共聚物在25℃、无菌条件下凝聚制备.主要观察指标: 微胶囊的渗透性以空微胶囊中荧光葡聚糖(FITC-葡聚糖)的渗透率表示.微囊化肝细胞的稳定性通过机械剪切破碎实验测定.微囊化肝细胞白蛋白的合成能力采用ELISA测定.尿素合成能力采用检测试剂盒(Sigma Diagnostic)在540nm波长下比色测定.细胞色素P450活性使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测定7-乙氧基试卤灵(细胞色素P450IA1的底物)O位脱烷基化产物的荧光强度来实现定量.测定均以肝细胞平面培养为对照.结果: ①随着乙酰化率50%的壳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Mr20000和40000荧光葡聚糖的渗透率呈下降趋势.Mr70000荧光葡聚糖渗透率很低,随乙酰化率50%的壳聚糖质量浓度变化不明显.②包埋肝细胞密度为2×109>L-1时,震荡24h的破碎率仅为6%左右,未包埋肝细胞微胶囊在相同震荡条件下,4h全部破碎.③培养第1天1×106个细胞中尿素合成达到30μmol/d,明显高于15μmol/d的平面培养实验结果.培养7d后,微囊化细胞和平面培养细胞尿素的合成能力比较接近.④培养前3d 1×106个细胞中白蛋白达到10μg/a左右,培养7d后为5μg/d左右,整个培养过程中均高于平面培养的结果.⑤培养第1天微囊化肝细胞的细胞色素P450活性比平面培养高出近8倍,且在培养1周后细胞色素P450活性仍可以保持第1天培养的50%以上.结论: 生理条件下基于乙酰化率50%的壳聚糖构建的微胶囊在培养过程中有较好的渗透性及结构稳定性.与体外表面培养实验相比,改性后的壳聚糖微胶囊有利于支持肝细胞的体外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微囊包裹猪原代肝细胞并进行普通培养,观察肝细胞形态变化过程。方法 在含其他因子而不含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培养,光镜下观察培养过程中肝细胞形态变化,检测不同时期培养上清中白蛋白及尿素含量。结果 在RPMI-1640(不含小牛血清)培养基中普通培养,微囊肝细胞可较长期存活,分泌合成功能较非微囊肝细胞好。结论 微囊材料可制备微囊化猪原代肝细胞,并进行体外短期培养,与游离肝细胞比较具有更好分泌合成功能。  相似文献   

10.
背景:课题组前期在建立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包裹活细胞制备技术的基础上,已证明微囊化嗜铬细胞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而该微囊包被材料的免疫隔离作用尚需明确.目的:观察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化嗜铬细胞移植到大鼠眼前房和足胝部的免疫排斥反应,评价微囊化技术的免疫隔离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教研室.材料:选用雌性 SD大鼠48只,鼠龄3个月,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部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实验所用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微囊发生器为德国赠送.方法:实验于2002-09/2003-09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实验室完成.①取6名脑死亡健康成人的肾上腺髓质,经分离、消化、培养后,制备成人嗜铬细胞悬液.供者家属对实验知情同意,实验方案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法制作空微囊和微囊化细胞.②48只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人嗜铬细胞移植组、空微囊移植组、微囊化人嗜铬细胞移植组,每组分眼前房和足胝部两个部位进行移植,每个部位8只.人嗜铬细胞移植组分别将2×1010 L-1细胞悬液注入大鼠右眼前房和左足胝部.空微囊移植组和微囊化人嗜铬细胞组分别吸取空微囊(100个微囊)或ME-HCC(100个微囊,每个微囊包裹400~500个细胞)注入大鼠右眼前房和左足胝部.主要观察指标:于移植术后第7天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2水平.采用激光散射比浊仪测定血清IgG和IgM水平.移植术后第28天取大鼠右侧眼球及左侧足组织作常规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40倍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结果:大鼠4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白细胞介素2,IgG,IgM水平:空微囊移植组和微囊化人嗜铬细胞移植组均低于人嗜铬细胞移植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8.544~21.64,P < 0.01).②大鼠眼前房和足胝部组织形态:人嗜铬细胞移植组大鼠的眼前房内和足胝部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空微囊移植组和微囊化人嗜铬细胞移植组大鼠眼前房和足胝部仅见少量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结论: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化所产生的良好生物相容性及其机械稳定性,使之有效地发挥了免疫排斥隔离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可分化为肝系细胞。研究表明,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患者有显示良好疗效的一些报告。目的:对脐血干细胞移植、骨髓干细胞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研究予以分析,为肝硬化治疗提供新的手段。方法:CNKI数据库中2002/2011检索有关干细胞移植与肝硬化的治疗文献,检索词为"肝硬化(liver/hepatic cirrhosis);失代偿性肝硬化(decompensated cirrhosis);外周静脉(peripheral vein);干细胞(stem cell);移植(transplantation);脐血干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UCBSC);骨髓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BMSCS);自体骨體干细胞(autologous bone marrow stem cell);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共检索文献130篇。结果与结论:干细胞作为一类具有自我更新扩增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分化为多种功能细胞。目前临床上治疗肝硬化所使用的干细胞主要有3种:脐血干细胞、骨髓干细胞、外周血干细胞。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临床应用虽刚刚起步,但有取得良好疗效的多篇报告。多数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肝功能改善,并且此方法操作简单易行,价格低廉,避免了免疫排斥又不涉及伦理道德等问题,具有可创性前景。  相似文献   

12.
Organ transplantation is the ultimate treatment for end-stage diseases such as heart and liver failure. However, the severe shortage of donor organs has limited the organ transplantation progress. Xenogene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provides a new strategy to solve this problem. Researchers have shown that xenogene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as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reating liver failur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dvanced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myelosuppression, and other end-stage diseases by replacing the dysfunctional cells directly or improving the endogenous regenerative milieu. In this review, the sources, problems and solutions, and potential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xenogene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will b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There are several issues to be considered to reduce the risk of rejection and minimize side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liver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s. The source and the condition of stem cell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ex vivo and the transplantation protocols are important safety considerations for cell based therapy. The biochemical and molecular markers are important tools for safety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processes of cell expansion and transplantation. Studies show that hepatocytes differentiated from adult and embryonic stem cells exhibit biochemical and metabolic properties resembling mature hepatocytes. Therefore these assays can help to assess the biological and metabolic performance of hepatocytes and progenitor stem cells. The assays also help in testing the contribution of transplanted hepatocytes in improving the repair and function of damaged liver in the recipient. Here we review the biochemical and metabolic markers, which are implicated in evaluation of safety issues of stem cells us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s and regeneration of damaged liver. We also highlight application of biochemical tests for assessment of liver cell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4.
背景:近年肝脏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临床应用中却面临来源有限,细胞数量不足,移植后干细胞往往弥散、流失,且分化率低,无法有效发挥其修复功能等技术问题制约。目的:总结肝脏干细胞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应用前景。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9-01/2010-12 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liver stem cell tissue engineering"分别与"three dimensional culture,biodegradable materials,biological reactor"组合,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检索到文献241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43篇。结果与结论:肝脏干细胞来源有限,而肝脏组织工程需要大量可靠的种子干细胞,三维培养是目前发现行之有效的体外扩增手段。在三维培养条件下,使用不同支架材料和反应器扩增效率及移植效果存在巨大差异,如何确定具有肝脏干细胞特异性的理想扩增条件、改善支架生物相容性以提高移植效率是关键技术问题。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肝脏干细胞特异性扩增生物反应器及肝脏干细胞特异性支架构建等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15.
万真  张晓刚  吕毅 《中国临床康复》2012,(40):7558-7563
背景:胎肝干细胞移植是当前急性、慢性肝衰竭和遗传代谢性肝病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有望替代肝脏移植疗法。目的:综述胎肝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及胎肝干细胞移植介导的肝脏再生和临床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11-12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fetal hepatic stem cell,transplant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2000-01/2011-12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胎肝干细胞,移植",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文献168篇,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筛选,选择具有原创性、论点可靠、论据充分的与胎肝干细胞移植密切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及综述类文献,最终纳入文献31篇。结果与结论:目前尚未发现胎肝干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这为其分离和纯化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现多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或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来富集胎肝干细胞。胎肝干细胞具有双向分化潜能,能有效地、长期的修复重建受损肝脏。另外,低免疫原性、能耐受冻存损伤等独特的优势为其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胎肝干细胞移植用于临床治疗肝硬化的疗效已得到了初步的确认。胎肝干细胞作为一种新兴的种子细胞来源,在治疗急性、慢性肝功能衰竭及遗传代谢性肝病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背景:活体肝移植仍面临很多问题:如供体的匮乏、移植后的免疫排异反应及其高额的费用等,因此使其在临床上的开展受到限制。目的:说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分化成熟肝细胞而替代受损的肝脏组织发挥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利用计算机在PubMed、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检索2000-01/2010-12关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相关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用"骨髓干细胞;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肝硬化"或"Bone marrow stem cell,autologous bone marrow stem cell,hepatic cirrhosis"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与骨髓干细胞移植相关的文章内容,同一领域文献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235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0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通过对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从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的了解,说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在对肝硬化的治疗方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背景:活体肝移植仍面临很多问题:如供体的匮乏、移植后的免疫排异反应及其高额的费用等,因此使其在临床上的开展受到限制.目的:说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分化成熟肝细胞而替代受损的肝脏组织发挥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利用计算机在PubMed、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检索2000-01/2010-12关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相关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用"骨髓干细胞;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肝硬化"或"Bone marrow stem cell,autologous bone marrow stem cell,hepatic cirrhosis"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与骨髓干细胞移植相关的文章内容,同一领域文献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235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0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通过对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从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的了解,说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在对肝硬化的治疗方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细胞移植被认为是一种可能替代整肝移植治疗急慢性肝衰竭和遗传性代谢性肝病的可行方法,也可作为肝移植前后肝功能支持的有效手段,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的优点.近年来,肝细胞移植开始应用于临床,在治疗急慢性肝衰竭和代谢性肝病方面取得一定的疗效.文章回顾了肝细胞移植临床应用情况,并探讨肝细胞移植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及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学术背景:常规的内科保肝治疗效果不佳,原位肝移植仍然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措施,但肝源缺乏、费用昂贵、移植排斥反应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引起并发症等成为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干细胞移植有利于受损肝组织修复,能够代偿部分肝功能,已成为治疗肝病的一种新方法。 目的:介绍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病的研究现状。 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2002-01/2007-12的相关文献,检索词“transplantation of stem cell,liver disease,hepatic disease”,并限定文献语种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2002-01/2007—12的相关文献,检索词“干细胞移植,肝病”,并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共检索到125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文章内容与干细胞移植应用于肝病的治疗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 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对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病方面内容进行汇总分析,其中36篇相关度较高,对完全符合标准的30篇作为参考文献进行综述。进一步查找全文,2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 资料综合:①干细胞移植动物实验:采用不同方法建立肝损伤动物模型,对成模动物以不同途径进行不同种类的干细胞移植实验,移植后行肝脏组织学检查及检测转氨酶和白蛋白等肝功能指标,结果显示干细胞移植能够改善肝功能,修复肝脏组织结构,减轻肝脏损伤。②干细胞移植用于临床治疗:多项通过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和难治性肝病患者的研究表明,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症状缓解,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明显好转,治疗时间缩短,改善预后,且无严重并发症出现。③干细胞移植相关并发症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目前的人肝细胞来源主要是在器官移植过程中供者的肝脏不适用于肝移植的边缘性肝脏,故其限制了向临床提供良好功能的肝细胞源.目的:阐述人肝细胞移植的临床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对人肝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和面临的困难进行总结.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维普和PubMed数据库中1990-01/2010-09关于肝细胞移植方面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肝细胞;移植;肝衰竭;肝细胞源"或"hepatocyte transplantation; Liver failure;Liver-based metabolic disorders"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肝细胞移植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排除陈旧和重复性研究文献.结果与结论:初检得到213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30篇文章进行综述.全球已有超过80例肝脏代谢性疾病和肝衰竭的患者接受了人肝细胞移植,移植后,初步早期的临床结果显示肝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的结果表明其广泛的临床应用是很有前景的.但进一步开发并完善肝细胞源是现阶段的最大挑战,移植的人肝细胞整合到受者肝脏内而存活的过程也需要进一步地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