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mGluR7在氯化锂-匹罗卡品反复致癎大鼠海马的表达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氯化锂-匹罗卡品反复致癎大鼠模型,探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7(mGluR7)在癫癎发作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制作癫癎模型,将模型组中致癎成功鼠分为反复刺激组和静止期组,致癎不成功作为不成功组。制作冰冻切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组大鼠海马CA1、CA3区及齿状回mGluR7光密度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静止期组大鼠海马各区表达均减弱,以齿状回差别最明显,反复刺激组各区表达均明显增强,不成功组无明显改变。结论:mGluR7表达上调提示癫癎多次发作可能增强了其对谷氨酸释放的负反馈调节和摄取作用; mGluR7在静止期表达下调提示其可能有助于慢性期癫癎环路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目的为探讨谷氨酸钠(GluN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时海马mGluR5的表达变化。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Glu—Na致痫组及D—AP-5(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 GluNa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多克隆抗体抗mGluR5在海马各区及齿状回的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变化,同时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的行为变化。结果证明:GluNa注射后的大鼠均出现严重的癫痫发作。正常组大鼠海马中有丰富的mGluR5表达,以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和CA1锥体细胞层的表达为最高,而GluNa致痫组海马各区mGluR5表达明显下调。D—AP-5 GluNa组海马各区mGluR5表达较之GluNa致痫组又上调。同时观察到三个组的mGluR5的表达主要集中在细胞膜上。结果提示mGluR5在癫痫发作后表达下降可能在癫痫诱导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NMDA受体依赖性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IL-1β对谷氨酸(Glu)致痫大鼠mGluR2和mGluR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为对照组;Glu组;IL-1β Glu组;IL-1β组;IL-1β D-AP5 Glu组,观察大鼠的行为变化,用RT-PCR半定量分析mGluR2和mGluR3 mRNA的表达。结果 IL-β Glu组大鼠的痫性发作潜伏期比Glu组明显缩短,发作程度也较重;mGluR2和mGluR3 mRNA在IL-1β Glu组和Glu组中的表达比其他组都显著增强,而mGluR2mRNA在IL-1β Glu组的表达与Glu组比较明显下降,mGluR3的表达在这两组中无明显差别。结论 IL-1β可能通过下调mGluR2的表达而促进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GluR5)在睡眠剥夺抗抑郁作用中的机制。方法:采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SNI)方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小鼠伴发负性情绪的动物模型,利用旷场和高架十字实验评估小鼠的焦虑样行为,利用悬尾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评估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利用von-Frey方法检测小鼠的机械痛敏行为;采用温和处理的方法对有抑郁样行为小鼠进行睡眠剥夺,并评估睡眠剥夺对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NI模型及睡眠剥夺后小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内mGluR5表达量的变化;进一步对小清蛋白(PV)阳性神经元mGluR5敲除的小鼠进行睡眠剥夺前后的行为学检测。结果:SNI模型小鼠40 d后出现焦虑样行为,60 d左右出现抑郁样行为,睡眠剥夺可明显缓解其抑郁样行为,但是对焦虑样行为和机械痛敏无影响;抑郁情绪及睡眠剥夺对mPFC内mGluR5表达水平无影响,但PV~+神经元mGluR5敲除的小鼠表现出抑郁样行为,且睡眠剥夺对其抑郁样行为无缓解作用。结论:睡眠剥夺可以明显缓解神经病理性痛伴发的抑郁样行为,PV~+神经元的mGluR5在抑郁样行为的发生和睡眠剥夺的抗抑郁效果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四氯化碳(CCl4)对大鼠脑海马CA1区神经元低亲和力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的表达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Cl4组.对照组每周一、四背部皮下注射橄榄油(0.12ml/100g),CCl4组分别在每周一或/和周四背部皮下注射60?l4-橄榄油溶液(0.3ml/100g)1次(1d组)、2次(1周组)和4次(2周组),实验结束时处死大鼠.取脑后沿正中矢状面切开,右侧半脑石蜡切片,行Nissl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行p75、Bax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p75、Bax的表达,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结果 Nissl染色显示对照组CA1区神经元染色较深,细胞数目较多,排列整齐,神经元内可见大量尼氏体;CCl4组CA1区神经元排列较对照组紊乱,部分锥体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呈三角形,胞浆内尼氏体数目减少或消失.对照组海马CA1区可见少量表达p75和Bax的阳性细胞;CCl4组海马CA1区表达p75和Bax的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以1周CCl4组增多最为明显;Western blotting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一致.对照组海马CA1区未见TUNEL阳性细胞;CCl4组海马CA1区可见大量细胞核呈棕黄色着色的TUNEL阳性细胞,以1周CCl4组的阳性细胞数最多.结论 注射CCl4后,大鼠脑海马CA1区p75的表达明显增强,Bax的表达也相应增强,凋亡的神经元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蒙古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养血清脑颗粒(Yangxueqingnaokeli,YXQNKL)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蒙古沙鼠两侧颈总动脉结扎法,缺血30min再灌注5d模型(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用Nissl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形态和数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神经钙离子感应蛋白1(NCS-1)、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谷氨酸盐合成酶(Glusyn)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缺血再灌注 0.4g/kg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和缺血再灌注 0.8g/kg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Nissl染色显示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NCS-1、caspase-3和Glusyn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给予养血清脑颗粒能显著增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这与其减少海马CA1区神经元NCS-1、caspase-3和Glusyn的表达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定量研究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海马CA 1 区微血管形态学变化及相应的神经元病理改变 ,并观察尼莫通 (ND)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枕大池两次注血法制作兔SAH模型 ,运用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法显示兔SAH后5d海马CA 1 区微血管 ,用体视学方法对脑微血管进行定量分析 ,并观察了海马CA1 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SAH后海马CA 1 区微血管除直径外 ,体积密度、长度密度、表面积密度较正常组均有明显下降 (P<0 .01) ,且存在神经元的变性坏死 ;ND治疗后海马CA 1 区微血管密度恢复正常 ,与SA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 (P<0.01)。结论SAH后微循环障碍是继发性脑损伤的病理学基础 ;ND具有改善微循环 ,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定量研究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海马CA1区微血管形态学变化及相应的神经元病理改变,并观察尼莫通(ND)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枕大池两次注血法制作兔SAH模型,运用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法显示兔SAH后5d海马CA1区微血管,用体视学方法对脑微血管进行定量分析,并观察了海马CA1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SAH后海马CA1区微血管除直径外,体积密度、长度密度、表面积密度较正常组均有明显下降(P<0.01),且存在神经元的变性坏死;ND治疗后海马CA1区微血管密度恢复正常,与SA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 SAH后微循环障碍是继发性脑损伤的病理学基础;ND具有改善微循环,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metabotropicglutamate receptor 1,mGluR1)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调控神经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非开颅血管内穿线法制备小鼠SAH模型,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AH+生理盐水(SAH+NS)组、SAH+LY367385(mGluR1抑制剂,SAH+LY367385)组,于SAH后10 min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或LY367385(500 nmol/L)5μl,术后行神经功能评分。分别在SAH后6、24、48 h 3个时间点取右侧脑组织标本,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各组mGluR1的表达变化,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ERK1/2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右侧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凋亡。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H+NS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随SAH时间延长,各组小鼠mGluR1、p-ERK1/2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增强,凋亡细胞增多(P<0.05)。与SAH+NS组比较,SAH+LY367385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增加,mGluR1、p-ERK1/2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调,神经细胞凋亡数目有所减少。SAH后6~48 h,mGluR1的表达与p-ERK1/2呈正相关。结论:mGluR1和ERK在SAH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SAH后海马内mGluR1的表达增强可通过激活ERK信号途径诱导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
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涛  张庆俊 《解剖学报》2006,37(2):145-148
目的探讨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及CD95(Fas)分子启动的死亡信号转导机制.方法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备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HE染色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形态学改变,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AH后海马CA1区CD95(Fas)分子启动的死亡信号转导通路蛋白Fas、FasL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6 h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细胞开始出现,3~7 d呈典型凋亡细胞形态学改变.Fas、FasLmRNA的表达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呈上升趋势,3 d时达最高,7 d时仍显著高于正常组,14 d时趋于正常. 结论 CD95(Fas)分子启动的死亡信号转导通路在SAH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状态下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内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第5亚型(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5,mGluR5)表达与疼痛及其伴随情绪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雄性SD(Sprague 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和手术后1、3、5、7 d组)。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和行为学方法,观察腰5脊神经结扎(L5 spinal nerve ligation,SNL)术后1、3、5、7 d大鼠的情绪反应和mPFC内mGluR5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神经病理痛模型制作成功后,其50%机械性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显著下降,且伴有焦虑样行为。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术后7 d大鼠mPFC内mGluR5在细胞内的分布发生改变,与正常组大鼠相比,mGluR5被募集到细胞突起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术后7 d,mPFC内mGluR5的表达量减少,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神经病理性痛伴随焦虑样症状可导致大鼠mPFC内mGluR5的表达减少,分布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亚低温后处理(HPC)对树鼩局部脑缺血后不同时间海马CA1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神经元缺失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后适应保护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光化学诱导树鼩脑缺血模型,于缺血后6h采用局部恒温控温装置使脑温降低并维持亚低温(31-32 ℃)状态1 h。用免疫组化法及图像分析仪测定海马CA1区VEGF表达的改变;计数海马神经元并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常温组相比,亚低温后适应组海马CA1区VEGF表达在24 h时增加而72 h时明显下降(P<0.01);24 h时神经元坏死减少,72 h时坏死细胞增多,缺血侧超微结构呈现相同变化。结论:在脑缺血后早期VEGF的表达可能与其直接发挥对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有关,亚低温后适应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在脑缺血的早期有明显意义,而在缺血的晚期则可能加重脑缺血的损伤,低温后适应脑保护的意义在于延长脑缺血治疗时间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代谢型谷氨酶受体mGluR5特异性激动剂CHPG对人胚胎皮质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影响以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和神经球直径测量分析CHPG对人NSCs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观察磷酸化ERK,JNK和p38 MAPKs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mGluR5激动剂CHPG促进人胚胎皮质NSCs增殖;CHPG组与对照组相比,S期与G2/M期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G1/G0期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CHPG组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细胞显著减少(P0.05);CHPG组与对照组相比,ERK1/2和JNK2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高,但是p38 MAPKs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mGluR5激动剂CHPG促进人胚胎皮质NSCs增殖,同时伴随着ERK和JNK的磷酸化激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亚低温后处理(HPC)对树嗣局部脑缺血后不同时间海马CA1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神经元缺失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后适应保护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光化学诱导树嗣脑缺血模型,于缺血后6h采用局部恒温控温装置使脑温降低并维持亚低温(31—32℃)状态1h。用免疫组化法及图像分析仪测定海马CA1区VEGF表达的改变;计数海马神经元并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常温组相比,亚低温后适应组海马CA1区VEGF表达在24h时增加而72h时明显下降(P<0.01);24h时神经元坏死减少,72h时坏死细胞增多,缺血侧超微结构呈现相同变化。结论:在脑缺血后早期VEGF的表达可能与其直接发挥对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有关,亚低温后适应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在脑缺血的早期有明显意义,而在缺血的晚期则可能加重脑缺血的损伤,低温后适应脑保护的意义在于延长脑缺血治疗时间窗。  相似文献   

15.
脑型和味型代谢性谷氨酸受体的不同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利用脑型及味型mGluR4在体内外的表达 ,检测两种受体结构功能上的差异 ,从而证实它们在信号转导功能上的不同。 方法 将克隆得到的脑型及味型mGluR4分别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CHO细胞。在L MSG和L AP4的作用下 ,检测两种受体的功能。利用WesternBlot及原位杂交技术 ,分别检测它们在体内外的表达。 结果 转染脑型及味型mGluR4的CHO细胞 ,表达两种不同分子量的免疫活性蛋白 ,其中脑型分子量约为 12 0kD而味型约为 6 8kD。在L MSG和L AP4作用下 ,味型mGluR4对刺激物反应的浓度远高于脑型mGluR4。对大鼠脑组织及舌味蕾的原位杂交证明 ,mGluR4在小脑颗粒细胞有很高的表达 ,而在味蕾细胞表达率较低 ,阳性细胞仅占味蕾细胞的 5 %。 结论 味组织中的mGluR4与脑组织中mGluR4在结构和功能上有明显不同。味型mGluR4特异性表达于味蕾细胞 ,在高于脑内的浓度下 ,结合细胞外的谷氨酸 ,通过降低cAMP的浓度引发味觉信号转导。是谷氨酸味觉的特异性受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鱼藤酮对大鼠脑内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1α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制备大鼠帕金森病模型,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mGluR1α在大鼠脑内的免疫反应强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鱼藤酮组大鼠尾壳核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反应强度明显降低、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目减少;尾壳核、内侧苍白球、外侧苍白球以及黑质网状部的mGluR1α免疫反应强度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弱,以黑质网状部降低最明显;内侧苍白球、外侧苍白球及黑质网状部mGluR1α免疫反应阳性突起减少;mGluR1α灰度值结果分析显示鱼藤酮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鱼藤酮降低大鼠脑内mGluR1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6 Hz,150 dB次声作用1、3、5 d对大鼠海马caspase-1、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置于高强度次声仓内,进行16 Hz,150 dB强度的次声照射,每天2 h。40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次声组(分别为次声1 d组、3 d组和5 d组)。次声照射结束后,立即取材。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大鼠海马caspase-3的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aspase-1、caspase-3的表达量。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次声5 d组的大鼠海马caspase-3的表达增多(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次声5 d组的大鼠海马caspase-1的表达增多、caspase-3的表达减少、活化形式的caspase-3表达增多(P0.05);次声5 d组大鼠海马caspase-1、caspase-3的表达均比次声1 d组和次声3 d组要高(P0.05)。结论:16 Hz,150 dB的次声随着对大鼠作用的时间延长,其海马caspase-1和caspase-3的表达逐渐增多,引起海马组织的焦亡和凋亡也增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Genistein后处理 (Genistein Postconditioning, GPC) 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对eNOS磷酸化水平的影响,从而揭示GPC神经保护作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四动脉结扎全脑缺血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海马CA1区eNOS、p-eNOS的表达;NeuN染色和TUNEL技术分别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存活和凋亡样损伤。结果 1.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I/R组相比GPC后再灌注30min和3d p-eNOS水平显著升高,而eNOS蛋白表达在各个时间点没有明显变化。2.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结果显示,GPC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海马CA1区存活的神经元细胞明显增加,而凋亡样损伤的神经元显著减少;3. NOS抑制剂L-NAME不但有效降低p-eNOS水平,而且可显著减弱GPC诱导的神经保护作用。结论 Genistein后处理可抑制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eNOS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GluR5拮抗剂MPEP缓解大鼠子痫前期脑损伤的作用.方法 SPF级妊娠大鼠被随机分为6组,妊娠对照组(PN)、妊娠同型半胱氨酸组(PH)、PH+神经递质mGluR5受体拮抗剂MPEP组(PHM)、PHM+U0126组、PHM+SB202190组及PHM+SP600125组,于妊娠第10天,PH组每日腹腔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APP5肽类似物P165对双侧侧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治疗组大鼠脑室注射STZ制作痴呆模型,3周后,治疗组以APP5肽类似物P165灌胃治疗,用药4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测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观察突触素、α-突触核蛋白和突触后致密区-95蛋白(PSD-95)的表达;电镜观察海马CA1区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模型组游泳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和治疗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blotting均显示模型组海马内突触素、PSD-95蛋白表达与对照组和治疗组相比显著减少,而α-突触核蛋白显著增多。电镜观察可见模型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出现退行性改变,神经毡内突触结构异常。结论脑室注射STZ可影响大鼠海马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引起海马神经元和突触的超微结构病变,导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退。APP5肽类似物P165可影响突触蛋白的表达,改善突触功能,有助于恢复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